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精品课件:第一单元长恨歌
长恨歌
诗海探珠 早 梅 齐 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②。 【注】 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②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颔联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尾联语义双关,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写出满怀希望的心境,借咏梅花传递出自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待的心志。
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神;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节操情怀蕴含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思考】 这首诗的尾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长恨歌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二、词语释义 ①承恩泽: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云栈: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萦纡:_____________ ④天旋日转:__________________ ⑤欲曙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参差是:_______________ ⑦叩玉扃:_____________ ⑧逦迤:____________ ⑨寄将去:_______________ ⑩连理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得到皇帝的宠遇。 高入云端的栈道。 回环环绕。 谓大局改变。 天快要亮的时候。 差不多就是。 叩玉门。 曲折绵延。 托请捎去。 两株树木树干相抱,枝叶相连。
动词,看 动词,看望 副词,只是,不过 副词,难道,反而
形容词,随意,随便 名词,指媒人 动词,同“伸”,伸张 形容词,诚实,信用
动词,断绝 形容词,隔绝 动词,横渡 形容词,陡峭的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美丽的容颜。
可爱,可羡。 差不多。 睡醒。 情意深厚诚挚。
六、特殊句式 ①一朝选在君王侧 _________ ②不见玉颜空死处 _________ ③上穷碧落下黄泉 _________ ④其中绰约多仙子 _________ ⑤行宫见月伤心色 _________ 被动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倒装句 倒装句
七、名句默写 ①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_________________,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_________________。西宫南苑多秋草,____________________。(《长恨歌》) ②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_______________,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芙蓉如面柳如眉 秋雨梧桐叶落时 落叶满阶红不扫 七月七日长生殿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白居易(772—846),字_____,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少经离乱。贞元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宪宗朝为翰林学士,授左拾遗。上疏求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定居香山寺,号__________。 乐天 香山居士
(2)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______________,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致力于______。现存诗近三千首,有《白氏长庆集》。主要作品有《________》《琵琶行》《钱塘湖春行》 《观刈麦》等。 2.资料链接 (1)“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__________》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文章合为时而著 讽喻诗 长恨歌 春江花月夜
(2)歌行体的代表作主要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________》。 (3)开创新乐府诗体的是_______,而运用得最为纯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白居易。因此,新乐府还是白居易一组组诗的名称。组诗共50首,内容十分广泛,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叙事组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燕歌行 杜甫
九、整体预知
1.这首诗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课堂互动探究 1.这首诗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 “重色”是“长恨”之因,“长恨”是“重色”之果。诗人述写“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重色”的表现,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2.如何理解“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句诗的含义? 【提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使得阶级矛盾格外尖锐,所以安禄山发起叛乱之时,也正是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倾倒崩溃之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过程。但诗人对于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叙述描写,而是有意将其进行了淡化处理,将重点放在对二人的生离死别的着意刻画上,这样,读者感受到的便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
3.作者写唐玄宗逃向西南的途中是如何表现他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的? 【提示】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曲折婉转的栈道穿行山间,如行云间,如汉皇心中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恨”。寂静的山路暗淡的日色,使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 【提示】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写法,让仙境中的杨贵妃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结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这两句诗因写得婉转动人,常被后人引用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而成为千古名句。
5.这首诗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名师点拨】 (1)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得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求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 (2)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故地重经,又勾起了其对杨贵妃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动人心魄。
(3)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真爱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情感迸发到顶点。
6.《长恨歌》这首诗是如何做到叙事、写景和抒情的完美结合的? 【名师点拨】 本诗叙事详略适宜,舒卷自如。如“安史之乱”爆发,因不是重点所在,作者只以两句诗作扼要的叙述交待,而对李、杨二人的绵绵长恨,则不惜笔墨,大肆铺叙。在宛转叙述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作者倾注了自己的丰富感情,使这首叙事诗含带了浓郁的抒情成份。如“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四句诗,描绘的是李隆基入川途中的景色,也融和着唐玄宗惨淡灰暗、寂寞凄伤的心情。
又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两句,是叙事,是写景,也是抒情。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总之,作者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使它们既各尽其责,又互相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主旨、刻画人物而服务。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细腻传神刻画人物 本诗塑造了李、杨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对李隆基,诗歌第一部分重写他贪恋美色。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描绘、刻画深入腠理的是在马嵬坡兵变之后。对杨玉环的描写刻画,作者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她的美貌,一是她的忠贞。
●随堂练笔 选取生活中你所熟悉的人物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文字,来表达他(或她)失意后的精神风貌,不少于50字。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开发 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绝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些经典的诗句,至今仍感动着那些倾心于爱情的人们。诗中不但写了唐玄宗为了宠爱杨贵妃,“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而且即使“后宫佳丽三千人,也只三千宠爱在一身。”
特别是杨贵妃马嵬坡归阴后,唐玄宗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苦苦追觅。现实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总之,在白居易的笔下,唐玄宗成了古今情圣,而他们的爱情,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典范。 [适用话题] 这则有关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材料可用于“爱情”、“思念”、“坚贞不渝”等有关话题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金鹰”最大赢家 2010年9月21日第8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在长沙落幕,孙红雷独揽“金鹰”三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分别摘得“最佳表演艺术奖”男演员奖、“最具人气”男演员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等三项大奖。
在颁奖典礼后,孙红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获奖感受可以用两个词表示,就是感激加上委屈。为什么会有些委屈呢?是因为在当时我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想起很多之前的事情:刚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有被理解的时候,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候,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你要怎么去选择?是妥协不继续坚持,还是继续坚持?那段时间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有点感伤。” [适用话题] 此则材料可用于“感恩”、“面对困难”、“宽容”、“学会选择”等有关话题文章的写作中。
美文佳作欣赏 与琵琶同行的白居易 乔山艮 元和十年的一个傍晚,秋风萧瑟,皎洁的月色洒满江郊,枫叶、芦花随风拂扬,白居易与朋友乘马来到江畔。挚友远来相探,情也深深,意也眷眷,相处十余日,饮酒赋诗,日夜相伴,诉别离之情,倾相知之意。而今,诗友又要远行,着实令人感怀。举杯邀月,聊作饯别,两人执手相望,共话别后情深。茫茫江面,月色朗朗,水清气浮,一片凄清。
远处迷蒙的江面忽而传出琵琶声语,哀婉低沉,如泣如诉,如倾如慕。白居易侧耳凝听,诗友擎首眺望。这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夜晚,接下来的事应是顺理成章。诚挚相邀开宴,半遮琵琶相见。琵琶一曲,说尽无限苦悲;曲调优雅,唯见江心秋月。感怀伤时,触发迁谪之意;情真意切,湿透司马青衫。
然而这个诗意的夜晚其实并不存在。那时的长安人烟阜盛,商贾云集,游人如织,士女如云,繁华胜地,青楼歌女,纨绔子弟,如烟似雾。然而白居易身为太子左赞大夫,曾身居密宫,他的人格修为必非同一般;谪居未久,虽与诗友送别,亦必不肯夜入妇人舟中,饮酒听琵琶,夜阑方去,贻人口实。其实,此时的白居易还没有完全从被贬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心中的苦悲无法排遣,以琶琶女起兴,聊以吐纳天涯沦落之憾罢了。然而,“琵琶女”与“司马青衫”却已成了命运相联的两种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着耀眼的光辉。虚构的“琶琶女”让无数中国文人遥想,那清幽、美妙的琵琶曲时时也响在每个失落的文人的脑际。
“江州司马”是个闲散官职,“言无责,事无怀”,白居易也乐得个逍遥自在。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从此,江州的山山水水到处开始布满白乐天的足迹,他春游慧远寺,与寺僧谈天说地;秋登庾亮楼,与江州名士相娱相乐,或吟诗,或饮茶,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在这里他结识许多诗友,时常相携登庐山,入丛林,探温泉,寻古洞。秀丽的江州风景使他暂时忘记了政治上的失意和苦闷,他的目光开始转向奇幻无穷的大自然。 白居易的住宅就在浔阳西门外,这里离湓浦口很近,北临大江,背靠湓水。
一座长满翠竹的土冈,宅后枝柯参天、绿树成荫。虽然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白居易甘苦自知,耐心劝慰妻儿,阖家倒也和睦美满。他忽然想起那个纵情山水的谢灵运,庐山和九江也是他多次遭贬的驻留地;那个弃官彭泽,归隐庐山的陶渊明呢?那个晚年“折节”读书,仕途坎坷的江州刺史韦应物呢?白居易面对着青竹数竿,又开始了对命途的思索。
元和十一年的秋天,白居易第一次登上了离浔阳四十余里的庐山,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让他留恋忘返。他沉浸观览的喜悦之中,就在东林寺小住了几日。连续几天,在东林寺寺僧的陪同下,他登山听泉,饮酒赋诗,当看到香炉峰北、遗爱寺南的一片山林之时,真有点宠辱皆忘、把酒临风的感觉。他决心在此建造草堂,以娱己情。翌年,草堂如期建成,江州名士、东林寺和西林寺寺僧纷纷前来相贺,白居易与他们纵情欢舞,带着醉意,赋诗一首:“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
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草堂四周古木参天,百花盛开,白居易仰观天,俯听泉,“杖藤而行,隐几而坐,掩屏而卧”,自得其乐。人生如斯,生亦如何?死有何妨? 时光易逝,岁月如歌。元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一纸诏书,白居易升为忠州刺史。悲感交集的他终夜未眠,报国有门却又心系江州的山山水水,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将希望、绝望、喜悦、忧虑全都化为一杯素酒,趁着夜深人静,尽情吞咽。窗外,晨光曦微,迷蒙的夜色中仿佛透着些许微光和希望。
他开始打点行装,准备起程。四面八方的朋友听说这位大诗人将要离开江州,带着万分复杂的心情前来问侯,祝福与眷恋同在,喜悦与痛苦并存,杯杯水酒化为情深意切,洒泪相劝,殷殷相嘱。在那个草堂内,白居易迎来送往,日日与朋友赋诗相和。江州太守来了,名士俊杰来了,东林寺、西林寺的寺僧来了,松林青竹来了,闲云野鹤来了…… 元和十四年二月初,白居易举家启程,乘舟离开江州,站在船板,举目望着送行的友人,一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下。他又想起了那个清风明月下的“精神草堂”,久久萦怀的诗句脱口而出:“三间茅屋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迴。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
江州啊,三年岁月,多少甘苦!回望,群峰耸峙,漫山青翠,蒙蒙细雨飘飘洒洒,江面茫茫苍苍…… 【赏评】 这篇文章文字娴熟流畅,有着诗意的悲凉,家事国事天下事,是不能分割的整体,人事人心,是映射社会的一个角度。与琵琶同行的白居易,历经三年的岁月,终见阳光,让人感慨,感叹,想起那句:阳光总在风雨后。可是,仍旧希望阳光一直明媚,始终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