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 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 及其辅导.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微课专题 ——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制作者:付瑶 工作单位:江西省南昌县 黄马乡白城小学.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走 近 高 考 ▲ 笑 谈 高 考 ▲ 轻 松 备 考 走近高考 ●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基础方式 ● 高考就是一次常规考试 ● 是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考察.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某某某的 个人简历.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C++面试笔试精要 张立伦 讲师的CSDN博客地址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课程泛雅 2017/3/15.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西英俊.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 主讲人 杨爱华.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中小学生 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 及其辅导 钟志农.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除法.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活动课 有趣的组合.
四种命题 2 垂直.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宝洁的品牌战略.
什么是职中生的“问题行为” 职中生的“问题行为”
教学资源系统简介 主讲人:张耀炎.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接近顾客的技巧Ⅱ.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化学品清单 类型.
姓名 Tel: My Skill 技能1 技能2 技能3 技能4 技能5 技能6.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姓名XXX.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Harvard ManageMentor®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Harvard ManageMentor®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简历 WESTIN.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明集镇第一小学 王坤.
1. 我_____ 我的舅舅不常_____ ,但是我跟他最亲。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找 因 数.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3.4 角的比较.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小学生 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 及其辅导

引言 案例讨论: 帮这个孩子一把吧 这个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哪些原因造成 的?请做出具体分析。

一、基本情况: 潘某,男,10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该生在一年级时父母接送、管教,时而有不良行为,与其沟通后能得到及时纠正。二年级时父母因孩子打碎一盆君子兰,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出现分歧闹起离婚,后在多人的劝解下父母和好,但从此在孩子的管教上互相推委。该生学习渐渐退步,情绪不稳定,没人惹他,他都会满地打滚,大喊大叫。他的行为也反常,常到垃圾箱里捡脏东西吃,一身衣服多日不见洗,迟到、说谎、打架等等负面情况都出现了,你还不能批评他,你一批评他,他就跑了,你还得满世界找他。一时间成为班级中最脏、最难管理的学生。 家庭状况: 父亲在小井采煤,母亲是热力公司临时工。经济收入稳定。父亲专制,粗暴,发脾气,对孩子的教育是“武力”解决一切问题。母亲溺爱孩子,一切事项考虑周详,孩子不愿写作业时代替写,发下来的测试卷如果成绩不好就撕掉或藏起来,为的是躲过父亲的“武力”教育。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进行归因,主要有—— 1、家庭原因 2、学校原因 3、社会原因 4、个人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归因,主要有—— 1、“基本内需”与“需要缺失”的矛盾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 间层次的基本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 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例:他的自卑、敏感)

需要层次理论图示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具有安全感,能否得 到教师、团体的接纳,能否得到教师、同学的关 爱和尊重,决定着这个学生的人格能否健全地发 展。

如果一个学生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愿望被漠 视、被压抑,或者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机会被剥 夺,或者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行动不断遭到挫折 失败,那么这个学生的行为便可能出现异常,甚 至会产生极端化的破坏性或反社会的行为,走上 犯罪的道路。 正如艾里克逊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感到无 价值的倾向不断增强,可以成为性格发展的致命 因素。”

2、“成长趋势”与“环境压抑”的矛盾 (1)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恋情”应该得到成年人的充分理解与积极引导。“青春恋”是最值得人类用美好的语言来表达的一种美好的情感,对“青春恋”的积极引导将对人一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无法估量的促进作用。“青春恋”如果遭受人为的禁锢、扭曲、打击,甚至恶毒的攻击,将会使青少年在人性上出现扭曲和异化,在人格结构上出现分裂,在情感表现上变得阴暗、冷漠、变异,在行为上出现叛逆和自暴自弃。 (例:花季少女沦为坐台女、高危恋情青春期 )

卡本特说过:“学校用一扇铁门把两性这事情 完全关闭起来了。门边是一种沉默,一种严酷的沉 默,于是合法的好奇心立刻各为其状地变成不合法 的好奇心了,……学校既不能公然承认学生的要 求,于是违禁品在他们中间互相传授了,淫秽词典 代替了聪明高雅的讲解了,损害卫生的行为跟着来 了,性的神圣一去永不回来了,于是学校里充满了 早熟……在学校中充满病态的谈话和想象了。人工 压抑了那高雅的方面而使卑鄙的方面加速早熟,结 果不过是那高雅的方面完全受损罢了。”

(2)皮亚杰认为,从婴儿到青年,由于认知 结构的变动,先后会出现层次不同水平的自我中 心状态。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过于高涨,学生 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关心焦 点的不同,其具体表现为假想的观众和独特的自 我。前者使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 受到别人的关注和批评,心理上的压力很大,这 在某种程度上使他们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后者 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别人不能理解他 们独特的情绪情感,于是他们表现为盲目冲动、 孤独善感、渴望独立、渴望被群体和他人接纳。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会遇到主要是来自师长 的干预和压抑。他们对于无休无止的唠叨、婆婆妈 妈的关心、神经过敏的查访、简单粗暴的教训表现 出极大的反感和叛逆情绪。此时,如果师长滥用权 威,采取高压政策,就往往容易将一部分学生“逼 上梁山”(叛逆),或者“退隐江湖”(逃避),从而 出现许多行为和心理问题。

3、“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人的思维总是指向未来的,青少年尤其是这 样。 如果一个学生屡屡遭受现实生活的挫折和打 击,又根本看不到自己摆脱这种困境的希望所 在,得不到来自外部的支持和帮助,那么他就会 出现自我的迷失(我是谁?),找不到生活的意 义,看不清人生的方向,他就会放弃奋斗的意 念,甚至出现严重的抑郁心理。(例:“非重点中学不读” )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 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 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例1:她怎么变成了“问题学生”? 例2:“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那么,中小学生有哪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 呢?(区别:发展性、适应性心理问题——轻性心 理障碍——心理疾病) 1、学习障碍 2、行为障碍 3、情绪障碍 4、人际交往障碍 5、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6、人格障碍(个性障碍) 对这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应如何识别并加 以初步的干预和辅导呢?

一、学习障碍 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 (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 定义—— 一般是指中小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 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 (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 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 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 定学习能力(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缺 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残缺。

提示:学习障碍不等于学习成绩落后。 1、要把学习障碍与智力落后(智商70以 下)区分开; 2、要把学习障碍与生理残疾(脑损伤)区分 开; 3、要把学习障碍与家庭变故、个人情绪障碍 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区分开。

学习障碍(困难)的基本类型—— 前苏联学者卡尔梅科娃提出五种类型: 1、一般性学习落后(含入学学习适应不良、 学习方法缺陷、学习技能缺失); 2、语言表达能力差; 3、数学成绩极差; 4、不遵守纪律(恶性循环); 5、学习活动偏离本人最佳点(动机水平低,学 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低于实际可达水平/ 教师 要求高,学生努力超出极限/ 学习方法的缺陷,导 致潜能被压抑)。

刘翔平提出学习障碍的三种类型—— 1、感觉统合失调型——视觉、听觉、动作功 能失调,造成书写、绘画、阅读、计算等方面能力 低下。 2、理解和记忆失调型——不能对学习材料进 行有意义的加工、理解和记忆,对较为抽象的学习 材料难以领会。 3、学习策略失调型——缺乏有效的学习策 略,不能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 惯,不会自我管理时间和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

中小学生学习障碍的评估—— 1、是否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某方面的认知 能力较差/ 某方面的学习技能未形成/知识结构有很 多漏洞/ 情感和意志的缺陷/ 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行 为习惯不良等心理过程因素。 2、是否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体质弱/神经 衰弱/ 视、听、发音器官发育不全等遗传因素。 3、是否外部原因——缺少教师个别指导,缺乏 情感及语言交流,家长和教师关心爱护不够等环境 因素。

必须高度重视对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 1、调整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及时肯定进步。例:数学“差生”终于考上大学了。 2、配合任课教师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 3、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心理辅导课集 中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4、试试真正含义上的“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 习”,创设成功情景(降低作业难度、评分标准、提供 必要帮助等),体验成功喜悦。 5、真正有效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 学要求,而是让我们的教学要求适应学生的发展水 平。

现实教育环境中学习障碍问题的复杂性—— 1、学习障碍本来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差异性的 正常表现,但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甚至变本加厉 的现实环境中,学习障碍往往成了“选拔——淘汰” 教育或“选拔——淘汰”预备教育的重要标准。各种 名目的“快班——慢班”、“实验班——平行班”、“奥 赛班——普通班”,从初一、高一开始就在事实上 把一批批学习障碍学生集中在一起,使他们环顾四 周发现的都是一张张“失败者”、“落伍者”的熟悉的 脸,看到的都是欲哭无泪的“苦恼人的笑”。这种无 情的现实不可能不严重地伤害他们的脆弱的自尊 心,使他们坠入痛苦的深渊,并引发出一系列的心 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很 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 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 例:一位高中生的自诉——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很 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 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 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 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 从中得以自拨。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 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锁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 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障碍在许多时候还会引起 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 “……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学,我通常会忍不 住地忌妒,不自觉的跟他们比较。都以像敌人的眼 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子会陷于一些 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已从入学持续到现 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发霉了一样,极度的困 惑和难受。我很担忧,因为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 我还是处在这种困境当中,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 好。”

2、学校应试教育压力的直接承受者是教师。教 师心理压力的积聚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常态下本来可 以保持的教育理智,抑制他们原本潜能无限的教育 智慧,并使他们在学习障碍学生面前变得焦躁不 安、缺乏耐心。而所有这些,又必然通过教师的教 育行为和态度言语转化为学习障碍学生的新的心理 矛盾,使得他们倍感痛苦、失望和孤立无援。

3、可见,除了少数学校和少数“幸运者”之外, 学习障碍学生在事实上是许多学校里的“弱势群 体”。他们本来应该是“紧急接受援助者”,但在现实 生活中他们却成了最受忽视、最受嫌弃、最无回天 之力的一群。在一些中小学、特别是初级中学里, 这一个群体的数量是不容低估的。这样一个群体不 仅隐含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心理危机,使他们自身的 人格发展方向变得更为不可确定,而且会引发许许 多多的行为障碍甚至是青少年犯罪案件,给学校的 教育教学秩序及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带来不少负面的 影响。

辅导和干预措施难免变得苍白无力。辅导教师的辅 导理念常常会与无情的教育现实发生激烈的碰撞, 有时还会使自己的辅导进程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4、在这样一种教育环境下,许多煞费苦心的 辅导和干预措施难免变得苍白无力。辅导教师的辅 导理念常常会与无情的教育现实发生激烈的碰撞, 有时还会使自己的辅导进程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我们心理辅导老师或班主任都不是“牧师”,我 们所作的工作不是为了息事宁人、让学生顺从命 运的安排。我们的辅导不会去为传统的教育思想 和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辩护。我们所能做的 只有从开始,尽可能地改善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 小环境,更多地给他们以关爱和帮助,并且引导 他们在不合理的现实面前,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证 明自己“也是一个大写的人”!

二、行为障碍(含品行障碍) 定义——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习惯偏离常态,包括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未达到犯罪性质的青少年行为偏差(后者也称之为“少年品行障碍”、“边缘行为”或“问题行为”等)。 行为偏差又可以分为三类: 1、过失行为 2、不道德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

⑴说谎行为 ⑵课堂违纪行为 ⑶考试作弊行为 ⑷青少年吸烟行为(替代反应法) ⑸厌学、逃学行为 ⑹网络迷恋行为 例:单身母亲的哭诉 1、过失行为—— ⑴说谎行为 ⑵课堂违纪行为 ⑶考试作弊行为 ⑷青少年吸烟行为(替代反应法) ⑸厌学、逃学行为 ⑹网络迷恋行为 例:单身母亲的哭诉 ⑺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行为 ⑻依赖行为 ⑼激惹行为(任性行为) ⑽逆反行为

2、不道德行为—— 攻击行为 偷窃行为 例:不是为了“偷”的偷 社会化品行障碍(打群架、集体酗酒、敲诈勒索等) 例:少年团伙犯罪案例 破坏公共设施行为 暴虐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 自残自伤行为 例:谁来救救我的孩子? 自杀

“少年品行障碍”的识别界限—— 1、年龄低于18岁,超过18岁则可确认为反社 会型人格障碍。 2、不良行为持续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偶然 的、短暂的不良行为(如恶作剧、偶尔旷课、打 架、调皮捣蛋等)不能确定为“品行障碍”。 3、至少应具备下列行为问题中的3条:

至少达到2次夜不归宿,或是一次出走而不再回 家。 ⑶ 经常说谎(不包括为避免挨打而说假话)。 ⑷ 敲诈勒索。 ⑸ 经常逃学或旷课 。 ⑴ 不止一次地偷窃并伪造不在场证据。 ⑵ 在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期间,离家出走, 至少达到2次夜不归宿,或是一次出走而不再回 家。 ⑶ 经常说谎(不包括为避免挨打而说假话)。 ⑷ 敲诈勒索。 ⑸ 经常逃学或旷课 。 ⑹ 不止一次地在打架斗殴中使用凶器。 ⑺ 蓄意破坏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

度品行障碍;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视为重度品行障 碍;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视为中度品行障碍。 ⑻ 残忍地虐待动物。 ⑼ 虐待他人。 ⑽ 经常主动挑起斗殴,故意寻衅。 ⑾ 不负责任地多次发生性行为。 达到或超过3条、造成轻微后果的,可视为轻 度品行障碍;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视为重度品行障 碍;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视为中度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 1、生理因素: ⑴ 精神发育不全、脑损伤等可能造成心 理活动异常; ⑵ 青春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导致 生理和心理的矛盾状态。

⑴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自 控能力差; ⑵好奇心、好胜心、模仿心理、从众心理 等; ⑶异常心态的影响,如情绪波动、缺少理智 2、心理因素: ⑴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自 控能力差; ⑵好奇心、好胜心、模仿心理、从众心理 等; ⑶异常心态的影响,如情绪波动、缺少理智 感、好冲动; ⑷耐挫力低引起的极端行为; ⑸持久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心理定势并不断 得到强化。

3、家庭、社会因素: ⑴ 单亲家庭造成的情感匮缺; ⑵ 家长不良行为的影响; ⑶ 家庭暴力; ⑷ 社会不良团伙的影响; ⑸ 媒体渲染暴力与色情,报道过细。

(能力分班具有标记作用,影响教师期望及学生自 我知觉,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形成事实上的 待遇差别 / 能力分班形成高度竞争的教学情境, 4、学校教育的缺失: ●能力分班的负面影响 (能力分班具有标记作用,影响教师期望及学生自 我知觉,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形成事实上的 待遇差别 / 能力分班形成高度竞争的教学情境, 增加学生外部与内部压力 / 能力分班影响学生情 绪,后段班学生沮丧、没价值、受拒绝,前段班学 生紧张、焦虑); ●师生关系的不良(教师的权威式领导 / 体 罚与心罚造成对立情绪 / 低成就学生失去自尊与 颜面,破罐破摔); ● 辅导功能不(重视不够 / 不能及时提供心 理支持与情绪宣泄出口)

2、表达共情(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3、积极的正向关注 概括起来说就是:高度尊重、适度要求、适时引导。 行为障碍的矫正—— 行为障碍的矫正1——人本主义“以当事人为中 心”疗法: 1、认真倾听,无条件地尊重与接纳 2、表达共情(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3、积极的正向关注 概括起来说就是:高度尊重、适度要求、适时引导。

行为障碍的矫正2——行为疗法 1、阳性强化法(正强化) 2、负性强化法(负强化) 3、消退法 4、代币法 5、示范法(模仿法) 6、厌恶疗法 7、系统脱敏法 8、相继渐进法(逐步养成法) 9、行为契约法 10、放松训练

三、情绪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 定义——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 现实,而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 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并表现出种种因植物神经 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躯体症状。 例如:考试焦虑、挫折体验、自卑感。 中学生出现的某些神经症不带有终极性,因 此学校心理学不采用精神病学的标准,不称“神经 症”,而称为“情绪障碍”。

常见种类—— 1、焦虑障碍 例1:以学习压力为中心的广泛焦虑症 2、强迫障碍 例2:我控制不了 3、学校恐怖症 例3:“我一上学就头晕”

4、抑郁性障碍 5、癔症 例4:没有近视,为什么“视物模糊” 6、青春挫折综合症(以情绪障碍、心境恶劣 为表现形式)

情绪障碍的识别界限—— 1、无法用智力、感觉或健康因素加以解释的 学习能力失调。 2、无法与同伴和教师建立或保持满意的人际 关系。 3、在正常情况下或现实情境消失后,继续表 现出不当的情绪。 4、持续地、长时间地(不是几天)表现出苦 闷、沮丧的情绪。 5、衍生出与个人或学校问题有关的躯体病 症,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出现情绪障碍的学生,一般都能意识到自己需 要辅导和帮助,或者主动要求辅导和帮助,因此首 先要帮助当事人正确认识其所遇到的有关具体问 题。 情绪障碍的矫正—— 1、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不合理信念。 出现情绪障碍的学生,一般都能意识到自己需 要辅导和帮助,或者主动要求辅导和帮助,因此首 先要帮助当事人正确认识其所遇到的有关具体问 题。 2、鼓励当事人积极参与社会性活动。 3、帮助当事人改善人际关系。 4、症状严重的要及时转介。

四、人际交往障碍 定义——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过程 中,由于感情不和、观念差异、行为不当、沟通 受阻等等原因引发的持续的人际关系紧张、冲突 或退缩,当事人大多伴有持续、消极的情绪体 验,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人际交往障碍的常见种类—— 1、自卑与同伴交往退缩(社会退缩行为) 2、师生交往困难 (例:N次转学后的辍学) 3、亲子代沟 (例:痛恨父母的男孩) 4、孤独与孤傲 5、嫉妒与猜疑 6、自我中心 7、过度敏感、防御心理及反应过度

光、表情、距离等非语言信息,化解矛盾的技巧 等) 3、改变不良的个性品质和交往方式,增强个 体的人际吸引 4、小组团体辅导:敏感性训练 人际交往障碍的辅导对策—— 1、调整认知结构,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悦纳自己 2、训练沟通技巧(语言表达、沟通方式,目 光、表情、距离等非语言信息,化解矛盾的技巧 等) 3、改变不良的个性品质和交往方式,增强个 体的人际吸引 4、小组团体辅导:敏感性训练 5、个体训练技术:角色扮演

五、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定义——中小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在对自我 身体发育的认识和体验、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 同、以及对待异性交往需求及交往行为方式等方 面明显地偏离同龄人群体的正常发展水平,而带 来的持续的心理失衡及行为偏差。

青春期性心理障碍的常见种类—— 1、异性交往障碍 2、异性交往失当(交往过密、失恋) 讨论 ——对中学生恋情我们能做什么? 3、自慰(性幻想、性梦、手淫)焦虑 例:一个声称自己有病的学生 4、青春期发育(体像体貌、性器发育、遗精 初潮)焦虑 例:“我不是一个好女孩”

5、性角色认同障碍 6、性代偿(看黄色书刊、录像、影视等性代偿行为) 7、性过失与性罪错 8、性偏离(双性恋、同性恋、恋物癖、窥淫癖等)

1、增进青春期中学生对性成熟过程的知识,强 调这时期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只是暂时性的,不必过 分忧虑。 2、鼓励学生适当地装扮自己,以改善体态上 青春期性心理障碍的主动干预—— 1、增进青春期中学生对性成熟过程的知识,强 调这时期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只是暂时性的,不必过 分忧虑。 2、鼓励学生适当地装扮自己,以改善体态上 自己不满意的特征,从而变得快乐起来,并学习适 当的性别角色。 3、引导家长、有关教师了解此时的青少年学 生难免有疲倦、乏力、功能失调的情况,对学生在 学习、生活中暂时的退步不加责备,并适当减轻其 负担,以免产生不愉快或挫败的感觉,进而诱导其 发展潜能。

4、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必要的异性交往,多组织 集体交往活动,以满足中学生向往与异性交流的情 感需求,并引导他们把握异性交往分寸,防止学习 期间交往过密(预防在先)。 5、宽容学生出现暂时性的忧郁,减少其受排 斥、不受关爱的感觉。只有当青少年学生觉得快乐 时,才可能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并可能愿意来 学习成人的行为模式。 6、对已经出现“青春期恋情”的学生,一要理 解,二要通过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来引导他们自己 做出正确的选择。

六、人格障碍(个性障碍) 定义——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正常人格与精 神疾病之间的行为特征,是指因人格特征明显偏离 正常而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模式和对环境的适应不 良。 生活中有少数人长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长 期不能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和意 志行为均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就是人格障 碍(即个性障碍)的表现。

和别人的错误,从不感到自己有缺点需要改正。 4、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做出自以为是的辩 解,从不考虑他人的心情和状态。 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 1、一般始于青春期。往往从儿童期就有发 端,到青春期开始显著。 2、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 际关系,这是最主要的行为特征。 3、常常把自己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 和别人的错误,从不感到自己有缺点需要改正。 4、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做出自以为是的辩 解,从不考虑他人的心情和状态。

5、走到哪里就把自己固有的看法带到哪里,任 何一个接收他的新群体的气氛无不受其行为特点的不 良影响。 6、自己行为的后果经常伤及他人,使得左邻右 舍鸡犬不宁,但自己毫无知觉。 7、总要等到别人告发或埋怨自己时,才知道自 己有怪僻或不良行为,而不会自己首先感到不安并主 动求助于他人。 总之,人格障碍者往往无事生非、难以相处,与 他较接近的人很快便可领教其怪癖。

分敏感、极度自我中心、推诿责任、牢骚满腹)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经常违法乱纪、行为 不符合社会规范、对人冷酷无情、以给他人带来痛 人格障碍的常见种类—— 1、偏执型人格障碍(猜疑、偏执、嫉妒、过 分敏感、极度自我中心、推诿责任、牢骚满腹)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经常违法乱纪、行为 不符合社会规范、对人冷酷无情、以给他人带来痛 苦为乐事、绝不认错) 以上两类男性均多于女性。 3、冲动型人格障碍(行为和情绪极易冲动、 易怒、经常发生争执和冲突、动辄攻击他人、几乎 没有持久的朋友)

胆、感到不安全和自卑、夸大生活中的潜在威 胁、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批评过于敏感) 6、依赖型人格障碍 4、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谨小慎微、过分自 我关注、追求完美主义、 内心缺少安全感) 5、焦虑型人格障碍(经常紧张焦虑、提心吊 胆、感到不安全和自卑、夸大生活中的潜在威 胁、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批评过于敏感) 6、依赖型人格障碍 7、分裂型人格障碍(观念、行为及外表服饰 奇特、性格内向、回避社交、待人冷漠、爱幻想 或有奇特信念,男性多于女性) 8、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爱表现、言 行夸张、渴望别人注意自己、经不起一点批评)

了所在文化和社会人群认可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 式,至少在以下四条中的两个方面有异常表现: ⑴ 认知(把自己的困难归于命运、社会和他 识别界限—— 1、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明显偏离 了所在文化和社会人群认可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 式,至少在以下四条中的两个方面有异常表现: ⑴ 认知(把自己的困难归于命运、社会和他 人,思维极端化,自我中心,没有责任感和罪恶 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缺乏认识) ⑵ 情感(高度脆弱,情绪极端,忌妒心极 强,难以控制冲动) ⑶ 人际关系(紧张,攻击,偏执,) ⑷ 行为(不良、怪僻,违抗社会习俗)

2、人格类型持久不变,可以追溯到少年期或 青春期。 3、人格障碍的表现有普遍性,涉及个人或社 交场合,导致社交适应不良。 4、排除药物和器质性病变,人格类型不是由 药物影响或躯体外伤所致。 5、排除精神病,人格障碍不是真正的精神 病,而仅仅是人格的异常。

必须强调—— 人格障碍主要是针对18岁以上成年人而言,但 它的发病往往始于儿童期和青春期,特别是在中学 阶段。人格障碍与儿童、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关系十 分密切,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治愈,因此,对中小 学生在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各种偏离常态的特征或 行为倾向性,决不能熟视无睹,必须引起家长、教 师的高度重视,并能加以识别。但是,中小学生的 人格尚未定型,可塑性还很大,不能轻率地把他们 的某些特殊反应误认为是人格障碍。

七、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技巧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不仅是心理辅导教 师的职责,也是学校管理干部、班主任及全体任课 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需要对如何处理这些常 见的心理问题的基本技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用人本主义辅导技巧走进学生心灵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 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个 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本性向善的。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 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个 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 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

2、绝对地尊重每一个学生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 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 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 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发展性需要。

为。班主任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每 一言、每一行,不可恣意妄为。 ●尊重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 为。班主任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每 一言、每一行,不可恣意妄为。

我常常想,当一个人生活各方面都无法获得 归属与安全感时,那种无根而漂浮的感觉,很可 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他的人生取向。静思之 中,我只觉得内心的绞痛,又有那深沉的惋惜和 遗憾。 ——林孟平博士

限发展的潜能,才能坚持对学生“高度尊重、适度 要求、适时引导”,努力张扬学生的向善本性,变 “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尊重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师坚信学生有无 限发展的潜能,才能坚持对学生“高度尊重、适度 要求、适时引导”,努力张扬学生的向善本性,变 “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高度尊重” 要以罗杰斯的 “以学生为中心” 观 点为基础。 “适度要求”是指克服传统德育工作指导思想上 的“泛政治化”倾向。 “适时引导”,是指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 加以及时的引导。 例:他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一个“差生”的转变过程

(包括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理解学生的差 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 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现代辅导理念和传统 3、接纳学生的差异。 ●差异是绝对的。差异来自于遗传与环境 (包括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理解学生的差 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 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现代辅导理念和传统 教育观念最大的区别所在(“差生”实际上是差异 的表现,“消灭差生”实际就是要消灭差异/ 不能 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全优发展”或“平均展”)。

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是逐步走向成 熟的个体。他们今天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 成长中的问题。因此,不必恨铁不成钢,也不可 操之过急。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 过程,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上也是千 差万别的。因此不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静 止的眼光是对学生发展的最大束缚。在班主任异 样的眼光中,那些“差生”将永无翻身之日,甚至 会使他们终身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与 人之间的沟通关系。 ●班级工作的效绩之大小,说到底取决于教师与 学生沟通的效能。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心灵的沟通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与 人之间的沟通关系。 ●班级工作的效绩之大小,说到底取决于教师与 学生沟通的效能。 ●能否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否有效地 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 与学生沟通的意识及技巧。 ●掌握最基本的人本主义辅导技巧,和学生进行 平等的沟通——

⑴无条件的关注 用教师的体态语言(表情、眼神、身体姿势 与动作)和真诚的语气向受导学生传递这样的信 息:“你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你是我现在关注的 唯一目标”。关注是尊重学生的基本体现,也是成 功辅导的前提和基础。

⑵积极倾听与表达同感 倾听是辅导的根本,是无条件关注的关键。 教师要改变平常处理学生问题时使用的那种教导 式甚至是训导式的说话口吻,不仅是“聆听”,而且 是用心去倾听学生讲话,并以积极的体态语言和 有限度的应答语来表现自己对受导学生内心体验 的认同。

⑶引导学生宣泄郁积的情绪 辅导是一个很情绪化的过程。由于教师对学 生表示了真诚接纳的态度,学生就有可能将郁积 已久的精神苦恼向教师倾诉,这会给受导学生带 来极大的精神解脱,摆脱其恶劣心境,强化其战 胜自我的勇气。

⑷平等探讨,助人自助 辅导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平等探讨的过程也 是为了帮助学生自省自明。具体要求是: ● 多提问题,少加评论; ● 多做启发,少做说教; ● 多鼓励对方独立思考,少讲个人主观意 见; ● 多做思想沟通,少做逻辑分析; ● 多谈开放式建议,少做封闭式结论。 把以上四种基本技巧归结起来,就是人本主义 的辅导技巧,即“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辅导技巧。

(二)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不合理的认知 1、艾利斯理情行为疗法的三条基本理论依据 ⑴ 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情绪 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 件的解释。(ABC理论) ⑵ 负性认知和情感、行为障碍互相强化,形 成恶性循环,是情感、行为障碍迁延不愈的重要 原因,因此,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关键。

这些认知失真是当事人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 知失真得到识别和矫正,当事人的情绪障碍必将 获得迅速的改善。 ⑶ 情绪障碍者往往存在着重大的认知曲解, 这些认知失真是当事人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 知失真得到识别和矫正,当事人的情绪障碍必将 获得迅速的改善。 艾利斯认为,人天生就有歪曲现实的倾向。 但是,人也能够接受理性,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思 考和自我挫败行为。由于情绪来自思考,所以, 改变情绪或行为要从改变思考入手。

问题的主要根源。信念中的核心信念则是根深蒂 固的。 人的情感和行为接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 响。在面临一些情境时,当事人可能会产生一些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与信念是引起心理 问题的主要根源。信念中的核心信念则是根深蒂 固的。 人的情感和行为接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 响。在面临一些情境时,当事人可能会产生一些 快速的估价思维,它们不是深思熟虑或理性的结 果,而似乎是自动涌现的,通常出现得相当迅速 而简单。所以被称作“自动思维”。

时,人就会以这个信念为主线解释问题,他的倾 向选择性集中于证实自己的核心信念的信息,而 无视或者削弱其它相反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 当某种自动思维中的核心信念占主导地位 时,人就会以这个信念为主线解释问题,他的倾 向选择性集中于证实自己的核心信念的信息,而 无视或者削弱其它相反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 尽管这种信念是不正确的和功能障碍性的,当事 人依然会对其坚信不疑,并会带着一种极为消极 和自我否定的态度去解释他所面临的各种情境。

例:英语考试焦虑的认知模式

2、因此,艾利斯在ABC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 ABCDEF理论。 ⑴ D环节为驳斥,它包括三个要素: Ⅰ、侦测——找出那些非理性的核心信念,特别是那些绝对性的语句。如:“我应该”、“我必须” 以及造成自我惊骇、自我贬抑的自动思维(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潜意识中有哪些古怪的、顽固的想法?用一张白纸写下来)

自我辩论,进行验证性的质疑,得出不同结论。 通常使用的辩论方法有: ① 驳斥非理性信念——通过思考、驳斥、 Ⅱ、辩论——学会和这些功能不良的观念进行 自我辩论,进行验证性的质疑,得出不同结论。 通常使用的辩论方法有: ① 驳斥非理性信念——通过思考、驳斥、 辩论、解释、分析和教导等方式向自己挑战,消 除非理性信念的控制,将意识带往理性的层次。 ② 认知的家庭作业——挑战自我,找出绝对 化的信念,追踪和质疑内部语言中那些不合理的 信念。这一过程不是在大脑中无形地完成的,而 要实实在在地写在纸上。

◇最坏会发生什么?我能承受得住吗?最好会 发生什么? ◇最理想的结局是什么? Ⅲ、分辨——在辩论后,进一步学会分辨理性的 信念和非理性的信念。 ◇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有没有不同的解释? ◇最坏会发生什么?我能承受得住吗?最好会 发生什么? ◇最理想的结局是什么? ◇最坏会发生什么?我能承受得住吗?最好 会发生什么?

考,思考也会塑造语言。认知失真者都有一些无 助和自责的语辞特征,改变语言就是改变思考。 ② 幽默的使用——对抗过于严肃的自我。 ⑵ E是效果,就是以合理的思考替代不合理 的思考。 替代的技巧有: ① 改变自我告知内容——语言可以塑造思 考,思考也会塑造语言。认知失真者都有一些无 助和自责的语辞特征,改变语言就是改变思考。 ② 幽默的使用——对抗过于严肃的自我。

⑶ F是新的情绪状态。 当事人不再感到严重的焦虑或消沉,也不再 感到沮丧和自我责备,从而获得一种新的感受。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艾利斯的“理情行为疗法”,又称为ABCDEF六环节认知矫正。

(三)用行为疗法技巧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运用的辅导技巧,指的是通过教师及时的鼓励与支 持(以正强化手段为主),帮助学生消除成长中的 这是行为疗法中比较容易被一般教师所理解和 运用的辅导技巧,指的是通过教师及时的鼓励与支 持(以正强化手段为主),帮助学生消除成长中的 不良意向和不妥行为,强化学生自我向善的努力。 ● 注重辅导目标的具体化与明确化; ● 对学生的问题就事论事,不追究其潜意识 与本能欲望对偏差行为的影响; ● 注重模仿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良好行为方式; ● 时时注重对每一阶段目标的检查评价。

天的学习而获得的,适应不良行为是错误学习的结 果。 教育与环境在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中起决定 作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并加强训练,人是可 1、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大部分是通过后 天的学习而获得的,适应不良行为是错误学习的结 果。 教育与环境在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中起决定 作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并加强训练,人是可 以摈除不良旧习、重塑一种新的健康的行为方式 的。

⑴ 阳性强化法(正强化) ⑵ 负性强化法(负强化) ⑶ 消退法 ⑷ 代币法 ⑸ 示范法(模仿法) ⑹ 厌恶疗法 ⑺ 系统脱敏法 ⑻ 斥责 2、行为矫正的具体方法 ⑴ 阳性强化法(正强化) ⑵ 负性强化法(负强化) ⑶ 消退法 ⑷ 代币法 ⑸ 示范法(模仿法) ⑹ 厌恶疗法 ⑺ 系统脱敏法 ⑻ 斥责 ⑼ 相继渐进法(逐步养成法) ⑽ 行为契约法 ⑾ 自我控制法 ⑿ 放松训练

(四)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发展性和预防性的主动干预 1、根据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和班级实际 情况选好主题。 2、态度决定一切。精心设计,精心实施,教 师充满激情、热情、真情、深情,学生自然不会 当儿戏。 3、不要怕是否会上成主题班会课或者是思想 品德课,因为掌握心理辅导课的规律必定要有一 个过程,要像飞行员一样积累“飞行时数”。 4、多反思、多研讨、多学习,与学生一起成 长。

总 结 ● 每一位学生都会有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每一 位学生都需要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得到帮助和辅导。 ● 每一位教师都有辅导的责任。辅导是为了教 总 结 ● 每一位学生都会有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每一 位学生都需要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得到帮助和辅导。 ● 每一位教师都有辅导的责任。辅导是为了教 育,教育离不开辅导。 ● 辅导并不神秘,依据心理学规律实施的教育 艺术就是辅导的艺术。 ● 辅导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技巧,也是 一种教育境界。辅导可以帮助教师走出平庸的教育 生涯,使教育过程变成教师的一种精神享受,并使 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方式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责 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是辅导的中 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多 ●本质上,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 方式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责 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是辅导的中 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多 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放学回 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 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 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 ——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

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一定是 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工作者。他生活在学生的内 心世界中,并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 行! ●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 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一定是 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工作者。他生活在学生的内 心世界中,并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 行!

典型案例报告 案例一 一、基本资料: 姓名:曾XX 性别:女 年级:高一 年龄:16岁 二、主要问题叙述: 1、上课态度消极,经常迟到,不认真听课,考试除了签名外,什么也不写。 2、交友关系复杂,常同高年级男生在一起。同同班同学反而很疏远,常独来独往。曾与某高年级男生发生过性行为。该男生已经毕业。

3、对家庭有强烈的不满,谈话中常说:“我才不愿意姓曾呢?”;“他们为什么总把我当成出气筒,我讨厌他们!” 4、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一直是个坏女孩。表现出对生活的消极,觉得活在世上很痛苦,没意义,还不如死了算了。 三、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父母未正式结婚,同居一段时间,生下该生后不久便分手了。母亲在同父亲同居前,曾有婚姻史,并有一女儿,即该生同母异父的姐姐。父亲与其母分手后,又再婚,有一子,即该生同父异母的弟弟。该生从小由奶奶和爷爷养大。父亲和母亲均不在身边,偶尔来探望她。爷爷做一些服装生意,家庭小康。

去年年底,由于奶奶身体不好,叔叔和婶婶搬到奶奶 家,同该生发生很大冲突。爷爷平时脾气暴躁,管教态 度严厉,动辄打骂,但奶奶却非常溺爱她,甚至放纵, 对其有求必应。爷爷逐渐也很少管她。父母亲很少过问 她的生活。自从与叔叔和婶婶同住以来,他们对该生管 教很多,她无法适应。所以开始不断地同叔叔和婶婶发 生对立和冲突。 该生同奶奶关系很好,但对其他亲戚(例如姑姑、叔 叔)甚至父亲都不喜欢。因为他们认为该生是坏孩子, 无可救药了。她觉得没人了解她,只有奶奶还可以。与 父亲见面时,父亲常夸弟弟好。她认为父亲这是在向她 示威。她根本不再在意和留恋这个家庭。

2、学校背景: 称本来不想再读书了。一次因连续多日逃学, 学校处分了她,父亲觉得她反正不适合读书, 让其退学。可她说“此时,我态度突然转变,坚 持要继续读书,而且要努力学习”。 该生同学关系很差。基本没有什么朋友,感 到同学都在疏远她。只同一些高年级的男生交 往,同其中一个有过性关系。她认为,爱情和 婚姻最好不要相干。她说自己经常很容易喜欢 一个男生,而且同他们相处很好,发生关系也 无所谓。

该生同班主任老师和课任教师关系都不好。但班主任 老师称她比较有正义感,一次春游,班上一女同学, 遭到风景区村民的敲诈,她是唯一一个站出来打抱不 平的人。 该生喜欢画画,称初中的美术课是她唯一喜欢的科目 。曾想过将来考美术专业或艺术设计。另外,她很喜 欢宠物,认为爱它们会有相等的回馈,比人强多了。 四、分析与评估 该生的偏差行为及不当的自我观念,主要源于其破 碎家庭,从小缺乏关爱和照顾所致。 分析与评估的关键是:找到问题背后的动力。

五、辅导策略与实施 1、辅导计划: 1)个别辅导: A、给予鼓励与支持,使其了解有人关心和爱她 B、引导其接受家庭破碎的事实与其目前问题的关 系,并尝试和父亲及其它亲戚沟通 C、肯定其生活和学习中积极的动力所在,帮助其 恢复自信 D、引导并讨论对婚姻家庭、爱情和性的看法。 E、通过找寻动力,确定需求,同其共同规划未来 出路,设定目标,促进其努力实现

2)家庭访谈: A、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保证能够不断了解其在 家里的情况 B、希望能同其父母接触,共同解决其问题 C、期望同其叔婶做管教沟通,改善对其的管教方 式 3)学校支持: A、同政教处、班主任、课任共同配合,改善其上 课迟到及不听讲的态度 B、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手工设计等活动,提高其 学习兴趣,发现其潜在动力 C、通过班级的团体辅导、集体活动改善其校内人 际关系

4)对自杀想法的应对: A、不断留意其学校和家庭生活中的行为线 索: 容易沉思生死问题 不断表示不再留恋世事 长时间情绪低落 有自伤自残行为 出现暴力和叛逆,过度冒险 把珍贵的东西送人 行为模式突变

B、直接探讨自杀: 求:其实我觉得生活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咨:那你想过自杀吗? 求: (慢慢点头)…..沉默 咨:能告诉老师你对自杀是怎么打算的吗? 求:恩…..我准备……。我….(痛哭) (没能说出自杀的计划) C、在通过心理测验,尤其是投射测验。 D、要其承诺在有自杀想法时,如何应对:

咨: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我们刚刚谈了你对自杀的准备。听起来,你现在觉得已是孤立无援了。 求:其实根本没人在乎我,没人爱我。我奶奶一去世,我就离开这个世界。 咨:听你这么说,现在老师有个想法与你讨论,是关于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约定。我希望当你有强烈自杀念头时,你能够主动与我联络。对这个约定,我们要保密,你有什么想法? 求:恩…..我愿意试试看。

祝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 开启青少年心灵之门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