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软骨和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软骨和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软骨和骨

2 一、软 骨 1、组成: 软骨膜 软骨细胞 软骨组织 基质 纤维 2、分布:胎儿:早期的四肢、躯干支架。
一、软 骨 1、组成: 软骨膜 软骨细胞 软骨组织 基质 纤维 2、分布:胎儿:早期的四肢、躯干支架。 成体:关节面、椎间盘、呼吸道、耳廓等。 透明软骨 3、分类: 纤维软骨 弹性软骨

3 透明软骨 软骨膜 软骨细胞 基质

4 (一)软骨组织的结构 1.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其周围有软骨囊(含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 近软骨膜:幼稚,细胞小,
LM 扁圆、单个分布; 中部:近圆形,成群分布(2-8个),称同源细胞群。 核椭圆形,胞质弱嗜碱性。 功能:产生软骨基质。

5

6 2 .软骨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基质呈凝胶状,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构成分子筛结构。软骨内无血管,软骨基质具有良好的可渗透性,含大量组织液。纤维成分的种类因软骨类型而异。

7 (二)软骨组织的类型 1.透明软骨 构成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内的软骨等 。 特点:纤维成分为胶原原纤维,具有较强的抗压性。

8 2. 纤维软骨 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等处。 特点:含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细胞小而少,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 3. 弹性软骨 分布于耳廓、会厌等处。 特点:含有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富有弹性。

9 (三)软骨膜:除关节软骨外,其余表面均覆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外层:纤维多,细胞少,起保护作用; 内层:纤维少,细胞较多, 含骨祖细胞(梭形 小细胞)---增殖分化为成软骨细胞 。 (四)软骨的生长方式:两种并存的生长方式。 (1)附加性生长(软骨膜下生长):软骨膜内层的骨祖细胞向软骨表面不断添加新的软骨细胞,产生基质和纤维,使软骨从表面向外扩大。 (2)间质性生长(软骨内生长):软骨内软骨细胞的长大和分裂,不断地产生基质和纤维,使软骨从内部生长增大。

10 二、骨 骨膜 1、组成: 骨组织 骨髓 2、功能:1)支架组织 ; 2)保护作用:大脑、胸 腔、骨髓; 3)钙、磷库--细胞连接、
2、功能:1)支架组织 ; 2)保护作用:大脑、胸 腔、骨髓; 3)钙、磷库--细胞连接、 肌肉收缩、血液凝固; 4)杠杆作用:肌肉收缩, 转化为身体的运动。 关节软骨 骨髓 骨密质 骨松质 骨膜

11 (一)骨组织的结构 骨细胞 :量多,位骨基质内 骨祖细胞 成骨细胞 位骨组织表面 破骨细胞 细胞 骨基质 (为钙化的细胞外基质) 骨组织
成骨细胞 位骨组织表面 破骨细胞 骨基质 (为钙化的细胞外基质) 细胞 骨组织 1、骨基质: 胶原纤维(95%) (1)有机成分 糖胺多糖 粘着胶原原纤维 无定形基质 骨钙蛋白 与钙化及钙运输有关 (凝胶状,5%) 骨桥蛋白 (2)无机成分: 称骨盐,主要为羟磷灰石结晶,属不溶性中 性盐,呈细针状,长10~20 nm,沿胶原原 纤维长轴规则排列并与之结合。

12 骨板:骨基质基本结构形式呈板层状。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纤维则相互垂直,骨盐沉积、结合在胶原原纤维间。这种结构形式使骨基质既坚硬又有韧性,有效地增强了骨的支持力。

13 2. 骨组织的细胞 (1)骨祖细胞 位于骨膜近骨处的干细胞。细胞小,梭形,核椭圆,胞质弱嗜碱性。当骨组织生长或改建时,其能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

14 (2)成骨细胞 分布在骨组织表面,成年前较多,常排成一层。 LM:胞体矮柱状或椭圆形,有细小突起,突起常与表层骨细胞的突起形成连接。核圆,胞质嗜碱性。

15 EM: 1)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2)基质小泡:( 0.1μm,膜包) 膜:碱性磷酸酶、焦磷酸酶、 ATP酶 泡内:钙、小羟磷灰石结晶 功能: 1)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类骨质。 2)钙化类骨质--基质小泡。 当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理后,便成为骨细胞。

16 (3)骨细胞 单个分布于骨板内或骨板间。为有许多细长突起的扁椭圆形小细胞,胞体位于骨陷窝,突起位于骨小管,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相连,骨小管彼此连通。骨陷窝和骨小管内含组织液,可营养骨细胞和输送代谢产物 。

17 (4)破骨细胞 分布于骨组织表面,为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多核细胞。
LM: 大, φ 100μm,2-50个核,近骨基质侧有纹状缘,胞质泡沫状 ,浅红色。

18 二、长骨的结构 1、骨干(骨密质) 1)环骨板:分布于长骨干的外侧面及近骨髓腔的内侧面。
外环骨板:较厚,约有10~40层,较整齐环绕骨干排列。 内环骨板 :较薄,仅数层,排列不规则。 内、外环骨板均有横向穿越的小管--穿通管,其与纵行排列的骨单位中央管相通连,它们都是小血管、神经及骨膜成分的通道,并含有组织液。

19 2)骨单位(哈弗斯系统 ): 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中轴:中央管(哈弗管 ),内含 骨膜组织、血管和神经。 中间:由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 板围成的长筒状结构,内有 突起相互连接的骨细胞。 表面:粘合线--纤维少、骨盐多、 折光较强(骨磨片)。

20

21 3)间骨板 为填充在骨单位之间的一些不规则的平行骨板,是原有骨单位或环骨板被改建时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

22 2、骨骺(骨松质) 分布于长骨骨骺和骨干的内侧,为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孔隙网架结构。网孔中充满骨髓。

23 骨外膜:外层 厚,为致密CT,有穿通纤维固定 骨内膜:骨髓腔面、骨小梁表面、中央管及穿通
3、骨膜:除关节面以外,骨的内、外表面分别覆以骨内 膜和骨外膜。 骨外膜:外层 厚,为致密CT,有穿通纤维固定 骨膜和韧带 。 内层 薄,为疏松CT,含骨祖细胞、成 骨细胞及小血管、神经。 骨内膜:骨髓腔面、骨小梁表面、中央管及穿通 管内表面的薄层结缔组织。扁平状骨祖 细胞常排成一层,能分裂分化为成骨细 胞 ,有利于骨生长、改建。 骨膜 功能:对骨组织具营养、保护、生长、改建及骨折后 修复等作用。

24 三、骨的发生 骨细胞 骨组织 骨祖细胞 骨基质 成骨细胞 纤维和基质(类骨质) (一)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 间充质细胞 分泌 转化为 钙化
注: 骨组织的吸收 -破骨细胞。

25 (二)骨发生的方式 两种方式:膜内成骨与软骨内成骨 膜内成骨:先形成结缔组织膜,再由膜上的骨祖细胞分化
为成骨细胞,由成骨细胞合成、分泌形成类骨 质,再钙化形成骨质。如顶骨、额骨和锁骨即 以此种方式发生。 软骨内成骨:先形成软骨,再改建成骨组织。需要经过四 个阶段:软骨雏形形成;软骨周骨化;软骨 内骨化;骨干密质骨形成及改建。人体的大 多数骨均以此方式发生,如四肢骨、躯干骨 及颅底骨等。

26

27 第三节 血液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 血液 水(90%) 血浆 (细胞间质)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28 一、血浆: ①成分:90%水、蛋白质、酶、激素、无机盐、代谢产物。 ②理化特性:PH值(7.3~7.4),渗透压相当于0.9%NaCl溶液。
其中血浆中有一种蛋白质叫纤维蛋 白原,当血液凝固时,转变为纤维 蛋白,析出血清。 血浆 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29 红细胞HE染色图及电镜图

30 二、血细胞 (一)红细胞 形态结构:胞体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 厚;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 内充满血红蛋白
功能: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特点: 1、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 2、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 3、细胞膜具有特殊的 ABO 血型抗原

31 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正常值 RBC 男性 ~ 550 万/μl 女性 万~ 500万/μl Hb 男性 ~ 15 g/100ml 女性 ~14 g /100ml 若RBC < 300万/μl 和Hb <10 g/100ml 即为贫血 RBC的平均寿命120天。 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32 网织红细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有少量核糖体,煌焦油蓝染成细网状。
占红细胞总数的0.5 –1.5%,它占红细胞总数的百分率可反映骨髓生成红细胞的能力

33 (二)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50%- 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有粒白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 25%-30% 单核细胞 3%-8% 无粒白细胞

34 1、中性粒细胞 形态结构: 胞体球形 胞核 (成熟的N)多为分叶状,一般可分2~ 5叶,常见3叶,(幼稚的N)呈杆状。
形态结构: 胞体球形 胞核 (成熟的N)多为分叶状,一般可分2~ 5叶,常见3叶,(幼稚的N)呈杆状。 胞质淡红色,含许多散在细小的颗粒,Wright 染色中呈淡紫红色 特殊颗粒 嗜天青颗粒 功能: 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吞噬细菌后其自身也坏死,成为脓细胞。

35 3、中性粒细胞 4、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电镜图

36 2. 嗜酸性粒细胞 形态结构: LM:球形 核常分2叶; 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在 Wright染色中呈桔红色
2. 嗜酸性粒细胞 形态结构: LM:球形 核常分2叶; 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在 Wright染色中呈桔红色 EM :颗粒多呈椭圆形,有膜包被,颗粒内 含电子密度高的长方形结晶体,其 周围是一层电子密度低的基质。

37 功能:抑制过敏反应,对寄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8 3、嗜碱性粒细胞 形态结构: LM:球形 胞核分叶或呈S型,染色浅; 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嗜 碱性颗粒, 可覆盖在核上
EM:颗粒内呈密度不一的细粒状,或呈致密的板层状 功能:与肥大细胞功能相似,参与过敏反应

39 1、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 3、中性粒细胞 5、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电镜图

40 4. 淋巴细胞 形态结构: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 胞核呈圆形,大,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深; 胞质较少,环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
4. 淋巴细胞 形态结构: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 胞核呈圆形,大,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深; 胞质较少,环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 呈蔚蓝色 功能:免疫防御功能

41 8、9 淋巴细胞

42 5. 单核细胞 形态结构:胞体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形态多样, 可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核常偏位,染
5. 单核细胞 形态结构:胞体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形态多样, 可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核常偏位,染 色质松散,故着色浅;胞质呈弱嗜碱性,常 染成灰蓝色,内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功能:活跃的变形运动、趋化性、吞噬功能,可分化 为巨噬细胞

43 单核细胞HE染色图及电镜图

44 (三)血小板 形态结构:外形呈双凸扁盘状,大小不一;受刺激时, 可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 LM:每一血小板周围部分染成浅蓝色,称透明区,
中央部分有蓝紫色颗粒,称颗粒区。 功能:止血和凝血 数量低于10万/μl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万/ μ l则有出血危险。

45 血小板来源:巨核细胞胞质脱落的小块 巨核细胞 血小板

46  ——颗粒区 ——透明区

47 三、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1、骨髓: 红骨髓:婴幼儿期,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造血组织以网状组织作支架,网孔中充满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血细胞,以及少量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等。 黄骨髓:5岁以后,红→黄,为脂肪组织。成人各占一半。 2、造血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   造血祖细胞:向一个或二个细胞系定向分化的细胞。

48 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造血干细胞 髓性造血干细胞 淋巴性造血干细胞 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原红细胞 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 原粒细胞 原单核细胞 早幼粒细胞 B N E 幼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原巨核细胞 幼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 B细胞 T细胞


Download ppt "软骨和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