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台中教育大學 謝寶梅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台中教育大學 謝寶梅 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台中教育大學 謝寶梅 教授

2 前言 一 談輔導團成員的角色 輔導團的成員 vs. 推動中之教學輔導教師 國教輔導團的使命為何? 研究、教材教法發展、推廣
前言 一 談輔導團成員的角色 輔導團的成員 vs. 推動中之教學輔導教師 國教輔導團的使命為何? 研究、教材教法發展、推廣 有無教學輔導的責任? 課程與教學領導者之角色 掌握藝術與人文的課程與教學重要原理及發展趨勢

3 綱 要 專業需要接受檢視--教學是不斷追求進步的專業 教師的專業發展有階段特質 教學觀察(課堂觀察)的意義、功能
綱 要 專業需要接受檢視--教學是不斷追求進步的專業 教師的專業發展有階段特質 教學觀察(課堂觀察)的意義、功能 教學觀察系統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各種教學觀察與記錄 會談過程與技術

4 教學專業是一項專業 教師專業化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 教學專業化的分的障礙 教師專業自主的扭曲詮釋 孤立的教學工作型態 過度保障的教學工作
缺乏升遷的教師職位

5 近年來推動的教師專業成長活動 學校本位的教師進修活動 進行合作式的行動研究 重視課程與教學領導 實施同儕教學輔導

6 專業需要接受檢視--教學是不斷追求進步的專業
教學是複雜的歷程 教師文化與專業 6 2017/3/22 6

7 您的輔導對象之需求會隨其專業表現特質有所不同
教師專業發展有階段特質 從生手到成為專家 您的輔導對象之需求會隨其專業表現特質有所不同 7 2017/3/22 7

8 最初臨場教學的經驗與表現 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掌握班級,維持基本的教學表現。
所學理論的運用很生硬,例如要問高層次的問題,候答時間要三秒鐘,學生答對要贊美等等。一般實習教師,在教學時,幾乎忘記了學校所教理論,以發問為例,會忘記原則,學生很多封閉性的問題。 成長快速: 只要刺激其回憶教學過程,很容易產生反省思考,顯示其在嘗試錯誤中學習和累積經驗。 8 2017/3/22

9 稍有經驗的初任教者 在任教的第二或第三年的初任教者 (advanced beginner)了,仍欠缺安全感,他們從經驗中所建立的片斷事件以及案例的知識,有助於處理經常會面對的教室中出現的問題。 此階段教師開始體會到理論需要依教學情境而變通,例如贊美學生不一定能有效果,但仍然機械性的運用教學規則。 9 2017/3/22

10 能勝任教職的教師 大部份教師到了第三年,就會成為能勝任的教師(competent teacher)。此階段教師能有思考的選擇要做的事,設定優先順序以及依據合理的目標和邏輯的能達成目標的方法來定計畫;他們會避免在某個時間會出現的、以及明顯的錯誤;大致上能控制自己的班級,在教學情境中運用其教學技巧。 10 2017/3/22

11 精熟教學的教師 大概第五年起,教師會到精熟教學的階段(proficient stage),其特質是依其直覺或知道如何進行教學。有豐富的經驗,能統整的辨識類似的問題,可以較正確的預知問題,因為他們看過也經驗過很多相似的事務。 這個階段的教師仍然需要分析和思考,以決定如何做。 11 2017/3/22

12 專家教師(experts) 有些熟練教師會到達最高的階段,成為專家老師。能對情境有直覺的領悟,並不需經過分析和深思,以決定如何行動反應。他們有流暢的表現,就像講話不必選擇字彙,走路不必思考腳要放置何處一樣。專家做事情通常能完成,因此,事情進行沒有障礙,不需要解決問題或做決定。當事情不尋常、進行不像計畫一樣,才用得到思考分析;但當事情進行平穩,就不需反省自己的表現。 12 2017/3/22

13 觀察理論與實務 目的 工具 類型 會談過程與技術

14 教室觀察的意義 被觀察教師和觀察者(視導或輔導人員、專家教師、同儕教師)為增進或改善教師的教學,事先討論關注的焦點,而後進入教師班級,有系統地紀錄教學事件和行為,經過分析和解釋,對教師提出具體的回饋和改善建議。 14 2017/3/22

15 教室觀察功能 第一,作為教師的鏡子:指出教師教學的優點,也呈現教師教學不足之處。(健康檢查需要粉飾嗎?改進教學與教師教學評鑑目的有所不同)
第二,肯定與支持:透過夥伴關係發掘教師的優勢,對於教學不足之處給予支持。 第三,促進專業成長:對教師提出具體的教學改進意見,形成專業成長計畫,相互激盪實踐專業成長計畫之動力。 15 2017/3/22

16 藉助觀察工具以求客觀 觀察工具會依學科或觀察目的不同而有所選擇 16 2017/3/22

17 教學觀察系統是量化的教學研究工具 1970s年代,研究方法顯著地進步許多,較為精密的統計方法發展出來了,能研究大量的教師,也可以在研究的教室花較多的時間蒐集資料,取樣的理念較為進步,登錄的技術與工具也已經發展出來。 這些研究發現了較成功的教師與比較不成功的教師之間的差異,其比較的衡量標準是學生的成就。 另外,這段期間的研究也注意到學科、年級、以及學生的特質是影響教學的因素。 17 2017/3/22

18 目前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檢核重點為訂定觀察工具之依據 (教研會版本)
幫助教師改善教學的觀察與教學評鑑不同 18 2017/3/22

19 觀察類型 未設定觀察焦點 設定觀察焦點

20 未設定焦點 軼事記錄 手寫記錄(將觀察所得逐字紀錄) 錄影紀錄 觀察得來的資料要根據有效教學解釋 20 2017/3/22

21 焦點式觀察 選擇性的逐字紀錄 語言流動(可用繪圖瞭解互動,或用逐字紀錄瞭解與不同學生互動內涵) 移動型態 其他投入行為之觀察
法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利用觀察系統工具) 21 2017/3/22

22 課堂觀察方法-設有焦點之觀察 觀察紀錄方式會隨焦點不同而異 講術技巧 學習氣氛 教室管理 學科概念的清晰度—講述 教學方法的變化 發問技巧
22 2017/3/22

23 But …… 觀察教師教學行為必須要瞭解好的教學是什麼….

24 research based knowledge
觀察焦點與其從教學研究得來的知識 research based knowledge 24 2017/3/22

25 Borich 班級管理 教學深度 和清晰度 學習氣氛 教師的工作 導向 教學的變化 學生參與學習 學生學習成就 流暢 溫暖 理解 結構 注意
有效教學的 研究基礎面向 教師的工作 導向 教學的變化 知識 集中(焦點) 學生參與學習 學生學習成就 25 2017/3/22 25

26 班級管理(產生流暢) 建立教室規則 建議教學例行事務 使用較低調的班級管理 建立 6 到 8 個學業工作和行為規則
在學科教學活動的順序(例如:閱讀、發問、討論、摘要) 使用較低調的班級管理 預期(掃視教室)、偏差(接近)、反應(警告) 26 2017/3/22 26

27 學習氣氛 (產生溫暖) 平衡溫暖和控制 在過度和不足的關心之間取得平衡 安排社會環境 提供合作和小組工作的機會 27 27
2017/3/22 27

28 教師的工作導向(建立結構) 有效的運用管理和抄寫工作 在教學過程中減少抄寫工作 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 配合教學內容,採用直接或非直接教學
維持單元目標的教學重點 使用前導組織將教學目標和單元目標關連起來 28 2017/3/22 28

29 學習過程中的學生參與(產生焦點) 提供練習和回饋的機會--提供真實世界的活動,讓學生可應用已學得的技術和概念
使用個別的和自我導向的學習活動--提供獨立學習和個別主動的機會 監控個別習作和檢查進行情形-- 經常提供一對一的回饋 29 2017/3/22 29

30 教學的變化(引起注意) 使用可獲得學生注意力的手段 呈現熱忱和生氣 問題的多樣型態 納入學生的意見 在真實世界應用,以增加學科學習的興趣
在課室中移動,調整聲音大小變化,以強調重要部分 問題的多樣型態 提問收斂性及擴散性之問題 納入學生的意見 將學生的意見編入教材內容 30 2017/3/22 30

31 教學的深度和清晰度(獲得理解) 提供前導組織 使用舉例、圖解和示範 提供複習和摘要 用跨單元的概念將一個單元連接其他單元
將真實的東西帶入教室 提供複習和摘要 使用設計方案、製作檔案及進行調查,以鼓勵反省和應用所敎內容 31 2017/3/22 31

32 學生的學習成就— 習獲知能 最直接衡量教師有效與否的指標

33 依據課堂觀察的目標 決定觀察的型態; 教學模式也會決定課堂觀察的型態

34 直接教學vs.是非直接的教學 台灣的學校一般是以直接的教學為主,近幾年主張自然科和數學科採用建構式的學習方式,則是非直接的教學。 34
2017/3/22

35 直接的教學典型 複習、檢查前日功課、必要的時候再教學、檢查作業
教新的內容:overview、一步驟一步驟的教、經常會很細部的解釋、重複一些教材。 引導學生練習,直到成功率約百分之八十 回饋和校訂 獨立練習(如家庭作業或課堂習寫)希望成功率到百分之九十五。能運用並自動化。 週複習和月複習 35 2017/3/22

36 非直接教學 是理想化的教學主張,根據學習理論的主張所強調的長遠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過程如:
1. 先提供前導組織(概念架構)讓概念能引發到較精要的層次 2. 提供概念的形成,採用歸納或演繹的方式 歸納:選擇一事件(實)來建立概念或類型 演繹:以原則推論到特定的事例 3. 用典型的例子或非典型的例子 典型的例子幫助正確的推論 非典型的例子幫助充實概念 36 2017/3/22

37 5.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經驗之例子或參考資料,來澄清或連結學習,以增進理解和記憶保留。
4. 用問題引導探究或發現的歷程 引發矛盾衝突 探究較深層的反應 延伸討論 將學習責任轉交給個別學生 5.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經驗之例子或參考資料,來澄清或連結學習,以增進理解和記憶保留。 6. 讓學生自我評鑑自己的反應之適切性,必要的時候給予引導。引導的方式有提供線索、問題、或暗示以引其注意到不適切的反應。 7. 使用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批判思考、預測、和發現可以推論。引導和提供新的內容、複習、和歸納、改變訊息的流通、並結合不同的領域,以促進更為有產出的討論。 活動對照 37 2017/3/22

38 教學觀察必須瞭解教學行為深層的意義

39 每個行業的人所慣常使用的語言方式會和他的工作情境相連結,「教師」這個行業以其擔任的角色會有約定俗成的說話方式,就成為「教師角色」的標誌。
瞭解教室語言 每個行業的人所慣常使用的語言方式會和他的工作情境相連結,「教師」這個行業以其擔任的角色會有約定俗成的說話方式,就成為「教師角色」的標誌。 39 2017/3/22

40 教室語言溝通與一般公眾場所的溝通不一樣的特質,教師控制著正式上課的所有談話。
教室言談的基本模式:教師啟動、學生回應、教師評量的IRE(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 教師具備即興演出的重要知能 40 2017/3/22

41 交叉的談話 (教師不必一定要掌控發言的分配權) 教室中的不公平現象,以及教師運用威權。
教室內談話權力之賦予 分配的或輪次的談話、自由談話 交叉的談話 (教師不必一定要掌控發言的分配權) 教室中的不公平現象,以及教師運用威權。 41 2017/3/22

42 「課」的結構與進行

43 課的結構 課的重要性,課的進行有結構,會減少管理方面的問題,也就是教師和學生都能將注意力放在課的學業上。學生熟習課的結構之後,自然能啟動活動,以及活動的轉換。 43 2017/3/22

44 各學科的「課」呈現不一樣 例如…. 科學的課,其呈現會和其他的學科有所不同,教師將學科的教學內容轉換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組合模式。
背誦的出現率,數學課比社會課多,低社經地位的學校比較多。 操作器材的課與講述的課很不同 44 2017/3/22

45 學生的差異性

46 教師要瞭解學校次級文化和具備多元文化的知能
學生文化之間的差異,教師因為對學生文化的不瞭解,以致於上課引發不了學生談話。如果深入的瞭解該文化,就能夠改變互動模式,增進學生談話的可能性。 對原住民的教學所主張的教材要有關連性,其意義並不是指教材與教材之間的關連性,而是指教材要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連,也就是與學生生活的世界相聯結。 46 2017/3/22

47 教師的言談也被發現和學生是有距離的,學者發現教師幽默與感情的表達很罕見。
教師對學生家庭生活的瞭解的意義,能以關懷其家人以拉近彼此的距離,產生師生共群感。此外,教師也應該找出個人言談的風格,以和學生建立共群感。 47 2017/3/22

48 觀察工具與紀錄

49 未設定焦點的觀察與記錄 廣角鏡技術

50 廣角鏡技術— 捕捉與記錄大量的教學現象 軼事記錄與手寫記錄 錄音帶與錄影帶 教室日誌 優點: 看到原先未計畫看的教學現象
為未決定如何改進教學技巧的教師提供了良好的起點

51 軼事記錄要注意的事項 由教師和輔(視)導者決定廣角鏡頭視野大小 觀察時記下觀察時間、並描述情境脈絡 記錄的句子要客觀具體,不具評斷性

52 設定焦點觀察與記錄

53 選擇性逐字記錄 意義為何? 是指輔(視)導人員在觀察與記錄之前先與教師協商,一起決定視導人員所要觀察、記錄的口語事件,然後在教學過程中將有關此一口語事件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

54 選擇性的逐字紀錄 教室觀察者在觀察教師教學前,事先與教師協商,共同決定所要觀察、紀錄的口語事件,然後在教學過程中將有關此一口語事件,一字不漏地紀錄下來,在紀錄中強調語言內容的正確性。從所紀錄的資料中,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行為,以及顯現的教學行為(口語)問題,提供教師改進的參考。 54 2017/3/22

55 採用選擇性逐字記錄的優點 提供客觀的記錄,讓教師覺知本身的教學口語歷程。 促使教師專注改善一種行為,容意產生成就感。

56 採用選擇性逐字記錄的限制 教師須對要觀察的口語行為有所知覺 無法掌握教室互動的完整脈絡 記錄的口語事件可能流於鎖碎
教學口語事件十分快速時,將使記錄困難

57 選擇性逐字記錄取樣 時間取樣 焦點行為

58 選擇性逐字記錄之資料分析 適當的用詞 問題的認知層次 訊息的數量 問題的移轉 問題的探究 重複性的問題 多重的問題

59 法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 在1960及1970年代廣為利用於教師訓練中,亦是研究人員引用的工具,其記錄所得可分析教室中教師和學生的語言互動型態。
教師和學生的語言互動型態分為「教師的語言」和「學生的語言」兩大類九種。 教師的行為可被歸類為直接和非直接的教學風格。 59 2017/3/22

60 法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 教師語言有: 1.接納學生的感覺 2.消極或鼓勵 3.接受或使用學生的觀念 4.問問題 5.演講 6.指示
7.批評或辯護權威行為; 學生語言有: 8.學生反應性說話 9.學生自發性說話 10靜止或疑惑。 60 2017/3/22

61 以時間線標記 時間線標記每一欄位代表3秒鐘 時間線標記用以記錄師生互動類型 可變換師生互動分類及欄位時間長度 可運用電腦科技加速記錄及分析

62

63 在工作中(on task) 在工作中是指學生是否專注於學習活動
只要是符何教師要求的學習活動的行為型式均屬之,典型的在工作中,包括閱讀、傾聽、回答問題、在座位上做作業、合作完成小組工作等

64 在工作中又稱投入行為 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將心力投注於課業活動的行為,如對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予以注視、傾聽、提出問題、適當表達意見、做作業等。與此相反的則是「非投入行為」,是指學生未參與課堂的課業活動,包括教師在進行課業活動而學生未投入學習,以及學生配合教師正在進行的非課業活動。 64 2017/3/22

65 在工作中行為之觀察實施程序 觀察者在教室中某一位置就定位 畫出座次圖 註明學生性別等基本資料 確定行為的符號系統 有系統記錄學生行為
循環重複前一步驟 標出每循環觀察時間

66

67 針對師生的對話互動 (語言流動)之記錄

68 語言流動 乃觀察並記錄教室中,誰對誰說話的技巧。如教師問學生、學生回答教師、教師稱讚學生、學生提問教師、學生對學生說話等。
觀察者可將上課的行為分為四類:教師問問題、學生問問題、教師正向反應、教師負向反應。 語言流動的資料,可顯示教師的座位偏好、學生偏好及語言行為偏好。 68 2017/3/22

69

70 教師的語言行為 提供訊息 發問 回答 讚美 直接指導 鷹架 70 1 x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0 2017/3/22

71 移動型態 即用以紀錄教師在上課中,教師與學生移動的情形。這種工具較適用於教師監督、協助學生練習工作、學生分組討論等的教學型態。觀察者的任務是紀錄教師與學生如何從教室一端移動到其他地方。重點是放在教師的移動上,了解教師是否運用來回走動以幫助學生和吸引學生注意力,也可了解學生是否因為想躲避作業或根本無事可做而到處移動。 [實例] 71 2017/3/22

72 師生在課堂上之移動 教師之移動 影響班級控制及學生注意力 顯示教師的偏好 學生之移動 是否專注於學習

73 觀察實施與記錄 畫出教室簡圖 觀察師生移動情形並以連續的線記錄教師或學生從教室的一端移動到另一端 不同的時間可用不同顏色的筆做記錄

74

75 其它觀察焦點 觀察方式與記錄之運用

76 觀察焦點之內涵與觀察設計 講述技巧 學習氣氛 教室管理 學科概念的清晰度 教學方法的變化 發問技巧 76 2017/3/22

77 安排觀察

78 課堂觀察前 觀察前確定事項 教師心理準備好 確定觀察目的、重點 指標和表格 確定觀察日期和時間 決定是否錄影 78 2017/3/22

79 觀察的基本注意事項 確認觀察者是什麼對象 確認觀察目的為何 確認觀察當天教學目標 認識學生是什麼樣的群體 受觀察者會向學生介紹觀察者
坐在什麼位置觀察 79 2017/3/22

80 觀察活動的充分條件 在觀察現場必須感到很自在,有很好的精神,因為你(你)要系統的、快速的紀錄資料。若非如此,身體狀況不允許你進行需要如此專注的工作,就不要勉強進行觀察。 建立信任關係 80 2017/3/22

81 信任如何產生? 真誠待人處事 展現出信任別人風範 穩定值得信任的人格特質 重視承諾

82 釐清要記錄的教學資料 要觀察哪一節課? 期待學生學習到甚麼? 怎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82 2017/3/22

83 教師準備工作 教師選擇教學單元和節次 教師準備簡案 教室環境安排 83 2017/3/22

84 會談過程與技術

85 基本原則 安排觀察前務必要建立信賴合作的關係 第一次安排需時較長,後續的會談僅需5-10分鐘 安排會談最好在中立、溫馨、舒適的場所
選定一個雙方都方便的時間進行觀察 選擇的課堂應讓教師有機會呈現教師的關注及對關注問題的解決 通知教師才進入教室,讓教師有準備並覺得受到尊重

86 觀察前會議討論重點 辦識教師教學的關注為何? 把教師的關注轉換成可觀察的行為 辨別能促進教師教學之程序 協助教師設定自我改進的目標
安排觀察教室的時間 選擇觀察的工具及所要記錄的行為 釐清所要記錄的教學資料的脈絡

87 教師的關注 以及 將關注之事物轉換為可觀察的行為
教師的關注 以及 將關注之事物轉換為可觀察的行為

88 會談的例子 輔導者:你能舉一個他們未經許可就講話的例子嗎?
教師:當我讓他們圍成閱讀小團體,問其中一人問題時,如果組內的小朋友認為他們的答案對時,他們就會說出來,有時甚至連問題都不聽,只是說出他們心裏的話。他們也不再乎其他小朋友是否已在回答了 輔導者:我想我已經清楚這些事情了,您覺得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的情形可以改善呢? 教師:我想我可以教他們一些參加的規則,例如想要說話要舉手,當其他人發表時要安靜

89 協助教師設定自我改進的目標 促進教師自我省思如何改進,例如:
輔導者:你所關心的是學生不經允許就講話,你也已經指出很多你想讓學生表現出來的行為,有沒有一個你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呢? 教師:有的,我第一個目標是減少學生不經指示就講話的情況,另一個目標就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正向行為表現,如傾聽他人的話和有話想說時要舉手。 輔導者: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目標,我會盡力幫助你達成目標。

90 與教師一起思考教學行為可能的改變 讓教師獨立練習這些這些改變 改變學生行為的系列 確認要學生表現出來的特定行為
確任引起上述行為所須的教學程序 確任將上述程序付諸實行的策略

91 選擇適切的觀察工具 配合教師的關注選擇觀察工具: 非口語行為:錄影 班級中一位問題學生:軼事記錄 教室中的騷動情形:學生移動方式
學生學習的專注情形:在工作中

92 確定以下事項準備妥當 教師與輔導者先設定目標、找出共同關注。 討論教學方法與策略,預測學生的反應,選擇適當的觀察技巧或分析項目。
選擇一至數種適用於特定情境又能符合教師的目標及關注、並不會干到擾教師的的方式記錄資料。

93 釐清所要記錄的教學資料的脈絡 藉由會談釐清教師教學情境,從以下問題了解: 我要觀察的是那一堂課? 你期待學生在這一堂課能學到什麼?
你會怎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你會使用哪些教學策略? 你會用怎樣的評量來確知學生已經學到你想要教的? 你班上以往學習情況怎樣?有哪些人學得比較快?哪些人學得比較慢? 當你教這堂課時,我有哪些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呢?

94 輔導人員記錄資料應具體而客觀 會談後教師會明白: 決定要被觀察的堂課 堂課時他將要做什麼 他所期待的學生行為 他的關注和可能問題
同意觀察者的角色

95 觀察後會談 回饋--提供資訊為目的 肯定與指出帶改進之處,應提供觀察摘要 會談最好是非指導式
以教師為中心 ,認 知取向,促進教師之反省思考反省思考有層次 教師教學改變需要時間,密度也重要,至少一個月要有一次。 95 2017/3/22

96 回饋會議的討論重點 以客觀的觀察資料提供教師回饋 引出教師的意見、感受及推論 鼓勵教師考慮替代方案 給予教師練習與比較的機會

97 以客觀觀察資料提供教師回饋 展開會議的好方式是:「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所觀察或搜集的資料」。
以簡要、無價值判斷地描述說明記錄資料所代表的意義,最好由受觀察教師自己發現其意義。 說明資料的可能原因及可能產生的結果

98 鼓勵教師考慮選擇替代方案 當老師必須做改變時,鼓勵教師從幾個可行方案中,選擇有把握的方式,並預測可能發生的情況加以因應
對教師所選擇的替代方案,應立即給予適度的增強,例如視導者可以說:「這些想法聽起來不錯,何不試試看?」

99 談話技巧 引出教師的意見、感受及推論 引導教師對資料的反應需要技巧與耐心 以不具威脅性的態度,配合下列問題:
你看的記錄資料裏面,再一次教學時,你會重複使用那些? 你要改變什麼? 假使你是一個學生,你想改變什麼? 善用行為改變的三個要素(讚美、建議、增強)

100 提供後續練習、修正、強化新的教學行為之機會

101 資料參考: 部分內容取自張德銳教授提供各區域人材培訓中心之講綱改編

102 謝謝您的參與!


Download ppt "教學觀察與會談技術 台中教育大學 謝寶梅 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