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标准 首都体育学院传统校课题组 谢军
一、研究背景 为了充分发挥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学校体育工作和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体育后备人才,按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对命名3年的“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组织全面检查和复评”的规定。对己经命名的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部分学校进行抽查评估。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回顾——起源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指有一个或者多个体育项目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并形成传统的学校。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的一些学校根据本校的特点和条件,以一、二个体育项目为重点,逐步形成传统,有计划地在课余时间组织多年系统的训练。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回顾——起源 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自1983年创办到现在已有30余年,在发展过程中,为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活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回顾——发展阶段 从体育传统校开始创立到现在,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起步阶段、徘徊阶段和有序发展阶段。 1983——1992年,是我国体育传统校发展的快速起步阶段。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回顾——发展阶段 1983年底,国家体委和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经验交流会。会上,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做了题为《努力开创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新局面》的报告。会议除交流经验外,还表彰奖励了开展体育传统校工作成绩显著的100个先进集体和500名先进工作者。会上还讨论制定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体育传统校的目的、任务、条件、标准、组织和管理的要求。可以说,这次会议是体育传统校历史上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它标志着体育传统校在国家的指导下正式启动发展,走上了依法管理的健康发展之路。这一时期,我国体育传统校的重点是培植县级体育传统校,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仅县级体育传统校达到15000所以上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回顾——发展阶段 1993——1997年为徘徊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县级机构合并调整,约80%的县级体育局与文化或教育局合并,使体育传统校的发展受到影响。 1998至今为有序发展阶段。国家体育总局在群众体育司设立青少年体育处,分专人负责全国体育传统校的工作,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在群体处或青少年处分专人负责本地的体育传统校的工作,体育传统校的工作开始步入有序发展阶段。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布局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布局数目较多的省市主要有辽宁、山东,江苏、广东、四川,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体育发展情况紧密相连,不发达省市仅四川省相对较多。总体来看,各级传统项目学校布局以经济发达地区与体育大省为主,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偏远地区布局较少。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布局 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体育传统校的运动项目多以田径、足球为主,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种类相对多样,表明各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需要对体育传统校的项目进行新整合和布局,应在特色上有所作为。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布局 体育传统校的项目布局有合理的部分,但也显得缺乏总体规划布局。田径项目所占比重最大,依次为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的比重较大。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运动是基础性的运动项目,田径传统项目学校除了为田径培养后备人才,还为其他项目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例如,雅典奥运会500m划船冠军杨文军、跆拳道冠军罗薇、摔跤冠军王旭都是在田径传统校起步训练,打下了良好的体育运动素质基础,最后成为奥运会冠军的。 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项目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中小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在我国体育传统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合理和符合我国国情的。 我国奥运会的优势项目如体操、游泳、羽毛球、射击、举重、摔跤、跆拳道等项目,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我国体育传统校的类型结构基本是合理的,其中,小学和初中校,对于运动员的早选材、早发现、早培养是有利的。我国大多数优秀运动员主要出自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传统校,尤其是体操、跳水、乒乓球等项目。我国体育传统校是各级重点学校,这些学校为在校学生从事体育传统项目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也能使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缓解学训之间的矛盾。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传统校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性、先进性、示范性作用。
二、研究任务 一、调查国家级体育传统校现状 二、制定评估检查标准 1.制定《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标准》 2.制定《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实施细则》 3.制定《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条件》 4.制定《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标准的说明》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政策法规文件的收集,主要有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有关体育传统学校的政策法规,以前出台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和与之相配套的体育传统学校的评估指标。 对传统项目学校现状的调查研究 查阅了全国体育局的网站29个
2. 调查法 依据调研目标和调研方案、组建了由青少司和首都体育学院专家组成的课题工作组,从2013年10月开始对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调研工作,对北京、合肥、成都、重庆、天津、石家庄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召集北京、河北、安徽、重庆的体育局主管领导,传统项目学校的校长进行了座谈,采取点面相结合的调研方式,较全面了解了基层情况,同时进行了较全面的问卷调查,进一步明确了问题所在。
3.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发放;在首都体育学院国培班、河北省教育厅于2014年召开了年末全省骨干教师培训会,成都第二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校长培训班发放; 专家座谈,论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检查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合理性; 推广验证,在总局的协调下进行东中西部,区域性的验证。
四、初步形成的成果 1、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督导检查办法的研究述评 1.我国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述评.doc 2、我国部分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现状 2.我国部分省市传统校的现状.doc 3、新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的异同 3.新旧体育传统校管理办法比较.doc 4、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标准 4.关于对制定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标准.doc
四、初步形成的成果 5、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条件 5.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条件.doc 6.开展《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实地抽查评估 7. 《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抽查评估工作程序 7《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抽查评估工作程序.doc
五、检查评估 按照前五批500所获得国家级传统项目校称号学校的20%的比例抽查评估,由各省(市、区)提供不少于抽查评估3所学校。抽查评估的学校原则上为一所市级学校、一所县级学校、一所中专学校。
评估标准 按照《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实施细则》进行检查评估。以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个程序、一个口径、一项纪律,规范地做好各项工作。做到成绩要讲够,问题要讲透,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效果。
检查评估过程 1、听汇报 学校自评报告(学校基本情况、自评工作情况、办学理念、工作特色、工作方法、自评结果、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2、问情况。 向学校分管工作人员进行询问,质证,以了解和核对有关条目的具体情况。 3、看设施 实地查看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传统项目训练条件,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推广传统项目,体育教学科研、体育教学条件及常规管理情况等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的各项保障条件。 4、查资料。 5、谈意见 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工作情况进行反馈(重视程度、有效措施、工作成效、存在问题、改进意见)。
《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条件》制定原则 体现办学条件和办学过程,体现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体现办学方向和办学发展的原则,整体框架不做大的变动。 在原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分标准》三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四级指标,更加具体和量化了评估标准中各个条目的权重和分值。 增加《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实施细则》,使评估标准中各个条目需要提供的凭证更加明确,需要达到的定量指标可操作性更强。
2015工作时间表 (一)确定工作方案阶段(2015年1月—2月) 青少司组织专家论证制定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实施方案,上报总局领导审批。 (二)专家座谈,论证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检查办法(2015年3月) 1.组织高校专家进行座谈,论证已经制定出的评估检查办法的可行性。 2.组织一线教师进行论证,确定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办法内容体系。 (三)东中西部,区域性的推广验证(2015年4月—2015年5月) 组织专家进行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评估检查方法的推广验证。 (四)大纲论证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2月) 组织专家实施检查评估。
评估标准与细则 (一)管理办法的相同点 1、评定工作的目的相同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体育后备人才。 2、评定工作的对象相同 在两个体育运动示范上形成传统,经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命名的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3、评定工作的作用相同 推广学校传统示范项目,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4、评定工作的管理相同 由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国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共同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传统项目学校进行管理。 5、评定工作的奖励相同 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辖区内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做出显著成绩的及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6、评定工作的政策相同 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对传统项目学校进行资助、捐赠或提供体育服务。
评估标准分析——相同点 《评分标准》一级指标体系的100分分值中,管理职能(5分)、工作保障(20分)、工作要求(30分)、工作绩效(45分);二级指标体系的100分分值中,组织管理(5分)、招生政策(3分)、师资配备(6分)、场地器材设施(5分)、经费保障(6分)、普及性体育活动(10分)、课余训练(10分)、竞赛(10分)、学校体育工作引领示范作用(5分)、人才输送(15分)、运动成绩(20分)、教学科研(5分);三级指标体系中有关具体内容的分值100分分值(略)相同。
(二)评分标准的不同点 1、评分标准的架构由原来的三级指标改变成为四级指标,原来一级指标的4项条款、二级指标的12项条款、三级指标的32项条款,增加后四级指标的条款有96项条款。 2、在评分标准总体框架不做大调整的基础上,对申报国家级示范校的学校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保持原条目权重和分值不变的情况下更进一步明确了四级指标的条款具体分值的量化指标和具体要求。 3、在四级指标的中对需要提供有关的资料如活动内容、资质证明、成绩证明、比赛记录、输送情况、工作记录等都有更加具体的要求,便于评审时查验对照(具体内容参见四级指标条款的内容)。
评估标准分析——不同点 1、评估标准的架构由原来的三级指标改为四级指标,原来一级指标的4项条目、二级指标的12项条目、三级指标的32项条目,增加后四级指标有96项条目。 2、在保持原条目权重和分值不变的情况下更进一步明确了四级指标的条款具体分值的量化指标和具体要求。 3、在四级指标的中对需要提供有关的资料如活动内容、资质证明、成绩证明、比赛记录、输送情况、工作记录等都有更加具体的要求,便于评估时查验对照。
《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实施细则》 ——管理职能 1、学校领导重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建立由校领导直接负责的领导机构,并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2、学校把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业绩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3、学校制定有传统校项目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列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
《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实施细则》 ——工作保障 1、保证体育传统项目的招生生源,具有体育特长生特招政策; 2、按国家规定配齐体育教师; 3、配有专职的体育传统项目训练教师; 4、学校体育教师(教练)能参加上级体育、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学校有培养、培训计划并给予经费保证; 5、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配备标准; 6、学校具备开展特色项目课余训练和正式比赛要求的场地器材设施。
《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实施细则》 ——经费保障 1、学校体育经费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在学校预算中安排,其比例不低于年度预算总量的2%,生均公用体育经费高于同级同类学校标准; 2、学校必须保证体育传统项目建设必要器材设施、训练、竞赛活动经费及带训教师(教练员)的补贴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新旧《管理办法》部分主要差异比较
增加了“充分发挥传统项目校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旧办法 新办法 制定办法的目的 增加了“充分发挥传统项目校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定义 传统校是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成传统,并在至少两个体育运动项目技能上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校 传统项目校是指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学生体育活动具有特色,并至少在两个体育运动项目上形成传统,经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命名的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职能 增加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改善体育条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 删除了 “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指导与管理 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传统校的体育业务指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传统校的日常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共同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传统项目校进行管理 增加了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国传统项目校“进行业务指导”
一、定义 从定义的变化可以看出,新定义的传统校不是只培养少数优秀人才或仅仅在本校的传统项目上有好的开展与普及,而是对它提出了一些硬性指标,要求其严格执行国家发布的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与法规,并将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执行达到优秀水平,成为其他非传统校的示范,以带动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应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这才是新《办法》的核心理念。在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新定义下的体育传统校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各个方面都应该发挥出其积极带头的能量,引领我国学校体育完成教育改革的过渡。
增加了“(五)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在学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学生体质健康要达到国家标准 旧办法 新办法 申报的基本条件 “全体学生必须学会一至二项体育健身手段与方法,并初步掌握本校普及的特色项目运动技能” “代表队每周训练不少于三次,每次训练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增加了“(五)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在学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学生体质健康要达到国家标准 (九)按有关要求,实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公众开放 (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学校,不得申报: 1.体育课开不齐; 2.体育教师配备有缺额; 3.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4.不按要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5.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 修改为“全校学生基本能掌握本校传统项目的运动技能和有关知识” 修改为“学校传统项目代表队能够按照全国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进行科学系统训练,每天训练时间原则上控制在2.5小时以内(含早操)”
增加了“鼓励传统项目校承办上级体育、教育部门组织的竞赛或创造条件自发组织当地体育传统项目校际之间竞赛” 旧办法 新办法 年检与撤销 未提及 增加了“已被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经年度考评或三年期满复评不符合标准的,限期整改,连续两年不符合标准的,经上级体育、教育部门复查核实后取消其称号” “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对命名3年的‘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组织全面检查和复评” 建设与发展 增加了“鼓励传统项目校承办上级体育、教育部门组织的竞赛或创造条件自发组织当地体育传统项目校际之间竞赛” 增加了“传统项目校应当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并努力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向公众开放规模和质量逐步提高” 增加了“传统校应充分整合利用各方场地设施设备、教练员等优质训练资源,鼓励传统项目校与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共建、联办”
增加了“传统项目校要有健全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要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 旧办法 新办法 保障与服务 增加了“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传统项目校要切实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优先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要纳入教学工作量” 增加了“传统项目校要有健全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要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
二、新《管理办法》中第三条、第八条、第十九条3次强调“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 新《办法》中反复提及体育传统校的场地设施要求有计划地向公众开放,这说明传统校场地设施的的使用不能只是学校内部或课内体育的专属,也应该面向学校周围社区以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否则就将传统校的引领、示范作用无形之中削弱了不少。更多的是,在新《办法》中,体育传统校被赋予了承担带动群众、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使命,这是旧《办法》中不曾提及的。
整体来看,新《办法》较旧《办法》而言,有过而无不及。新《办法》并未对旧《办法》中的规定做出太大的改动,但是在其基础上,根据我国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质、全民健身、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增加了方向性的引领规定。也是防止社会、学校、学者过去可能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相关定义的误读。其实,新《办法》的颁布,也就是对体育传统校的一种重新定位,也可以理解为对关于传统校地位与作用的详细“解释”。这种“解释”符合我国当前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现状,更符合最初设置体育传统项目校的初衷,也让全社会、传校、普通中小学对自身的工作方针进行反思与总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