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高压---临床最新分类概述及诊治误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Zhi-Cheng JING, M.D; FCCP. Professor of Cardiology Pulmonary Circulation Center 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China Pulmonary Arterial.
Advertisements

肺动脉高压诊断与鉴别 ---- 临床实战病例 肺动脉高压诊断与鉴别 ---- 临床实战病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仁济医院 心内科 沈节艳.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心脏移植 治疗终末期缺血性心脏病 陈 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第十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
章锐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
急性心力衰竭 仁济医院心内科 马珺.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六分钟步行试验 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 临床应用 哈医大四院心内科 李学奇.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如何正确诊断与评估 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顾 虹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安贞医院 小儿心脏科.
2014肺动脉高压诊疗新视点 张刚成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 田红燕 张军波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评价 熊长明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内科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
先天性心脏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甄宇峰.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Scleroderma rel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 诊治进展
定义、概念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特征 临床表现 治疗. 定义、概念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特征 临床表现 治疗.
Welcome.
CHD-PAH靶向治疗的 现状及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 张玉顺.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 杭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任振义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经验
妊娠合并心脏病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李儒芝.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第七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老年高血压相关舒张性心力衰竭与肺高压问题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硬件设备 —生理楼111室..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王树水 主任医师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副主任 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经历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周成斌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与工作经历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慢性肺高压---临床最新分类概述及诊治误区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张承宗 2010.07

肺动脉高压定义 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床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导致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最终致使右室扩张,引起心力衰竭,乃至死亡。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导管测定),海平面,静息状态下>25 mmHg,运动状态下>30 mmHg,肺毛压≤15 mmHg,肺阻力>3 wood。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基础疾病 危险因素 肺动脉高压 遗传倾向 NO、PG、ET K+-channel 肺血管损伤 IL-6、5-HT、VEGF VIP、 K+-channel 内皮功能障碍 血小板激活 平滑肌细胞增殖 肺血管收缩 肺血管重塑 原位血栓形成 肺血管功能障碍、血栓栓塞、闭塞

肺高血压/肺动脉高压概念 肺疾患/低氧症 血栓栓塞性疾病 左心疾病 特发性PAH和动脉性PAH Class I :PAH

注:先心病和血栓栓塞性肺高压居多

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情况 特发性PAH 中国1-2百万/年, 女:男=3-4:1 包括老年,幼儿平均年龄36岁 一年病死率15%,老年人无统计数据 老年主要来源于肺血管继发病变:第3.4类肺疾病或缺氧相关PAH,慢性血栓和/或栓塞性PAH(CTEPH),也有第2类长期左心疾病所致“非肺动脉高压性肺高血压”。 老年注意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

肺动脉高压分类历史回顾 1973年WHO瑞士GENEVA第一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国际研讨会 1998年WHO法国EVIAN第二届原发性肺动脉高国际研讨会 2003年WHO意大利VENICE第三届肺动脉高压专家工作组会议 2008年WHO美国加尼福里亚州Dana Point第四届肺动脉高压会议

关于指南 200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Eur Heart ,2004, 25:2243-2278) 2004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ACCP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Chest,2004,126:31s-62s) 2007年ACCP再次发布肺动脉高压内科治疗:当今ACCP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Chest,2007,131:1917-1928) 200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979-987)

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ACCF/AHA)肺高压专家共识(J Am Coll Cardiol,2009,53:1573-1619) 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Eur Heart J,2009,30:2493-2537) 2010年中国即将出台肺动脉高压指南

2003年WHO威尼斯对肺高压的分类原则 1、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sion,PH)肺内循环系统发生高血压,包括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高压和混合性肺高压。 2009年ESC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又译为”肺动脉高压” 。名称不统一。

2、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孤立的肺动脉血压增高,肺静脉压力正常,肺小动脉病变,即肺毛细血管前肺高压。 ESC译成”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3、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PAH)排除肺静脉高压后,没有发现任何原因,包括遗传、病毒、药物、免疫等。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主要一类,过去称”原发性”。

2009年肺动脉高压ESC诊断和治疗指南

肺高压的诊断分类 (2003年第三次WHO PAH工作组会议,威尼斯) 1. 肺动脉高压 •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 家族性肺动脉高压 • 相关因素所致 – 胶原血管病 – HIV 感染 – 门静脉高压 – 药物和毒物 – 先天性心脏病…… • 因肺静脉或毛细血管 • 病变导致的肺动脉高压 3. 与肺疾病或缺氧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肺间质疾病 • 睡眠呼吸障碍 •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 4. 慢性血栓和/或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血栓栓塞近端肺动脉 • 血栓栓塞远端肺动脉 • 非血栓性肺栓塞 2. 主要累及左心的肺动脉高压 • 主要累及左房或左室的心脏疾病 • 左心瓣膜病 5. 混合性肺动脉高压 • 肺血管压迫,淋巴血管瘤病……

2008年Dana Poit分类 伴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疾病可以分为6大类,它们有着不同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特点,诊断和治疗也各不相同。    最新的肺动脉高压临床分类(Dana Point,2008) 1.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 1.1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1.2    可遗传性肺动脉高压 1.2.1          BMPR2 1.2.2          ALK1,endoglin(伴或不伴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1.2.3          不明基因 1.3    药物和毒物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1.4    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1.4.1          结缔组织病 1.4.2          HIV感染 1.4.3          门脉高压 1.4.4          先天性心脏病 1.4.5          血吸虫病 1.4.6          慢性溶血性贫血 1.5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1’. 肺静脉闭塞性疾病(PVOD)和/或肺毛细血管瘤病(PCH) 2. 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2.1 收缩功能不全 2.2 舒张功能不全 2.3 瓣膜病 3. 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2 间质性肺疾病 3.3 其他伴有限制性和阻塞性混合型通气障碍的肺部疾病 3.4 睡眠呼吸暂停 3.5 肺泡低通气 3.6 慢性高原缺氧 3.7 发育异常 4.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5. 原因不明和/或多种因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5.1 血液系统疾病:骨髓增生疾病,脾切除术 5.2 系统性疾病,结节病,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淋巴管肌瘤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血管炎 5.3 代谢性疾病:糖原储积症,高雪氏病,甲状腺疾病 5.4 其他:肿瘤性阻塞,纤维纵膈炎,透析的慢性肾衰竭 ALK-1= activin receptor-like kinase 1 gene (活化素受体样激酶1基因) BMPR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2 (骨形成蛋白受体2)

2008年分类 1.肺动脉高压 1.1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1.2遗传性肺动脉高压 1.2.1人骨形成蛋白受体Ⅱ基因突变(BMPR2) 1.2.2活化素受体样激酶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基因突变 1.2.3未知基因突变 1.肺动脉高压 1.1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1.2遗传性肺动脉高压

2008年分类 1.3药物和毒物所致 阿米雷司、芬氟拉明等明确相关 甲基苯丙胺非常可能相关 化疗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能相关

2008分类 1.4相关因素所致 1.4.1胶原血管病 系统性硬化症患病率7%-12%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1.4.2HIV感染 1.4.3门静脉高压相关性 患病率2%-6%(POPH)

2008年分类 1.4.4先天性心脏病 体-肺分流→艾森曼格综合征 (ASD\VSD\PDA等)包括大、中、小缺损及心脏外科手术后PAH

2008年分类 1.4.5血吸虫病 多因素所致,包括虫卵栓塞、局部血管炎等。患病率4.6% 1.4.6慢性溶血性贫血 包括遗传和获得性,其中镰刀细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SCD)常见。部分合并肺静脉高压。机制未明

2008年分类 1‘ 肺静脉闭塞病和/或肺毛细血管瘤 PVOD和PCH罕见,归于第1大类。原因:组织病理、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家族遗传相似。但存在差别,包括合并症、治疗反应和预后不同------1’

2008年分类 2.左心疾病相关性肺高压 肺动脉压力升高部分与肺静脉压力升高有关(肺血管压力梯度<12mmHg,PVR可>3wood) 2.1左心收缩功能不全 2.2左心舒张功能不全 2.3左心瓣膜疾病

2008年分类 3.与呼吸系统疾病和缺氧相关的肺高压 3.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2间质性肺疾病 3.3同时存在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肺疾病 3.4睡眠呼吸障碍 3.5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3.6慢性高原病 3.7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 MPAP 25-35(50)mmHg,肺动脉高压不严重

2008年分类 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 (CTEPH)最常见。急性肺栓塞进展占4%。来源肿瘤、外源性物质等少见。 不再区分近端和远端

2008年分类 5.病因未明或多因素所致肺高压 5.1血液学疾病 骨髓增生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慢性髓样白血病 脾切除术后

2008年分类 5.2 全身系统性疾病 结节病—多种机制(缺氧、外源压迫、血管床破坏等) 肺朗罕氏细胞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淋巴管平滑肌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血管炎

2008年分类 5.3 代谢性疾病 糖原累积病、高雪病(Gaucher disease)、甲状腺疾病(甲低或甲亢) 5.4 其他 病因混杂:肿瘤梗阻(包括瘤栓)、纵隔纤维化、长期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病率40%,多种因素所致)

症 状 * 呼吸困难 最常见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运动耐量进行性降低;端坐呼吸 可见于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COPD)和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左心衰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助于诊断肺静脉高压 *典型劳力性心绞痛 偶尔见于右心室心绞痛为严重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所致;不典型胸痛可为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症状 *劳力或自发性晕厥前状态或晕厥 预后不良 *咯血和声音嘶哑(增宽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 了解相关病史

体格检查 P2亢进向心尖部传导,颈静脉压升高,右心室抬举样搏动和右心室S3奔马律提示右心室衰竭。 分界性紫绀和杵状趾 PDA导致的艾森曼格综合征 中心性紫绀和杵状指 VSD导致的艾森曼格综合征 P2亢进伴分裂RBBB ASD导致艾森曼格综合征 左心室衰竭LVEDP升高或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疾病的表现均提示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

胸部X线检查 中心肺动脉扩张伴外周肺动脉突然变细 右下肺动脉增宽 肺动脉线样钙化 长期肺动脉高压 肺血流量增多 艾森曼格综合征 左心房扩大和/或肺静脉充血 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

心电图检查 右心室肥厚,右心房扩大,敏感性55%,特异性70% 。Ⅰ导联出现S波。 右胸前导联ST-T改变。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右心室收缩压和肺动脉收缩压测定 心腔大小和功能测定 瓣膜病及其严重程度评价 心腔内分流评价等 超声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右心导管测法相关良好(r=0.57~0.93) ,PASP 36 ~50mmHg轻度肺高压需结合临床,国际标准:PASP≥40mmHg拟诊。

其他辅助检查 多导睡眠扫描检查 除外睡眠呼吸障碍导致的肺动脉高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肝功能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用于 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 脑钠肽或前体(BNP/NT-proBNP)

肺动脉高压的特殊检查 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 ECT肺通气/灌注显像V/Q 胸部CT 核磁共振成像 肺动脉造影

右心导管技术 -PAH实际是一血流动力学概 念 金标准 FCⅠ-Ⅲ级需作指导治疗 右房压; 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 肺循环阻力; 肺毛细血管嵌顿压:诊断IPAH必须指标; 心排血量/心指数; 急性药物试验:NO;依前列醇,腺苷; 吸氧试验; 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分级 : 轻度:MPAP 25-40mmHg 中度:MPAP 41-55mmHg 重度:MPAP >55mmHg

血流动力学评价 ——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 部分PAH可能与肺血管痉挛有关,钙拮抗剂可改善预后。

试验药物与方法 伊洛前列素(Iloprost): 吸入5-10μg,持续吸入10min 腺苷(Adenosine):中心静脉或肺动脉注入,起始50μg. kg-1.min-1,每2min递增25 μg. kg-1.min-1,直到200-300 μg. kg-1.min-1或最大耐受量。

试验阳性标准 平均肺动脉压(mPAP)下降至40mmHg之下, mPAP下降幅度>10mmHg;心输出量(CO)增加或不变。三项具备。

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 minutes walk test) 客观评价慢性心衰和肺动脉高压重要指标 6分钟步行试验与运动峰耗氧量良好相关 30m 结果分级Ⅰ<300m, Ⅱ300~375m Ⅲ 375 ~ 450m, Ⅳ >450m 并与Borg scale 分级结合评定 (呼吸困难程度0-10级)

6分钟步行试验的意义 评价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心功能 心肌缺血运动耐量 慢性肺疾患肺功能 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 预后评价,药物评价疗效

WHO肺动脉高压患者功能分级评价标准 (WHO-FC) Ⅰ级 患者有肺动脉高压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 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 Ⅱ级 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 Ⅲ级 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量时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 Ⅳ级 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的征象,休息时可有气短和(或)乏力,任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

肺动脉高压诊断流程

病理生理情况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靶向治疗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磷酸二脂酶抑制剂 前列环素制剂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靶向治疗(1) 前列环素代表药物 依前列醇(epoprostenol) 曲前列环素(treprostinil )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靶向治疗(1) 前列环素代表药物 依前列醇(epoprostenol) 曲前列环素(treprostinil ) 伊洛前列环素(iloprost)

——靶向治疗(伊洛前列环素) 伊洛前列环素(iloprost)

贝前列素(Beraprost) 国内有产品,为贝前列腺素钠片 可口服的前列环素衍生物,已列入欧美指南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PDE-5抑制剂(2)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 西地那非(sildenafil) 伐地那非(vardenafil) 他达拉非(tadalafil)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3)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代表药物 波生坦(bosentan):非选择性的双重ETA/ B受体拮剂 塞他生坦(sitaxsentan):选择性的ETA受体拮抗剂 安贝生坦(ambrisentan):选择性的ETA受体拮抗剂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 波生坦(商品名:全可利)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2006年我国注册IPAH和硬皮病相关PAH,国外还有先心病相关PAH。 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波生坦(Bosentan,全可利) 2006年我国注册IPAH和硬皮病相关PAH,国外还有先心病相关PAH。 初始62.5mg,Bid, 4周后125mg,Bid 潜在肝毒性,每月查肝功能

PAH的WHO功能分级为II/III/IV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979-987 传统治疗 (口服抗凝药 ± 利尿药 ± 吸氧 ) 急性血管反应性试验 是 否 WHO功能分级为II/III级 口服CCBs (c) WHO功能分级 IV级 持续敏感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波生坦 或 伊洛前列素 ( 吸入 ), PDE-5抑制剂 西地那非/伐地那非 静脉/吸入伊洛前列素 波生坦 或联合PDE-5抑制剂 是 否 无改善或恶化: 联合治疗 继续使用CCB (< 10%) 房间隔造口术或肺移植

治疗药物进展 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 肺动脉高压治疗新靶点

未知诱发因素 Rho激酶 肺动脉高压 表皮改变 增 生 迁 徙 钙敏度 炎性细胞移行 滋养血管密度 血 管 重 构 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平滑肌高度收缩 内皮功能紊乱 内膜/内皮组织 外 膜 Rho激酶 肺动脉高压 本页共24步,步骤太多会拉长演讲时间,可根据内容合并动画步骤 55

RHO激酶参与低氧引起的内皮eNOS的下调 Rho-kinase Mediates Hypoxia-Induced Downregulation of Endother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Circulation. 2002;106:57-62 结论:研究表明低氧引起的eNOS表达的降低是通过Rho激酶介导的。Rho激酶抑制剂可能对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具有治疗的价值。

RHO激酶参与低氧引起的内皮eNOS的下调

文 献 摘 要 Acute vasodilator effects of a Rho-kinase inhibitor, fasudil,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eart, 2005,91, 391-392. 摘 要:     静脉内滴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治疗急性严重肺   动脉高压临床有效,且没有不良反应。

研究证实,盐酸法舒地尔能增加心脏指数,明显降低肺血管阻力,且未引起低血压等副作用 Heart 2005;91:391-392

文 献 摘 要 Ishikura K et al. Beneficial acute effects of rho-kinase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Circ J 2006,70:174-8 摘 要: Rho激酶抑制剂可治疗肺动脉高压,是有效的肺血管扩张剂。

降低全肺阻力 平均肺动脉压 增加心脏指数 对心率影响小 循环血管阻力 平均肺动脉压 全肺阻力 体循环动脉收缩压 降低全肺阻力 平均肺动脉压 增加心脏指数 对心率影响小 心脏指数 右房压 心率 氧分压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伴有胶原血管病变的PAH

文 献 摘 要 Tohoku J.Exp.Med., 2007,211,309-320 冠状动脉狭窄处 摘 要: Rho激酶抑制剂具有肺血管舒张的效果,可以治疗其他 药物难治的肺动脉高压,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新一类药物。

Pediatr Cardiol DOI 10.1007/s00246-2008-9315-z 文 献 摘 要 Pediatr Cardiol DOI 10.1007/s00246-2008-9315-z 冠状动脉狭窄处 摘 要: Rho激酶抑制剂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肺动脉高压。不 同于其他血管扩张剂,法舒地尔对全身血管系统扩张小于肺血 管系统,这是法舒地尔对肺动脉高压治疗的另一优点。

关于老年有关的肺高压治疗注意点 左心疾病相关PH 肺静脉高压继发,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衰竭和二尖瓣狭窄.舒张衰竭老年女性多好发.PCWP>15mmHg,PAR↑.靶向治疗无证据.

LV=左心室;PAH=肺动脉高压;PH=肺动脉高压;RHC=右心导管; PWP=肺动脉楔压;RCT=随机对照试验 左心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第2类)   左心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建议   分类 证据水平 由左心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应与左心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相同。 Ⅰ C 不能单独用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压力升高来解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该参加针对PH特异性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 Ⅱa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估计增加的左心充盈压。 Ⅱb 由左心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可以依靠PWP或左室舒张末压的侵入性检查来确定。 有左心疾病的患者,当超声心动图表明有严重的PH时,可以考虑做右心导管。 由左心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不建议采用针对PAH的特异性药物治疗。 Ⅲ LV=左心室;PAH=肺动脉高压;PH=肺动脉高压;RHC=右心导管; PWP=肺动脉楔压;RCT=随机对照试验

肺部疾患和/或缺氧相关肺PH 35%COPD静息性,52%为运动性PAH,多轻中度,mPAP<40mmHg. OSAS与低氧有关.主要基础病治疗,氧疗.不适合靶向治疗.

肺部疾病和/或低氧血症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第3类) 肺部疾病和/或低氧血症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建议   分类 证据水平 对由右心疾病引起的PH,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作为其评估工具。 Ⅰ C 由右心疾病引起的PH可以用RHC来确诊。 由肺部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应与肺部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相同,其中包括慢性低氧血症患者的长期氧疗。 不能单独用肺部疾病所致肺动脉压力升高来解释的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该参加针对PAH特异性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 Ⅱa 由右心疾病引起的PH不建议采用针对PAH的特异性药物进行治疗。 Ⅲ LV=左心室;PAH=肺动脉高压;PH=肺高压; PWP=肺动脉楔压;RCT=随机对照试验;RHC=右心导管

慢性血栓栓塞性PAH 重度PAH首要原因之一.2/3无急性历史,急性肺栓塞,SPAH>50mmHg是危险因素,预后差,发病率缺乏统计,我国可能偏高.无法手术或术后仍高除抗凝外,应用靶向治疗.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第4类)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建议   分类 证据水平 CTEPH的诊断是依据弹性肺动脉(主干、叶、段、亚段)多发血栓闭塞导致毛细血管前PAH(PAP≥25mmHg,PWP≤15mmHg,PVR>2WU)。 Ⅰ C CTEPH患者需要终身抗凝治疗。 CTEPH患者推荐肺动脉内膜切除手术。 一旦肺灌注扫描和/或CT血管造影显示有CTEPH,病人应该被转入有丰富肺动脉内膜切除手术经验的中心进行治疗。 Ⅱa 手术病人的选择应该基于组织血栓的程度和位置以及PH的程度和合并症的情况。 PAH特异性药物治疗应该选择性地应用于CTEPH病人身上,如不适合手术治疗或肺动脉内膜切除术后仍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Ⅱb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EPH=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PAH=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P=肺动脉压;PEA=肺动脉内膜切除术;PWP=肺动脉楔压,WU=Wood 单位。

诊断和治疗误区 误区一 内科和心血管医师分类概念模糊,多认为有原发和继发之分,缺少细化。原发性肺高压不仅指新分类“特发性”,可能涵盖了其他类型,不便于合理诊断和治疗。

误区二 诊断及功能、预后评估不足: 超声心动图有拟诊价值,尤其判断肺动脉高压可能性较大者,但不做右心导管(应为Ic)。 不进行WHO功能分级及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

误区三 不区分适应症,未作急性血管扩张反应试验,滥用钙离子拮抗剂。尤其老年人,可造成严重不良反应。

误区四 不合理使用体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药物。包括ACEI、ARB、硝酸酯、α和β受体阻滞剂产生不良后果。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矛盾性肺动脉压升高。

误区五 并非是所有肺高压都可应用靶向治疗,主要是第1类和不能行内膜剥脱术的第4类CTEPH。肺部疾病不可使用,左心疾病目前无明确证据改善动力学和预后。

目前临床存在的问题 右心系统疾病,设及多学科,重点研究队伍和人员不多,诊治需进一步规范和深入。 靶向药物价格贵,目前多未进入医保,长期应用难承受。 早期预防和及时病因学治疗(如非药物治疗)甚为重要。

小 结 根据WHO和ESC最新分类,区别特发性、肺高压和肺动脉高压。 小 结 根据WHO和ESC最新分类,区别特发性、肺高压和肺动脉高压。 靶向治疗进展较快,包括前列环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新的治疗方法如Rho激酶抑制剂等在继续开发。 老年人常见各种肺部疾患、慢性血栓栓塞及左心疾病所致,需区别处理。 诊治中存在认识误区,需加强对右心疾病的研究。 检查和治疗费用承受能力有待解决。特别是价廉的口服制剂。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