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 基础知识 第二章 劳动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安得广厦千万间 土地与房地产管理法 经济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我国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形式与取得方式; 2. 掌握我国土地分类管理制度; 3. 掌握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取得; 4. 了解房地产交易的一般规定。 能力目标 1. 能够理解国家对耕地的保护; 2. 熟悉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途径;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劳动法 Chapter Six Labor Law.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 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 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1 、劳动关系。 2 、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 Section 1 The Concept of Labor.
大至正中诚以至运大至正中诚以至运 上规上限企业培训讲座 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 普通合伙)中山分所 主讲:李治球.
翁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 年 9 月 9 日. 第一部分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依据 (一)、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 部发〔 2006 〕 70 号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 国人部〔 2006 〕 87 号 (三)、《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
高校就业工作中的法律指导 解廷民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主任 副教授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高教学会毕业生就业研究会 常务理事.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5 专 利 法 5 专 利 法 学习目标和能力要求 本章内容包含了专利法概念,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和专利权的取得,以及专利权的保护等,是工业产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专利法学习,了解我国专利制度,重点掌握专利权的法律特征,专利权主体和客体,专利权的取得与保护等。能运用专利法律知识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财务管理学 第1章:总论 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 白秀萍 2017/3/3.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项目决策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招投标 项目实施 竣工验收.
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 市总法律工作部 杨伟良.
劳动合同法 中共恩施州委党校 穆华桂.
毕业生派遣事宜.
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 讲师:李标田 北京华标律师事务所.
劳动合同法 第二部分 劳动合同的订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版).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形式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效力.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新时代的劳动者 劳动最光荣 太阳光 金亮亮 雄鸡唱三唱 花儿醒来了 鸟儿忙梳妆 小喜鹊造新房 小蜜蜂采蜜忙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第十一章 就业程序与权益保障.
第四章 劳动条件法 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工作,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这既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社会化再生产的需要,归根结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
第十六章 劳动争议处理.
毕业生就业时的权益维护 左祥琦 联系电话:010-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主任 副教授 姜颖 联系电话:
第九章 劳动关系管理.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章 经济法概论.
经济法总论 四、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1、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的界定 2、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职权 3、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主要职责
经济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科学出版社.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七章 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 主讲:李亦海.
后期讲座预告 !课程咨询加群 ! 吉林教师考试微信:jljsksw.
第二章 劳动法律关系.
职 业 道 德 与 职 业 指 导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劳动合同法》的修正 与工会工作的新课题 黑启明 手机:
第十章 劳动关系管理.
贵州省初中学生实用技能 生涯规划与就业常识 第10课 求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学习法的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主讲:杨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目的、作用和依据.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主编 林 嘉.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 工会工作 ■ 乔 昕 陕西工运学院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模块一 职业健康与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陈瑞.
工会法律工作概念 工会组织及所属法律工作部门通过法律途径和相关形式,使工会活动参与到创制法律规范、监督法律执行、维护职工和工会组织权益等工作中,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法制型政府、推动依法治国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劳动关系趋向于市场化、合同化,这要求工会组织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必须要依法维权、依法治会,在法律规范内开展各项活动。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劳 动 法 学 辅 导.
自治规范视野下的网规 ——网络法治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四节 企业补充保险管理 非重点、非难点 尚德机构 尚德机构 尚德机构 尚德机构 尚德机构 尚德机构 尚德机构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Lehman, Lee & Xu 雷曼律师事务所 年12月
诱思自主学习区 点拨合作探究区 演练当堂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OWASP中国介绍 作者:RIP 时间: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基因信息的传递.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 基础知识 第二章 劳动法

第一节 劳动法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 1、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 第一节 劳动法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 1、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 2、广义的劳动法则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劳动法是以劳动法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即所谓的劳动法学。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 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 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权威性。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 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 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 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 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的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等方面。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劳动关系当事人有就劳动关系事务和生产经营事务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享有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三方原则: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重要决策听取工会意见;劳动争议仲裁的三方原则;工会享有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等。 3、物质帮助权原则 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强制性、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

三、劳动法律渊源 (一)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 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二)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效力顺序)

四、劳动法的体系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4、职业培训制度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劳动法体系的其他分类模式 劳动法的所有制结构模式 (1)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2)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3)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4)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劳动法律制度 (5)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劳动法体系 劳动关系法 劳动标准法 劳动保障法 劳动监督检查法 劳动法的职能结构模式 劳动法体系 劳动关系法 劳动合同法、职工民主管理法 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 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劳动标准法 工作时间法 工资法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劳动保障法 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 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 劳动监督检查法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1、劳动合同关系(主要形态) 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主客体) 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2007.5.3多) 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 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劳动者成为主体的前提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和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用人单位成为主体的前提是具有用工权利能力和用工行为能力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三、劳动法律事实 劳动法律事实是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1、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2、劳动法律事件: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