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ebral infarction CI)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脑血管病病例讨论 --24 病房 16 床 00 级临床五班 迟晓琳、赵博. 病历摘要 患者王桐,男, 68 岁,主因 “ 突发言语不清, 口角歪斜,伴左侧肢体无力一天 ” 于 04 年 10 月 13 日神经内科收入院。 一天前中午 1 点半左右无明显原因突发言语不 清,口角歪斜及流涎,自觉左侧肢体无力,左.
Cerebral infarction CI 高飞. 病历分析病历分析病历分析病历分析 患者老年女性, 突发头晕,右侧 肢体无力 1 小时,意识不清 1 日。 入院前 1 日,晨 9 时许散步时突感 头晕,四肢无力,以右侧肢体明显 站不稳,无法行走。无恶心呕吐, 无四肢抽搐,无明显言语不清,后 逐渐出现不语,问话不答,意识不.
脑梗死 脑 梗 死脑 梗 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 I. 脑梗死 脑梗死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 ),是由于脑部血液供 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灶性 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黄旭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 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专家组 2007年.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支气管扩张.
脑梗死的诊断分型 大连市中医医院 神经内科.
老年脑血管疾病预防.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神经内科 彭 海 第一节概述 1.定义 2.脑血管病特点.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系内科教研组.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脑血栓形成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部孟智宏.
病历 本硕042班 胡立影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Cerebravascular Disease ,CVD
病历书写规范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医 务 部 刘 忠.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理系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 第二节 脑梗死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 第二节 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化治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 徐广润.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年级专业 06护理 实习护士 梁素华 临床指导教师 区敏珊 专业负责人 胡宪法.
脑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 病人的护理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Therapy of CI 史峻梅.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血管病.
Hyperglycemia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脑血管病 防治误区 吉大二院神经内科 于挺敏 主任.
脑梗死病人的 护理 内儿科教研室 刘文慧.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健康知识普及ppt.
脑梗塞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苏 全 喜.
脑血栓形成.
脑 梗 死 急性意识障碍.
脑中风 (Cerebral Stroke) 开大顺主任 主讲.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第 五 节 脑 血 管 疾 病 李 春.
脑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脑梗死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厦门市第二医院神经科 林淑惠.
老年脑梗死 说课人 罗卫群 梧州市卫生学校.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缺血性卒中分型.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 (一)周围神经系统
脑梗塞的诊治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内科 胡永强
汪某某,女性,60岁 主诉:突然头痛、神志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小时。
脑梗塞的分型分期治疗 供大家参考.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 病人的护理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erebral infarction CI)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I)

教学内容      概念      分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            (脑分水岭梗塞)

概 念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系各种原因导致脑动 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概 念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系各种原因导致脑动  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脑软化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栓形成 一、概念 八、护理评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九、常用护理诊断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十、护理目标 四、临床表现 十一、护理措施 一、概念       八、护理评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九、常用护理诊断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十、护理目标 四、临床表现     十一、护理措施 五、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十二、护理评价 六、诊断要点     十三、其他护理诊断 七、治疗要点     十四、保健指导

一、概 念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形 一、概 念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形  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部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症  状和体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压最常见);脑动脉炎;先天性脑动脉狭窄;血液粘稠度增加。 诱因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压最常见);脑动脉炎;先天性脑动脉狭窄;血液粘稠度增加。  诱因  所有导致血流缓慢、血压降低的因素。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栓    ↓              ↑促进  管腔狭窄 + 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脱水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分期(梗死后) 超早期(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  病理分期(梗死后)  超早期(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  恢复期(3-4W后)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缺血半影区(半暗带: IP): 梗死灶中心坏死区周围可恢复的部分血流 灌注区。 治疗时间窗:  病理生理  缺血半影区(半暗带: IP):  梗死灶中心坏死区周围可恢复的部分血流  灌注区。  治疗时间窗:  卒中发生后最有效的治疗时间(6h之内)。

四、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糖尿病者;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肢 体麻木、无力等);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糖尿病者;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肢  体麻木、无力等);  起病缓慢,症状在数小时到3天达高峰;  多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四、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 完全型卒中(complete stroke); 进展型卒中(progressive stroke);  临床类型  完全型卒中(complete stroke);  进展型卒中(progressive stroke);  缓慢进展型卒中;  大块梗死型卒中(大面积梗死);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四、临床表现 因梗死部位不同表现亦异 最常见表现为: 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特 别 提 示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头颅CT 24-48h后出现低密度影像。 脑血管造影 显示动脉瘤、动脉炎、狭窄和闭塞部位。 血生化  脑血管造影  显示动脉瘤、动脉炎、狭窄和闭塞部位。  血生化  血糖、血脂、血流变等。

脑 血 栓 形 成 所 致 低 密 度 影 像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脑脊液  非必检项目。  外观正常或血性(出血性梗死)。  压力正常或增高(大面积梗死)。

六、诊断要点  50岁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病史  安静状态下发病  局灶定位症状而无全脑症状  头颅CT呈低密度影像

七、治疗要点 时间:发病后6h以内。 药物:尿激酶、链激酶、t-PA。 年龄< 75岁;无明显意识障碍;发病< 6h;  急性期-溶栓  时间:发病后6h以内。  药物:尿激酶、链激酶、t-PA。  年龄< 75岁;无明显意识障碍;发病< 6h;  瘫痪肢体肌力< 3级;排除TIA;CT排除脑  出血而低密度影尚未出现;无出血性疾病或  出血素质。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调整血压 高血压(收缩压>220mmHg): 卡托普利维持血压于180/100mmHg。 低血压:  急性期-调整血压  高血压(收缩压>220mmHg):  卡托普利维持血压于180/100mmHg。  低血压:  生脉饮、参脉注射液等适当升血压。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控制脑水肿 脑水肿高峰期为病后48h-5d。 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速尿、白蛋白。  急性期-控制脑水肿  脑水肿高峰期为病后48h-5d。  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速尿、白蛋白。  重者予20%甘露醇 + 地塞米松10mg静脉点滴。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  急性期-抗凝  肝素、华法令。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以防出血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血管扩张剂 应用时间: 发病以后24h内或2w以后。 常用药物: 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灵。 引起问题:  急性期-血管扩张剂  应用时间:  发病以后24h内或2w以后。  常用药物:  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灵。  引起问题:  加重脑水肿;降低病变区血流量。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高压氧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反盗血”;增强脑 组织有氧代谢。          急性期-抗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七、治疗要点 急性期-脑代谢活化剂和中药 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心脑通、都可喜等。 丹参、川芎嗪、脉络宁、黄芪。 急性期-手术  急性期-脑代谢活化剂和中药  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心脑通、都可喜等。  丹参、川芎嗪、脉络宁、黄芪。  急性期-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及  开颅减压术等。

七、治疗要点  恢复期  促进康复:  按摩、被动运动、针灸、理疗、功能训练。  预防性用药:  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维生素E。

八、护理评估 病史 病因和诱因、主要及其伴随症状、高危因素。 身体评估 生命体征、意识和精神状态、肌力和肌张力、 语言功能等。 辅助检查  病史  病因和诱因、主要及其伴随症状、高危因素。  身体评估  生命体征、意识和精神状态、肌力和肌张力、  语言功能等。  辅助检查  血糖、血脂、血流变、头颅CT等。

九、常用护理诊断  躯体移动障碍   与神经细胞损害有关。     吞咽障碍      与肢体瘫痪和认知障碍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十、护理目标  病人躯体活动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  病人吞咽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病人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或达最  佳状态

十一、护理措施 躯体移动障碍 心理和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安全和用药护理。 吞咽障碍 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加强饮食指导;防止  躯体移动障碍  心理和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安全和用药护理。  吞咽障碍  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加强饮食指导;防止  发生窒息;加强鼻饲饮食的护理。  语言沟通障碍  心理支持;渐进性语言训练。

十二、护理评价  病人肢体肌力逐渐恢复且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病人吞咽功能逐渐恢复且未出现营养      失调        病人能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十三、其他护理诊断   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等有关。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肢体瘫痪致长期卧床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十四、保健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高危因素   调节饮食   缓慢变换体位   适度体育活动   康复治疗知识和自我护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