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第一节 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 是指人体内一切液态精华物质的总称。由禀受予父母 第一节 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 是指人体内一切液态精华物质的总称。由禀受予父母 的生命物质(生殖之精)与后天水谷精微(包括水谷之精、 血液、津液及髓等)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 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有 广义之精: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人体之内的血、 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均属 于精的广义的范畴; 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二个层次。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1、精的生成、从精的生成来源而言有 2、精的贮藏与施泄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肾中; (2)精的施泄:有两种形式 A、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中,濡养脏腑,并化 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B、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后代;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1、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繁衍生命; 先天之精 2、濡养、 3、化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 后天之精 1、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繁衍生命; 2、濡养、 3、化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 4、化气:(包括先天之气、后天之气); 5、化神等作用: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2、脏腑之精 3、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第二节 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第二节 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1、生成之原: 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 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 一身之气 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后天之气(宗气)
二、 人体之气的生成 2、相关脏腑功能: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A、肾为生气之根 B、脾胃为生气之源 C、肺为生气之主 (一)气的运动 升(自下而上) 降(自上而下) 出(由内向外) 入(自外向内)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C、气运动的意义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都必 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而 精、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 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人体脏腑、经络、形体、 官窍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得以完成,他 们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得 以实现。
五脏:心肺位居在上,在上者宜降;[肺肃降,心阳下济] D、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五脏:心肺位居在上,在上者宜降;[肺肃降,心阳下济] 肝肾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肝主升,肾阳上助] 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 六腑:总体是降,以降为顺(传化物而不藏),降中寓升 (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参与全身代谢)。 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言: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主生发,肺主肃降,脾主升 清,胃主降浊以及心肾相交等。
如:肺的呼吸功能,体现着呼气是出,吸气是入; 具体到每一脏: 如:肺的呼吸功能,体现着呼气是出,吸气是入; 宣发是升,肃降是降。 脾胃和肠的消化功能,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来概括整个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 和排泄的全过程。 机体的水液代谢,是以肺的宣发、肃降,脾胃 的运化转输,肾的蒸腾气化和吸清排浊来概括 水液代谢的全过程。
D、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气机失调: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 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 a、气的运动受阻而不畅通时———气机失调; b、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时——气滞; c、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气逆; d、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气陷; e、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时—气闭; f、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气脱;
(二)气化 气化。 之间的转化)。 饮食物——水谷之精气——气、血、津液 津液——汗液、尿液 饮食物——残渣——糟粕等等。 1、概念:伴随着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气化。 2、气化的形式 :(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与能量 之间的转化)。 饮食物——水谷之精气——气、血、津液 津液——汗液、尿液 饮食物——残渣——糟粕等等。 总的来说有1、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气 2、气可以转化为有形的: 气可以转化为 该组织有形的物质 3、消耗形而转化成气 废气 水谷之气 宗气、营气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生命活动是在气的不断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生命活动是在气的不断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 因此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 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以及气的阴阳双方之间 相互作用,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 件。气是运行不息的,气化过程也自然是始终存在 的。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各种 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现出来的。
人体之气的功能 #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 (—)推动与调控作用:阳气的推动、兴奋、升发作用和 阴气的宁静、抑制、肃降作用的协调平衡和调控维 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的温煦作用与阴气的凉润作 用。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 人体温暖,消除寒冷。 其生理意义:1、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2、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 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 3、有助于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 输布,即所谓“ 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人体之气的功能 # (三)防御作用:一身之气(正气)的防御作用: 防止病邪侵袭与祛除病邪使病体康复。 (四)固摄作用: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 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防止 其无故的流失,保证他们在体内发挥正常 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 1、统摄血液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 3、固摄精液
人体之气的功能 # (五)中介作用 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持机体的整体联系。 人体内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是相对独立的, 但是在他们之间充满着气这一物质,成为他们相 互之间联系的中介。(以气为载体传递信息,加 强联系,维护协调。)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按三个层次讲。# 1、一身之气——是人体内之气理论结构的最高层 次,简称“气”。即运行于人体内各处而推动各 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精、血、津液 的运行、输布、代谢的极精微物质。其生成来 源: 元气 一身之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正气——具有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宗气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按三个层次讲。# 2、元气—人体内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1)元气 A、元气的生成分布: 宗气—又称“大气”“动气”——肺脾 第二层次 营气与卫气—水谷之精所化,脉内外 (1)元气 A、元气的生成分布: 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 通过三焦 而流行于全身。 B、生理功能:a、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和生殖机能; b、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宗气 A、宗气的生成和分布: 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 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 宗气聚于胸中, 上出息道, 贯注心脉及沿三焦 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B、生理功能: a、行呼吸:宗气上走吸道,推动肺的呼吸; b、行气血: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 动血流运行; C、资先天:后天资先天; 宗气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营气。 在脉中运行全身 B、生理功能: a、化生血液 b、营养全身 (4)卫气 (3)营气 A、生成与分布: 精华部分化生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营气。 在脉中运行全身 B、生理功能: a、化生血液 b、营养全身 (4)卫气 A、生成与分布: 慓悍滑利部分化生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卫气。 不受脉道约束,运行于脉外。 B生理功能:a、防御外邪入侵 b、温养全身 c、调控腠理开阖,促使汗液有节 制的排泄。
营气与卫气的联系、区别: 1、联系:均来源于水谷精微,皆由脾胃所化生。 2、区别: 营 气 卫 气 性 质 精纯柔和、富有营养内守 属阴 营 气 卫 气 性 质 精纯柔和、富有营养内守 属阴 慓疾滑利、易于流行卫外 属阳 分布部位 行于脉中 行于脉外 生理功能 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防御外邪 温养全身 调控腠理
3、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最底层次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一身之气—— 自然界清气 (脏腑之气是脏腑之精的功能体现或功能态。) 后天之精 一身之气—— 自然界清气 (脏腑之气是脏腑之精的功能体现或功能态。) 气的多意性:自然界六种不同气候变化————六气 致病因素———————————邪气 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正气 将温病过程中的一个病理阶段——气分 中药的四种性质寒凉温热——— 四气 体内不正常的水液——————水气 脏腑经络 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 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血的生成: (—)血液的化生之源:水谷精微和肾精是生成血 液的基本的物质; (二)相关脏腑(脾胃、心肺、肾)的功能。
三、血的运行: 血的功能:濡养、化神。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主要因素: 1、阳气——推动、温煦 2、阴气——宁静、凉润 3、气———控摄 4、脉道的完好无损 5、血液的质量(清浊及粘稠状态) 6、病邪的影响 (二)相关脏腑功能。(心、肺、肝、脾) 血的功能:濡养、化神。
三、血的运行: (二)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 肺: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主管全身血脉;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保证血行通畅; 脾:主统血,能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逸 脉外。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主濡之”; (二)化神: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 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与液的区别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 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与液的区别 二、津液的代谢(详见肾主水): 1、津液的生成:(脾、胃、小肠、大肠)“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津 液 性 状 质地清稀,流动性大 质地稠厚,流动性小 分 布 皮肤、肌肉、孔窍 骨节、脏腑、脑、髓 功 能 起滋润作用 以濡养为主
二、津液的代谢 津液——肺[宣发肃降]——全身 2、输布 脾 精液——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 肺:通条水道, 宣发(向上向外) 肃降(向下向内) 肾:为水脏,对津液输布代谢起主宰作用。 (a、推动和调控 b、参与津液的输布)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 三焦:为水液和诸气运行的通道。 3、排泄:肺(汗、呼吸)肾(蒸化)大肠(粪便)。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主
三、津液的功能: 1、滋润濡养:津液是液态物质并富含营养故具 有较强的滋润和营养作用; 2、充养血液: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 部分; 3、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对平衡。
第五节 神 一、神的基本概念: 二、神的生成:(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是产 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的 第五节 神 一、神的基本概念: 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的 统称。即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 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外在的体现。 狭义之神: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二、神的生成:(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是产 生神物质基础; 五神:神、魂、魄、意、志; (二)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
三、神的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统领、调控这些 物质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通过对脏腑精气的 主宰来调节);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神的存在是人体生 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
第六节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为血之帅:包含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三个方面; (二)血为气之母:包含血能载气、血能养气两 个方面。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一)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推动作用; (二)气能行津: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 ——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运动; (三)气能摄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的大量流失,气通 过对津液排泄有节制的控制,维持体 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四)津能载气:是气运行的载体之一; (五)津能生气。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血同源: 1、化源相同(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 2、互相资生,转化,并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 精与血的这种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 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这种精 血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津液 血液 (二)津血同源: 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 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这种关系称为——津 血同源。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于外故又有——血汗同源。 血液 以濡润脏腑组织和官窍,同时可弥补脉外津液的不足。 津液 渗出 进入 血液亏耗,尤其是在失血时,脉中血少,脉外津液进入到脉中。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能生精摄精:气的运行不息能促进精的化生。 (二)精能化气:人体之精在气的推动下可化为气。 (三)精气化神:精与气都是神得以化生的物质基础, 神必须得到精和气的滋养才能正常 发挥作用 。 (四)神驭精气: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 但神有能驭 气统精。
现代研究 1、关于精概念的研究 2、关于气概念的研究 3、关于气实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