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 宗 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Advertisements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十二課 吃冰的滋味. 第十二課 吃冰的滋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古蒙仁 回憶童年 時代吃冰 的生活環 境與趣味 先肯定夏日吃冰是人 生一大享受,再分段 記敘童年吃冰的各種 情況,以回應首段 ★題目含義:關於吃冰的滋味的主旨,古蒙仁曾 說:「吃冰的滋味已不單純是一種口感或味覺 ,而是對逝去的時光的一份嚮往和追求。它是.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7 的乘法口诀. 7 的乘法口诀 外海中心小学 林秀屏 七九 六十三 七二 十四 七四二十八 七七 四十九 七五 三十五 七六 四十二 七八 五十六 七一 得七 七三 二十一.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學生作文的寫作方法 童詩的寫作技巧. 一、童詩的寫作型式 1 .童詩要分行(一句一行) 2 .童詩可以分段.
六年級 中國語文科 簡介 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 課程 十一個單元 一、古典小說 二、以理服人 ( 說明文 ─ 道理 ) 三、記敘文 ( 記事 ) 四、說明文 ( 事物 ) 五、議論文 六、人物傳記 七、記敘文 ( 遊記 ) 八、應用文 ( 書信 ) 九、描寫文 十、故事 ( 記事抒情 ) 十一、古文.
參考資料﹕大人國夢遊記 遠看.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二課 月光餅. 第二課 月光餅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琦君 回憶童年時與表姑爭 吵、和好的往事,並 抒發思鄉之情 先寫物,接 著敘事,然 後抒情 ★文意: *月光餅: ⒈原指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轉為作者「鄉愁 」的寄託。 ⒉思物、思人、思鄉、憶舊的寄託物。 *物:月光餅/事:與表姑的童年往事/情:思鄉.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比較與對照法 (配合四下 課業4 媽媽的變化 外貌描寫、對比).
始得西山宴遊記 國二甲 S 許舒喬 指導老師:胡瀚平.
《春曉》.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始得西山宴游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
第五冊 第八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為提升學生能力而教學 國文教學的價值在 提升學生思辨的能力 涵泳學生人文的氣質 訓練學生語表的能力 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
柳宗元 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描寫景物的方法.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第六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填字遊戲 腳 〈 〉踏〈 〉地 取 〈 〉地〈 〉材 牽 〈 〉腸〈 〉肚 散 〈 〉頭〈 〉髮
命題作文 記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始得西山宴游記 柳宗元 文體:山水游記 (記敘文).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
詞語的 褒貶色彩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邏輯設計--不穩多諧振盪器 通訊一甲 B 楊穎穆.
網路程式設計期末project B 張芸菱.
寫作與思維.
                                                                                                                好書介紹   2009年12月14日.
讓Emulator可以 使用Android Market
How to design a writing task with designated genre
中國文化論文寫作 閱讀, 思考與寫作.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英 文 報 告 第三組 姓名 財金二A 傅佳文 財金二A 彭雅安 財金二C 許倩蓉
重複圖形.
畢達哥拉斯 與 畢氏定理.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年度第1學期 生物學與性別平等關係 講義下載網址 宮輔辰 辦公室 B971 分機 : 7971.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題目:心中最討厭的…… / 我喜愛 /理想的風景
師大 KSP 操作手冊.
第一章 自我評量題目 一、何謂警察行政?試舉二例論之(p5-p6) 二、試比較警察行政與公共行政之異同?(p6,p13)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片語 黃勇仁.
感官摹寫 小朋友,你知道嗎?日常生活 中的五覺 ─ ─ 視覺、聽覺、嗅覺、 味覺、觸覺,也可以應用在文字 上喔!現在我們 一起來試試看吧!
5. 令圖畫動起來 Tween 功能介紹 移動效果 顏色漸變效果 形狀漸變效果 離開.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認識比例尺 廖建榮.
文 體 介 紹 記 敍 文.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 宗 元

課文介紹 (1)本文選自柳河東集,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 (2)「八記」各自成篇,但又互相連貫,好像衣服山水畫長卷,一景又一景的展現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西山一帶的奇山異水。

(3)本文記始得西山遊覽之勝。題目上特加「始得」二字,不僅說明作者真正的遊賞自此開始,並暗示發現景冠永州的西山,是心境上的一個轉折,一個新的開始。 (4)柳宗元遊記之文,景物摹繪細緻傳神,往往以情觀景,藉景抒情,讀來情思雋永,寄託搖深,為山水遊記之佳作。

作者介紹—柳宗元 2.柳宗元年少精敏絕倫,二十一歲(德宗貞元九年)中進士,二十九歲拜為監察御史,累官禮部員外郎。 1.字子厚,唐河東解(今山西省解縣)人。生於代宗大曆八年(西元七七三年),卒於憲宗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享年四十七。 2.柳宗元年少精敏絕倫,二十一歲(德宗貞元九年)中進士,二十九歲拜為監察御史,累官禮部員外郎。

3.後因參與王淑和政治革新失敗,初貶邵州,未至,貶為永州司馬,司馬為閒職,在永州十年,柳宗元於是寄情山水,讀書創作,完成永州八記 。 4.元和十年徙柳州刺使,卒於任。。

5.柳宗元文章雄深雅健,俊潔精奇,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大將,與韓愈並稱「韓、柳」 6.文筆清麗,有強烈的感染力,成為後世文章的楷模。 7.好友劉禹錫為他編輯詩文遺稿為《柳河東集》傳世。

補充資料--永州八記 1.始得西山宴遊記 2.鈷鉧潭記 3.鈷鉧潭西小丘記 4.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5.袁家渴記 6.石渠記 7.石澗記 8.小石城山記

補充資料—貶官 ◎唐憲宗元年,柳宗元被貶邵州。 ◎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江州。 ◎憲宗元和十四年,韓愈被貶潮州。  

補充資料—作品費時十年 ◎柳宗元《永州八記》 ◎曹雪芹《紅樓夢》 ◎連橫《台灣通史》

課文--第一段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有我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注釋--第一段 ◎僇人:凡有罪受辱的人,謂之僇人。此指被貶謫的人。 ◎是州:指永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零陵縣。 ◎惴慄:恐懼不安。惴,音ㄓㄨㄟˋ。 ◎隟:同「隙」,閒暇。

◎施施:徐徐之意。施,音ㄧˊ,舒緩。 ◎漫漫:(1)猶從容。(2)無目的,無拘束的樣子。 ◎披:撥開。 ◎意有所極:心裡想到哪裡。意,意想。極,至也。 ◎夢亦同趣:夢中也到了那裡。趣,同「趨」,向、往。

課文--第二段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土壤,皆在任席之下。

注釋--第二段 ◎斫榛莽:砍伐雜亂叢生的樹木和野草。斫,音ㄓㄨㄛˊ,砍也。叢木曰榛;叢草曰莽。 ◎茷:音ㄈㄚˊ,草葉茂密。 ◎箕距而遨:言放任自適地坐著遊目四望。箕距,像畚箕一樣地伸著兩腿坐在地上。遨,遊賞,此處指遊目四顧。 ◎皆在袵席之下:形容地勢高峻,俯視四周,遠近景物盡收眼底。袵,臥席。  

課文--第三段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興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塿培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注釋--第三段 ◎岈然:山隆起的樣子。岈,音ㄒㄧㄚ。 ◎洼然:深陷的樣子。洼,音ㄨㄚ。 ◎垤:音ㄉㄧㄝˊ,小土堆。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謂登高望遠,則千里之遙的景物,都收縮聚集尺寸之間,一覽無遺,沒有一物能逃離視野。攢,音ㄘㄨㄢˊ,聚集。蹙,叢聚。遯,音ㄉㄨㄣˋ,同「遁」,逃避。

◎縈青繚白:指白雲環繞山間。縈、繚,均指纏繞之意。青謂山,白謂雲。 ◎際:接合也。 ◎培塿:音ㄆㄡˇ ㄌㄡˇ,小土丘。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謂西山高大久遠,與天地大氣同生,而不知其盡期。悠悠乎,久遠無際的樣子。灝氣,天地之間的大氣。灝,音 ㄏㄠˋ,同「浩」。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謂西山廣闊無際,與天同在共存,而看不到盡頭。洋洋乎,廣闊無際的樣子。造物者,指天地自然。

課文--第四段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注釋--第四段 ◎心凝形釋與萬物冥合:心神凝聚安定,形體了無拘束,進入忘我的境界,彷彿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凝,凝聚專一。釋,解除束縛。萬化,自然萬物。冥合,渾然融合;冥,暗也。

始得西山宴遊記—主旨 本文主要是敘述發現西山和遊覽西山的經過。作者通過對西山獨特景色的描寫,排解被貶的苦悶,並以西山的獨特景象以自況,流露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最後更寫自己遊覽西山的感受,就像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忘掉個人得失榮辱。  

內容分析--貶居永州的遊蹤 1.經常遊覽山水的原因:貶為罪人,經常感到「惴慄」,故於空閒時遊山玩水,以排解鬱悶。 2.遊覽山水: 2.遊覽山水:  (a)地點:進入深林,走盡迴溪,無遠不到。 (b)飲宴: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c)飲醉後的樂趣:「醉則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d)遊覽後的感想:以為凡是永州之山水,「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內容分析--發現西山的時間和地點 1.日期:元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2.地點:在法華寺的西亭

內容分析--宴遊西山的經過 1.進發過程:「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2.登山過程:「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眼見景色:「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內容分析--宴遊西山的經過 5.所得領悟:「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6.寫作原因:「然後知吾嚮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4.觀後所感:「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5.所得領悟:「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6.寫作原因:「然後知吾嚮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寫作技巧--佈局特別 本篇一開始並不從正面寫西山,而先交代貶官的心情及已遊遍永州山水。跟著作者轉寫西山之怪特,然後,從正面敘述發現和攀登西山的經過,再寫西山的景色,最後才抒發感受。

寫作技巧--描繪具體 1.本篇描寫景物,具體鮮明,如目睹一樣。 2.文中的景物並非平面的描繪,而是立體的圖像,如寫開路的過程:「過湘江、緣染溪、斫棒莽、焚茅茷」,是立體的描繪。又如:「尺寸千里,攢蹙累積」及「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皆是具體的描寫,令讀者能在腦海中產生圖畫

寫作技巧--寄意甚深 文章一開始寫自己為罪人而感到不安,由此表露自己對朝中群小之不滿。作者在登山遠眺後,感到大自然的偉大和明白個人的渺小,於是將個人得失全部拋卻。

寫作技巧--語言精煉 本篇的文字精煉,不著意堆砌雕琢,如:「幽泉怪石」,以幽及怪二字形容泉石,簡煉而清麗。而「若垤若穴」是融合兩個比喻於一詞之中,「攢蹙累積」一句將四個動詞連用,顯得生動活潑。

寫作技巧--修辭手法多樣化 譬喻、疊字、排比、借代等修辭手法。

問題與討論 一、試解釋為何柳宗元被貶永州後,會經常遊山玩水? 答: 他被貶永州後終日遊山玩水的原因: (1)排解憂悶:作者仕途失意,心情抑鬱,經常感到懼怕,故藉遊山玩水,消解惶恐不安的心情。 (2)消磨閑暇:作者出任永州司馬這種清閑的官職,平時除了讀書寫作外,便無事可做,唯有寄情山水,消磨閑暇。

(3)永州山水奇特:永州在湖南零縣,山水風光,奇特秀麗,加上人跡罕至,很多美景不為人知,故此引起作者尋幽探勝的興致。 (4)免受政治牽連:作者不敢在地方上有所表現,怕再受牽連,故寄情山水,轉移政敵的視線。

二、試說明作者為何不在文章一開始便寫西山?他這樣做有何好處? 答: 不在文章開頭就寫西山是別有用意,作者先寫永州的遊蹤,再以「而始知西山之怪特」一句,轉而寫西山。 這樣安排有以下好處: (1)製造懸念: 文章題目已清楚指出描寫對象是西山,但文章開頭卻不提西山,使讀者產生懸念,更想知西山的特點, 這樣第一段的描寫是為正面描寫西山作鋪墊。

(2)突出西山: 若文章一開始就寫西山,就顯得較平淡乏味, 現借永州的一般山水映襯西山的與眾不同, 使讀者對西山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亦顯得更曲折。

答: (1)附近數州的土地好像在自己的坐席之下。 (2)山下高低的地勢,有深邃的,有低陷的。 三、試指出作者西山上所見到的景色? 答: (1)附近數州的土地好像在自己的坐席之下。 (2)山下高低的地勢,有深邃的,有低陷的。 (3)山丘像是螞蟻的小土堆,窪谷則像是一個個的洞穴。

(4)眼前尺寸之地,實際上有千里之遠。 (5)遠處廣闊的山堆積在一起,都盡收於作者的視線。 (6)青山白水,互相環繞,向外延伸,像與天際相接,環顧四周都是一樣。  

(一)遊西山前 (1)宴遊情況 (2)宴遊感受 四、試說明作者宴遊西山前後的情況及感受。 作者和朋友遊覽山水,只撥開野草坐下,飲酒睡覺,醒了便起身離去,並不感到不捨。 (2)宴遊感受 作者和朋友在宴遊時,醉後做夢,去到心中嚮往的地方;又以為永州的奇山異水都讓他遊遍了;但他因為懷才不遇,內心仍是抑鬱。

(二)遊西山後 (1)宴遊情況 作者和朋友在山頂上席地而坐,無拘無束地盡情觀賞,痛飲睡覺,連日落也沒察覺,直到天黑了,仍捨不得離去。 (2)宴遊感受 作者目睹西山壯麗景觀,令他胸襟開闊,抑鬱全消,感到與自然融為一體。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遊覽。

五、試說明作者在文中的甚麼地方點明「始」、「宴」、「遊」三個意思? 答: (1)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指異之」、「然後知吾嚮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三句點出了「始」字之意。 (2)「傾壼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引觴滿酌,頹然就醉」兩處點出「宴」字之意。

(3)「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洋洋乎與造物者游」、「然後知吾嚮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各句點出「遊」字之意。

六、試說明本文所運用的修辭技巧? (1)排比:「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過湘江,綠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這樣能增強說話的氣勢,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 (2)對偶:「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緩而登,箕踞而遨」、「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這樣可使句式整齊,使句子音節諧和,增加節奏感。

(3)疊字:「施施」、「漫漫」、「悠悠」、「洋洋」等。 這樣可增強文句的節奏感,亦能強調動作的重複性。 (4)頂真:「醉則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傾壼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5)借代:以「培塿」借代朝廷中的小人。

七、試以本文與《醉翁亭記》比較,說明兩位作者在寫景手法上的分別。 答: 歐陽修一開始便寫醉翁亭附近的景色, 再逐步把描寫的焦點集中於醉翁亭。 用的是層遞法。

柳宗元並非一開始便寫西山景色,而是先寫遍遊永州的山水, 然後才寫發現西山的經過和在山上所見的獨特景色。 用的是襯托法。

八、作者柳宗元貶官後的心情。 答:內心恐懼抑鬱,寄情山水。 柳宗元心情的改變:暫時沒有恐懼抑鬱的感覺,因西山那壯麗景色使他心境變得開闊,精神得到解脫,達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忘我境界。

九、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所用的襯托手法為何? 答 :文章開首先不寫西山,而寫遍遊永州,以為已盡遊永州山水,為下文作襯托 。後寫發現西山,才領略到西山那獨特景色,並沉醉其中。

十、作者怎樣寫西山之特立。 答:寫數州的土地都在衽席之下,表示西山之高。眼之所見,高山像小幽谷、像洞穴,千里之地縮成尺寸,結集在一起。寫山被青煙和白雲纏繞,與天際相接。

十一、文章中「引觴滿酌……是歲元和四年也。」與題目的關係。 答:引文點出題目的「始得」、「宴遊」和「記」。 「然後知吾……游於是乎始」,點出「始得」,說明真正的遊覽由此開始。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點明遊山時飲宴的情況,回應「宴遊」。 「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說明寫作年份和目的,點明「記」。

十二、 引文中「情景交融」的句子。 答:「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暮色自遠而至,四周漸變黑暗,但作者因登臨西山,見四周景色有一種「始得」西山的興奮心情,即使入黑,仍不想歸去。

字詞辨析 ◎自遠而至 至:是動詞,到達的意思。 ◎至無所見 至:是副詞,直至 / 及至的意思。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游 之:是助詞,無意義。 ◎故為之文以志 之:是代詞,「這」的意思。

◎自余「為」僇人 為:成了(動詞) ◎居「是」州 是:這個(指示代詞) ◎「始」指異之 始:才(副詞) ◎「其」高下之勢 其:它的(代詞)

◎「窮」山之高而止 窮:走盡(動詞) ◎若「垤」若穴 垤:小土堆(名詞) ◎夢亦同「趣」 趣:樂趣(名詞) ◎故為「之」文以志 之:這(指示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