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宏观调控经济的两大 政策:财政—货币政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第三篇 金融热点问题探析.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关于汇率计算.
货币银行学 各章要点.
现 代 金 融 学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利率效应如何解释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中央银行如何利用货币政策来移动总需求曲线(AD)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实验五 货币供给的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国民产出水平: --国民产出水平怎么确定 ? --如何维持它的平稳发展? 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十二章 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第二部分).
走势分析.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第三节 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 赤字的经济效应
课题 I. 复习 II. 购买力平价假说(PPP) III. 汇率 IV. 国际收支帐 V. 危机管理.
货 币 供 求 均 衡.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衡量 通货膨胀的影响、反通胀的对策 货币的价值 通货紧缩 成因、影响、对策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15章 学习要求 主要问题: 货币理论与政策 主要名词: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第八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第二节 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三节 政府与宏观调控 第四节 宏观调控政策
银行和储蓄者.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金融学导论》 第十章 货币政策 主讲教师:胡海鸥.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核心内容: GDP 拓展内容: 其它衡量国民收入的指标 名义GDP和实际GDP 国民收入的两种核算方法.
第十三章[教材第十五、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Macroeconomic Policy]
货币市场均衡 IS-LM模型 上海杉达学院.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Macroeconomic Policy]
第20章 外汇市场.
第十二章 [教材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 ——IS-LM模型 [IS-LM Model]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第十章 总需求I:建立IS-LM模型. 第十章 总需求I:建立IS-LM模型 本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凯恩斯交叉图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等 什么是IS曲线?什么是LM曲线? 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描述经济的均衡?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二章 投资学宏观领域问题研究 第一节 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 1、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本投资的决定作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第八章 货币政策.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财政学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第二十三章 宏观财政理论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宏观调控经济的两大 政策:财政—货币政策 第七章 宏观调控经济的两大 政策:财政—货币政策 华红梅

教学目的: 了解财政政策含义和效应;明确财政政策与政府赤字和政府债务;把握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和政策效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政策配合;政策效力图解

引 言 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时期已经过去,各国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调节和管理宏观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补 充 1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宏观经济目标 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

指—般价格水平的稳定或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物价稳定 指—般价格水平的稳定或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充分就业 广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狭义指凡是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得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就业岗位

经济增长 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人均产量或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这种增 长既要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即要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 国际收支平衡 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

补充2:我国对政府干预的认识过程 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1978年)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基本的认识是“政府是万能的,市场是无用的”。这种认识推广到政策上,就是只要计划,不要市场。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84年,基本的认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需要市场来补充”。这就是“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导思想。按照这种思想,政府能干的让政府干,只有政府干不了的才允许让市场干。应该说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但仍然是本末倒置的。

1985年,经济理论界开始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即应该是市场能干的让市场干,市场干不了的才需要政府干,即政府是补充的观点。 但许多政府部门“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改变。

补充3:政府干预总的原则 1.政府干预不能破坏和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 不是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各个微观经济单位,而是使微观经济单位产生内在的动力,以自己的选择来谋求利益。微观经济单位的自主性不能因政府的干预而削弱。

2.手理论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看得见的手”必须服从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政府的作用对市场机制起补充作用。 “看得见的手”只有顺应“看不见的手”运行的规律才能驾驭市场。 政府“看得见的手”只有谨慎地使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3.政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一定的科学经济理论的依据,应当符合客观事实。 不科学的政府调节对资源配置极为有害。 还不如政府不干预。

政府干预不等于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固然是一种政府干预行为,但并非一切政府干预都是宏观调控。 所谓宏观调控,是指对经济总量及总量之间的关系的调节和管理,其基本工具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政府通过增减预算支出和增减税收,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又称为“政府预算政策”。

财政政策的构成 财政政策 军需品 机关办公用品 政府购买 政府雇员工资 公共项目支出 财政支出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转移支付 对农业补贴 财产税(不动产、房地产) 所得税(个人所得与公司所得) 流转税(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 税收 财政收入 内债 外债 公债

政府购买指政府在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最大部分是军费开支,是政府直接影响AD的重要途径。 1· 政府支出 包括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指政府在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最大部分是军费开支,是政府直接影响AD的重要途径。 2001年美国国防开支占联邦支出19.5%。联邦开支中1/3用于国防和支付与过去战争相关的利息和养老金。

转移支付指将资金转移给政府以外的个人,包括对退休、伤残、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金支出。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对居民的征税,如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2· 税收 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销售税、财产税和社会保险税(工薪税)。 各国税制尽管不同,但所得税主要采用累进税制。

2003-2007年我国的税收收入 及其增长速度

问: 您知道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政府税收及国债发行等的权威数据吗? 请您查阅并比较近几年的数据.

二.财政政策的效应 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产生了财政政策的效应问题。 主要介绍“内在稳定器”效应和乘数效应。

例:抗体与药物 现代人越来越娇贵了,当身染小恙时就一定要去看看医生,因为人们对自己的抵抗力越来越没有信心。事实上每个人体内都有抗体,当有病毒进入时它们能自动地繁殖对入侵者进行消灭,只有在 病毒量特别大时, 才有必要借助外来 药物的力量。

财政体系也是如此,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应该针对巨大的外来冲击,国民收入的轻微波动完全可以由自动稳定器平衡掉。讳疾忌医不是一件好事, 过于依赖药物也 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是药三分毒”。

1.  “内在稳定器”效应 “内在稳定器”是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控制,能在宏观经济不稳定时自动发挥作用,使经济趋向稳定。内在稳定器效应无需借助外力或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1)税制 累进制的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收支平衡,且税率没有变动。 经济出现衰退时期,由于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在衰退时要减少,致使税收收入自动降低。 在通胀时期,由于经济繁荣,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增加,税收额也随之自动增加。

经济在接近或达到充分就业时,政府就可以停止这种救济性的支出,总需求不至于过度增长。 (2)政府支出 政府公共支出一般会随经济的繁荣而自动减少,有助于对总需求的抑制,从而促使经济趋于稳定。 经济出现衰退,失业增加,政府须增加支付津贴或救济金,使失业者能维持必要的开支,从而阻止总需求的下降。 经济在接近或达到充分就业时,政府就可以停止这种救济性的支出,总需求不至于过度增长。

2. 乘数效应 (1)投资或政府支出乘数效应是指投资或政府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产出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 2. 乘数效应 (1)投资或政府支出乘数效应是指投资或政府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产出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 (2)税收乘数效应,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产出减少或增加的影响程度。

总之,乘数效应的正向作用对宏观经济产生扩张效应,其反向作用对宏观经济产生紧缩效应。 (3)平衡预算乘数效应 指当政府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国民产出的扩大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扩大量或税收的增加量。 总之,乘数效应的正向作用对宏观经济产生扩张效应,其反向作用对宏观经济产生紧缩效应。

三部门投资乘数 税收乘数: 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kB=1

政府财政赤字是在既定的财政年度中,如果政府支出超过政府收入,就形成政府赤字。 三.财政政策与政府赤字和政府债务 政府财政赤字是在既定的财政年度中,如果政府支出超过政府收入,就形成政府赤字。 政府债务是政府所借款项的累积额,是以往赤字的加总。

(一)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⒈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 80年代初—90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迅猛增长。1979年预算赤字仅$400亿,而到了1992年达到$2900亿的峰值。和平时期赤字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由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实际刺激经济增长而产生的,称为“结构性赤字”。 如果赤字的出现是由于经济周期而产生的,这种赤字就是“周期性赤字”,与政府政策无关。 财政赤字总额=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

经济由Y*下降到Y1, G.T曲线不变(政府未采取措施),税收收入下降,政府支出不变,赤字由ab增加到ec,增加了dc—周期性赤字

2·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量 当经济衰退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会产生财政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一是发行货币,二是发行公债。主要依靠发行公债(公债券,如国库券)弥补。

(1)将债券卖给私人 私人减少的货币量=政府增加的货币量 (2)将债券卖给商业银行 贷款总额和货币供应量不变 (3)将债券直接卖给中央银行 货币供给量增加

关于公债利弊的两种看法: 1.国债是经济活动的障碍 国债是国家的债务,归根到底由纳税人负担。 提高税收困难,政府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迫使政府多印货币,造成通货膨胀。 国债增加意味着公众以国库券形式占有财富的形式比重增加,而以不动产形式占有财富的比重减少,而人们拥有的实物资本减少,不利于经济增长。

2.国债问题比想象中的要小得多 国债是自己欠自己的债。 国家会长期存在,完全可以用发行新债偿还旧债,不存在一次偿还的压力。对公众而言,国债是一种安全的投资方式。 公债不可怕,关键是国债的用途,只要政府不用于战争和浪费,而是用于刺激经济发展。只要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国债增长速度,举债是可以的。

预算赤字对经济的短期影响称为“挤出效应”。 ⒊政府赤字的短期影响 预算赤字对经济的短期影响称为“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增加支出的本意是为了提高总需求,但当支出增加时,由于货币供给量不变,导致利率上升,私人投资下降。 挤出效应是政府增加支出使利率上升,从而减少投资支出,最终使总需求下降。

例 题 政府向波音公司购买了100亿美元的飞机。这种需求的增加使该公司及其工人收入增加,通过乘数作用引起其他厂商和工人收入增加。 例 题 政府向波音公司购买了100亿美元的飞机。这种需求的增加使该公司及其工人收入增加,通过乘数作用引起其他厂商和工人收入增加。 这种由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导致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增加,最终提高了货币需求。 由于联储没有改变货币供给,为保持货币供求平衡,利率上升,从而投资减少,挤出效应的出现。

□在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挤出效应略有不同。 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挤出”私人投资,是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物价会上涨。 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从而使可用于投机的货币量减少。结果是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

还有,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物价水平上涨,而物价水平上涨导致名义工资不变而实际工资下降。如果存在着货币幻觉,短期内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工人因货币幻觉仍像物价水平不变时那样提供劳动,就业和产出将会增加。

然而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则增加政府支出会完全地挤出私人投资和消费。 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一般不会产生完全的“挤出”。因而这种政策还会使产出和就业有所增加。

“货币幻觉” 欧文.费雪1928年提出。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货币表示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化。或者,人们只重视名义所得,而忽略实际所得。

所以,挤出效应不适用于经济衰退时期。 “挤出效应”与政府财政赤字有关,但挤出效应只适用于结构性赤字。 因为,如果财政赤字是由经济衰退引起的周期性赤字,而经济衰退会引起货币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较低的利率,经济衰退时的货币政策通常又使用扩张性的,利率同样会下降。 所以,挤出效应不适用于经济衰退时期。

经验数据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存在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以及联储允许经济在不提高利率的条件下实施扩张,因此财政扩张促进了投资的增长。 而80年代巨额政府赤字的确抑制了投资,即结构性赤字挤出私人投资。 其中,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供给学派时代,政府赤字急剧上升,私人和企业储蓄的降低更加剧了这一趋势。

(二)政府债务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债务对社会生活水平的长期影响,即“政府债务负担”。 区分内债和外债:内债是指一国所欠本国公民的钱;外债是指一国所欠外国人的钱。

内债由于政府借的是本国公民的钱,如果将公债使用得当,不但不会造成沉重负担,人民还会从中受益。 但是,内债要求政府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因此政府必须征税。

外债由于政府欠外国人的钱,导致债务国公民可支配资源减少。这些国家为所借债务还本付息,必然增加出口,减少进口,通过贸易顺差偿还外债。如巴西、墨西哥要用其出口收入的1/4到1/3偿还外债本息,这会降低一国的生活水平。

补充: 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和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量→利率→总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结构 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 中央银行 银行的银行:最后贷款人 商业银行体系 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 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中间业务:代理结算 家庭 企业 资产业务:发放贷款

专栏:我国的银行体系 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直接隶属 国务院,不对个人和企业开展业务活动; 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开发银 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家银行不是商业银 行,主要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优 惠贷款,其亏损由政府承担。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 行是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深圳发展、上海浦东、福建兴业、交 通、光大、民生、华夏等股份制银行; 城市的商业银行由以前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成,农村信用合作社继续保留,它们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和监督; 外资银行。

再贴现率政策 主要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工具 辅助性工具 道义上的劝告 垫头规定 规定消费 信贷的条件

调节方法:   (1)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   (2)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太高时,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消费和投资,使生产和就业减少或增速减慢。

第二节 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 通过改变政府支出、税收、转移支付和货币政策配合,政府能够改变投资、消费、政府购买、净出口所占GDP的比重。

举例1 假设政府要以国内投资和净出口为代价增加国防支出。政策目标是,既要通过国防开支增加国防力量,又不至于因需求扩张而导致总产出超过潜在产出水平。政策组合: 增加国防开支、保持税收不变或削减税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从而提高利率、挤出私人投资和净出口,为政府扩大支出而提供空间。

分析:上述政策是在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通过排挤私人投资和净出口,使得总需求进而是总产出保持原有水平。但这一政策将导致结构性赤字的增加和实际利率的提高。 80年代的里根政府采用。

举例2 假设要解决较低的储蓄率,希望扩大投资,从而增加资本存量,提高潜在产出水平。政策组合:提高消费税、减少转移支付,以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减少消费;减缓政府购买,并实行扩张货币政策,以降低利率、扩大投资、降低汇率,刺激净出口。

这一政策过程将会通过增加公众储蓄,从而鼓励私人投资。 卡特政府曾经采用过这种政策组合。 90年代的克林顿政府也曾得到体现,在其1993年的预算案中可以找到答案。

两大政策的地位问题 现在,财政政策在美国已不再是稳定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财政政策事实上是一种笨拙的政策,稳定经济的任务主要由货币政策去担当了。原因:

一是时滞(从政策实施到其作用全部发挥经过的时间)。 经济学家和政府对经济周期转折点到来的认识时滞; 制定政策过程的反应时滞; 财政政策(税收和支出)实施到产生效果的生效时滞。

例 证 1.财政投资的增加,有一个资金筹集和分配、目考察和论证、工程招标和投标的具体过程;基础货币投放,如果是通过公开市场来进行,则有一个在国债二级市场上的操作过程;即便象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的变动,也有一个电脑计算程序的重新设置问题。

2.扩张性财政政策,往往要经过以下过程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政府采购→企业库存减少→企业扩大生产→工人增加收入→社会总需求扩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二是减税比增税容易,增加政府支出比缩减支出容易。 因为增税计划往往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使计划难以启动和实施,即使在通胀时期也很难提高税收和削减支出。

例如,60年代国会对肯尼迪和约翰逊总统的减税方案热情很高。而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的升级诱发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本来要求很快实施紧缩性经济政策,但约翰逊总统和国会直到通货膨胀发生之后紧缩性的政策措施才出台。 还有,1990年为了削减财政赤字,国会曾艰难地通过一项较小幅度的增税计划,但对总统连任竞选(老布什)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是联邦政府面临巨额的结构性赤字。即使在失业率很高时立法者也不愿意增加支出和削减税收,政府往往担心财政赤字的继续增加。 ★财政政策还会再现凯恩斯时代那样的辉煌吗?

内容:最佳的货币政策应使货币供给以固定的速率增长(每年3%—5%) ,并且在任何经济形势下都维持这一速率。 二.固定规则和相机抉择 1· 固定规则(单一规则) 内容:最佳的货币政策应使货币供给以固定的速率增长(每年3%—5%) ,并且在任何经济形势下都维持这一速率。 盛行:在90年代末之前的30多年间,货币主义的主张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很大影响(如1979年后的撒切尔、里根政府。)

MS·V=NI=Q·P 货币主义ΔMS%+ΔV%=ΔNI% 由于ΔNI% =ΔQ%+ΔP% ΔMS% +ΔV%=ΔQ%+ΔP% ΔMS% =ΔNI%=ΔQ%+ΔP%

据此,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根据利率变动频繁改变货币供给量的主张,认为这只会引起经济运行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 这样,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总需求和名义国民收入都会以相同数量增加。 据此,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根据利率变动频繁改变货币供给量的主张,认为这只会引起经济运行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

米尔顿·弗里德曼观点 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 。 货币供应的增长率,一经确定是不能任意变动的。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更改时,应该事先宣布并尽量缩小变动的幅度。

例 假设,美国产出的增长率不超过年6%,是增长的极限。如果AD增长超过这个极限,余下的部分会转化为价格的增长。即使在经济衰退严重时,货币增长率也不能超过产出增长率这个极限,否则就会在衰退的同时出现通胀。

假设经济严重衰退,总需求需要增长12%,而产量的极限是6%,假定货币供给量12%,根据公式: ΔMS%+ΔV%=ΔQ%+ΔP% 代入得12%+0=6%+6%。 消除失业必须12%的总产出增长,现在只增长了6%,失业未消除,通胀率却增长了6%。

⒉相机抉择 相机抉择是根据经济的需要,逆经济波动周期(逆风向政策)随时调整货币供给增长率的选择。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几乎是完全的相机抉择。

专栏: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是从货币主义学派中分化出来的。 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市场会发生一些偶然情况,成为干扰因素,但可以事先计算它的概率分布,因此可以选出最小风险的方案,以预防不利后果的侵害。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要保时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所以,一般认为理性预期学派是比货币学派更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

争 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家认为,相机抉择是陷阱和骗局。当政策制定者对新闻作出反应时,在信息充分的市场上,价格的灵活变动已经适应,并实现了供求均衡,政府的任何相机抉择的政策是令人困惑的“噪音”。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卢卡斯曾批评货币主义的固定规则,称“卢卡斯批评”,认为当政策发生变动时人们可能会改变其行为。但是,许多经济学家也批评理性预期假说。实证研究也表明,即使在最有经验的经济预测专家那里,也会存在非理性预期的成分。

战后最受欢迎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之一,1979—1989年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以其敏锐、及时的相机抉择能力而著称。 ■ 保罗·沃尔克 ■ 战后最受欢迎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之一,1979—1989年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以其敏锐、及时的相机抉择能力而著称。 虽然在1979—82年也实施过固定规则,但在实施相机抉择的政策方面,包括降低通胀、维持较高就业率和产出水平、稳定金融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证明了相机抉择经济政策的内在功能是强大的。

财政政策的含义;效应;财政政策与政府赤字和政府债务。 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固定规则和相机抉择。 小 结 财政政策的含义;效应;财政政策与政府赤字和政府债务。 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固定规则和相机抉择。

第三节 IS—LM模型与财政— 货币政策效力

补充:经济波动及用经济政策 抵消经济波动 在市场经济中,当经济受到一些事先无法估计到的干扰时,国民经济运行就会偏离原来的轨道。均衡点的位置就会离开总供给线的位置,从而产生经济波动。 在理论分析中,我们把这些事先无法估计到的干扰称为“冲击”。 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可能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非经济方面的原因。

总需求的冲击: 消费C(如:禽流感) 政府支出G(如: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I(如:提高现行房贷利率及首付比例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 净出口NX(如:美对中国三类设限袜子再次“拉闸”) 总供给的冲击: 所有与生产方面有关的不可预见的干扰 原材料价格变动 工资变动 技术变动 国际市场竞争变动

市场机制本身虽然有逐渐消除经济波动的功能,但其过程缓慢。 政府常常有意识地使用经济政策来抵消各种冲击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使经济处于平稳状态。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或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较: 不同点: 共同点: 都是调节国民收入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都有扩张性、紧缩性政策之分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这种直接作用没有任何中间变量的; 货币政策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因而是间接地发挥作用。

财政政策效力是指政府的收入支出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国民产出变动产生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效力的IS—LM图形分析 ⒈财政政策效力的IS—LM图形分析 财政政策效力是指政府的收入支出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国民产出变动产生的影响。 财政政策效力的大小,表现为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即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力越大。

图(A)的Y0-Y1小于图(B)的Y0-Y1。前者的政策效力小于后者的政策效力。 原因:图(A)中的IS曲线较平坦,而图(B)中的IS曲线较为陡峭。

补充:IS的斜率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r↓, I↑。投资的利率弹性越大,ΔI越大, ΔY越大,IS越平缓 r1 r2 r

如果投资需求对利率反应很敏感,IS曲线就较为平坦,意味着利率的较小变化和投资需求的较大变化。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应”较大,从而使国民产出增加的越少,即政策效力越小。 反之,相反。

LM曲线斜率越小,即LM曲线越平坦,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大,而财政政策效力就越大。

经济萧条时,国民产出和利率水平较低,LM曲线较为平坦,财政政策效力就越大。而在产出水平较高,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时,LM曲线较陡峭,财政政策效力就较小。

LM曲线斜率越大,即越陡峭时,表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越不敏感。这样,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引起货币需求使利率猛增,从而对私人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力较小。 反之,相反。

补充:LM曲线的三种情况 斜率=0,曲线水平,凯恩斯(萧条)区域,财政政策有效 LM的三种情况 0<斜率<∞, 曲线右上方倾斜,中间区域,货币政策更有效 斜率 = ∞,曲线垂直,古典区域,货币政策有效

Y r o r2 r1 A B LM 古典区域 中间区域 凯恩斯(萧条)区域

⒉挤出效应的图解 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会引起IS曲线右移,其结果是利率和实际产出水平同时提高。 需要指出,其中包含着一个“挤出效应”,由于利率提高,私人投资会因此被挤掉一部分,造成投资的下降,使得实际国民产出增加的幅度减少。

如果政府支出增加,使IS0右移至IS1,国民产出从Y0增至Y1,利率也同时从r0升至r1。

而如果利率保持不变,仍在r0时,国民产出的增加会从Y0增至Y2,Y1-Y2是被“挤掉”的投资从而引起的国民产出的增加量。

二.货币政策效力的IS—LM图形分析 货币政策效力是指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从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力的大小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因变动货币供给量使LM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产出变动的影响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产出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图(A)的Y0-Y1大于图(B)的Y0-Y1。前者的政策效力大于后者的政策效力。 原因:图(A)中的IS曲线较平坦,当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0右移至LM1时,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很敏感。

图(B)中的IS曲线较陡峭,当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0右移至LM1时,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尽管利率水平下降较大,投资也不会增加很多,从而国民产出也不会有较大增长。

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力越小;

图(A)的Y1-Y0小于图(B)的Y1-Y0。前者的政策效力小于后者的政策效力。 原因:图(A)LM曲线较平坦,当货币供给量从LM0右移至LM1时,国民产出的增加较少。

图(B)LM曲线较陡峭,当货币供给量从LM0右移至LM1时,产出有较大增加,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较小,即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

基本结论 一项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很多(LM曲线较为陡峭),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大刺激作用(IS曲线平坦),则这项货币政策的效力就大;反之,政策的效力就小。

例:治标与治本 财政财政与货币政策都是影响需求的政策,似乎只要能控制一个国家的需求,该国的经济学就能健康稳定。不可否认,对于均衡而言,需求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供给与需求是同等重要的。就如一个受伤的人,一方面我们要给他止痛药以减轻他的痛苦,但更为重要的是根治他的伤口。短期的需求管理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止痛药,能解一时之苦,却不是长远之策。

近年来我国频繁寻找刺激经济的热 点:财富效应、购房买车、假日经 济、信息消费等,但这些都只是止痛 药,热点总会有冷却的一天,到那时 我们的政府又要琢磨怎样花钱了。生 活质量的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与科学 技术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持 久的需求增长与供给能力扩张才是经 济健康发展的良药。

专栏:两种政策的选择 1 2 3 4 政策选择 适用情况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经济萧条严重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经济萧条但不严重 3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严重 4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但不严重

小 结 财政政策效力的IS—LM图形分析。 货币政策效力的IS—LM图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