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 大洋洲概述. 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南岛 新西兰北岛 新几内亚岛 3 、三大群岛: 2 、四大岛: 1 、一块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一、大洋洲范围.
青岛开发区第七中学 王丽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秦岭 - 淮河 23.5°N 南 海 东海东海 32 ° N 4° N 一、基本概况 2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 南地区。 1 、位置:秦岭 - 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东临东海、南临南海.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试 卷 讲 评.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第1课时) 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 林锦凤.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选修5]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以长江流域为例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区位条件优势 ■鱼米之乡 ■沿江分布的城市 ■沿江工业走廊 ■保护“母亲河”
水资源 第二课时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人均耕地多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条件适合小麦、玉米等种植 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商品谷物农业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本课件是由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第十五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地形和地势 (第2课时) 永定路中学 王海峡.
北方冬季.
第二节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夜景 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 曹欢颜.
目标导学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认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等中心;
2016年哈尔滨市地理学业考试 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中国的气候.
第三讲 中国的气温.
《中国气候》.
中国地理.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的工业.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 清远市清城中学 李秋萍.
本课件是由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中国区域地理.
(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下图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两晋与南朝.
09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详解(二十八) ——中国地理【Ⅴ】
开发区第七中学 于娜.
植物和我们.
整理和建构地理知识系统的方法 ——宁波市余姚第四中学 郑伟大.
成才之路 · 地理 人教版 · 必修3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考纲 下载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解读 1.识记: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布局及 发展方向。 2.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应用: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 生产条件及布局。
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宁夏银川九中 杜改余
中国的农业.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3(湘教版)
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中学 袁飞林.
精彩即将上演, 敬请期待… … 郝鹏翔出品.
知识点一 第三节 理解教材新知 知识点二 区域发展差异 知识点三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 随堂基础巩固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 第一章
边界 有的明确,有的具有_______的特性 过渡 整体性 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_________的特征 相对一致 差异性 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层次性 区域_______有大有小,______有高有低 范围 等级.
 第21讲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我的案例 教学激趣引入.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备选答案 ①遥感(RS) ②地理信息技术(GIS) ③地理位置 ④矿产资源 区域差异的成因、表现及分析方法 区域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发展的水平、方向、人们的生活特点等都有差异,在分析区域差异时一般按成因、表现的思路进行,注重因果关系的分析并对区域发展的条件进行评价。 1.成因 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之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方面的差异。
备选答案 ①遥感(RS) ②地理信息技术(GIS) ③地理位置 ④矿产资源 区域差异的成因、表现及分析方法 区域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发展的水平、方向、人们的生活特点等都有差异,在分析区域差异时一般按成因、表现的思路进行,注重因果关系的分析并对区域发展的条件进行评价。 1.成因 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之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方面的差异。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作者:林丽仪.
本课件是由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中国的地理差异 福州文博中学 冯春欣.
点击进入知识导航,浏览并链接到相应知识点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第17课时 中国的气候 要 点 探 究 课 标 解 读 考 点 精 讲.
第三课:水 Leçon 3 水和土,活动一:地图 Activité 1, page 44
东亚及日本概况.
气候(第2课时)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亓孝然.
中国的气候.
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影响 中国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大陆性.
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贺 项 磊 郑州市中牟外国语学校.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北方地区

一、自然概况 农业 1、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甘、宁的东南部和苏皖的北部 2、自然环境 1)气候:温带季风(半湿润、湿润区) 2)地形:平原广阔 3)土壤:黄土、黑土 农业

53°N 中国地理分区图 北 方 分区 地 区 32°N 135°E 103°E

530N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450N 400N 320N

中国温度带图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高原垂直气候带 寒温带 中温带 亚热带 暖温带 热带

中国干湿分区图 半干旱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北方地区的平原、丘陵地区发展了旱地为主的种植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二、北方地区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读下面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北方 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北方地区的平原、丘陵地区发展了旱地为主的种植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湿润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2、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的差别,农业(种植业)生产的区内差异也很显著。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东北平原为肥沃的黑土地。 总结列表

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 土地水源结构 水热气候结构 黄土高原 华北 东北 耕作制度 作物结构 水分好 热量低 光热好 水分不足 光热较好 水分短缺 平原肥沃 黑土 平原开阔 黄土 高原 黄土沟壑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 粗放经营 一年一熟 作物结构 对环境 要求不高 喜温凉 需光热多

(1)黄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上水源紧张,节约农用用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 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1)黄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上水源紧张,节约农用用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 (2)黄土地上的耕地中低产田多,土壤中有机质少,另有盐碱地,砂地等需要改造(综合治理); (3)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大片已开垦为商品粮基地,目前还有沼泽地荒原有待开发。

4、根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济”的原则,北方地区在山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我国最大的用材林基地;在丘陵地区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发展了温带水果,为我国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三、北方地区的水旱灾害及其治理 1、北方地区水旱灾害的成因 (1)气候原因: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7、8两月,且多暴雨,此时河水暴涨,河流易泛滥成灾;而每年的春季少雨,常有干旱。 (2)土壤、植被原因:华北地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地土质疏松,加之黄土 高原上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河流,影响河流的排洪,易形成水灾。

2、北方地区水旱灾害的治理 (1)黄河的治理: 上游修建水库(贮水、以防春旱,同时减少中下游的水量) 中游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等),改善生态环境 下游加固堤防,防止决堤成灾 (2)海河、淮河的治理: 上游修建水库 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蓄水以防春旱,同时减少中下游的流量) 下游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利用洪水排泄入海。

总之,春旱和夏涝为北方地区普遍性的灾害。根治方法: 一方面必须节约用水,减轻本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综合治理大江、大河(如“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等),充分发挥它们的水利作用。

四、北方地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1、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东北林区)分布? 长期以来,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 恶化的原因: 毁林开荒 过量采伐 重采轻育 森林面积减少 滥砍滥伐 森林灾害 居民烧柴 可见,东北林区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2、恢复和发展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 平衡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有: (1)改善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 (2)积极造林,采伐与培育相结合; (3)开辟多种能源以解决居民烧柴困难问题; (4)预防森林灾害(虫灾、火灾等); (5)制定森林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森林资源等;

五、北方地区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 1、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和铁。 请说出重要的煤、石油和铁矿基地。 2、我国沿海的四大工业基地中两个基地: 辽中南地区和京津唐地区 (1)东北重工业基地 有哪些资源、建立了哪些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2)京津唐地区-我国北方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有哪些资源、建立了哪些工业部门?

3、还有山西太原的钢铁、洛阳的拖拉机制造、西安飞机制造、石家庄的纺织工业等在全国工 业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民俗

六、民俗点滴 北方许多地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以 面食为主,善于加工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食品。 在黄土高原以及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历史上曾经较长 时期以小米等为主要食品。 由于气候寒冷,所以北方地区在建筑房屋时,都特别注 意保暖防寒。在农村很多地方习惯于睡火炕。 黄土高原的居民,因为气候比较干旱,他们便充分地利 用当地深厚的黄土,开挖窑洞居住。这样,既节省了建筑 材料,窑洞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北方地区,冬季漫长,大地冰封,溜冰、滑雪是当地人 喜爱的冬季体育活动。

1、东北各省区发展农业生产在气候方面的 优势主要表现在  (    ) A、光照、热量、水分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 B、冬季漫长严寒 C、光照、热量、水分可满足作物两年二熟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2、我国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同的自然特征是  (    ) A、河流都有很大的含沙量   B、1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 C、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D、都属于我国湿润地区 D B

A B F C 3、华北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点之一是 ( ) A、黄土覆盖天地 B、雨热同季 C、地势平坦 D、矿产丰富 3、华北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点之一是  (    ) A、黄土覆盖天地    B、雨热同季    C、地势平坦   D、矿产丰富 4、华北平原是我国耕作历史悠久的著名粮棉产区,促使其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多项选择填空)。 A、夏季气温高    B、地势平坦    C、土质疏松 D、黑土深厚   E、土壤肥沃     F、热量充足 C A B F

A 5、影响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 A、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水资源短缺以及长城沿线地带的风沙危害 5、影响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 A、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水资源短缺以及长城沿线地带的风沙危害 B、夏季多暴雨、旱涝灾害、冬季漫长严寒 C、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以及长城沿线地带的风沙危害 D、华北地区植被良好,但水土流失严重 A

窑洞 http://resource.gxer.net/statics/tbfd/czpdx/tbfd/c2dl/c2dl11/cjg.htm#shi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