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習慣… … …
習慣說 劉蓉
文體: 議論文 「說」,又稱「雜說」。 是短小的議論性散文, 古代論辯的文體之一。 『說』有解釋、敘述的意思。 「說」按現代的文體分類是屬於哪一種文體? 議論文
太平天國 洪秀全
劉蓉,字孟容,號霞仙。 曾隨湘軍首領曾國藩與太平天國作戰多年,後因在圍剿石達開等戰役中有功。 任陝西巡撫,晚年,因討捻軍失敗 ,罷職回鄉。 作者: 劉蓉,字孟容,號霞仙。 曾隨湘軍首領曾國藩與太平天國作戰多年,後因在圍剿石達開等戰役中有功。 任陝西巡撫,晚年,因討捻軍失敗 ,罷職回鄉。
第一段: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俛而讀,仰而思,思而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 遂安之。』
合院---傳統建築常常是很多間房子合起來的,稱為合院.有三合院,四合院等。 合院---傳統建築常常是很多間房子合起來的,稱為合院.有三合院,四合院等。
挽而讀,仰而思 挽:低下頭 仰:抬起頭來
思而弗得,輒起,繞室以旋。 弗 = 不 輒:總是 旋:來回走動
作者在養晦堂讀書時,常常低下頭讀書,抬起頭來思考;若想不出答案,便起來繞著房子兜圈子。 作者在養晦堂讀書, 有甚麼習慣? 作者在養晦堂讀書時,常常低下頭讀書,抬起頭來思考;若想不出答案,便起來繞著房子兜圈子。
房間內有處低陷地方,直徑約一尺,並且逐漸擴大起來。 作者的書房 有甚麼特別? 房間內有處低陷地方,直徑約一尺,並且逐漸擴大起來。
窪地填平前,作者每次踏到那裡,都會因被絆倒而苦惱。 窪地填平前,作者對它有甚麼感覺? 窪地填平前,作者每次踏到那裡,都會因被絆倒而苦惱。
段旨: 敘述作者踏足 窪地的情況。
『之』的解釋: 1.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 2.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 履之,足苦躓焉。 3.既久而遂安之。 (的) 『之』的解釋: 1.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 2.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 履之,足苦躓焉。 3.既久而遂安之。 (代詞:窪地) (代詞:地有低陷的情況) 之
『而』的解釋: 1.俛而讀,仰而思 2.思而弗得 3.既久而遂安之 (連詞:『地』) 『而』的解釋: 1.俛而讀,仰而思 2.思而弗得 3.既久而遂安之 (連詞:『可是』) (表示時間、語氣) 而
『以』的解釋: 1. 繞室以旋 (前項是條件和方式) 以
1.西面的一個房間。 2.低下頭 3.抬起頭。 4.總是站起來 5.來回走動 6.擴大 7.踩 8.雙腳被絆著 白話譯文工作紙: 1.西面的一個房間。 2.低下頭 3.抬起頭。 4.總是站起來 5.來回走動 6.擴大 7.踩 8.雙腳被絆著
每履之,足苦躓焉。 履:鞋 (作名詞用) 踏 (作動詞用)
第二段: 『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命童子取土平之。』
作者的父親教訓作者,連一間房間都整治不好,將來如何能治理國家。 問:作者父親教訓作者甚麼? 答: 作者的父親教訓作者,連一間房間都整治不好,將來如何能治理國家。
養晦堂解作等待時機幹大事,那亦是作者的意願,作者的父親便針對此作教訓。 問:父親的教訓與養晦堂有甚 麼關係? 答: 養晦堂解作等待時機幹大事,那亦是作者的意願,作者的父親便針對此作教訓。 堂 晦 養
問:『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 國家為?』運用了甚麼修 辭手法? 答: 問:『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 國家為?』運用了甚麼修 辭手法? 答: 反問
問:父親看見窪地,怎樣做? 答: 作者的父親命令童僕取泥土把窪地填平。
段旨: 敘述填平窪地的經過。
『之』的解釋: 1. 一室之不治 2. 命童子取土平之 ( 的 ) (代詞:窪地) 之
『而』的解釋: 1. 顧而笑曰 ( 連詞:而且) 而
白話譯文工作紙: 1. 看到這樣的情況 2.整治 3.治理 4.僕人 5.填平
第三段: 『後蓉履其地,蹴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
窪地填平後,作者踏到那片地方,好像踢著東西般嚇了一跳,覺得地面像凸了起來。 問:窪地填平後,作者有甚麼 感覺? 答: 窪地填平後,作者踏到那片地方,好像踢著東西般嚇了一跳,覺得地面像凸了起來。
段旨: 交代作者於窪地填平後反而覺得不習慣。
『之』的解釋: 1.又久而後安之 (代詞:窪地填平後的新面貌) 之
『而』的解釋: 1.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 (表示時間、語 氣) 而
『以』的解釋: 1.蹴然以驚 (因果關係) 以
白話譯文工作紙: 1. 踏 2.凸了起來 3.平坦
第一至第三段總結: 問:這數段以甚麼方法寫作? 答: 記敘
蓉少時 1.時: 2.地: 3.人: 4.何事: 5.何因: 6.何如: 養晦堂之西偏一室 劉蓉及他的父親 劉蓉讀書的壞習慣 六何? 蓉少時 養晦堂之西偏一室 1.時: 2.地: 3.人: 4.何事: 5.何因: 6.何如: 劉蓉及他的父親 劉蓉讀書的壞習慣 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 (事件發生的經過)
問:作者書房的地面,前後有 甚麼不同? 答: 問:作者書房的地面,前後有 甚麼不同? 答: 作者的書房先有直徑一尺的窪地,每次作者踏到那裡,都會因被絆倒而苦惱,不過漸漸便習慣了。後來,他的爸爸命人把窪地填平,作者踏到那地方便好像踢到東西般嚇了一跳,覺得地面好像凸了起來。
問:作者養成了甚麼習慣? 答: 1) 讀書 2) 踏窪地
『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履平地,不與窪適也;及其久而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慎始。』 第四段: 『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履平地,不與窪適也;及其久而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慎始。』
即乎其故: 即----接觸 乎----語氣詞,沒有特別意思 故----原來的樣子
則反窒焉而不寧: 則----卻 反----反而 窒----阻礙 焉----語氣詞 寧----安
君子之學貴慎始: 君子--泛指讀書人 學---學習的方法、內容及態度 貴---作動詞用,要 慎始---謹慎的開始
問:全文重點句子 是那一句? 答: 君子之學貴慎始
作者在這件事中有何體會? 作者在這件事中體會出…… 學貴慎始的道理。
段旨: 抒發道理和點出題旨
『之』的解釋: 1.習之中人甚矣哉 2.故君子之學貴慎始 『之』的解釋: 1.習之中人甚矣哉 2.故君子之學貴慎始 (的) (的) 之
『而』的解釋: 1.及其久而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 『而』的解釋: 1.及其久而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 (表示時間、語氣 & 而且) 而
白話譯文工作紙: 1. 影響 2.窪地 3.平地 4.不舒服 5.在開始學習時要慎重
習慣成自然和「慎始」有什麼關係? 習慣成自然和「慎始」有密切的關係。 因為如果一開始便養成良好的習慣, 日後便不用雙倍的氣力去糾正。
主旨: (議論部分) 說明習慣對人的影響極大,指出學貴慎始的道理。
文中哪些段落是敘事的? 文中首三段是敘事的。 敘述作者少年時對窪地視若無睹的一段經驗。
文中的敘事部分: 1. 房中有窪地 2. 每次踏上窪地,都被絆倒。 3. 後來習以為常,不覺其深陷 4. 房中的窪地被填平 5. 覺得土地像隆起了,常被絆倒 6.後來又習慣了,不覺土地隆起
文中哪些部分是說理的? 文中最後一段是說理的。 作者說明了「學貴慎始」的道理。
本文運用了那一種說理手法? 先敘事後說理(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