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评“藏在生活中的美” 授课教师:李萍
一、文题分析: 注意文章的中心词是“美”,这种美来源于生活深处,因而还要注意“藏”,不能简单的将“藏”解读为“发现”。
二、作文赏析 伴着初夏的湿润,雨季带着一缕凉风逶迤而来。夜间,听雨是最能够撩动情思的。当案头放着一杯清茶,手中捧着一卷书本,听着外头雨打芭蕉般淅淅沥沥的雨声,闻着丝丝淡淡的书墨之香时,你有怎会感受不到一种美好在心中蔓延、流淌,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砸出一首多声部的交响乐;时而缠绵,如母亲针脚细密地织在你的心房之上。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只剩下檐头屋角下的滴滴嗒嗒,如同古筝演奏的《平沙落雁》,舒缓而轻柔。这样的漫漫长夜,因为有雨声的陪伴而不再显得孤单;因为有雨韵的协奏而美的令人倾心。听雨,是一种美的享受。(张翔)
藏在生活中的美 初秋的夜格外凉爽,晚饭后闲来散步在桥上。习习微风拂动我的衣角,静谧,永远是夜的主旋律,今夜也不例外。黑洞洞的夜空中几颗星稀稀落落,就像路上的行人一样。 但,今夜似乎有所不同。淡淡的黄晕笼罩在远处的一个山头上,如雾一般轻轻地萦绕着。 UFO吗?疑惑中,我好奇地驻足远眺。黄雾渐渐变浓,愈加显得那山头的突兀与黝黑。雾色的加深使得那团黄晕变得粘稠,充满了质感。 空气似乎也承载不了黄晕的重量,似乎是要——爆发,对,是爆发!在山头上出现了一个黄色的亮点,黄光便从其中爆发了出来,如脱缰的野马,冲击着我的视网膜。
好亮的一颗星啊!光芒的泄出也使黄雾开始变淡,原来粘稠的质感也被柔和所代替。夜空中,“星”越变越大,耀眼的光芒点亮了山的顶峰,如火炬一般点燃了天的一角。 浓浓的夜色下,那颗璀璨的“星星”终于现出了它本来面目——一轮圆月徐徐升起,冷峻的月光撒下,铺满山川大地。 依然昂首望月,不禁令我思绪万千。月升,竟也能如此美丽!虽不如日出的壮丽,但却有着独处的幽然。生活中总藏着各种各样的美。 每天清晨,总有一缕阳光轻轻地破开窗帘,温柔地抚在我的脸上,急急地唤我醒来。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瞥几眼这恼人的阳光,甩开沉重的脚步下楼,却忽略了这藏在阳光中的柔和美。
餐桌上,一如既往的两个煎鸡蛋,我盛好稀饭,张口囫囵吞下,面前的一切。孰不知这背后,外公早早就脱离了温暖的被窝,每天亲自下厨,为我煎鸡蛋。咂咂嘴,我无法品味其中的亲情美。 桌边,才满三岁的弟弟无邪地叫望着我,时而“哥哥,哥哥”地呼喊,时而“宝宝要…宝宝…要”地索求,我不厌其烦,爱理不理,甚至视若无睹。却不曾从他那带有几分敬畏的目光中读出儿童特有的天真美。 那轮圆月早已飘过山头,半悬在空中。桥上总不时刮起几阵凉风,融着清冷的月光抚平我荡漾在胸中的思绪。 继续漫步在桥上,亦如人生的闲庭信步。生活中总是藏满了美丽,但时间的脚步却永远不会停下,惟有你自己驻足,停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才能发现并欣赏到它们。 美在生活中,只待你的发现!(孙钦华)
藏在生活深处的美
记得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男孩在卫生间洗澡,突然水浇到脸上,睁不开眼,于是他大叫:“妈妈,毛巾。”继而,男孩呆在那里,无声地哭了。原来,不久前他的妈妈刚刚去世。 近处的美往往藏匿于生活的深处当中,悄无声息地点缀着我们的人生,直到最终失去才发现它的重要。粗心大意让我们忽略了它的存在,其实它一直都在身边。 深处的美也许微弱却可以为你驱走寒冷和黑暗。如果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艰难险阻,如果心灵的琴弦被拽断,如果梦想的蝉衣被扯破,如果哀思飘飞在断桥残雪旁,此时周围的人如果递给我们关怀去温暖那冰冷的心,重燃内心的火焰,驱赶黑夜,照亮前方的路,那么我们也会如沐春风逃离沮丧哀愁的海洋去重拾信心迎接生活中新的挑战。挫折的跨越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之时,不要忘了那深处的美——根植于内心的力量。
深处的美也许悄无声息却一直与你默默相伴。记得有一次和母亲吵架,将自己锁在房间里。书橱上的书甚至被我怒火牵引着甩到半空,狂躁的心却怎么也无法停滞下来。时间一点点地流逝,午饭的时间早已过去。饥饿难耐之下我走出房间到饭厅时发现桌上的饭菜依旧摆放着。用手一摸,用手一摸,温热从手心穿过化作一股暖流涌入心房,我才发现:爱从未走远,它只会默默地陪伴在你的身旁。 在追求远处的美的同时不要忘记珍惜身旁的美。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景始终将似一颗磁石去吸引着人们去追求,去奋斗,去征服。然而,远处的美景常常是我们所渴望的,翘首以待的,以至于我们往往只
是注视着远方而忽略了环视身旁的风景。殊不知,生命的画卷上被点缀的只有周围的美,而远方的美只是沟通了你的双眼进入了你的视野却未曾来到你身旁。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小时候总是盼望了快点长大而到了成年之后则又常常追忆童年往事而唏嘘不已的原因了。 生活深处藏着美,我们不要只想着追求我们所没有的,更重要的是在意、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因为失去它们,我们将一无所有。(阙晨宇)
藏在生活中的美 人们总说生活是单调而又枯燥无味的。但我觉得生活处处充满了精彩,充满了美丽,只是人们没有驻足欣赏往往都是匆匆离去。让我门带着平和的心情去欣赏生活中的一个个美丽的时刻。 一声春雷从天边传来,吓的覆盖在天上的乌云打了一个寒颤,雨便随之从天上缓缓落下。人们总说春雨是烦人的,它的绵延不断使人们只能待在家中,但又有否有人在雨中静静的观察这水的世界。
站在房间内透着窗户了望那远方的山林。灰白色的云早已将山顶盖的严严实实的,感觉山与天已连成一体。随着不断落下的雨山里荡起了一阵阵白雾,很快白雾就缭绕在山间,给整座山增添了一丝神秘与朦胧。山下连绵的细雨,山间缠绕的雾和浓浓的阴云给远山换上了奇特的白裳。一阵轻风拂过,带来那湿润泥土气息,给人一中清新的感觉,这就是雨天中朦胧的美。 目光慢慢转向近处,一幢古典式的房子出现在眼前。雨滴顽皮的撞击着那青灰色的房顶,溅起一连串的水花。雨水顺着人字型房顶的排水线向两边有序的滑下,在房檐边画出一条华美的抛物线,落在由白色瓷砖砌成的小水池中。水流不断的泻入水中,激起一圈圈有规律的水波向四周荡去。池边的小虫拌着水花声开始尽情吟唱。这就是雨天里的恬静美。
忽然发现奶奶正站在阳台上,一个人望着天空,正想上去询问,突然想起姐姐曾与奶奶的对话。那是姐姐抱怨她和男友考上了相隔很远的大学,奶奶听了见后对她说“我和你爷爷都谈了几十年的天人相隔的恋爱了,你们那点距离算的了什么呢?”看着奶奶脸上泛起的淡淡微笑,我知道她正在提醒爷爷要多加衣服。在这雨迹斑斑的天气里,奶奶用爱勾画出了人间最美的场景。 美充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略加注意,你就会发现它就在你身边。(吴泽智)
藏在生活深处的美 雨,并不都是及时雨;雨虽美,但这次它却少了人情。 “谁说下雨就不能放风筝?”我生气地问爸爸。 “不行就是不行!下雨天怎么可以出门放风筝呢?”爸爸的脸色渐渐阴沉下去。 “可这只是小雨啊!” “小雨也不行!” 我沉默了,因为我知道我的坚持会惹恼爸爸,但我还是很不服气。我暗自决定这次无论如何一定要去放风筝,因为爸爸之前答应过我的。 中午,爸爸睡午觉,我悄悄换上雨衣,拿起风筝和轴线,轻轻地关上门,匆匆下了楼.
我独自一人站在楼下的大草坪上,雨依然淅淅沥沥,微风拂过我的脸颊。寒意开始涌上心头,我却固执地想:谁说下雨就不能放风筝了? 于是,我用手将风筝高高地抛向天空,然后便飞快地向前奔跑。可是我发现风筝根本不愿起飞,它始终只是在低空盘旋,画出可恶的弧线,然后十分不争气地从空中坠落。 我的心情沮丧急了,我真的不想这场挑战中输的如此不堪;可面对这样的结局,我无可奈何。 我望着周围,风雨潇潇,眼前一片朦胧。路茫茫,我又该何去何从,回家吗?让爸爸看到我这身打扮,让他看到我头上的雨水。裤上的泥浆,将我责骂?还是继续放我的风筝? 不知何时起,爸爸已站在我身后。我一时不知所措,心想:这下我“死”定了。我轻轻抬头看着爸爸,他的眼神是迷惑的、不解的、带着些许埋怨。
“我……我只想放风筝……”我紧紧地握着轴线,心虚地说道。 爸爸的神色有些缓和了,缓了缓语气说:“你啊,真不听话,这样会生病的!” 爸爸一把抢过我的风筝,我以为风筝会在瞬间支离破碎,没想到它竟会被爸爸抛向天空。我看着爸爸右手轻拉着白线,左手慢慢地转动线轴,在细雨中慢跑。雨轻轻地落在爸爸的头发上,似乎散发着七彩夺目的光。虽然风筝依然难逃坠落的命运,但我却兴奋不已。因为我看到了爸爸慈祥的眼神和舒展的眉宇。我知道爸爸用行动原谅了我的任性。也许他早知道我一定不会安稳地呆在家里,也许他早知道这一切,也许…… 雨,洗尽了我心中的尘埃,让我发现了在雨中放风筝的爸爸不仅是我严肃的父亲,更是我的朋友。 雨,并没有将我的梦打碎,因为我看见了藏在心中的风筝。(周堃)
三、如何写哲理散文 (一)即点散射 此类写法,较常见于学者散文。余光中把这种散文叫做“表意”的散文,因为“它既不要全面的抒情,也不想正式的说理,而是要捕捉情、理之间洋溢的那一份情趣或理趣”。它常常由一点生发开去,信笔游走,恣意挥洒,其文思与论题的关系若即若离。钱锺书的《论快乐》即如此。钱先生学贯中西,下笔则沟通古今,各种掌故、妙喻蜂拥笔端,别人的奇谈、自己的妙悟打成一片。在这里,“快乐”这一论题,只是钱先生思维的导火线,它点燃灵犀,让学识、智慧绽放成火树银花。此类散文,须得厚积薄发,方能出入自如。
(二)以浅写深 在阐述道理时,摘取日常生活情景入文,以身边场景的鲜活气息化解道理的冷若冰霜。如季羡林先生写《时间》,一看题目,多少有点让人头皮发麻。然而季先生开篇就很家常,“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由座钟的跳动,想到心脏的跳动,再想到时间的流逝。以眼前情景切入,消除了读者“谈理色变”的畏惧心理。在谈“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时,季先生并不故弄玄虚,还是把视角转到眼前景,“现在正是初夏,窗外的玉兰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长了那么一点点儿……”,以窗根底下事物的细微变化来说明“生”与“死”不是对立的概念,万物都是“方生方死”,在生长“一点点”的过程中,也向死亡靠近了一点点。如此论理,变玄虚隔障为可见、可感、可亲。
(三)即物兴感 即在对事物的观照中寄寓人生哲理。苏轼的《题西林壁》,从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现象中,认识到身在其中,为一物所制,反而难以认清事物真相的道理。《前赤壁赋》前半为感性抒情之作,但是苏子答客的一段,就地取材,因景立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以水月为喻,提出变动与永恒的辩证法。因而“知性的哲理乃成为感性美文的脊椎,支撑起全篇的高超洒脱”(余光中语)。
(四)即事成理 即把道理放在具体事件中去展现。此类写法,避免空洞说教,而是引人入毂中,然后一语道破。如林清玄的《黄昏的沙堡》,写一群孩子在海滩堆沙堡,因保护自己的城堡而起争执,由争执而毁坏别人的沙堡。最后潮来了,“在生命的界线中创建的许多城堡,看来真实,却是虚幻,只有平静的海滩才是开阔而永恒的存在” 。“堆沙堡”在林先生的笔下,已不是儿童的游戏,而是成人的童话,折射出让人深味的哲理。徐迟的《枯叶蝴蝶》脱开了借赞美蝴蝶来歌咏爱情的框架,也没有落入因枯叶蝶濒于绝种而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的窠臼,而是由伪装作假更导致灭绝这一角度,论及“美,更要真”的重要,从节肢动物的生物属性延展至人类社会,最后表明自己的心迹:“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此外,语言有趣有味也是让哲理性散文“趣”味横生的妙方。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人生哲理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渗入到读者的心田。
四、他山之石 藏在生活深处的美 高三(8)班 彭雪 藏在生活深处的美 高三(8)班 彭雪 哲人蒙田在中世纪昏暗的炉火旁,用羊皮纸涂抹下《随想录》的吉光片羽。隐居的庄园中,他诗意地洞见了这个世界隐藏的美丽:写意地生活着,胜过所有金钱权势。 这美丽,藏得极深,以致于大部分的我们无法触摸到她哪怕只是翻飞的裙角。这美丽,也藏得极浅,总是在某个平凡的回眸中不经意地翻涌成璀璨星河,直让人感叹一眼万年今生无悔。一封信,一场雨,一条路,一个熟识的人,美丽,便藏在这生活的点滴温暖之中。
早已忘了上一封信是在什么季节,只记得当时的那一瞬惊艳,是那种“暗暗奇异袭上心头”的感觉。一封朴素的信笺,微微泛黄的纸页上书写着远方的思念。像是歌德的踟蹰和贝多芬的彷徨,纵使我们不是莎士比亚却也能在这方寸之间寻到那仿佛千年之前云中鸿雁寄来的锦书。有着最真实的梦幻与最天真的浪漫。而在这年华中的黯然若失之后,在这个人人都会讲走得太快连灵魂都丢掉的时代里,没有人再会想起道阻且长的路上飘荡于田间小道无法送至的那一封信。那片深藏在铺层白纸,新发古墨中一封信带来的美丽也许将磨灭于手机短信或是QICQ中,但思念的美丽终不会褪去温暖。
站在夏天的窗前,我想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童年的梦境阳光灿烂却总少不了一场场顽皮的雨。一个小水坑,一双红色小雨鞋,一把花里胡哨的小雨伞,一群嬉戏打闹的小学生。童年的美丽,单纯的美丽便藏在这样一场不大不小的春天的雨里。人来人往的街头,灰色的成年人们行色匆匆,漠然地淡视与这场雨浪漫的相逢,而穿行其间一张张稚气微笑的脸却牢牢地抓住了雨天的尾巴,抓住了这平凡的美丽。 拉斯·范桑特在他的电影中絮絮叨叨地呢喃:“一条路独特的样子就像一个人的脸,会让我知道自己在哪。”我们日复一日走在或相同或不同的路上。有人厌倦了路边熟悉的风景,也有人害怕沿途的孤寂。可我始终觉得这每一条长长短短的路上都藏着美丽。
与人同行时,路是欢快的;独自行走时,路是神秘的;回家的路是侯孝贤电影里绵延在铁轨上的思乡;离开的路是安东尼·圣艾修伯里笺下夜航风沙的壮丽。切·格瓦拉奔驰在无人的公路上驾驶着破烂的哈雷摩托大声呼喊自由。这些都是路的美丽,都是美丽的路。 我们在生活中寻找美丽,生活的美丽,这美丽其实藏得极浅,像是一段街角偶然响起的熟悉曲调。让你想起那些信,那些雨,那些路,那些人,那些生活中平凡的温暖,便是深藏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