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潍坊
潍坊简介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风筝的发祥地,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市是山东半岛都市群最大城市,是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潍坊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潍坊港一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羊口港一个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潍坊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海口、重庆、大连等航线,是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
获得的荣誉 国家级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城市;2008年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50强;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2010中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城市;2011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2011年全国园林城市。 省级 山东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明城市;2008年度生态省建设先进市。
潍坊的历史 潍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内有斟灌、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春秋时期,现市辖区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大部属齐,诸城等地属鲁。秦代,东部属胶东郡,高密置县,西部属临淄郡,东南部属琅琊郡。汉代,市境为青、徐2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3郡和甾川、高密、胶东3国。三国时,地属魏。南北朝时,南朝地为刘宋,北朝地属元魏。隋代市境属北海、高密郡。唐代属河南道,青、密2州。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清朝为青州、莱州2府所辖,属山东省。 民国时期,先属胶东道、莱胶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后属山东省。1948年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省直辖)。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
文化艺术 潍坊国际风筝节: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风筝会。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又焕发了生机,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风筝展览和放飞表演。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热心帮助和山东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拉开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召开主席团会议。会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确定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成立了由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组织参加的“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总部设在潍坊。风筝节开幕时间从2012年开始调整为每年4月第三周周六。
鲁台经贸洽谈会: 鲁台(潍坊)经贸洽谈会是山东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性对台、对外招商活动,是山东省三大经贸活动之一。 “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潍坊杯”U18国际足球锦标赛由中国足协和潍坊市共同主办,山东鲁能足球学校、北京神州星源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传统足球赛事。自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是亚洲地区唯一常年举办连续性最强的青少年传统赛事。旨在借鉴法国“土伦杯”、美国“达拉斯杯”等国际知名青少年赛事的成功运作经验,打造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且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赛事。比赛旨在促进国际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开展,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旅游景点 潍坊市A级旅游景区发展到65家,列全省第1位,其中4A级旅游景区17家,列全省第2位
市区景点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AAA级)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的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陶瓷巨龙,屋顶用孔雀兰琉璃瓦铺成,似蛟龙遨游长空伏而又起,设计风格在国内独树一帜,是“世界风筝都”的标志性建筑。 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始建于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被称作“丁家花园”。十笏园位于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鲁东明珠”之称。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
十笏园
白浪绿洲湿地公园(AAAA级):白浪绿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先后拥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十佳水利风景区”等殊荣。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AAAA级)位于潍坊市寒亭区西杨家埠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授于“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56个最具民族特色的景区”、“山东省旅游休闲场所十佳品牌”及“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被国务院确认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萝卜 朝天锅 潍坊传统名吃 烧饼
潍坊的火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资治通鉴》中记载东汉人赵歧流落 潍坊小吃一览(16张)北海(即潍坊)以卖饼为生。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较早经营烧饼的例子。可见那时潍坊地区的烧饼已经作为商品流向了社会。清代潍县有大批的农民利用农闲做烧饼进城叫卖,他们用木杠子来压面,把面和得非常硬,人们叫它“乡火烧”、“杠子头”。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里人的要求高了,火烧铺子建在了城内,火烧的品种一天天多起来,什么砍火烧、梭火烧、瓤子火烧、芝麻火烧等等。在清末民初,肉火烧应运而生。当时的名字叫花椒肉火烧,发展到三鲜肉火烧是近代的事情,因为人们的生活在大步的提高,小吃的质量也随之与时俱进。朝天锅 朝天锅是山东潍坊地方名吃,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流传至今。潍坊朝天锅经不断改进于 朝天锅1997年分别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
鸡鸭和乐 潍坊传统名吃,据说起源于山西、陕西,后经北京传至潍坊,由历史上的“河漏”演变而来。“河漏”是用 荞麦面在密凿细孔的河漏床上压出的面条,本是农家日常食品。潍坊人对此作了改进,用小麦代替荞麦面,并配以鸡鸭肉、“憨肉”和小调料的卤子,用期谐音取名“和乐”,因卤子以鸡鸭为主,遂名“鸡鸭和乐”。经民间食品艺人不断加工发展至今,成为人匀喜闻乐见的面食。它以制作考究,佐料齐全、味美汤鲜而闻名齐鲁大地,又以味美价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1997年鸡鸭和乐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分别评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 杠子头火烧 潍坊传统名吃,原盛产于潍县“都家村”和“流饭桥”、因杠子圈压和面,且面团非常硬而得名。其火烧个大、形圆、边厚里薄,到圆心处又微微隆起。又是乡下人做的,城里人叫它“乡火烧”。城里人也打硬面火烧,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周边带有五个翅子,潍县的小孩剪头时有买火烧,撒铜钱的习俗。但这种火烧在市面上早已不见了,人们把“乡火烧”叫“杠子头火烧”也就不足为怪了。火烧做好后,慢火烤烙熟透、无糊斑,吃起来酥香。有“都家火烧桥上卖,一堆摆着下的快,啃了杠子有杠劲,剔剔牙缝香还在”之说。吃杠子头火烧就着花生米或疙瘩咸菜越嚼越香。如果烩着吃,更有另一番风味。因其含水量少,故不易馊、霉、能长时间存放,便于携带。另外砍火烧、簸箕火烧也属于硬面火烧系列。
潍坊萝卜 在山东流传着“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及潍坊的萝卜皮”的说法。当然 ,这并非有贬低烟台苹果和莱阳梨的意思,只是强调潍坊萝卜之好而已。的确,潍坊萝卜既可生吃又宜熟用,作水果或蔬菜皆可谓佳选,且又有药用价值。其药用价值以消食、健胃效果最为显着。又有“吃萝卜喝茶,气的大夫蹽街爬”的戏言。 潍坊萝卜之传统名谓“潍县萝卜”,因源于老潍县。老潍县是现在潍坊市潍城区和奎文区的一部分。据说,潍县萝卜种子拿到外地种植,结果都不成。究其原因,水土异也。更有传言,潍坊萝卜仅一小块地而已。然而,据有关人士考证,潍县萝卜有上乘精品。其产地谓:“北宫后、北宫前,郭家庄子、刘家园。”所谓北宫后、前,即北宫的北、南方向;郭家庄在北宫东,刘家园在北宫西。也就是说,围绕北宫一带的土地出产的萝卜,是上乘精品。北宫原址,在现今的潍坊第一职业中专一带。 潍坊萝卜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品种也形成了大缨、小缨和二缨3个品系。3个品系的特征基本相似,叶均属花叶型,每叶有裂叶8-12对,叶色深绿。肉质根均呈圆柱形,地上部占全长四分之三,为青绿色,地下部占四分之一,为白色,这便是潍县萝卜与其他品种的不同。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