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液 Blood.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理学 --- 血液 Physiology--- Blood. 白细胞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定义 --- 为一类有核血细胞。 ×10 9 /L( /ul) 。 WBC 大于 1 万增多。 WBC 分类: 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Advertisements

血细胞分化与免疫学分型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 王书杰 June 10, 血细胞分化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骨髓多 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向各系造血细胞分化 的特点。 自我复制:维持干细胞池内数量恒定。 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为各系祖细胞 (Progenitor) 、 即向髓系细胞和淋巴系细胞分化。
1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 RBC )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几种水产动物血涂片的 制作及形态比较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同时认识鲫鱼和美国牛蛙的血细胞。
第二章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基本概念  免疫系统 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 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NK 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第四章 血液 基本内容: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鉴 别 血液( blood )是流动在心血管内的红色粘稠状液体,由血 浆和血细胞组成。习惯上将红细胞和白细胞称为血细胞,将血 细胞和血小板称为血液的有形成分,血浆是血液的细胞间质。 当血液流出血管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解状.
第二节 结缔组织 血液 基本内容:血液的组成、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鉴别 血液( blood )是流动在心血管内的红色粘稠状液体,由血 浆和血细胞组成。习惯上将红细胞和白细胞称为血细胞,将血细 胞和血小板称为血液的有形成分,血浆是血液的细胞间质。 当血液流出血管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解状态.
粒细胞形态. 粒细胞发育顺序: 原粒 原粒 早幼粒 早幼粒 中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杆状核 分叶核 分叶核 血液 血液 组织 组织.
血液和淋巴 山东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Blood and Lymph.
血液与血细胞发生 血液与血细胞发生 Blood and Hemopoiesis 李锦新 No 广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七、血液及血细胞发生. (一)血液 (blood) 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构 成,成人血量为 4000—5000 毫 升,占体重的 7—8% 。
第六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Chapter 6 Blood and Hemopoiesis 主讲人 肖家祯.
血液和血细胞的发生. ( 一 ) 血液 Blood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 细胞间质 ) 水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 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件 组织学 第 5 章 血液和淋巴 苏中静 陈海滨 汕头大学医学院.
血液. 血液( blood ) 血液 血浆(细胞间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血浆蛋白、脂滴、酶 无机盐、激素等.
第 4 章 血液、淋巴和 血发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 血浆 白 C 血小板 红C红C红C红C 血液的组成 血液 血浆 血浆 血 C 血 C 红 C 白 C 血小板 水( 90% ) 其它.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血液( blood ) 血液 血浆(细胞间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血浆蛋白、脂滴、酶 无机盐、激素等.
血液与造血系统组织. Slide No:8 Material: human blood Method: Giemsa staining.
(二)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二)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结缔组织: 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是机体内分布最广泛,种类多 样化 的基本组织。 特点:有发达的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 纤维和无定型的基质,细胞分散于间质之间。 纤维细丝状,基质液体、胶体、固体、均质状.
第 七 章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 一、植物的运输系统 二、动物的运输系统 三、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第三章 血 液 细胞外液的 4/5 在血管外 组织液 1/5 在血管内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体内不断循环,是内环境中最活跃 的部分, 是沟通各种组织液与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气体和物质交换、散热; 参与生理性止血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血 液 blood. 血液 (blood) 红细胞 ( erythrocyte ) 血细胞 白细胞 ( leukocyte ) 血液 血小板 ( blood platelet ) 水 血浆(细胞间质) 血浆蛋白,糖,维 生素, 激素, 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Morphology of Myeloid System 目的 : 掌握各个阶段粒细胞的形态特点 及镜下识别 报告 : 画出各阶段粒细胞并描述其特点.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connective tissue) 组成 结缔组织 细胞 大量的细胞间质 纤维 基质 组织液.
第五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CK).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第三章 固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 第3章 Connective Tissue.
第3章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通路牙醫診所&訊聯生技 牙齒幹細胞教室企劃案
第三章 血液(Blood) 体液 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 8%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二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第3讲 主讲教师 滕树成
第 三 章 结 缔 组 织 Connective Tissue 牡丹江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 教师:燕鹏.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0709.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 四 章 血液 牡丹江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封面.
填字游戏 热__沸腾 心__来潮 血 一针见 __ 浴__奋战 呕心沥__.
第五章 血 液.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一篇 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主讲:田振军.
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 第二章 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第2讲 主讲教师 滕树成
软骨和骨.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普通高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立项教材 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教材
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观察 临床检验基础与输血教研室.
血液生理.
第3章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第一节 上皮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第三节 肌肉组织 第四节 神经组织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第 三 章 血 液 (blood).
Blood and Hematopoiesis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功能可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丁世萍.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组织学与胚胎学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血 液 Blood

一、血液(blood) 加入肝素

一、血液(blood) 液态结缔组织,在心血管流动,成人约5L。 红细胞 白细胞 血细胞 45% 血小板 水 白蛋白 球蛋白 血浆(细胞间质) 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 55% 脂蛋白、激素、代谢产物等

白细胞和血小板Leucocytes & Platlets 不加抗凝剂 加抗凝剂 血清serum 血凝块 Blood clots 血浆Plasm 白细胞和血小板Leucocytes & Platlets 红细胞Erythrocyte

血细胞分类及计数的正常值: 红细胞(3.5~5.5)×1012/L 白细胞 (4~10)×109/L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有粒白细胞 红细胞(3.5~5.5)×1012/L 血小板 (100~300) )×109/L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25%-30% 单核细胞 3%-8% (4~10)×109/L 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一)红细胞 (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RBC)

(一)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RBC) 1、直径7.5μm,形态双凹圆盘状。 2、无核,无细胞器,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 3、形态的可变性。红细胞膜骨架。 4、RBC渗透压与血浆相同。 5、膜上糖蛋白(ABO血型)。 6、平均寿命约为120天。 7、未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少量核糖体。 1.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RBC的特点: 大小:7.5-8.5。 形态:双凹圆盘状。这种形态使RBC具有叫大的表面积,同时,C内的每一点都不至于离C表面太远,有利于气体交换。 结构特点:既没有C核,又没有C器。 那么,RBC既没有C核,又没有C器,它的胞质内含有什么物质呢? RBC内充满Hb。 对于Hb,大家并不陌生,临床上所谓的贫血,就是指Hb的水平低于正常值。 Hb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它的功能是携带O2和CO2。 当血液流经肺脏时,Hb释放CO2并且与O2结合。 当血液流经其它器官组织时Hb释放O2并且与CO2结合。 因此,Hb在机体内的最主要功能就是为器官组织提供O2并且携带走CO2。 RBC的数量一般为350万-550万/mm3。 RBC的数量可随着生理功能的改变而变化。比如生活在西藏高原的人,由于高原缺少氧气,因此,藏族人体内的RBC数量明显高于内地人。内地人去西藏或者攀登珠木朗玛峰多需要吸氧来补充RBC数量的不足。

血涂片, Wright染色

血涂片, 煌焦油蓝染色

(二)白细胞(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WBC) 中性粒细胞 50 ~ 70% 嗜酸性粒细胞 0.5 ~ 3% 嗜碱性粒细胞 0 ~ 1% 有粒白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 25~30% 单核细胞 3~ 8% 无粒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中性粒C(LM) 中性粒C (EM)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比例:50%-70%,最多 形态:胞体球形,核呈杆状或分叶状,一般可分 2~5叶;胞质淡红色,含细小的颗粒。 特殊颗粒:80%,浅粉色,分泌颗粒 嗜天青颗粒:20%,浅紫色,溶酶体 核左移:杆状核与2叶核增多;核右移:4-5叶核增多 功能: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2、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 嗜碱性粒C EM Basophilic granulocyte 嗜碱性粒C LM Basophilic granulocyte

2、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 比例:0-1%,最少。 形态:胞体球形 ,胞核分叶或呈S型,不清晰; 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 不均,染成蓝紫色,可覆盖在核上。 EM下颗粒含有细小颗粒: 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胞质内含有白三烯。 功能:与肥大细胞功能相似,参与过敏反应。

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嗜酸性粒C(LM) 嗜酸性粒C(EM) 致密结晶体

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比例:0.5%-3% 形态:胞体球形 ,核常分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 的嗜酸性颗粒,在Wright染色中呈桔红色。 颗粒:特殊的溶酶体,除含一般溶酶体酶外,还含有 组胺酶(灭活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 三烯)以及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功能:变形运动,趋化性,吞噬作用, 减轻过敏反应,杀伤寄生虫

4、单核细胞(monocyte) LM EM

4、单核细胞(monocyte) 比例:3%-8%,体积最大的白细胞。 形态:胞体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呈肾形、 马蹄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颗粒细而松 散,故着色浅;胞质较多,呈弱嗜碱 性,常染成灰蓝色,内含许多细小的嗜天 青颗粒。 功能:活跃的变形运动、趋化性、吞噬功能,可 分化为巨噬细胞。

5、淋巴细胞(lymphocyte) LM EM

形态:球形,大小不等(大、中、小);胞核大,圆 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深;胞质较少,环 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呈蔚蓝色,少量 5、淋巴细胞(lymphocyte) 比例:25%-30% 形态:球形,大小不等(大、中、小);胞核大,圆 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深;胞质较少,环 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呈蔚蓝色,少量 嗜天青颗粒。 功能:免疫防御。唯一可从组织返回血液的细胞。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T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B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e killer NK 分类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 血小板是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小块细胞质。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 LM EM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血液有形成分中的最后一个部分—血小板。 血小板很小,光镜下常聚集成堆,比RBC要小得多。 血小板并不是完整的C,它是骨髓巨核C胞质脱落下来的小片。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 EM:双凸圆盘状,无C核。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 形态:双凸扁盘状,大小不一,受刺激时,可伸出突 起呈不规则形,血涂片上, 聚集成群。血小 板周围部分染成浅蓝色,称透明区,中央部分 有紫色颗粒,称颗粒区。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 EM:透明区有微管、微丝。 特殊颗粒:血小板因子Ⅳ、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凝血酶敏感蛋白等。 致密颗粒:5-羟色胺、ADP、ATP、钙离子、肾上 腺素等。 颗粒区 开放小管系 致密小管系 小管系: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 功能:止血、凝血,保护血管内皮。 血小板释放 凝血因子 血小板变形,粘度增大,凝集成团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一)造血器官和骨髓的结构 卵黄囊 胚胎:造血器官主要是卵黄囊壁的血岛、肝脏、脾、 胸腺、骨髓。 出生后:主要造血器官是骨髓。 卵黄囊

(一)造血器官和骨髓的结构 网状组织 造血细胞 造血组织 红骨髓 骨髓 血窦:腔大不规则毛细血管 黄骨髓:脂肪组织、造血潜能 少量造血干C、巨噬C、脂肪C、间充质C等 红骨髓 骨髓 血窦:腔大不规则毛细血管 黄骨髓:脂肪组织、造血潜能

红骨髓结构

造血诱导微环境: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环境。 核心成分→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网 状细胞、血窦内皮细胞、脂 肪细胞等。 功能:支架,调节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 骨髓幼红细胞岛

1.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又称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 (二)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1.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又称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 ⑴ 增殖潜能 ⑵ 多向分化能力 ⑶ 具有高度自我复制、自我更新能力 小鼠脾集落实验

2.造血祖细胞(hemopoietic progenitor cell) 又称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 确认的造血祖细胞有: (1)红细胞造血祖细胞; (2)粒细胞-单核细胞造血祖细胞; (3)巨核细胞造血祖细胞。

(三)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 1、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 2、一般规律: 胞体:大→小(巨核细胞小→大) 胞核:大→小(红细胞→无,粒细胞杆状→分叶) 胞质:少→多,嗜碱性→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例外);特殊成分无→有 分裂能力:有→无(淋巴细胞例外)

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