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自由 ………要如何才能求得? 看畢卡索如何以簡單的黑灰白 努力的建構出人類對和平最簡單的想望……
1937年, 德國空軍瞄準手無寸鐵的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進行大轟炸 四分之三的小城全毀, 全世界對這件暴行震驚不已…… 畢卡索被報紙頭版新聞的可怕景象嚇呆了,他望著其中一張照片,目不轉睛的看了很久,就像那場永無止盡的轟炸一樣。
在激動的情緒下,他開始構思一幅畫。他決定畫出身為西班牙藝術家的痛楚,那就是《格爾尼卡》 。 這是畢卡索看完報紙的消息後,隨手畫下的第一張草稿。 這天晚上,他把滿腦子的想法 宣洩在畫布上、畫出他的憤怒…… 在激動的情緒下,他開始構思一幅畫。他決定畫出身為西班牙藝術家的痛楚,那就是《格爾尼卡》 。
但是畢卡索仍不停的嘗試、塗改和修飾,為了讓所有的構圖更強烈、更真實,有遲疑的部分就丟棄重來。 在畫了 10 幾張的草稿後, 這幅大型畫作逐漸有了輪廓,
如何用黑白兩色來表達身心的痛苦? 可以用簡單、孩童式的塗鴉 來表現一場大屠殺嗎?
如何讓這幅畫的畫面 比 50 噸砲彈的威力更強大? 如何在大屠殺風暴平息之後, 還能被人永久保存呢? 甚至當人們看過之後, 畫面仍然會留在他們的心裡。
兩天後,超過 7 公尺長的畫布送到畫室。 畫布剛在牆上固定好, 畢卡索立刻拿起炭筆、爬上梯子, 畫出一個個糾纏他的人事物……
他覺得一切都不應該隱瞞。 一開始,畫面就出現一隻男人的手臂, 握著一把斷裂的刀 和一朵從拳頭長出來的花。 一切都支離破碎了! 畢卡索一邊畫一邊打了幾十張草稿, 不斷的嘗試…… 《格爾尼卡》準備好要公開展示在世人面前……
1939 年 載著《格爾尼卡》的諾曼第號橫越大西洋,到了紐約現代美術館,畫作在那兒度過 42 年。 畢卡索要求只有佛朗哥政權消失、西班牙又成為民主自由國家之後,這幅畫才能回到西班牙展覽,在此之前,他自己也不會踏上西班牙的土地。 一直到 1981 年, 《格爾尼卡》才回到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 隨後再遷到蘇菲雅王后藝術中心。
有哪一張名畫 願意在異鄉流浪了四十多個年頭 直到人民自由了 才回到祖國?
當一位德國軍官指著《格爾尼卡》屠殺的畫面 問畢卡索:「這是你的作品嗎?」 「不,是你的!」 他只是冷冷的說:
告訴你畢卡索對和平 最沉默 卻最具攻擊的提問! 什麼樣的畫,可以讓失去重量的生命發出吶喊? 什麼樣的畫,可以發出有如50萬頓炸彈般的力道重擊人心? 什麼樣的畫,可以只用黑灰白就表達出人類最直接的無奈與控訴? 《看!畢卡索畫格爾尼卡》 告訴你所有的答案, 告訴你畢卡索對和平 最沉默 卻最具攻擊的提問!
漢寶德、劉惠媛、賴英里、黃光男、陳國慈、陸潔民、林書煒、李家同 《看!畢卡索畫格爾尼卡》 作 者/阿朗‧塞赫(Alain Serres) 繪 者/畢卡索 譯 者/謝蕙心 定 價/360元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典藏藝術網www.artouch.com) ISBN /978-986-6833-96-0 漢寶德、劉惠媛、賴英里、黃光男、陳國慈、陸潔民、林書煒、李家同 誠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