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 与“闭关锁国”
明清时期的农业—— 引进推广新农作物 思考: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新的表现?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 手工业的发展 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北方也出现了棉纺织业基地 明代北方货郎收贩棉花图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
苏州的丝绸
苏州的丝,杭州的绸,南京云锦苏杭愁。 南京的云锦 南京清代丝织中心 苏州明代丝织中心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 后来居上 云锦是丝绸中最高贵的一种,有“寸锦寸金”之说。 云锦是明清皇帝御用物品。明清皇帝在江宁(南京)设置织造府。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上3代4人在江宁织造府任职长达65年之久。 南京的云锦 南京清代丝织中心 苏州明代丝织中心 苏州的丝,杭州的绸,南京云锦苏杭愁。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 后来居上
3、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特产青花瓷。 景德镇的青花瓷 明朝青花盘 青花海水行龙瓷扁瓶 3、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特产青花瓷。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皇都积胜图卷》局部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
南都繁会图 东西两洋货物俱全 西北两口皮货发客 ——“南都”指南京, ——“东西两洋”指 东洋和西洋 ——“西北两口”指 张家口和古北口 这些招牌,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 的种类繁多,交易范围广泛,是当时商品 经济繁荣的缩影。
祁县乔氏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乔家的商业字号有200多处,流动资金就有白银700-1000万两,再加上各地房产,乔家的资产相当于现在的八、九十个亿。
胡雪岩:著名的徽商,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并经营中药、丝茶生意,操纵江南商业,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
明清商品经济的活跃,促使一些行业出现新的变化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 业 手 工 商 引进推广新农作物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棉织业 从南方推广到北方 丝织业 苏州(明)、南京(清) 制瓷业 景德镇 青花瓷 商贸城市 北京 南京 商人群体 晋商 徽商 明清商品经济的活跃,促使一些行业出现新的变化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早期雇佣工人 早期资本家 机 机 户 工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明代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的萌芽 被雇用 早期雇佣工人 早期资本家 机 户 机 工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雇 用 在清代,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台湾的熬糖业、 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为何没有长成参天大树呢? 请思考: 1,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 2,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约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并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清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吗?为什么? 乾隆帝接见英国使者 材料一:乾隆帝给英王的赦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设禁之意,特 恐吾民作奸勾夷(勾结外国人),以窥中土”。 ——(道光《重篹福建通志》)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并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清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吗?为什么?
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1)前提: 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本抑末”的政策。 2)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 3)主观原因: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交流; 清统治者还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 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广州 ⑴ 清初40年—— 严厉的禁海政策 ⑵ 统一台湾后—— 四口通商 但有严格限制 ⑶ 英商宁波贸易后—— 广州一口通商 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片板不准下海” ⑴ 清初40年—— 严厉的禁海政策 云台山 ⑵ 统一台湾后—— 四口通商 但有严格限制 宁波 ⑶ 英商宁波贸易后—— 漳州 广州 广州一口通商 澳门
需要注意两点: “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封建政府严格限制对外往来和贸易的政策。 广州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 贸易组织。他们垄断对外贸易,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这种公行,带有官商的性质,是一种封建性的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并非完全断绝与外国的商业往来,而是对商业贸易(尤其是海路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封建政府严格限制对外往来和贸易的政策。 为什么没有完全断绝? 到底什么才是“闭关锁国”?
广州通商口岸 十三行商人和外商洽谈贸易 只能住指定会馆,不能在广东过冬, 不能向中国商人借款,不能打听商业行情。 ——《防夷五事》
“闭关锁国”的影响 利:一定的自卫作用 弊: 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 到1840年时,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
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闭关锁国”带来的思考 唐朝 开明开放 国力强盛 清朝 闭关锁国 落后挨打 启示:开放则国盛,闭关则国衰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清朝时,闭关锁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侵略者向中国伸出了魔爪,近代中国遭受了一次又一次列强侵华。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能被世界接纳,祖国才能够富强发达,巨龙腾飞的中国梦才能绚丽如花! 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小到一个人的成长,无论何时都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只有 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