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赋 江 淹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译 文 内 容 述 评 艺 术 赏 析 思 考 练 习 资 别 赋 江 淹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译 文 内 容 述 评 艺 术 赏 析 思 考 练 习 资 料 链 接 退出
教学目的 了解南北朝时战乱频仍、聚散不定的社会状况。体会到伤离伤别是人们的普遍情感。 返回
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离别。 如何借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来刻画人的心理感受。 返回
作者简介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人。南朝著名文学家。出身寒庶。宋大明五年(461)为新安王从事,后转入建平王幕。入齐,历官中书侍郎、尚书左丞、侍中等。入梁,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江淹善作抒情及体物小赋,文辞清丽,情思要眇,尤以《恨赋》、《别赋》驰名。有《江文通集》。 返回
背景简介 这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赋。齐梁之际,赋摆脱传统板滞凝重的形式向抒情言志的小赋发展过渡,并用以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这篇赋便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划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 返回
本文是如何借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来刻画人的心理感受? 《别赋》里描写的七种离别各有什么特点? 本文是如何借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来刻画人的心理感受? 返回
内容述评 别赋通篇都贯穿着一个字——“别”,通篇体现着一种感情——“凄凉”,从开头到结尾,始终都沉浸在这一感情中,整篇文章显得相当紧凑,涉及到了富贵之别、剑客之别、从军之别、赴绝国之别、夫妻之别、求仙得道之别、热恋男女之别,将种种离别之情集于一体,使文章感情相当集中,使离别之情更加突出。 文章开篇点题——“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一点睛之笔为文章增色不少,也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一个“别”字将离别之苦,分别之痛发挥的淋漓尽致,作者也由此想到许多许多…… 文章结尾作者又写道——“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骸,心折骨惊”,将整篇文章之“别”作了一个总结,使各种离别之行犹如再现,使各种离别之愁跃然纸上,为文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别赋》并非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而是对人间种种别离作类型化的刻画。 返回
一、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点明题意,先声夺人) 地理:秦吴绝国\燕宋千里 时间:春苔生\秋风起 行子:风云变色\舟凝滞\车逶迟\棹容与 居人:日上月下\见红兰\望青楸\巡曾楹\抚锦幕 二、七种离别(逐层描写): 达官贵人的离别(场面热闹豪华);侠客之别(场面悲壮激烈);送子从军之别(景象凄惨);宦者绝国之别(场景悲凉、凄苦);夫妇之别、恋人之别(缱绻哀怨);方外之别(场景奇幻) 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概括总结,再次点题) 返回
艺术赏析 本文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划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结构上,首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定一篇之基调;中以“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铺陈各种别离之情状写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离之情;末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打破时空的方法归结,在以悲为美的艺术境界中,概括出人类别离的共有感情。 返回
1、借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以刻画人的心理感受 渲染富人离别场面的热闹,衬人物的孤独感伤 从军别对故乡春景的描写,衬对故乡的眷恋和离乡的痛苦 宦者去国对秋景,对送行者的悲痛的描写,衬行子的愁苦 夫妻之别,借今昔对比,写人物的哀怨、无尽的思念 …… 2、词采华丽,声韵和谐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 《别赋》所写,都是类型人物的共同心理,为什么读者却仍能感到生动、具体而形象呢? 二、 体会作品语言的音乐之美。 离别是人生总要遭遇的事情,伤离伤别也是人们的普遍情感。江淹的《别赋》择取离别的七种类型摹写离愁别绪,有代表性,并曲折地映射出南北朝时战乱频仍、聚散不定的社会状况。 《别赋》的文饰骈俪整饬,但却未流入宫体赋之靡丽,亦不同于汉大赋的堆砌,清新流丽,充满诗情画意。尤其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等名句,如溪流山中,珠落玉盘,千古传诵。 返回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作者介绍 作者逸事 补充注释 扩展阅读 返回
相关评论 江淹在南齐朝初年,曾奉命修史,完成《齐史》的体例和《齐史·十志》。唐朝刘知几在《史通》说江淹认为“史之所难,无出于志”,“故先着十志,以见其才”。《齐史·十志》现在已经失佚,但是萧子显编撰的《南齐书》大体继承了《齐史》的体例,江淹的《齐史·十志》也是萧书的史料来源之一。
相关评论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取诸目前,不雕琢而自工,可谓天然之句。(杨慎《升庵诗话》) 赋家至齐梁,变态已尽,至文通已几乎唐人之律赋矣。特其秀色,非后人之所及也。(何焯《义门读书记》) 立格与《恨赋》同,前以激昂胜,此以柔婉胜。 总论一气呵成,有天骥下峻阪之势。 言尽意不尽。(许梿评选《六朝文絜》卷一) 返回
作者介绍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 江淹6岁能诗,13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20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江淹为官清正,不避权贵,直言敢谏。宋少帝即位“多失德”,刘景素又偏听偏信左右之言,政局岌岌可危。江淹从容直谏,刘景素怒而不纳,江淹赠诗十五首以讽谏。江淹任御史中丞时,弹劾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仲远。也曾奏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有脏物宝货成千上万,并拘捕了他们,交朝廷治罪。其他被检劾论治的违法官员更是不胜枚举。齐明帝曾当面称赞江淹:“从宋代以来,不曾有严明的御史中丞,君今天可说近代独一无二了。”
作者介绍 江淹名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赋》) “万壑共驰鹜,百谷争往来。” ——(《渡泉峤出诸山之顶》) 返回
作者逸事 江郎才尽 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记载了一个故事:“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後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这个故事试图解释江淹晚年作品质量下降的缘由,但是可信度终究有限,只能当作一种传说。 《南史·江淹传》有两段关于“江郎才尽”的故事,其中一段是说:江淹在宣城太守卸任回来的路上,一天晚上梦见有个自称张景阳(西晋文学家张协,字景阳)的人对他说:“从前我把一匹锦寄存在你那里,现在可以还给我了。”江淹从怀中拿出几尺锦给他,结果这个人却生气地说:“怎么只剩这么点了?”然后回头看见丘迟(南朝文学家)就对他说:“剩下的几尺没什么用,送给你。”于是从此江淹的辞赋文章就“踬矣”(不行了)。另一段与《诗品》记载的相似,也是还五色笔给郭璞,不同的是结果“尔后为诗绝无美句”,就是说没有“不复成语”那么严重,只是作诗没有什么精彩之处而已。
名人逸事 后人不满足于《诗品》和《南史》的故事,试图探讨江淹晚年,尤其是自宣城太守卸任后,作品不如从前的真实原因。根据现代学者曹旭在《诗品集注》中的总结,清朝以前对江淹才尽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观点: 江淹晚年遇到喜好文墨而又气量狭窄的梁武帝,不敢以文才凌驾于帝王之上,所以故意“藏拙”,不是真的才尽。 江淹对当时流行的“永明体”文风不满,但无力与之抗衡,只能搁笔表示抗议。 江淹由于生活环境改变,晚年已身居高位,俗务缠身,没有时间进行文学创作。 江淹真的才尽了,归还五色笔和锦的梦就是“才尽”的征兆。 近年人们对江淹“才尽”的看法仍然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类说法:部分研究者坚持认为江淹确实“才尽”,只是“才尽”的具体时间说法不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才尽”只是江淹远离祸患、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并非真的才尽。 返回
补充注释 江淹的作品,根据《自序传》说“自少及长,未尝着书,惟集十卷,谓此足矣”,则有十卷,这是江淹任南朝齐的中书侍郎时的记录。根据《梁书·江淹传》的记载,“凡所着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可以知道后来他又有了很多作品问世,自己辑录为前后两个集子。《隋书·经籍志》记载:“《江淹集》九卷,《江淹后集》十卷。”可能到了隋朝时《前集》已经失佚一卷。但是《旧唐书》记载的却是“《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后集》十卷”(《新唐书》与此略同),反而比隋朝多出一卷,可能是找回散佚的那卷,也可能是另外补充辑录了一卷。唐朝之后,大多记载为十卷。 现存江淹的大部分作品都创作于齐武帝永明(483年-493年)之前,这些作品都收录于江淹担任南齐中书侍郎时,自行辑录的作品集,即《江淹前集》中。此后的作品在唐朝之后就散失了,具体原因无法稽考,现代学者曹道衡认为是江淹的后期作品质量不佳所致。 返回
扩展阅读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扩展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扩展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扩展阅读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扩展阅读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扩展阅读 贺新郎 张元干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住?聚万落千村孤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无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而汝?举大白,听金缕。
扩展阅读 纸 船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扩展阅读 也 许 ──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 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扩展阅读 花 环 (放在一个小坟上) 何其芳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 你更有美丽的夭亡。
扩展阅读 赠 别 杨牧 人生有多少别离 唯天山下,这多急切 人总是要离别的 阴晴圆缺,天山月 唯有心,像这草原 我骑着马 一岁一荣,消了残雪 我骑着马 你也骑着马 我要去追赶我的马群 你要去赶最后一班车 送你什么? 冰雪太冷 炽沙太热 野草带走容易凋萎 小溪给你容易枯竭 残阳不错,诗意很多 但那过分得有些像血 人总是要离别的 阴晴圆缺,天山月 唯有心,像这草原 一岁一荣,消了残雪 地球没出都是中心 随便那里都可辞行 别就别在这马背上吧 在同一张鼓面 敲出鼓点 为了连结往后的思念 赠一个背景给你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