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Advertisement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第一单元复习 课前准备:这些内容你还能表述下来吗?回顾一下,课上期待你的表现?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五、六单元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华民国时期)经济思想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美丽校园 共同缔造 朱子家训 2016年5月16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把书读薄 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专题整合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明确高考动向 形成知识体系 做到触类旁通.
第二章 中国旅游历史文化 一般:认识中国历史文化概况 重点: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常识.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伟人 004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 孔子 024 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 022 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 荀况
穿越时空,感受历史!.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诸城市城北学校 张跃文.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复习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古陶一中 杨继风.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本节我们结合AD5724驱动时序给大家介绍一下状态机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多元文化概論.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人工智能 制作人:蔡燊林 张恩玮.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李平林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愚人节快乐 April Fool's Day.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源头 中国文化源于何处?这是中外学者饶有兴趣的话题。这一话题有两种基本答案,一种答案认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在西方;另一种答案认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就在中国。

中国文化西来说 17—18世纪时,西方的基督教传教士根据《圣经》记载。认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在埃及。 19世纪80—90年代,法国学者拉克伯里提出中国文化源于古巴比伦。 20世纪20年代,瑞典人安特生在中国河南省仰韶地区发现了彩陶,认为彩陶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考古资料证明中国文化 是在本土发生发展的 中国境内现已发现几十处原始人类的遗址,找到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等已知人类进化各个阶段的化石,其中属于晚期智人的北京山顶洞人、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在体质上与现代中国人基本相同。 中国境内现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约有七千多处,它们和中国早期的王朝夏朝、商朝之间的地层叠压关系证明,中国史前文化的发展前后连续,没有出现过断链。 新疆哈密地区的彩陶在器形和纹饰上和甘肃、青海等地的彩陶十分相似,但年代比甘肃、青海彩陶要晚一千年。证明彩陶是东面影响西面。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人类的起源 古猿 能人 直立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元谋人,云南元谋县,距今170万年。 蓝田人,陕西蓝田县,距今80万年至75万年。 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50万年。 和县人,安徽和县,距今约30万年。

中国的早期智人化石 大荔人,陕西省大荔县,距今约20万年至15万年。 金牛山人,辽宁省营口市金牛山,距今约28万年。 丁村人,山西省襄汾县丁村,距今约10万年。 许家窑人,山西省阳高县,距今约10万年。 马坝人,广东省韶关市,距今约12万年。

中国的晚期智人化石 柳江人,广西柳江县,距今约5万至3万年,但最新的研究认为距今约13万至7万年间。 河套人,内蒙古伊克昭盟,距今约3.5万年。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内, 距今约2.5万年。

中国文明的发祥地分布如满天星斗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历史分期 萌发期(距今两万年前 —公元前770年) 奠基期(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定型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 发展期(公元220年—16世纪末明朝后期 ) 转型期(明朝后期 —现代)

中国文化萌发期 中国文化在原始社会开始萌芽,考古发现,距今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已使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将穿孔的石珠、兽牙作为装饰品,并在尸身周围撒有赤铁矿粉。这是爱美观念和宗教观念的原始萌芽。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 彩陶上绘有的蛙、鱼等图案,是先民对于这些动物惊人繁殖能力的崇拜 ; 彩陶上绘有的先民舞蹈的场面,则可能是他们宗教仪式的组成部分 ;

伏羲

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 夏禹 商汤 周武王

文王写《周易》和周公制礼作乐 《周易》相传是周文王撰写。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是西周礼乐制度的奠基者。

夏、商、周 思想文化的进步 夏朝和商朝的统治者对于鬼神、上帝的迷信程度很深 ,以鬼神崇拜为价值取向 。 西周统治者认为除了依靠上帝外,还得实行“德政”,得到“民心”的支持。提出 “天命神权”、“敬德保民”。 西周初年的《周易》提出了较有系统的八卦学说,其中阳爻“—”和阴爻“- -”两种符号蕴含着阴阳对立的关系。《尚书·洪范》对五行观念也有了初步的阐述。

中国文化奠基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有了提高,出现私自开垦土地和土地私有化的现象,奴隶制度开始瓦解,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政治局面亦发生变化,随着周王的势力衰落,诸侯的势力增强,各诸侯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出现春秋时的大国争霸和战国时的七国争雄局面。 春秋战国诸侯争雄的多元政治为文化的多元和学术自由创造了条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 “百家”是对当时众多学术流派的泛指,实际没有那么多。后人谈到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一般认为有儒、墨、道、法、名、阴阳、兵、农、纵横、杂、小说等几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性著作 有据传是孔子整理或撰写的《诗》、《书》、《易》、《礼》、《乐》、《春秋》; 有记录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各学派代表人物思想言论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 有被后世称作“兵家之祖”的《孙子兵法》。

中国文化定型期 春秋战国由于诸侯纷争、政治多元,各国君主对不同的学术流派采取“兼而礼之”的态度。然而,当秦汉大一统王朝出现后,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有统一的需求,容忍学术自由、思想活跃的政治条件便不复存在。

秦始皇 汉武帝

秦王朝致力于思想文化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后,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致力于思想文化的统一,其所采用的措施有:“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 书同文是统一文字,度同制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车同轨是统一车轨及交通规制,行同伦是统一思想和法律。为了统一思想,秦始皇下令将秦国史书及医、乐、卜筮、种树之外的所有书籍全部焚毁,违者治罪;并公然将四百六十余名违反禁令者用活埋的手段处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西汉王朝致力于思想文化的统一 秦朝灭亡之后六十多年,统一思想的问题再次被提出,倡导者是西汉的儒学思想家董仲舒。他建议汉武帝将儒学之外的其他学派予以排斥,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以后,儒学取得“定于一尊”的显赫地位,儒学的书籍被尊为“经”,儒家的思想成为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

董仲舒

需要指出的是,西汉时被“定于一尊”的儒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学是有区别的,西汉的儒学实际上已汲纳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许多学派的思想。因此,西汉时代的“独尊儒术”实质上是古代思想文化的一次大的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格局。 思想文化之外,中国文化还有很多基本面貌是在秦汉时期得到定格的,如度量衡的统一、文字的统一、户籍的控制、官员的考选、中央政府的集权、皇位的继承、土地的占有与买卖等许多事情都是在秦汉定格,并为后世所承袭的。因此,秦汉成为中国文化的定型期。

中国文化发展期 中国古代和近代哲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它们是: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 中国文化的发展期上承两汉,往下一直伸展至明朝中叶。它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朝、明朝等许多朝代,其间出现的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哲学思想有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

玄学思潮 玄学流行于魏晋时期,“玄”有深奥、玄妙的意思,玄学家富有哲理性的思辨和论争被称作玄谈或清谈。东汉末年以来,社会动荡,战乱频发,人们对儒家经学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将注意力转向老庄哲学,企图用老庄的道家思想来解释儒家的经义,因而形成了玄学思潮。玄学家崇尚老庄的自然无为,他们蔑视儒家的礼法拘束,追求个性的自由放达,其行为在士人间互相模仿,成为流行的习尚。玄学与佛教思想有相通的地方,东晋南朝时,玄学家将思辨转向佛理,用玄学的语言来解说佛经。因此,玄学后来渐渐融入了佛教,终至消失。

竹林七贤

隋唐佛学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佛教刚进入时,曾与儒、道等文化相冲突,后来,渐渐与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相融合。 佛教传入中国到唐朝已六百年,在这六百年间,佛教逐渐实现了在中国的本土化。唐朝时期,佛教传播达到鼎盛,出现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律宗、密宗等众多宗派,其中,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深刻。

玄奘取经归来 在大慈恩寺译经

菩提达摩和他面壁的古洞

四川乐山大佛

宋明理学 宋朝至明朝具有标志性的哲学思想,它的开创者是北宋时代的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人,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理学体系,到了明朝,王守仁对理学思想又有新的发展。 理学的内部有不同学派,其中主要有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

理学大师 周敦颐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理学以“理”作为宇宙的最高本体和哲学思维的最高范畴,认为三纲五常等儒家的伦理道德是“天理”,在未有天地宇宙之前已经存在,是万古不易的真理。 理学重铸伦理文化的方法是从加强人的内在修养入手,它孜孜讲求“立志”、“修身”、“涵养德性、变化气质”,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人,自觉地恪守儒家的礼义。当人的欲望与儒家纲常名教的“天理”发生冲突时,理学主张应压抑人的欲望,以维护纲常名教和社会的伦理规范,此即“存天理,灭人欲”。 理学强调人的内在修养,体现了文化的内敛精神。中国文化在汉唐时代是开放的进取的,唐朝中叶以后,逐渐转向保守、内敛,理学即是产生于文化内敛时代的哲学思想代表。

理学诞生以后,很快成为学术界的主流思想和官方哲学,在统治者的倡导下,理学大师朱熹编写的《四书集注》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科举考试的法定课本,其地位与五经相等。从11世纪至17世纪中叶,理学影响中国文化长达六百多年,它比历史上的经学、玄学、佛学等哲学思想流行的时间都要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朱熹自画像、手书、四书集注书影

中国文化转型期 中国文化的转型期从明朝后期延续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化与外来的西方文化发生碰撞,同时,中国文化的内部也开始萌发出新的生长因子,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中国文化的转型在两个阶段较为突出,第一阶段是在明后期至清初,第二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直至当代。

中国文化转型的第一阶段 明后期至清初是中国文化转型的第一阶段,此时,西方文化开始输入中国。明朝后期和清朝初年,西方的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他们在传教的同时,和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了一批西书,介绍了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学、地理学、机械工程、火炮制造等方面的知识;伴随这些知识进入中国的,是西方科技重视实证检验的理性精神。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所缺少的,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文化的空白。然而,这一时期接触西方文化的中国人很少,西方文化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没有很大影响。清朝雍正以后,中国强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传教士的活动,西方文化的输入一度中断。

传教士利玛窦和汤若望

明后期至清初中国文化内部的 两个文化现象。 一、启蒙思想的兴起 二、朴学的兴起

启蒙思想的兴起 明朝中叶,王守仁的心学提出“致良知”说,把人的良知作为衡量善恶是非的标准,其学说肯定人的价值主体,对用外在规范禁锢“人欲”的程朱理学形成冲击。 王守仁之后,王艮 、李贽进一步肯定个人的内在价值。 明末清初以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对理学和旧制度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批判。

王艮和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进步思想 反对专制皇权的“家天下”,主张天下是属于万民百姓的,应该“公天下”; 对理学空谈义理的学风也极为反感,认为这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因而提出应重视“经世致用”,倡导研究和现实相关的学问; 批判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提出“工商皆本”的进步思想,主张发展工商业。

“经世致用” 儒家的学术思想。“经世”意为“经国济世”,即有益于国计民生,“致用”是“学以致用”的意思。

朴学的兴起 朴学也叫实学,清朝初年,一些学者反对理学的空疏无用,主张“经世致用”,企图从传统文献的研究中找出有益于当世的经世之策,此为朴学产生的开端。 乾嘉时期,一批学者专注于对古代文献作文字、音韵、训诂、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考证性研究,史称“乾嘉朴学”。 朴学研究虽然和“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有所偏离,但是对古代文献研究的成果却是十分突出的,因此,后人把朴学作为清代具有标志性的学术潮流。

乾嘉学者 戴震 钱大昕 王念孙

中国文化转型的第二阶段 鸦片战争至当代是中国文化转型的第二阶段。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在外国列强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化产生了两个基本的回应。

中国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回应之一 蕴藏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 、夷夏之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等传统精神被激活,经过重新诠释之后获得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民族救亡、反抗侵略的意识。

变易观念 “变易”是变化的意思,意为事物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变化的。中国古代的变易观念在西周形成,并流传于后世。

夷夏之辨 上古时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中国人自称为“华夏”或“夏”,称其周边的民族为“蛮夷戎狄”,“夷”即““蛮夷戎狄”的总括之称。古人强调要“用夏变夷”,反对和警惕“以夷变夏”,即要求用华夏民族的礼仪制度影响周边民族,而不是让周边民族影响华夏。此为“夷夏之辨”,亦称“夷夏之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指国家,匹夫指个人。意为国家民族的危亡和每一个个人都有关系,大家都要担当起责任来。这句话的意思最早由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后经清末民国的梁启超概括成句。

中国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回应之二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不断地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中国近代史上,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到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工业和教育,到戊戌变法模仿西方近代的君主立宪制度,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出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这每一次的历史进步都体现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积极求索精神。

林则徐和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指“夷人”,即外族人,此处是指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外国人。“长技”指先进的科学技术。全句的意思是,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达到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此话最早是由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

近代新学 西方文化是近现代的高势能文化,中国文化需要汲纳西方文化,使自身适应时代的进步,这在近代已逐渐为学界所认识。于是,在戊戌变法时期,倡导西学和中西学结合的主张便纷纷提出,其中有“以西国之新学广中国之旧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各种论说,后人将这一阶段的学术标志为“近代新学”。它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学者已敏感地觉察到中国文化处于一个转型的时代 。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是一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调适和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中国文化自我认识、自我更新的过程。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不断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新知识、新思想,同时,一些学者也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索,指出:中国文化的根还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儒家文化。他们认为,儒家的伦理文化并不属于特定的时代,或为特定的阶级所拥有,它是一种普世性的人类精神文明,即使在现代,儒家文化依然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他们以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化为己任,提出了建设新儒学的号召。

中国文化的转型正在进行 中国文化的转型并不只是学者在书斋里的遐想,而是一个既成的和正在进行的事实。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变化的深度和广度已远远超出了明末清初时期,直到现在,这一变化还在继续。文化转型对于传统文化是一个挑战,它将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然而,文化转型也赋予了中国文化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期待中国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展开更为壮观的新画卷。

请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文化西来说”是怎么产生的?你对这一看法有什么认识? 为什么把秦汉作为中国文化的定型期? 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哪些起伏变化?

本章文化词汇 传教士、《圣经》、挪亚、拉克伯里、两河流域、闪米特人、巴克族、黄帝、瑞典、安特生、河南、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北京、山顶洞人、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新石器时代、夏朝、商朝、彩陶文化、新疆、哈密、甘肃、青海、珠江流域、旧石器时代、周口店、龙骨山、八卦、伏羲氏、青铜器、甲骨文、金文、夏禹、神本文化、礼乐制度、《周易》、阳爻、阴爻、《尚书》、阴阳五行、百家争鸣、奴隶制度、春秋、战国、孔子、儒家、墨家、名家、阴阳家、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

《诗》、《书》、《易》、《礼》、《乐》、《春秋》、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秦汉、秦国、焚书坑儒、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东汉、明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朝、道教、玄学、魏晋、玄谈、清谈、纲常名教、老庄哲学、自然无为、士人、东晋、南朝、佛经、《五经正义》、李耳、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律宗、密宗、

宋朝、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程朱理学、王守仁、陆九渊、陆王心学、三纲五常、修身、《四书集注》、科举考试、五经、鸦片战争、天主教、士大夫、雍正、闭关锁国、王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义理、经世致用、重农抑商、朴学、实学、乾嘉、音韵、训诂、夷夏之辩、林则徐、魏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高势能文化、西学、新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