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接地防雷保护
接地保护-IT系统 电源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保护接地方式,电气设备的不带电金属部分直接经接地体接地
接地保护-TT系统 配电系统的中性线N引出,但电气设备的不带电金属部分经各自的接地装置直接接地
接地保护-TN系统
接地类型简介 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为保证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达到正常工作要求而进行的一种接地,例如电源中性点的接地等。 保护接地:为保证人体触及意外带电的电气设备时的人身安全,而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进行接地即为保护接地。 防静电接地:防止静电对易燃易爆气体,液体造成爆炸火灾,对其储气液体管道,容器等设置的接地 雷电保护接地:给防雷保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向大地泄放雷电流提供通道。
重复接地保护 同一低压系统中,不能有的采取保护接地,有的又采取保护接零,否则当采取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采取保护接零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将带上危险的电压。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设备不允许采用保护接零。因为任一设备发生碰壳时都将使所有设备外壳上出现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这是十分危险的。在中性线上不允许安装熔断器和开关,以防中性线断线,失去保护接零的作用,为安全起见,中性线还必须实行重复接地,以保证接零保护的可靠性。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采用接零时,将零线上的一点或多点再次与大地作金属性连接,称为重复接地。
接地和接地装置 1.接地的基本概念 电气设备的某部分与大地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接地装置是由接地体和接地线两部分组成的。 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或接地极。 接地体与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之间的连接线,称为接地线。 由若干接地体在大地中相互用接地线连接起来的一个整体,称为接地网。
接地电流、对地电压及接地电流电位分布曲线 2.接地装置的散流效应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就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这一电流称为接地电流-IE。 试验表明,在距单根接地体或接地故障点20m左右的地方,实际上散流电阻已趋近于零,电位为零的地方,称为电气上的“地”或“大地”。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与零电位的“地”(大地)之间的电位差,就称为接地部分的对地电压,如图中的UE。 接地电流、对地电压及接地电流电位分布曲线
图 9-13 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2.接地的类型 接地可分为下列几类: (1)按装置属性分,有自然接地和人工接地; (2)按电流性质分,有交流电路系统接地和直流电路系统接地; (3)按电压分: (4)按作用分: (5)按装置方式分:
1.自然接地体的利用 在设计和装设接地装置时,首先应考虑自然接地体的利用,以节约 投资,节约钢材。 图 9-16 人工接地体的结构
电气装置接地 图 9-17 加装均压带的接地网 3. 防雷装置接地的要求 避雷针宜装设独立的接地装置,防雷的接地装置及避雷针引下线的结构尺寸,应符合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
接地装置的计算 1.人工接地体工频电阻的计算 (9-4) (9-5) (9-6) (9-7) (9-8)
§8.2 电气装置接地 2.自然接地体工频电阻的计算 3.冲击接地电阻的计算 4.接地线的最小截面计算 5.接地装置的计算 6. 人工接地体的常用材料及实施如下 (1) 垂直接地体采用Φ50mm的钢管或50×50×5的角钢,长度=2.5~3m较合适,排列间距一般不宜小于5m,棒顶距地面以0.7~0.9m为合适。 (2) 水平接地体采用40×4mm的扁钢,或Φ12~Φ16的圆钢;埋设深度以0.9~1.0m为合适;连接时要用搭接,搭接长度要为扁钢宽度二倍或圆钢直径的4倍,所有扁钢与扁钢的连接或扁钢与圆钢的连接,均要采用电焊或气焊可靠连接。
电气安全 电气安全 1.安全电压,流 2.电气安全措施 3.触电急救.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和安全电流 1.电流对人体作用 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内部组织将产生复杂的作用。人体触电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雷击或高压触电,较大的电流数量级通过人体所产生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将使人的机体受到严重的电灼伤、组织炭化坏死以及其它难以恢复的永久性伤害。另一种是低压触电,在几十至几百毫安的电流作用下,使人的机体产生病理、生理性反应,轻者出现针刺痛感,或痉挛、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以致昏迷等暂时性功能失常,重的可引起呼吸停止、心跳骤停、心室纤维颤动等危及生命的伤害。 2. 安全电流及有关因素 安全电流就是人体触电后最大的摆脱电流。各国规定不完全一致。我国依1974年IEC提出的479号报告,规定安全电流为30mA·s(50Hz)。
图 9-21 IEC提出的人体触电时间和通过人体电流(50Hz)对人身机体反应的曲线
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使用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等 可供某些具有人体可能偶然触及的带电体设备选用 3. 安全电压和人体电阻 安全电压就是不致使人直接死亡或致残的电压 安全电压(交流有效值)/V 选用举例 额定值 空载上限值 42 50 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使用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等 36 43 在矿井、多导电粉尘等场所使用的行灯等 24 29 可供某些具有人体可能偶然触及的带电体设备选用 12 15 6 9
电气安全的一般措施 在供配电系统中,必须特别注意安全用电。这是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人身触电事故、火灾、爆炸等,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极大的损失。 保证电气安全的一般措施有: (1) 加强电气安全教育 (2) 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 电气安全用具分为基本电气安全用具和辅助电气安全用具两类。 1)基本电气安全用具 2) 辅助电气安全用具
触电急救 1. 触电的急救处理 触电者的现场急救是抢救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如能及时、正确的抢救,则因触电而呈假死的人有可能获救。反之,则可能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将“特别要学会触电急救”规定为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1) 脱离电源 2) 如果触电者接触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等不导电的物体解脱触电者;也可抓紧触电者的衣服将其拖开。为使触电者与导体解脱,最好用一只手进行抢救。 3)如果触电者接触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绝缘等级的绝缘工具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身与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
4)如果触电者处于高处,解脱电源后,可能会从高处坠落,要采处相应的措施。以防触电者摔伤。 5)在切断电源后,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照明等,以便继续进行急救。 (2)急救处理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具体情况,迅速救治,同时赶快通知医生。 1)如触电者神志尚清,则应使之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2)如触电者神志不清,则应使之仰面平躺,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严禁摇动头部。 3)如触电者神志失去知觉,停止呼吸,但心脏微有跳动时,应在通畅气道后,立即施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4) 如触电者伤害相当严重,心跳和呼吸已停止,完全失去知觉,则在通畅气道后,立即施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心脏的人工循环。先按胸外4~9次,再口对口的吹气2~3次;再按压心脏4~9次,再口对口的吹气2~3次。 对人工呼吸要有耐心,不能急。不应放弃现场抢救。只有医生有权做出死亡诊断。 (3) 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有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和口对口吹气法等。最简便的是口对口吹气法。其步骤如下: 1)迅速解开触电者的衣服、裤子,松开上身的紧身衣等,使其胸部能自由扩张,不致妨碍呼吸; 2)使触电者仰卧,不垫枕头,头先侧向一边,清除其口腔内的血块、假牙及其它异物,将舌头拉出,使气道通畅,如触电者牙关紧闭可用小木片、金属片等小心地从口角伸入牙缝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内异物。然后将其头扳正,使之尽量后仰,鼻孔朝天,使气道通畅;
3)救护人位于触电者头部的左侧或右侧,用一只手捏紧鼻孔,不使漏气,用另一只手将下颌拉向前下方,使嘴巴张开,嘴上可盖一层纱布,准备接受吹气; 4)救护人作深呼吸后,紧贴触电者嘴巴,向他大口吹气,如图9-22所示,如果掰不开嘴巴,也可捏紧嘴巴,紧贴鼻孔吹气,吹气时要使胸部膨胀; 图 9-22 口对口吹气法 a) 贴紧吹气 b) 放松换气
按上述要求对触电者的心脏进行反复地按压和放松,每分钟约60次;按压时定位要准,用力要适当。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救护人应密切关注触电者的反应。只要发现触电者有苏醒迹象,应中止操作规程几秒钟,让触电者自行呼吸和心跳。 事实说明,只要正确地坚持施行人工救治,触电假死的人被抢救成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供电系统的防雷保护 过电压与雷电的有关概念 (1)过电压的形式 操作过电压 谐振过电压等 内部过电压 直击雷击 外部过电压 感应雷击 (雷电过电压 ) 直击雷击 感应雷击 雷电波侵入 操作过电压 谐振过电压等 外部过电压 (2)雷电流的产生、幅值与陡度 异性带电雷云间的放电就是通常所说的闪电。 (3)防雷保护
定义过电压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出现超过正常工作要求的电压升高。 (1).过电压、防雷及其设计 过电压及雷电的有关概念 1.雷电与过电压 防雷就是防御过电压, 定义过电压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出现超过正常工作要求的电压升高。 在电力系统中,按照过电压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内部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两大类。 1) 内部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又称操作过电压),指供配电系统内部由于开关操作、参数不利组合、单相接地等原因,使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突然改变,从而在其过渡过程中引起的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又可分为操作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是由于系统内部开关操作导致的负荷骤变,或由于短路等原因出现断续性电弧而引起的过电压 常见的有空载线路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切断空载变压器过电压和弧光接地过电压。 谐振过电压是电力系统中电感、电容等储能元件在某些接线方式下与电源频率发生谐振所造成的瞬间高电压。一般按起因分为线性谐振过电压、铁磁谐振过电压和参量谐振过电压。
暂态过电压是由于断路器操作或发生短路故障而使电力系统经历过渡过程以后重新达到某种暂时稳定的情况下所出现的过电压,又称工频电压升高。 常见的有: ① 空载长线电容效应(费兰梯效应)。原因在工频电源作用下,由于远距离 空载线路电容效应的积累,使沿线电压分布不等,末端电压最高。 ② 不对称短路接地。 三相输电线路a相发生短路接地故障时,b、c相上的电压会升高。 ③ 甩负荷过电压。 输电线路因发生故障而被迫突然甩掉负荷时,由于电源电动势尚未及时自动调节而引起的过电压。
原因雷云放电现象在电力网中引起的过电压。雷电过电压一般分为直击雷、间接雷击和雷电侵入波三种类型。 2) 雷电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又称大气过电压或外部过电压。 原因雷云放电现象在电力网中引起的过电压。雷电过电压一般分为直击雷、间接雷击和雷电侵入波三种类型。 1) 直击雷 是遭受直击雷击时产生的过电压。经验表明,直击雷击时雷电流可高达几百千安,雷电电压可达几百万伏。遭受直击雷击时均难免灾难性结果。因此必须采取防御措施。 最高输电电压75万V 短路电流10KA左右 2) 间接雷击,又简称感应雷,是雷电对设备、线路或其它物体的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所引起的过电压。 当建筑上空有雷云时,在建筑物上便会感应出相反电荷。在雷云放电后,云与大地电场消失了,但聚集在屋顶上的电荷不能立即释放,此时屋顶对地面便有相当高的感应电压
雷云在线路上方时 b) 雷云对地或其他放电时 c) 雷云对架空线路放电时 为架空线路上由于静电感应而积聚大量异性的束缚电荷,在雷云的电荷向其它地方放电后,线路上的束缚电荷被释放形成自由电荷,向线路两端运行,形成很高的过电压。经验表明,高压线路上感应雷可高达几十万伏,低压线路上感应雷也可达几万伏,对供电系统的危害很大。
原因由于直击雷或感应雷在电力线路的附近、地面或杆塔顶点,从而在导线上感应产生的冲击电压波,它沿着导线以光速向两侧流动,故又称为过电压行波。 3)雷电侵入波 是感应雷的另一种表现。 原因由于直击雷或感应雷在电力线路的附近、地面或杆塔顶点,从而在导线上感应产生的冲击电压波,它沿着导线以光速向两侧流动,故又称为过电压行波。 后果行波沿着电力线路侵入变配电所或其他建筑物,并在变压器内部引起行波反射,产生很高的过电压。 据统计,雷电侵入波造成的雷害事故,要占所有雷害事故的50%~70%。 内部过电压的幅值一般不超过电网额定电压的3~3.5倍,对供电系统的危害较小。 内部过电压比大气过电压小得多 且电气设备和线路在设计时的绝缘强度留有一定的裕量。
雷电是带有电荷的“雷云”之间、“雷云”对大地或物体之间产生急剧放电的一种自然现象。 (2)雷电形成及有关概念 1)雷电形成 雷电是带有电荷的“雷云”之间、“雷云”对大地或物体之间产生急剧放电的一种自然现象。 在闷热的天气里,地面的水汽蒸发上升,在高空低温影响下,水蒸汽凝成冰晶。冰晶受到上升气流的冲击而破碎分裂,气流挟带一部分带正电的小冰晶上升,形成“正雷云”,而另一部分较大的带负电的冰晶则下降,形成“负雷云”。由于高空气流的流动,正雷云和负雷云均在空中飘浮不定。据观测,在地面上产生雷击的雷云多为负雷云。
当空中的雷云靠近大地时,雷云与大地之间形成一个很大的雷电场。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出现与雷云的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当雷云与大地之间在某一方位的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雷云就开始向这一方位放电,形成一个导电的空气通道,称为雷电先导。 当其下行到离地面100~300m时,就引起一个上行的迎雷先导。当上下行先导相互接近时,正、负电荷强烈吸引、中和而产生强大的雷电流,并伴有雷鸣电闪。这就是直击雷的主放电阶段,这阶段的时间极短。主放电阶段结束后,雷云中的剩余电荷会继续沿主放电通道向大地放电,形成断续的隆隆雷声。 这就是直击雷的余辉放电阶段,时间一般为0.03~0.15s,电流较小,约为几百安。雷电先导在主放电阶段与地面上雷击对象之间的最小空间距离,称为闪击距离。雷电的闪击距离与雷电流的幅值和陡度有关。确定直击雷防护范围的“滚球半径”大小,就与闪击距离有关。
雷云对地或架空线路的放电就会造成雷电流。 雷电流是一个陡度很高、幅值很大的冲击波电流。 对电力系统的电气设备来说,雷电流的陡度越大,在负载电感L上产生的过电压也越大,对绝缘的破坏性也就越严重。
(2) 雷电的有关概念 1)雷电流幅值和陡度 雷电流是一个幅值很大、陡度很高的冲击波电流,如图9-2所示。成半余弦波形的雷电波可分为波头和波尾两部分,一般在主放电阶段1~4μs内即可达到雷电流幅值。雷电流从0上升到幅值的波形部分,称为波头;雷电流从下降到1/2的波形部分,称为波尾。 图 9-2 雷电流波形示意图
雷电流的陡度即雷电流波升高的速度,用表示。因雷电流开始时数值很快地增加,陡度也很快达到极大值,当雷电流陡度达到最大值时,陡度降为零。 雷电流幅值大小的变化范围很大,需要积累大量的资料。图8-3给出了我国的雷电流幅值概率曲线。从图 8-3可知:≥20kA出现的概率是65%,≥120kA出现的概率只有7%。一般变配电所防雷设计中的耐雷水平是取雷电流最大幅值为=100kA。 图 9-3 雷电流幅 值概率曲线
2)年平均雷暴日数 凡有雷电活动的日子,包括见到闪电和听到雷声,由当地气象台统计的,多年雷暴日的年平均值称为年平均雷暴日数。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天的地区称为少雷区,多于40天的地区称为多雷区。 3)年预计雷击次数 这是表征建筑物可能遭受雷击的一个频率参数。根据国标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应按下式计算: (9-1) 式中,为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为与建筑物接受雷击次数相同的等效面积(km2),按GB50057-1994之附录一规定的方法确定;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校正系数,一般取1,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
雷电的形成伴随着巨大的电流和极高的电压,在它的放电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雷电的危害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4).雷电的危害 雷电的形成伴随着巨大的电流和极高的电压,在它的放电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雷电的危害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 雷电的热效应 雷电产生强大的热能使金属熔化,烧断输电导线,摧毁用电设备,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 (2) 雷电的机械效应 雷电产生强大的电动力可以击毁电杆,破坏建筑物,人畜亦不能幸免。 (3) 雷电的闪络放电 雷电产生的高电压会引起绝缘子烧坏,断路器跳闸,导致供电线路停电。
防雷装置是接闪器、避雷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的总和,为不同的防 雷装置的设置组合。 (3)防雷保护 1. 防雷装置 防雷装置是接闪器、避雷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的总和,为不同的防 雷装置的设置组合。 要保护建筑物等不受雷击损害,应有防御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的不同措施和防雷设备。 (1)直击雷的防御 主要须设法把直击雷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等避雷装置。 (2)感应雷的防御 对建筑物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其防御方法是把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物, 如设备外壳、管道、构架等均进行可靠接地,混凝土内的钢筋应绑扎或焊成闭合回路。
(3)雷电侵入波的防御 采用避雷器。避雷器装设在输电线路进线处或10kV母线上。 如有条件可采用30~50m的电缆段埋地引入,在架空线终端杆上也可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电缆金属外壳相连后直接接地,并连入公共地网。
1.避雷针 避雷针的作用是引雷。
8-4避雷针结构示意图 1- 避雷针 2- 引下线 3- 接地装置 图 8-5避雷器装置示意图 1- 架空线路 2-避雷器 3-接地体 4- 电力变压器
避雷针是防止直击雷的有效措施。一定高度的避雷针(线)下面,有一个安全区域,此区域内的物体基本上不受雷击。我们把这个安全区域叫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当避雷针高度为h时,如h≤hr,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0为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用“滚球法”来确定。 当避雷针高度为h时,如h≤hr,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0为 高度为hx的平面xx’上的保护半径rx为 hr按防雷级别确定 一类hr=30m二类hr=45m三类hr=60m hr为滚球半径;hx为离地高度;h为避雷针高度; rx为离地高度为hx时所能保护的半径。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还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当避雷针高度h≤hr时 1)在距地面高度处做一条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AB。 2)以避雷针的顶尖为圆心,hr为半径,做弧线交于平行线于A,B两点。 3)以A,B为圆心,hr为半径,该弧线与地面相切,与针尖相交。此弧线与地面构成的整个锥形空间就是避雷针的保护区域。
【例8. 1】某厂有一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高10 m,其屋顶最远一角距离高50 m的烟囱为15 m远,烟囱上装有一根2 【例8.1】某厂有一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高10 m,其屋顶最远一角距离高50 m的烟囱为15 m远,烟囱上装有一根2.5 m高的避雷针。试用“滚球法”验算此避雷针能否保护这座建筑物。 【解】已知h=50+2.5=52.5 m,hx=10 m,滚球半径hr=45 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所以在rx水平面上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为 能保护该建筑物。
35kV及以下变配电所的避雷针应单独装设支架,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空气距离不小于5m; 避雷针接地必须良好,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 ; 35kV及以下变配电所的避雷针应单独装设支架,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空气距离不小于5m; 独立避雷针应有自己专用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与变配电所接地网间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避雷针及接地装置与道路入口等的距离不小于3m。
现行电力行业标准DL/T620-1997规定,用于变配电所和电力线路的防雷保护时,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按“折线法”来确定。 2.避雷线 避雷线的接闪原理与避雷针类似。
(a) 当hr <h<2hr 时;(b) 当h 2hr时 2.避雷线一般用截面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铰线,架设在架空线或建筑物的上面,以保护架空线或建筑物免遭直击雷击。由于避雷线既是架空的又是接地的,也称为架空地线。 单根架空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a) 当hr <h<2hr 时;(b) 当h 2hr时
3.避雷器 避雷器的连接 避雷器主要有阀式避雷器、排气式避雷器、角型避雷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等几种。 避雷器是用来防止线路的感应雷及沿线路侵入的过电压波对变电所内的电气设备造成的损害。它一般接于各段母线与架空线的进出口处,装在被保护设备的电源侧,与被保护设备并联 避雷器的连接 避雷器主要有阀式避雷器、排气式避雷器、角型避雷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等几种。
避雷器 管形避雷器 阀形避雷器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产气管;2—胶木管;3—棒形电极;4—环形电极;5—动作指示器;s1—内间隙;s2—外间隙 ① 管型避雷器 管型避雷器主要用于变配电所的进线保护和线路绝缘弱点的保护,保护性能较好的管型避雷器可用于保护配电变压器。 管型避雷器结构示意图 1—产气管;2—胶木管;3—棒形电极;4—环形电极;5—动作指示器;s1—内间隙;s2—外间隙
由火花间隙和阀片组成,装在密封的磁套管内。 ② 阀型避雷器 由火花间隙和阀片组成,装在密封的磁套管内。 阀型避雷器的火花间隙组是由多个单间隙串联组成的。正常运行时,间隙介质处于绝缘状态,仅有极小的泄漏电流通过阀片。 当系统出现雷电过电压时,火花间隙很快被击穿,使雷电冲击电流很容易通过阀性电阻而引入大地。阀片在大的冲击电流下电阻由高变低,所以冲击电流在其上产生的压降(残压)较低,此时,作用在被保护设备上的电压只是避雷器的残压,从而使电气设备得到了保护。
③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又称压敏避雷器。它是一种没有火花间隙只有压敏电阻片的阀型避雷器。 压敏电阻片是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烧结而成的多晶半导体陶瓷元件,具有理想的伏安特性。 在工频电压下,它具有极大的电阻,能迅速有效地阻断工频电流,因此不需要火花间隙来熄灭由工频续流引起的电弧; 在雷电过电压作用下,其电阻变得很小,能很好地泄放雷电流。 具有无间隙、无续流、残压低、体积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