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2 目 录 页 知识系统 Contents Page 线索归纳 答题必背要语 热考视角

3 知识系统

4 线索归纳 专题线索 1.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思想和经济发展共性原因 (1)一种经济制度
土地制度。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2)两种重要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5 (3)两种经济思想 农本思想和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一种冲击。

6 (4)各时期经济发展共性原因 ①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②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7 ③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④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⑤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8 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方面 特点 农业 生产 模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 土地 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9 方面 特点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 工商业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10 方面 特点 经济 结构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政策 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1 中外关联 1.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发展状况 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同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却茁壮成长,并最终整体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原因如下: (1)中国 ①经济上: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 ②政治上:受“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严重阻碍。

12 ③思想上: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重儒轻贾、“重农抑商”等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往往是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13 (2)欧洲 ①经济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性。 ②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产生,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外交上: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④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科技发展,近代科学产生。

14 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VS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比较项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不同点 产生的背景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 建专制空前加强的情况下 出现的 是在地中海沿岸的 自治城市里产生的 分布 地区 中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 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部门; 没有深入农村 西欧出现在许多国 家的许多城市,并 深入到农村

15 比较项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不同点 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 在手工作坊内部产生, 商业资本所起作用较小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 生有两条途径,商业资 本起了巨大作用 发展 环境 中国腐败的封建专制制 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 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 掠夺和重商主义的推行,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很快

16 比较项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不同点 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缓慢,没有使中国走上 资本主义道路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瓦 解了封建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 制度 相同点 ①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 ②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 ③产生的时间大体上都在14~16世纪,中国比西欧稍晚

17 答题必背要语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 1.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上很少使用,冶铸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2.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8 4.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5.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19 6.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0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入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皇室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国外,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

21 3.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元代: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4.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22 5.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了“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6.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23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 1.唐朝的“柜坊”不是兼营旅店的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2.唐代长安城坊、市之间存在严格的界限,营业时间受官府的严格控制;而北宋的东京坊、市界限不复存在,营业时间不再受限制,商品交易额巨大,出现了瓦子等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24 3.在封建社会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4.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25 5.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坊、市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

26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2.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加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7 3.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故步自封、夜郎自大。 4.“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8 5.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清政府开设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就是例证。
6.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表现,相反,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表明,封建生产关系已开始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9 热考视角 视角一 历史思维看现实——关注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
视角一 历史思维看现实——关注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 押题1 回顾历史,中国农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曾经创造和支撑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大的群体,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长期处于受剥削、受欺压的弱势地位,其根本原因是(  )

30 A.小农经济的封闭、分散和缺乏组织性 B.地主阶级拥有武装力量,对农民进行镇压 C.国家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 D.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31 解析 分散的小农经济结构是公共意识缺乏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特点是封闭性和分散性,这种封闭性和分散性不利于公共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民众很难产生主人翁意识,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答案 A

32 押题2 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33 解析 无论是私人之间的文契还是国家的产权证明文件,都体现了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故选B。
A项材料中并未反映出“相当频繁”; C项错在“耕者有其田”; D项错在“完全”,当时还存在自耕农经济。 答案 B

34 视角二 史学研究方法——注重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
押题3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  ) A.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 B.《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 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材质农具 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

35 解析 历史遗存是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佐证材料;A、B、D三项均带有主观色彩。
答案 C

36 押题4 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这些资料说明(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37 解析 从战国时期铁农具占铁器的绝大部分,可知当时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
A项开始于春秋时期,B、D两项材料不能反映。 故选C项。 答案 C

38 视角三 文明史观——关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
押题5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39 解析 “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A、B项不够全面,选择C项; 丝绸一直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答案 C

40 视角四 关注地方历史——四川、山东在古代经济史上的
地位 押题6 曾有历史记载四川地区:“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这反映了(  ) A.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使用铁钱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交子”的产生 C.铁钱已不适应当时四川经济发展的需要 D.政府规定铁钱只能在四川地区使用

41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难以携持”可知铁钱携带不方便,已不适应当时四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
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 B项观点正确,但是材料没有“交子”产生的信息,故B项错误; D项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42 押题7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A.农业经济衰退 B.传统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C.种植粮食的收入超过种植烟草 D.粮食紧缺

43 解析 16世纪晚期,正值明朝中后期,此时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故A项不正确;
从材料中“五谷之利不及其半”可知C项不正确; 仅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粮食是否紧缺,排除D项。 材料信息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山东某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转变,故选B项。 答案 B

44 视角五 主流价值观——弘扬徽商的民族精神 押题8 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

45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D.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

46 解析 “捐资、募勇抗倭”与A项相一致; “一贾不利再贾、三贾”等反映了B项; “数月不沾鱼肉”反映了C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诚义的信息。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47 谢 谢 观 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Download ppt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