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查、免疫学检查、酶学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液气体分析和内分泌检查 授课内容: 脑脊液检查、免疫学检查、酶学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液气体分析和内分泌检查
脑脊液检查 (P116)
一般血浆中各种成分对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各有不同,在病理情况下一些正常情况下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物质也可以进入脑脊液,使脑脊液的容量和成分发生改变。 通过对脑脊液一般检查、化学、显微镜、免疫学及细菌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1.有脑膜刺激症状需明确诊断的;2怀疑颅内出血的;3 怀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4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等原因不明者;5中枢神经系统手术前检查;6 某些疾病需椎管给药者。 禁忌症:颅内压明显增高或伴有视乳头水肿者。
标本采集 常用腰椎穿刺术 总量不超过5ml(共抽3管)
一般检查
压力测定 侧卧位 70-180mmH2O 随呼吸波动10mmH2O,坐位可为卧位1倍; 滴数判断 45-60滴/分钟-----正常 滴数判断 45-60滴/分钟-----正常 若 >60滴/分钟-----颅内压升高 临床意义: 颅内压高见于脑肿瘤和脑膜或脑实质炎症;
颜 色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红色 :常见于穿刺损伤或出血性病变。 颜 色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红色 :常见于穿刺损伤或出血性病变。 鉴别:穿刺损伤引起的出血,在3管标本中,红细胞计数依次减少,离心沉淀后上清液逐渐透明。出血性病变3管间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别。 。
黄 色 : 常见于脑实质或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肿瘤压迫引起蛛网膜下腔梗阻,因脑脊液浓缩、蛋白含量增高或含有变性血红蛋白等,称为黄变症。 白色混浊:多因白细胞增加所致,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褐色或黑色 : 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透 明 度 正常:清晰透明 。 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呈脓样甚至出现凝块。 病毒性脑膜炎、神经梅毒、流行性乙脑等由于脑脊液中细胞数仅轻度增加可以呈透明外观;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常呈毛玻璃样浑浊。
凝 结 正常脑脊液:静置12~24h不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物。 化脑:静置1~2h可形成凝块或沉淀物;
化学检查
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蛋白的1%,主要为清蛋白。 蛋 白 测 定 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蛋白的1%,主要为清蛋白。 蛋白定性试验:阴性 蛋白定量试验: 成人0.15-0.45g/L 蛋白质含量增高提示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或脑脊液循环障碍。
(1) 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时中度增高,病毒性脑炎时轻度增高。 (2)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梗阻、出血性脑病: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
葡萄糖测定 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浓度、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脑脊液中葡萄糖酵解程度有关。 参考值:2.5~4.5mmol/L
临床意义 (1)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化脑最低,结脑亦低。 (2)病毒性脑膜炎、脑脓肿葡萄糖多正常 。
氯化物测定 参考值:119~129mmol/L
减低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脑脊液胶体渗透压随之升高,为维持脑脊液渗透压平衡,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减低。 呕吐、腹泻、水肿使血氯减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水平随之下降。
显微镜检查
细胞计数 : 正常脑脊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量白细胞。 白细胞参考值 : 成人 :(0- 8)×106/L 儿童 :(0- 10)×106/L
白 细 胞 分 类 计 数: 正常脑脊液中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病理情况下出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肿瘤细胞等。 白 细 胞 分 类 计 数: 正常脑脊液中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病理情况下出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肿瘤细胞等。
临 床 意 义 (1) 化脑时细胞数显著增加,达数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 结核性脑膜炎细胞数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同时存在是本病的特征。
(3)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细胞数仅轻度增加,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4)急性脑膜白血病:白细胞增多,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 (5) 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超过2-3天,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
(6) 脑寄生虫病 。 脑脊液中细胞数可以升高,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离心沉淀可发现血吸虫卵、阿米巴原虫、弓形体、旋毛虫的幼虫等。 (6) 脑寄生虫病 。 脑脊液中细胞数可以升高,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离心沉淀可发现血吸虫卵、阿米巴原虫、弓形体、旋毛虫的幼虫等。
细胞学检查 将脑脊液离心、涂片,进行染色后查找癌细胞。
细菌学检查
正常脑脊液中无细菌,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常见菌有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脑脊液细菌培养 正常脑脊液中无细菌,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常见菌有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脑脊液细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确定病原因子及选择治疗药物的主要依据。
免疫学检查
1 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测定 临床意义:用于证明近期有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用于风湿热的协助诊断。急性肾炎抗“O” 阳性。一些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心、肝、肾脏疾病也呈阳性。
2 肝病的免疫学检查 乙肝的“两对半”检查和甲胎蛋白(AFP)检查 HBsAg和HBsAb HBeAg和HBeAb HBcAg和HBcAb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 阳性见于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抗-HBs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 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或过去曾有过感染。
乙 肝 (3)HBeAg (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血清HBeAg阳性者,为HBV患者而且传染性强。
乙 肝 (4)抗-HBe ●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抗HBc阳性:是HBV感染者病毒正在复制的标志(非病情好转) (5)HBcAg---乙肝核心抗原(一般不检测) 乙 肝 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 (6)抗-HBc 抗HBc阳性:是HBV感染者病毒正在复制的标志(非病情好转)
“两对半”分析举例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 + + + + + + 大三阳 小三阳
2 肝病的免疫学检查 甲胎蛋白(AFP)检查 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 含量尚不到20ug/L。
甲胎蛋白(AFP)检查 阳性者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意义大。另外肝炎、肝硬化亦可呈阳性 定量检查 >200ug/L,持续8周; >500ug/L持续4周。
肝病的免疫学检查 甲胎蛋白(AFP)检查 过去一直认为它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大量的临床却发现,部分肝硬化病人 会长期出现AFP达到上1000,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病人,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20ug/L 。
其它的免疫学检查 免疫球蛋白测定:IgA ,IgD,IgE ,IgG,IgM 红斑狼疮细胞(LE细胞) 仅50~80%的阳 性率。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其它多种疾病亦可呈阳性)。
酶学检查 (P121)
1 淀粉酶测定 血淀粉酶 急性胰腺炎时6~12小时升高。 尿淀粉酶 急性胰腺炎时12小时升高。
2 :谷草转移酶(GOT/AST)和谷丙转移酶(GPT/ALT) AST和ALT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以心、肝、肾和肌肉组织明显。组织损伤或炎症均可使其在血中含量升高。
临床意义 谷草转移酶(GOT/AST)和谷丙转移酶(GPT/ALT)升高常见于: 1 肝炎早期 ; 2 心衰、急性传染病、中毒等; 3 急性心肌梗死 以AST升高为主。
3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KP) 增高 可见于骨骼系统疾病如骨肉瘤和肝、肾疾病等
4 肌酸磷酸激酶 (CPK) 正常值 无机磷酸法 0~40u/ml 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早期(6~24小时)显著增高。常用于心梗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5 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测定: 临床意义:亦常用于心梗的早期诊断,某种同工酶升高可见于某种肿瘤。例如 LDH3升高见于肺癌。
肝功能检测
肝脏功能检测 肝脏的基本功能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常用检查的临床意义
肝脏的基本功能 肝脏的代谢功能 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 肝脏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肝脏的代谢功能 对食物来源的糖、脂类、氨基酸、维生素、胆固醇等进行加工和储存。 合成除γ-球蛋白以外的几乎所有血浆蛋白质,如白蛋白、α和β球蛋白、凝血因子和转运蛋白质等。 合成并分泌胆汁酸,调节胆固醇代谢。 解毒功能: 激素灭活的场所。多种激素都在肝脏降解。
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 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经常伴有各种异物、非营养物质等外界物,或体内代谢产物进入体内,在肝脏有关酶的作用下,易于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起到灭活、解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但有些物质经处理后其毒性或药理作用会增强。肝脏是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
肝脏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肝细胞分泌胆汁,并将肝内代谢物以及药物、解毒产物随胆汁分泌排出体外。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蛋白类 临床意义 各指标降低(除外γ-球蛋白)见于: 1 急性肝损害 总蛋白TP (6~8g/dl) 白蛋白ALB (4~5g/dl) 球蛋白GLB (2~3g/dl) 白、球蛋白比A/G(1.5~2.5:1) 血清蛋白电泳 (蛋白分类用) 血浆凝血因子 临床意义 各指标降低(除外γ-球蛋白)见于: 1 急性肝损害 2 肝外的其它疾病: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胆红素类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P126) 胆红素代谢概述 黄疸指数 总胆红素(STB ) 结合胆红素(CB ) 非结合胆红素(UCB ) CB/UCB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P126)
正常人及常见黄疸的胆色素代谢检查结果 血清胆红素(umol/L) 尿内胆色素 CB UCB CB/S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正常人 0~6.8 1.7~10.2 0.2~0.4 阴性 0.84-4.2 梗阻性黄疸 明显增加 轻度增加 >0.5 强阳性 减少 溶血性黄疸 轻度增加 明显增加 <0.2 阴性 明显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 中度增加 中度增加 >0.2,<0.5 阳性 正常或稍增加
血液气体分析 血液气体是指氧和二氧化碳,常以其分压来表示,当肺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导致气体交换不全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因而血气分析是测定肺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并能较准确反映酸碱紊乱的情况,为临床各科常用的一项检查方法。
血液气体分析 1 酸碱度(pH) 参考值7.35~7.45。<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症,>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或碱中毒时PH均在7.35~7.45的正常范围之间。
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参考值(33~47mmHg)。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氧分压(PaO2) 参考值80~100mmHg。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4氧饱和度(SaO2) 参考值+97%
血液气体分析 5 碱过剩(BE) 它反映血中碱量增多或减少的具体程度。正值表示碱剩,负值表示碱欠。正常值为±3mmol/L(mEq/L)。超过+3表示碱多,低于-3表示酸多,代表代谢性碱平衡紊乱的指标。
6 (补充内容)阴离子间隙(AG) 指血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正常值为12±2mmol/L。 AG大于16常见于固定酸增多(代酸)。
内分泌功能检测 甲状腺功能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1.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 T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血清TT3浓度反映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优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T3水平升高是诊断是甲亢的最敏感指标。 增高:甲亢,高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血症,医源性甲亢,甲亢治疗中及甲减早期TT3呈相对性增高;碘缺乏性甲状腺肿病人的TT4可降低,但TT3正常。 正常参考值:1.5~2.3ng/l
FT3、FT4是T3、T4的生理活性形式,是甲状腺代谢状态的真实反映,FT3、FT4比T3、T4更灵敏,更有意义。 FT4测定是临床常规诊断的重要部分,可作为甲状腺抑制治疗的监测手段。当怀疑甲状腺功能紊乱时,FT4和TSH常常一起测定。 TSH、FT3和FT4三项联检,常用以确认甲亢或甲低,以及追踪疗效。
甲状腺功能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2.总甲状腺素(TT4) 正常参考值:4.5~12 ug/dl 增高: 甲亢,妊娠,口服雌激素及口服避孕药,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肝炎,肥胖症,应用甲状腺激素时,进食富含甲状腺激素的甲状腺组织等。 降低:甲减,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蛋白丢失性肠病,全垂体功能减退症,下丘脑病变,剧烈活动等。
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 游离甲状腺素(FT4) 正常参考值:FT3 1.45~3.48 pg/ml FT4 0.71~1.85 ng /dl
4.促甲状腺激素(TSH) 分泌TSH的垂体瘤的患者血清TSH升高,TSH是甲状腺癌术后或放疗以后采用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正常参考值:0.49~4.67 mIU/L
总 结 脑脊液检查、 免疫学检查、 酶学检查、 肝功能检查、 血液气体分析 内分泌检查(临床上应注意雌激素、孕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