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教育改革之議題三: 課堂教學改革 教學
長期觀念 教師為主(teacher-oriented)的教學 一堂好課分拆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程、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提問、及教學技巧 應試文化
現代社會發展對教學的衝擊 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創新 團隊合作 解難 資訊搜集及分析 多元文化 情緒發展 應變能力 多元智能
當今中國內地課堂改革的重要議題 目標多元價值取向 教學的生活化、文化內涵化、整合化 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的選取 教學質素的評估
中國內地近20年在課堂教學的变化 初步確定『學生發展為本』 課堂教學目標價值取向多元化 教学內容強調與現實生活、學生体驗結合 教學設計及策略:引入學生主动參與,鼓勵討論、質疑、探究、觀察、自我表現、創新 通過寬鬆和諧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義務教育 2002年9月在實驗區試用 2004年評估及推廣 2005年實施新課程 普通高中 2003年開始研究及制定 2003年實驗及推廣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改革目標 傾向知識傳授 => 形成主動學習、學會學習 課程結構: 學科本位、科目過多、缺乏整合 => 九年一貫 (課程門類、課時比例) 、綜合課程(更高的融合性,更靈活的開放性)以體現均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課程內容: “難、繁、偏、舊” 及注重書本知識 => 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結合,注重終身學習的知識和技能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改革目標 (續) 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 => 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搜集資料、分析及解難、溝通、合作 測驗及評核: 甄別與選拔 => 輔助教與學 課程管理: 集中 => 國家(總體規劃課程發展、確定課程門類及課時、制定一國家課程標準)、地方(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地區需要作出調整、如課程的開發與選用)、學校(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之三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