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重点: 1 、掌握精气、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1 、掌握精气、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 基本内容。 2 、掌握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 基本内容。 3 、了解精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 中医学中的应用。 3.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 1. 识记掌握  ⑴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和功能。  ⑵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和分类。  ⑶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 ⑷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 ⑸掌握人体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 ⑹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二节 六 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肾与膀胱 中医学教研室.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脏 肝.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 青海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 保守魁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藏”内脏。 脏(阴)贮藏营养(精微)物质的实质性脏器(肝、心、脾、肺、肾、心包)。 腑(阳)传导变化功能的空腔类脏器(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象”形象、征象,是指脏腑本身的形象与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肝与胆 中医学教研室.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脏 腑 返回目录.
第三章 藏象.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第三章 藏象学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 张二力.
第一节脏腑四 脏 腑之间的关 系 梁永林.
第二篇 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整体观、系统论、发展观 第一节 整体观 第二节 系统论 第三节 发展观
第三章 脏象学说.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第一章 精气、阴阳、五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脾.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素问·经脉别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认识中医脾胃 组长:顾音菲 组员:唐慧莲、严濛奇、曹添福、范帆、万冰、叶宏宇、李贵龙、王国震、刘乃少.
糖尿病流行病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平衡膳食好处多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保健室.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肾与膀胱 kidney&bladder.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第二章 藏象 第三节 六腑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中医基础理论 之 精气血津液 授课者:梅志刚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四章 气、血、津液.
ATP SLYTYZJAM.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营养配餐 ----理论基础知识.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防蚊灭蚊.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第一节 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 是指人体内一切液态精华物质的总称。由禀受予父母 第一节 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 是指人体内一切液态精华物质的总称。由禀受予父母 的生命物质(生殖之精)与后天水谷精微(包括水谷之精、 血液、津液及髓等)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 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有 广义之精: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人体之内的血、 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均属 于精的广义的范畴; 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二个层次。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1、精的生成、从精的生成来源而言有 2、精的贮藏与施泄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1)精的贮藏: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于肾中; (2)精的施泄:有两种形式 A、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中,濡养脏腑,并化 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B、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后代;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1、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繁衍生命; 先天之精 2、濡养、 3、化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 后天之精 1、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繁衍生命; 2、濡养、 3、化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 4、化气:(包括先天之气、后天之气); 5、化神等作用: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1、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2、脏腑之精 3、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第二节 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第二节 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1、生成之原: 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 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 一身之气 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后天之气(宗气)

二、 人体之气的生成 2、相关脏腑功能: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A、肾为生气之根 B、脾胃为生气之源 C、肺为生气之主 (一)气的运动 升(自下而上) 降(自上而下) 出(由内向外) 入(自外向内)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C、气运动的意义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都必 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而 精、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 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人体脏腑、经络、形体、 官窍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得以完成,他 们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得 以实现。

五脏:心肺位居在上,在上者宜降;[肺肃降,心阳下济] D、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五脏:心肺位居在上,在上者宜降;[肺肃降,心阳下济] 肝肾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肝主升,肾阳上助] 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 六腑:总体是降,以降为顺(传化物而不藏),降中寓升 (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参与全身代谢)。 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言: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主生发,肺主肃降,脾主升 清,胃主降浊以及心肾相交等。

如:肺的呼吸功能,体现着呼气是出,吸气是入; 具体到每一脏: 如:肺的呼吸功能,体现着呼气是出,吸气是入; 宣发是升,肃降是降。 脾胃和肠的消化功能,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来概括整个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 和排泄的全过程。 机体的水液代谢,是以肺的宣发、肃降,脾胃 的运化转输,肾的蒸腾气化和吸清排浊来概括 水液代谢的全过程。

D、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气机失调: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 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 a、气的运动受阻而不畅通时———气机失调; b、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时——气滞; c、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气逆; d、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气陷; e、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时—气闭; f、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气脱;

(二)气化 气化。 之间的转化)。 饮食物——水谷之精气——气、血、津液 津液——汗液、尿液 饮食物——残渣——糟粕等等。 1、概念:伴随着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气化。 2、气化的形式 :(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与能量 之间的转化)。 饮食物——水谷之精气——气、血、津液 津液——汗液、尿液 饮食物——残渣——糟粕等等。 总的来说有1、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气 2、气可以转化为有形的: 气可以转化为 该组织有形的物质 3、消耗形而转化成气 废气 水谷之气 宗气、营气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生命活动是在气的不断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生命活动是在气的不断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 因此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 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以及气的阴阳双方之间 相互作用,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 件。气是运行不息的,气化过程也自然是始终存在 的。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各种 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现出来的。

人体之气的功能 #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 (—)推动与调控作用:阳气的推动、兴奋、升发作用和 阴气的宁静、抑制、肃降作用的协调平衡和调控维 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的温煦作用与阴气的凉润作 用。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 人体温暖,消除寒冷。 其生理意义:1、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2、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 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 3、有助于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 输布,即所谓“ 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人体之气的功能 # (三)防御作用:一身之气(正气)的防御作用: 防止病邪侵袭与祛除病邪使病体康复。 (四)固摄作用: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 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防止 其无故的流失,保证他们在体内发挥正常 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 1、统摄血液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 3、固摄精液

人体之气的功能 # (五)中介作用 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持机体的整体联系。 人体内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是相对独立的, 但是在他们之间充满着气这一物质,成为他们相 互之间联系的中介。(以气为载体传递信息,加 强联系,维护协调。)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按三个层次讲。# 1、一身之气——是人体内之气理论结构的最高层 次,简称“气”。即运行于人体内各处而推动各 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精、血、津液 的运行、输布、代谢的极精微物质。其生成来 源: 元气 一身之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清气 正气——具有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宗气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按三个层次讲。# 2、元气—人体内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1)元气 A、元气的生成分布: 宗气—又称“大气”“动气”——肺脾 第二层次 营气与卫气—水谷之精所化,脉内外 (1)元气 A、元气的生成分布: 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 通过三焦 而流行于全身。 B、生理功能:a、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和生殖机能; b、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宗气 A、宗气的生成和分布: 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 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 宗气聚于胸中, 上出息道, 贯注心脉及沿三焦 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B、生理功能: a、行呼吸:宗气上走吸道,推动肺的呼吸; b、行气血: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 动血流运行; C、资先天:后天资先天; 宗气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营气。 在脉中运行全身 B、生理功能: a、化生血液 b、营养全身 (4)卫气 (3)营气 A、生成与分布: 精华部分化生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营气。 在脉中运行全身 B、生理功能: a、化生血液 b、营养全身 (4)卫气 A、生成与分布: 慓悍滑利部分化生 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卫气。 不受脉道约束,运行于脉外。 B生理功能:a、防御外邪入侵 b、温养全身 c、调控腠理开阖,促使汗液有节 制的排泄。

营气与卫气的联系、区别: 1、联系:均来源于水谷精微,皆由脾胃所化生。 2、区别: 营 气 卫 气 性 质 精纯柔和、富有营养内守 属阴 营 气 卫 气 性 质 精纯柔和、富有营养内守 属阴 慓疾滑利、易于流行卫外 属阳 分布部位 行于脉中 行于脉外 生理功能 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防御外邪 温养全身 调控腠理

3、脏腑之气、 经络之气——最底层次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一身之气—— 自然界清气 (脏腑之气是脏腑之精的功能体现或功能态。) 后天之精 一身之气—— 自然界清气 (脏腑之气是脏腑之精的功能体现或功能态。) 气的多意性:自然界六种不同气候变化————六气 致病因素———————————邪气 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正气 将温病过程中的一个病理阶段——气分 中药的四种性质寒凉温热——— 四气 体内不正常的水液——————水气 脏腑经络 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 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血的生成: (—)血液的化生之源:水谷精微和肾精是生成血 液的基本的物质; (二)相关脏腑(脾胃、心肺、肾)的功能。

三、血的运行: 血的功能:濡养、化神。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主要因素: 1、阳气——推动、温煦 2、阴气——宁静、凉润 3、气———控摄 4、脉道的完好无损 5、血液的质量(清浊及粘稠状态) 6、病邪的影响 (二)相关脏腑功能。(心、肺、肝、脾) 血的功能:濡养、化神。

三、血的运行: (二)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 肺: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主管全身血脉;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保证血行通畅; 脾:主统血,能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逸 脉外。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主濡之”; (二)化神: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 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与液的区别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 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与液的区别 二、津液的代谢(详见肾主水): 1、津液的生成:(脾、胃、小肠、大肠)“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津 液 性 状 质地清稀,流动性大 质地稠厚,流动性小 分 布 皮肤、肌肉、孔窍 骨节、脏腑、脑、髓 功 能 起滋润作用 以濡养为主

二、津液的代谢 津液——肺[宣发肃降]——全身 2、输布 脾 精液——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 肺:通条水道, 宣发(向上向外) 肃降(向下向内) 肾:为水脏,对津液输布代谢起主宰作用。 (a、推动和调控 b、参与津液的输布)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 三焦:为水液和诸气运行的通道。 3、排泄:肺(汗、呼吸)肾(蒸化)大肠(粪便)。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主

三、津液的功能: 1、滋润濡养:津液是液态物质并富含营养故具 有较强的滋润和营养作用; 2、充养血液: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 部分; 3、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对平衡。

第五节 神 一、神的基本概念: 二、神的生成:(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是产 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的 第五节 神 一、神的基本概念: 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的 统称。即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 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外在的体现。 狭义之神: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二、神的生成:(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是产 生神物质基础; 五神:神、魂、魄、意、志; (二)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

三、神的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统领、调控这些 物质在体内进行正常代谢);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通过对脏腑精气的 主宰来调节);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神的存在是人体生 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

第六节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与血的关系:# (一)气为血之帅:包含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三个方面; (二)血为气之母:包含血能载气、血能养气两 个方面。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一)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推动作用; (二)气能行津: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 ——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运动; (三)气能摄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的大量流失,气通 过对津液排泄有节制的控制,维持体 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四)津能载气:是气运行的载体之一; (五)津能生气。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血同源: 1、化源相同(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 2、互相资生,转化,并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 精与血的这种化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 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这种精 血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津液 血液 (二)津血同源: 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 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这种关系称为——津 血同源。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于外故又有——血汗同源。 血液 以濡润脏腑组织和官窍,同时可弥补脉外津液的不足。 津液 渗出 进入 血液亏耗,尤其是在失血时,脉中血少,脉外津液进入到脉中。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一)气能生精摄精:气的运行不息能促进精的化生。 (二)精能化气:人体之精在气的推动下可化为气。 (三)精气化神:精与气都是神得以化生的物质基础, 神必须得到精和气的滋养才能正常 发挥作用 。 (四)神驭精气: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 但神有能驭 气统精。

现代研究 1、关于精概念的研究 2、关于气概念的研究 3、关于气实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