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全国 2009 年 4 月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年,中国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 ( ) 年 4 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 了 ( ) 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面试公开课 封面 山西省考面试QQ交流群: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六章 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一、内战独裁与和平民主的抉择 二、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放战争.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川教版初中八上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张 佳 梅.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红色政权 的建立 第3课.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 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专题.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导 言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今年,中国政府最大的反毒品运动日前在公安部贾春旺部长的领 导下在云南 大理 开始 进行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19课走向战略进攻 学习目标: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请回答: 1、两张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场景 ?标志着什么事件的结束? 2、你认为在这一事件结束后,全国人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第七讲 全民族抗战: 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位似.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学习要求 1、了解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全面内战全面爆发的政策。 2、了解中共关于打败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 3、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情况。 4、了解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情况。 5、了解第二条战线。 6、了解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展开及其意义。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 (一)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全面内战的政策 1、国民党反动派为发动内战而加紧军事部署 2、全面内战的爆发 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策动下,在利用和谈的烟幕中完成了全面内战准备之后,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于1946年6月26日,以重兵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的战略部署是:先取中原,后击苏皖,再攻陕北,扫荡沂蒙,平定华北,复图东北。(台湾国防部史政局编印:《戡乱简史》,台北1959年版,第3页。) 中原解放区地处鄂豫边界、平汉路两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解放军有6万多人。国民党集团把他们视为心腹大患,认为中原解放区是其出川进驻东北、控制华北的严重障碍,必欲除之而后快。由此,国民党内战的首战也就选在此。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 (二)中共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1、中共打败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 战争初期,形势十分严峻,双方力量对比相当悬殊。国民党总兵力430万,其中正规军200多万,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拥有3亿以上的人口和重要资源,控制着全国重要大城市和绝大部分交通要道;还接受了侵华日军109万人和数十万伪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有美帝国主义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巨大援助。 人民解放军只有120多万人,其中正规军61万,并且被分割在十几块根据地里,武器装备十分低劣,主要是“小米加步枪”;解放区人口仅1亿多,面积仅是全国的四分之一,各解放区没有连成一片,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改革才刚刚展开,封建势力尚未肃清,后方不十分巩固。 因而,国民党反动派气势汹汹,不可一世,计划从6月底开始,要在48个小时内歼灭中原解放军,两个星期内占领苏北,半个月内打通胶济路。国民党军队总参谋长陈诚甚至狂妄地宣称:“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全部人民解放军。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 (二)中共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1、中共打败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中共清醒而科学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战争发展的趋势明确而坚定地制定了打败敌人的战略战术。中共在1946年7月20日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坚定地指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的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将被断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5页。)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帝国主义的援助,只是起临时作用的因素,而战争的性质和人心的向背,则是起经常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解放军占着优势。 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进一步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在这个谈话中,毛泽东阐明了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战略策略思想,对于中国人民认清形势,认清美蒋的发动本质,增强胜利信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 (二)中共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1、中共打败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 9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又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制定了战胜蒋介石的政治经济方针和军事原则。 在政治上,要在中共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建立最广泛的反对美蒋反动派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此,中共具体规定:在农村,必须坚定地解决土地问题,要紧紧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同时注意将一般地主、中小地主分子和汉奸、豪绅、恶霸分子加以区别,以减少敌对分子,巩固解放区。在城市,要团结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进步分子,同时又要团结一切中间分子,孤立反动派。在国民党军队中,要争取一切可能反对内战的人,孤立好战分子。 在经济上,“必须作持久打算”,力戒浪费,努力发展生产,节约人力物力,一切依靠自力更生。 在军事上,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实行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打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法(作战形式),“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9页。) 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分析以及从实际出发制定的正确政治经济方针和军事原则,是解放区军民战胜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根本保证。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 (二)中共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2、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是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时期。 在敌人的疯狂进攻面前,解放区军民同仇敌忾,奋起自卫。各个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依据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和指示精神,互相配合,集中优势兵力,展开大规模的运动战。 (1)中原解放军的突围 (2) (3) (4) 从1946年6月到1947年2月,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战8个月,大小战斗16多次,歼敌71万余人。国民党军队虽然侵占了解放区中小城市105座,但每占一座城市都要付出近3000人的代价,并且战线延长,兵力分散,用于守护交通线和占领区的兵力增加,机动兵力减少,后方空虚,士气低落,由此,蒋介石不得不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转而实现重点进攻的方针。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 (二)中共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3、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从1947年3月起,国民党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集中兵力进攻解放区的东西两翼,即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现重点进攻。敌人的战略意图是想达到多个目的:从解放区的东西两翼与解放军主力决战,并将解放军堵在黄河以北,使战争继续在解放区内进行;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解放区,其企图在于先解决西北问题,打击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并消灭西北解放军,割断中共的右臂,驱逐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进攻山东,在于压迫华东解放军至胶东狭窄地区消灭之,以解除对其心脏地区京、沪的威胁;在此之后,东西两翼挥师北上,打通津浦、平绥两路,会师山海关、张家口,进而分别聚歼其他地区的解放军,达到各个击破之目的。 西北战场: 山东战场: 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胜利地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歼敌112万人,沉重地打击和削弱了敌人,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战略大反进攻奠定了基础。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一)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宪政 1、国民大会和《中华民国宪法》 2、国民政府再度改组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二)国统区殖民地化的加深 (三)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全面加深 2、《财经经济处分令》和金圆券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四)第二条战线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的大搏斗,形成了两条战线:人民解放军与蒋介石进犯军在前线开展的军事斗争,即战场上的战斗,这条军事战线的斗争称为第一战线。这条战线是人民革命力量与蒋介石反动势力较量的主要战线,是军事斗争,刀枪交接,你死我活。还有一条重要的反蒋战线,即国统区内发生的以学生为主体和先导、包括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爱国的和平民主运动。这主要是为配合军事斗争而开展的人民爱国运动,除了学生外,还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各阶层的反蒋人士。这一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第一条战线的军事斗争,予蒋介石反动派以很大的打击。这条战线被称为第二条战线。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1、“第二条战线”名称的由来和含义 “第二条战线”这一概念,最初由毛泽东于1947年5月30日写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1224——1225页。) 含义:解放战争时期,党所领导的国统区(即白区)以学生运动为主体和先导,包括工人云和农民运动,以及市民斗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社会各阶层反蒋人士共同组成的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爱国的和平民主运动。这一运动起到了配合第一战线的军事斗争的作用,同时又予蒋介石反动派以很大的打击。这条战线被称为第二战线。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1、“第二条战线”名称的由来和含义 这个概念,是就中共领导下的国统区革命力量发展的规模、深刻程度和所起的作用而言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国统区的革命力量已经发展到可以与国民党的反革命力量相抗衡,并在斗争中采取了攻势;所起的作用已陷国民党反动派于全民包围之中,使蒋介石政权处于孤立的情况下,才称为“第二条战线”。因此,第二战线不是一般意义上或泛指国统区的工作,它只能是解放战争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在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爱国运动的特点。这个现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以解放区的军事斗争为主。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统区人民运动的高涨,国统区人民运动的发展又配合并支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紧密结合,把中国革命推向最高涨。这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人民运动的主要特点,也是称为“第二条战线”的基本依据。)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2、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斗争事件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人民爱国运动是逐步走向高涨的,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奠基阶段:1945、8---1946、6,这是从抗日战争向国内革命战争过渡的时期。斗争的中心内容是反内战、反独裁。 一是反甄审斗争。1945、9---1946、初。反对国民党对北平学生进行所谓“甄审”考试而展开的学生运动。 斗争结果:国民党被迫步步退让,最后不了了之,斗争取得了胜利。 二是一二·一运动。1945年12月,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昆明青年学生,以西南联大为中心,联合昆明云南大学等34所大中学校学生掀起的反蒋发动内战的群众运动。 全面展开阶段:1946、12---1947、7。这是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的阶段。斗争的内容主要是反饥饿(要吃饭)、反内战(要和平)、反迫害(要自由和民主),台湾还爆发了起义。 持续阶段:1947、7---1949、9。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3、第二条战线的成因与特点 第二条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在1947年5月形成,绝非偶然,而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原因: (1)国民党政治、经济危机和国统区的日益殖民地化,是社会成因。 一是国统区的殖民地化;二是深刻的经济危机;三是国统区各阶层人民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四是政治欺骗的破产。 (2)一线军事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国统区人民的革命信心 (3)中共对国统区斗争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制订斗争的方针和策略,提出斗争的任务,成立组织,组织队伍,直接组织与领导等) 总之,是国民党进犯军在军事上的失败结果,是国民党统治在政治、经济危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共正确领导的结果。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3、第二条战线的成因与特点 特点: 一是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其目标又是和整个革命斗争的任务相一致的。 二是规模大,时间久。 三是斗争勇敢坚决,策略灵活。 四学生运动与人民运动紧密结合,学生运动是主体和先导,是核心。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4、第二条战线的作用与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埋葬蒋家王朝、建立人民政权的斗争中形成了两条战线,它们都是人民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一条是军事战线,即人民解放军与蒋介石进犯军的战争。另一条是第二条战线,即党领导下的国统区内形成的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工农运动以及各阶层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实践证明,第一条战线为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完成伟大的历史任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二条战线为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着重要的地位。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4、第二条战线的作用与经验 (1)牵制了国民党的政治、军事力量,直接地有力地配合了第一条战线的军事斗争,减轻压力。 (2)从政治上粉碎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政治欺骗,打击和孤立了美蒋集团,团结了其他方面的反蒋势力,扩大了中共的影响。 (3)为党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干部,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 (4)配合人民解放军接管城市。 总之,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加速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崩溃,并迎接全国解放作了准备。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4、第二条战线的作用与经验 经验: 1)学生运动只有在它反映历史前进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在它与整个革命斗争相配合并担负起时代的使命时,才能具有深刻的内容、坚强的生命力和历史的意义。 2)学生群众只有在中共的领导下进行自觉的有组织的斗争,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走上通向胜利的道路。 3)学生斗争要胜利,不仅要有高度的革命热情,而且要掌握巧妙的斗争艺术,即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4)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实行同工农相结合,使自己逐步地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这是当时青年学生中的一些先进分子所走的共同道路。(沙健孙《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近代史研究》87年第3期)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一)战略进攻前的敌我态势 1、敌我力量的对比 解放军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歼灭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敌人在总体上仍然占著优势。敌人在数量和装备上暂时占优势。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由战争开始的430万人下降到370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下为150万人。 解放军已由127万发展到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近100万。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一)战略进攻前的敌我态势 2、战略进攻的时机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科学地分析了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认为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到来。 敌人有三大致命弱点:一是人民反对。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全面加深;抗议美军暴行的运动,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斗争,工人罢工和抢米风潮,农村的抗捐、抗租、民变,形成了人民革命的第二条战线;国统区的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迫使蒋政权很难照旧统治下去;蒋介石政府已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二是兵力消弱。敌人的兵力不足和战线太长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后方空虚。敌人的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士气低落;敌人的重点进攻虽然未被完全粉碎,但敌人的两头强中间弱的战略弱点已经充分暴露,而且战略纵深空虚,后方的守备兵力也很薄弱。敌人在战场已失去主动。 我军的三大优点:一是人民拥护。广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二是兵力增强。解放军已由127万发展到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近100万;装备有所改善,作战经验丰富,士气旺盛,战斗力不断提高;我军在战场上的机动兵力已多于敌人,开始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这一切表明,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到来。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二)中共关于战略进攻的伟大决策和部署 1、伟大决策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审时夺势,及时抓住这个时机,果断地作出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 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研究部署了全国性的进攻问题。9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指示,规定:“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0页)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不仅可以调动敌人回援,彻底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而且还能扩大革命影响,解决兵员和经济问题。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为了制定彻底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政策,中共中央于12月8日至28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所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报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军事、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纲领和政策。(未完)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二)中共关于战略进攻的伟大决策和部署 2、战略进攻突破点的选定 战略进攻的突破点是由敌军的 战略弱点所决定的。当时,国民党的战略意图是利用黄河天险,从陕北到山东构成一条“乙”字形的天然防线。其主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连接两个战场的中间地带是黄河天险。蒋介石说黄河天险能抵得上40万大军。国民党在从兰州到东阿的五百里黄河防线上只部署三个师的兵力(两个师在黄河岸边防守,一个师摆在嘉祥地区作机动)。刘伯承把这种两头粗中间细的战略态势叫做“哑铃战略”。同时,敌人纵深的中原和江南地区异常空虚。这个“腰细腹空”的布阵造成了战略上的致命弱点。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是根据敌人的这一弱点,制定了中间突破,砍断“”哑铃把,出其不意地向中原进军的战略计划。 战略目标定在哪里?中共中央分析了战争全局,决定把战略进攻的重点定在大别山地区——直奔大别山。原因是:(1)大别山是个军事战略要地,雄峙于南京和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崇山峻岭绵延,南扼长江,北控中原,地势险要,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最薄弱的地区。只要我军能控制大别山区,犹如一把利剑插入敌人的胸膛,便可造成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北瞰中原的有利态势,迫使蒋介石从陕北和山东的部队回援,首尾难顾,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2)当时,国民党正集中兵力于东西两翼作战,中原兵力空虚,既有利于我军中间突破,达到战略目的,又有利于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3)大别山地区曾是我党开辟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广大群众接受过革命教育,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我军分散作战、立足生根。 采取什么样的进攻样式呢?是采取跃进式。下决心不要后方,十几万大军长驱直入,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带,建立革命根据地。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二)中共关于战略进攻的伟大决策和部署 3、战略进攻的部署 为了胜利完成挺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周密部署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方针。三军配合是: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实施中间突破,南出黄河、陇海、淮海,跃进至大别山地区的豫东南、鄂东、皖西;由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为右后军,从晋东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地区;由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为左后军,西出津浦路、运河,转战于苏鲁豫皖地区。南征三路大军布成“品”字形阵势。两翼牵制是:为了造成国民党的“胸膛垂露”,配合三军行动,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北调沙漠边缘;许世友、谭震林率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向胶东展开攻势,将山东之敌人牵向勃海之滨。中央要求做到:两翼配合中间,三军确保主力。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三)战略进攻的全面展开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遵照中共中央、中共军委的战略部署,刘邓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迫使敌人从山东、陕北调兵回援;接着,刘邓大军突然甩开敌人,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一阶段:突破黄河天险,初战鲁西南地区 第二阶段:甩开敌人纠缠,千里跃进大别山 2、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实施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三)战略进攻的全面展开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四)战略进攻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基本特点 (1)这次战略进攻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发起的 (2)这次战略进攻的样式是千里跃进 (3)这次战略进攻是内外线配合作战 (4)这次战略进攻的指挥特色是机动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四)战略进攻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历史作用 战争好比棋局,往往是有一着高招,满盘皆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于加速解放战争胜利步伐具有重大作用。 (1)迫使敌人两面作战,对于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起到了重大作用。 (2)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对于改变敌我态势起到了转折作用。 (3)摧毁了敌人的“中原防御体系”,为淮海战役作了准备。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四)战略进攻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基本特点 (1)这次战略进攻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发起的 (2)这次战略进攻的样式是千里跃进 (3)这次战略进攻是内外线配合作战 (4)这次战略进攻的指挥特色是机动 2、历史意义 解放军在外线和内线各个战场的攻势作战,构成了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态势,而国民党军由进攻被迫转为全面防守。这一根本转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达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参考书目 1、毕剑横主编:《毛泽东战略思想研究》,成都出版社,1989.12第一版。 2、袁伟主编:《毛泽东军事活动纪事(1893----1976)》,解放军出版社1994.11第一版。 3、金冲及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8第一版。 4、金冲及著:《转折年代----1947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0第一版。 5、毕建忠:《试论解放战争中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时机、方针、特点及其他》,《军事史林》,1987.2。 6、叶志麟:《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斗争经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9。 7、沙健孙:《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近代史研究》,1987.3。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一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和国统区的全面社会危机 主讲:徐成发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中原突围 五二0运动 第二条战线 《中华民国宪法》 二、问题分析 1、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全面内战政策。 2、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3、第二条战线的简况。 4、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态势及其意义。 5、简述千里跃进大别山及其意义。 6、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全面社会危机的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