第四讲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大至正中诚以至运大至正中诚以至运 上规上限企业培训讲座 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 普通合伙)中山分所 主讲:李治球.
翁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 年 9 月 9 日. 第一部分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依据 (一)、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 部发〔 2006 〕 70 号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 国人部〔 2006 〕 87 号 (三)、《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组织开展与 “ 第一书记 ” 帮扶村党支部结对帮扶活动 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党支部 2014 年 5 月 曲阜师范大学 2013 年度 党支部创新活动方案结题验收汇报.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永康杯”2015年度邢台 青年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上海 有限公司 logo: 网站: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房地产管理 Real Estate Management
面试公开课 封面 山西省考面试QQ交流群: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自主创业.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2.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2.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 2.运用具体实例,理解说明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并分析公民在基层管理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 2.运用具体实例,理解说明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并分析公民在基层管理中的作用。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物流战略方案类型 (1)按服务项目划分 准时货运集散战略、快速货运集散战略、整车货运集散战略、成组货运集散战略、专项货运集散战略、国际货运集散战略等 (2)按发展方向划分 物流服务导向战略、市场需求导向战略、专业技术导向战略、规模经营导向战略、资源优化导向战略、实时响应导向战略等.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作出最佳的选择 民主决策: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参与民主决策 的多种方式 2、专家咨询制度 3、社会公示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 3 章 基本概念.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Harvard ManageMentor®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甘肃农业大学伏羲学者年度考核 伏羲杰出人才 潘晓婷,女,体育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4年终总结.
OpenStack vs CloudStack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讲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一、关于组织的概念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亦称次级社会群体” ——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 社会组织“一是指人们有一定目的,依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原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的独立群体。二是指社会从无序到有序的一种状态和过程”。 ——王康主编《社会学词典》

“人们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合方式而形成的高于群体的社会共同体,是组成此种共同体的人们所采取的社会活动方式。” ——袁亚愚《乡村社会学》 “广义的社会组织指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人类活动的共同体,包括家庭、家族、秘密团体、兴趣团体、工厂、机关、学校、军队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它不包括初级社会群体,是比初级社会群体更复杂、更高级的社会组合方式。” ——韩明谟

二、社会组织管理 (一)含义: 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组织的共同目标而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组织管理理论 1、古典组织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三)组织管理方式 是指一个组织处理其复杂活动的体系和方法,主要指管理能力和管理程度两个基本方面。

1、家长制管理方式 (1)权利高度集中 (2)指导管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3)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4)职务终身制

2、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现代组织的管理方式。 (1)权利分层,有明确的分工 (2)有比较稳定的规章制度体系

(3)量才用人 (4)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优点: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任人唯贤,提高效率

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 组织概述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1、定义: 农村社会组织指在农村社区中为完成特定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社会职能,依据一定原则、形式组成,并根据制定的规章制度、契约和程序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它是相对静态的组织实体和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是一种比农村初级社会群体更复杂、更高级的社会组合形式。

2、构成要素 有一定数量相对固定的社会成员 主体 灵魂 有特定具体而明确的社会目标 驱壳 有制度化的组织结构 普遍化的行为规范 肉 外部因素 有一定的物质设备

(1) 有一定数量的相对固定的社会成员 社会组织的成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 (2)有特定具体而明确的社会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是组织确定的通过其成员的努力可以达到的一种期望和理想境界。

(3)有制度化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决定组织功能。组织结构体系包括权力体系、部门设置、人员安排等。 (4)普遍化的行为规范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组织要求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对成员、组织的活动和行为进行约束。 (5)有一定的物质设备 包括资金、技术设备、场所、各种工具、道具等。

3、组织的特征 具有明确具体长期固定地目标和宗旨 组织内部有周密的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 存在一个或数个权力中心 组织成员合理流动

二、农村社会组织类型 依据不同标准社会组织可划分为不同类型,我国学者根据人们社会结合的形式和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表现,将社会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教育组织、科研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等

社会组织的类型  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帕森斯) 社会组织的类型  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帕森斯) 政治组织 权力分配 不仅限于物质生产,同时也发挥着服务性、福利功能。如:工厂、医院等 经济生产组织 通过文化传播和教育普及来维系现存 社会体系的运转 如:教育和宣传部门 模式维持组织 调整社会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维持社会 正常秩序。如:法院、律师事务所及政党 整合组织

根据获利者的类型(布劳) --受益者理论 互利组织 以互利互惠为宗旨。如工会 以经商谋利为宗旨,只对组织所有者有利。如商业组织 赢利组织 根据获利者的类型(布劳) --受益者理论 互利组织 以互利互惠为宗旨。如工会 以经商谋利为宗旨,只对组织所有者有利。如商业组织 赢利组织 服务组织 服务对象从中受益。如医院、学校 公益组织 为整个社会和一般公众谋利益。如政府机关

根据权威的类型(爱森尼) --根据权威的基础和成员对权威的反应方式 根据权威的类型(爱森尼) --根据权威的基础和成员对权威的反应方式 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通过强迫的手段使成员服从组织,如:监狱、战俘营等 强制性组织 通过金钱或物质的媒介起作用的组织。人们为了获得某种物质报酬而服从组织。如工业组织、商业组织 功利组织 将组织规范内化为成员的伦理观念或信仰以实现对成员的控制的组织。如:教会、政党 规范组织

部门类型 第一部门 政治领域,所有政府组织 第二部门 经济领域,所有营利性组织 第三部门 社会领域,非营利性组织 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其目 标不是致力于追求利润,而是在正式的国 家机关之外追求公共目标。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社会领域 主要活动主体 提供主要物品 主要资源来源 主要组织目标 政府组织 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垄断性公共物品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社会领域 主要活动主体 政府组织 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提供主要物品 垄断性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非垄断性公共物品 主要资源来源 强制性税收 销售收入 自愿捐赠、拨款等 主要组织目标 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

(一)农村的政治与行政组织 是指保障农村社会目标的实现、进行权力分配的组织

农村的政治与行政组织 是指保障农村社会目标的实现、进行权力分配的组织。是人们在政治领域的组合形式,具有保证其他组织目标完成其目标任务的职能。 政党组织--乡镇、行政村、自然村设立的党总支、支部、党小组 政权组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群众性组织--共青团、工会、妇联等 自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

1、政治与行政组织的种类 政党组织是乡镇区域的领导核心。 政权组织(包括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是乡镇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决定者和执行者。 群众性团体又称为群团组织,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等的人民群众所自愿结合组成的群众性组织。 自治组织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建设的农村基层群众性社会组织。

2、1949年以后 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变化 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的三个 发展时期: 2、1949年以后 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变化 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的三个 发展时期: 1949-1958年为初步建立时期,主要采用的是政府机构“管理式”的控制模式; 1958-1982年为扩大发展时期,政府采用的是社会生产动员式的社会运动模式; 1982年至今整合转型时期,采用的是管理与服务兼有的基层自治的模式。

3、农村乡镇的政治权力机构 乡镇党委。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乡镇人民政府。

(二)农村的生产与经济组织 人民公社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高度统一“政社合一” 组织 按组织功能可分为: 生产性组织 服务组织 管理组织。

1、 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 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组织载体,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其任务: 管理好集体资产 协调好利益关系 组织好生产服务和集体资源开发,壮大经济实力。

我国的农村社区 合作经济组织的完善与发展 经营制度与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组织形态与资产规模发生了较大变化。 我国的农村社区 合作经济组织的完善与发展 经营制度与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组织形态与资产规模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农户服务的意识和功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组织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2、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又称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指农村中一定数量的个人或单位,为了共同的利益以某一种或多种技术活动为主要服务内容,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一定的生产活动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或社团。 专业协会和专业研究会

专业技术协会的宗旨 通过提供生产诸环节服务来促进会员发展生产. 引进技术 技术示范和指导 提供有关经济技术信息 采购生产资料 推销农产品 兴办购销、加工、储运等经济实体。 专业技术协会的性质是中介性非政府组织,它把分散的小农户和竞争激烈的大市场连接起来。

农民专业协会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迫切需要学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农村出现了最早的服务组织。 1980年四川郫县成立了养蜂协会 广东省恩平县牛江镇成立杂优稻研究会。

(2)迅速发展时期(80年代中后期) 1986年1月,科委、科协联合提出,把支持推动协会的发展和提高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民专业协会得到有关部门的扶持,有了较大发展 1987年中国科协编辑出版《农民的创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问题探讨》,分别介绍了各地专业协会发展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987年统计: 全国农村专业协会7.8万个 四川1.1万个,黑龙江7850个,湖南7150个,山东6195个;1000个以上的省15个。 农村专业协会中技术服务型占91.96%,办有经济实体的占6.75%,科技开发型占1.29%, 协会涉及门类达140多种。

(3)转型发展时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 特点:出现了具有产前产后综合服务能力的专业协会。 农业部1990年统计,全国各类专业合作与联合组织123.1万个,其中生产经营型74万个占60.0%;服务型41.4万个占33.6%;专业技术协会7.7万个占6.3%。 科协统计,1992年全国专业协会13万个,会员500万;县以上各级专业联合会1700个,其中地区性联合会有800个,省级专业协会24个,跨省的40个。

(4)深入发展时期(1994年后) 国务院明确农业部为指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协会的行政主管部门。 1994年1月,农业部和国家科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农民专业协会指导和扶持工作的通知》 1994年,农业部与有关部门协作完成了《农民专业协会示范章程》的起草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协会的发展。

据农业部1996年底统计 农民专业协会发展到150万个, 发展特点: 更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 更适应农民的服务需求; 由小规模协作向大规模合作发展;跨区域型专业协会达2000个; 由服务型向实体型发展; 内部管理更加完善。

3.乡镇企业 是中国农民举办的从事商品生产、交换、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乡镇企业和家庭联承包责任制被认为是中国农民的两个伟大创举

乡镇企业的发展 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家庭副业和手工业 1956年,对手工业改造过程中,把农村分散的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加入农村高级合作社,使乡镇企业初具雏形。 在50年代末期创办了一批公社和生产队集体所有制的企业——社队企业。 中共中央[1984]4号文件把“社队企业”改名为“乡镇企业” 。

80年代数量、规模等外延扩张 90年代的技术、资本优化组合 今天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企业规模、行业及产品结构等,与城市国有工业几乎“同构”,有些方面甚至还领先。

乡镇企业的作用 增加农民收入 缓解就业压力 支持农业发展 推动国家工业化 带动小城镇建设 缩小城乡差别 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促进了农民的知识化、专业化。

全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部分的37.0%; 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8950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近一半; 出口交货值增长3.4%,占全国出口交货值的40.0%;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7%来自乡镇企业的工资收入。 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产业大军,乡镇企业家,并逐步把现代工业文明注入农村社会

(三) 农村教育与文化组织

1.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结构体系 农村基础教育 农村成人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

农村普通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的导向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脱离。 长期沿袭“小学 —初中—高中—大学”的应试教育之路,把跳出“农门”作为培养农村学生的目标,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绝大多数学生回乡劳动,既无农业科技知识,又无其他专长,难以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

农村职业教育萎缩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职业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最为有效的途径。 我国“六五”、“七五”期间重大科研成果仅有30%-40%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达国家为70%-80%)。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职业教育薄弱。 随农村改革,农村职教一度得到较快的发展。但近年,随国家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出台,农村职教出现萎缩。

农村成人教育 过去以学习文化、扫除文盲为主 现在是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培养农村初、中、高级专门人才。 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农民技校、夜校,推广培训,系统的学历教育(农广校)。 终身教育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

2、“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 “三教”统筹,指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两个含义:一是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统一制定三类教育的发展规划,统一调配和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二是在教育内部使三教互相渗透、相互沟通,形成结构合理、联系密切、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

“农科教结合” 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脱离 农业、科技与教育相分离,使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受到制约 实践证明,“农科教结合”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有效形式。

3.农村文化组织 农村乡镇设有广播站、图书室、文化站、放映队、电影院、剧团等, 行政村、自然村设有文化室、秧歌队、青年俱乐部或老年活动室等基层文化组织。

总体上,我国农村的文化组织机构数量呈一种减少的趋势。 1999年底,我国乡镇数44741个,而乡镇文化站却只有39718个. 原因: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农村家庭娱乐、文化的功能增强。

三、村民自治组织 20世纪80年代初,村民自治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

(一)村民自治产生的历史背景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政社分开,废社建乡 农民利益的独立 “队为基础,三级所有”被破坏 大队失去权力来源和农民的支持 农村社会秩序紊乱 要求自我管理 村民委员会-自治机构

村民自治的概念  是指在农村基层由群众按照法律规定设立村委会,自己管 理自己的基层事务,它是我国解决基层直接民主的一项基  是指在农村基层由群众按照法律规定设立村委会,自己管 理自己的基层事务,它是我国解决基层直接民主的一项基 本政策,是一项基层民主制度。 --人大常委法制工作委员会  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 处理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一种 有效的方式。----徐勇

村民自治的特点 即直选 民主选举 即通过村民会议决定重大事项,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日常工作 民主决策 通过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实现规范化管理 民主管理 即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建立重大事项汇报制度。 民主监督

村民自治的内容 自治的主体--农村居民 自治的地域范围--村 自治的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自治的内容--村务,即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二)村委会的机构设置 治安保卫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 公共卫生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 基层性 村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单位,是农村长期 居住、生产、生活的单位,跟村民关系最直接最紧密。  基层性 村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单位,是农村长期 居住、生产、生活的单位,跟村民关系最直接最紧密。  群众性 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本村村民,本村村民都有权 参加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 员会成员来自本村村民,享有被选举权的村民都有机会被 选举为村委会的成员;村委会代表和维护村民的利益等  自治性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执行机构和工作机构

村委会的职能和职责 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农村社会治安 替村民传达意见、要求和建议 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计划生育 税收和粮食收购 1、村庄内部事务 替村民传达意见、要求和建议 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计划生育 2、乡政府委托的事务 税收和粮食收购 公共卫生,资源、环境保护等

村民自治前后国家角色的变化 村民代表大会 国家 国家 权力中心 村规民约 法律 法律 制度供给中心 村委会 政府 政府 公益事业建设者 治保委员会 公检法 公检法 公共秩序的维护者

村委会角色的变化 前 后 国家权力体系 村民自治体系 村干部 边际人 村干部(国家干部) 农民

村干部角色的变化 前 后 国家权力体系 村干部(国家干部) 农民 国家权力体系 边际人 村干部 村民自治体系

边际人 村干部处在国家行政管理系统和农村社区自治系统的中介位置,既是这两个系统利益一致的结合点,又是这两个系统利益冲突的触发点。就村干部的行为特征而言,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隶属于干部系统,愿意认真完成上级分派下来的任务,但就其长远利益、基本身份而言,他们却属于村民社会,因而从现实看,村干部较多地向民众系统倾斜

(三)村委会职能的偏离 权利的偏离 义务的偏离

 1. 权利的缺失 行政命令代替村民会议来决定属于村庄自身的事务, 干涉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下达指标 事务权 权利的缺失 财务权  1. 权利的缺失 行政命令代替村民会议来决定属于村庄自身的事务, 干涉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下达指标 事务权 权利的缺失 财务权 “村财乡管”或“村账乡理” 人事权 “提名”方式提供候选人

 2. 村委会对村务的忽视 村庄公益事业建设滞后 村民利益表达的缺失

“自由”政治空间是指村干部可以按照自己个人或社区的利益来安排村庄的实际事务和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度 3.村委会职能的偏离原因分析 自由“政治空间”的存在 监督不力 村干部的利益驱动 “自由”政治空间是指村干部可以按照自己个人或社区的利益来安排村庄的实际事务和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度

4.1影响村级民主选举的因素分析--经济 经济越发达,选举越成功, 反之则较差 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 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村级社区权力的配置、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及效能,也影响着村民的公共参与方式,并且,对村庄治理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经济环境,并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量的多少,主要是经济体制即经济资源的制度化配置方式 经济结构和类型

4.2影响村级民主选举的因素分析--宗族 宗族因素是村民自治可以借助的本土资源。对这一传统社会组织架构的再利用可以降低自治的动员成本,并使村民的意志表达得更集中有力。 只要一方面切实实行公正、公平、公开的民主选举制度,把各宗族的斗争引导到和平、公开、可控的秩序中,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的执法力度,乡村宗族间的恶性群体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利 宗族 建立在家族宗族基础上的村民自治实际上是“人治” 家族体系固有的排斥情结和保守色彩与现代法治精神是格格不入 不利

5.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 (1)村民自治发展参差不齐,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2)村民自治中制度创新的需求和国家制度供给不足 间的矛盾。 (3)政府的指导和促进工作缺乏力度。 此外,村民委员会与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乡镇政府的关系,还有不相协调、不相适应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4)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衔接不畅。 在现阶段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两种相对独立的权力:自上而下的国家政权和村民自治权。 从实践情况来看,村委会更多的是以乡镇政府的代理机构身份运作,即村委会被国家权力行政化了。

(5)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协调问题。 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其政治领导职能是宪法规定的。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性组织,其权力来源于本村村民的授权。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村党支部都处于强势地位,村委会的自治功能在与乡镇政府和村党支部的互动中很难得到实现。 讨论题:新农建设中村民自治问题思考??

第三节 农村组织制度创新

(一)农村建设需要组织创新 1.新型组织分化还处在初级阶段,农村组织建设还任重道远。 2.农村组织不适应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3。依靠政府和党及群众的力量推动农村组织创新。

(二)农村合作与服务组织的形式 1、农业生产者自我服务合作组织 2、各种服务组织(纯粹的中介性的商业组织) 作用: 一是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二是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农技推广有了新的发展。 四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五是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股份合作制形式 农村股份合作组织是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引入股份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它兼容了股份制与合作制的一些重要特征,但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股份制,也不同于传统的合作,是两者的结合。

股份合作制主要特点 (1)联合方式上是劳资双联。 (2)分配原则上是按劳和按资分配相结合。 (3)在股份权利上,实行劳股结合制。 (4)在目标上,力求兼顾资产和劳动集体两方面的利益。

股份合作企业的发展 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资入股而新建立的股份合作企业。 以温州地区为代表的私营、个体、联户企业转化为股份合作企业。 以山东周村为代表的乡村集体企业改造成股份合作企业。

(四)农村组织创新应注意问题 鼓励农民创造新型组织 农村社区组织的区域联合 提高组织自身的管理水平 加快农村基层行政组织职能的转换

主要参考文献 1.袁亚愚,乡村社会学(第五章),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2.朱启臻 农村社会学(第五章) 农业出版社 2002 3.王春光 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第二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4.杜赞奇. 文化、权力与国家. 江苏人民 1994 5.于显洋,组织社会学 人民大学 2001

6.王沪宁 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7.徐扬杰 中国家族制度史 人民出版社 1992 8.赵秀玲 中国乡里制度 社会科学文献 1998 9.马戎等《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2000 10.马戎等《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华夏2000

11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 12.庞晓鹏《中国农村民间合作服务组织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 13.魏道南 张晓山《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探析》,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 14.何孟秉《中国经济开放与社会结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17、郭书田,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新华出版社,1995

讨论与思考 历史上的中国农村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的问题与建设 农民协作(合作)组织的发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