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 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一、战争的起因: 经济: 明治维新后,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政治: 近代天皇制(封建残余) 思想: (根源) 政治: 近代天皇制(封建残余) 思想: 军国主义传统和武士道精神 借口: 日本利用“东学党”起义,出兵朝鲜
二、战争的经过: 清 政 府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日 本 避 战 求 和 进 攻
三、战争的结果: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清军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中方代表李鸿章 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1、内容: 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香港岛 九龙及北部疆土 时间 债主 借款额 年息 年限 共计 偿还本息 1895年 俄法银行团 4亿法郎 4厘 36 白银 3亿 两 6亿 多两 1896年 英德银行团 1600万英镑 5厘 1898年 4.5厘 45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资本输出的要求
2、三国干涉还辽: 俄、德、法三国干涉 日本被迫退还辽东半岛 清政府支付3000万两“赎辽费”
3、影响: 对日本: 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 进一步刺激其对外扩张的野心 对中国: 打断了现代化进程(洋务运动破产) 据统计,日本从中国所取得的偿金,用于陆军扩充费为五千七百万日元,海军扩充费为一亿三千九百万日元,临时军事费为七千九百万日元,发展军舰水雷艇补充基金为三千万日元,共三亿零五百万日元,占偿金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其余则用于本国工业化建设…… ——石井宽治《日清战后经营》 进一步刺激其对外扩张的野心 对中国: 打断了现代化进程(洋务运动破产)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对远东国际关系: 打破列强的均势,使列强在远东争夺加剧
四、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经济侵略: 政治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 政治侵略: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竞争: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 内容: 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 实质 扩大美国在华利益 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五、反割台斗争: 大陆与台湾的历史联系: 割让台湾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过程与特点: 斗争意义:
材料二: “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海外。” ——摘自明治天皇《御笔信》 材料一: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又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购买力很低,国内市场异常狭小,工业原料的供给也非常缺乏……1890年,日本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工人罢工、农民“米骚动”接连不断,国内政局越发紧张。 ——摘自上教版高中《历史》上册 材料二: “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海外。” ——摘自明治天皇《御笔信》 材料三:明治年间,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东北和内蒙古);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步征服南洋、亚洲乃至全世界。征服中国和朝鲜是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 ——摘自日本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
李鸿章命令: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 黄海海战 1894.9.17 1894.9.15 1895.2.2 1894.7.25
黄海战役后,李鸿章命令北洋海军躲入威海卫港,不许“巡海迎敌” 中国(12) 致远 经远 超勇 扬威 广甲 主力尚存 日本(12) 松岛 吉野 比睿 西京丸 赤诚 损失很大 致远号及管带邓世昌 经远号及管带林永升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广州 澳门(萄占)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定海 上海 镇江 南京 九江 汉口 烟台 北京 营口 黄 海 东 海 黄 河 运 长 江 汕头 天津 宁波 《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重庆 苏州 《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杭州 沙市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三国干涉还辽漫画》
俄国财政大臣维特指出:“决不可让日本渗透到中国心脏而在辽东半岛攫取立足点……为俄国的最大利益着想,要求维持中国的现状。” 德国之所以做出此项决定(与俄国联合干涉还辽),“担心日本之努力奋斗与中国之巨大资源合在一手之中,其结果欧洲利益势将受其危害,而前途甚有希望之德国利益亦将在排斥之列”。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熊走长城 肠绕山东 虎啸长江畔 蛙叫粤桂滇
莫待土分裂似瓜。 国民知醒宜今醒, 哪知爱国即爱家; 沉沉酣睡我中华, ——黄遵宪 爱国诗人黄遵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