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 组成 内分泌腺(器官) 内分泌细胞 (分散在其它器官内) 靶器官 靶细胞 作用 产物 激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内 分 泌 系 统 Endocrine System 组成:内分泌细胞 ( 在某些器官内散在或形成内分泌结构) 内分泌腺 激素 Hormone 旁分泌血液循环 稳定内环境; 调节生长发育; 代谢活动; 控制生殖; 影响行为; 分泌方式: 作用:
Advertisements

闭经. 目的要求: 掌握 闭经的定义、辨证论治 熟悉 闭经的病因病机 熟悉闭经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定义: 女子年逾 16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 后又中断 6 个月以上者,称闭经。 前者称 “ 原发性闭经 ” 后者称 “ 继发性闭经 ”
第六章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 第六节 动物的激素分泌与调控 第七节 动物的生殖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血管升压素:增加 肾脏远曲小管和 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 吸收,又称为抗利尿激素. (尿崩症 ) 催产素 OXT : 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 排乳和刺激子宫收缩。 吸吮乳头的感觉信息经传入神经传 至下丘脑兴奋.
第九章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内分泌系统:指内分泌腺及散 在器官内的内分泌组织所组成 的体液调节系统.
8.3 神經內分泌 神經內分泌 特化的神經細胞能分泌激素 → 影響個體 的生長和發育 化學物質分泌來源是神經細胞 運輸方式、作用機制:皆與內分泌激素 相同 神經分泌細胞在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之間具有顯著差異.
肾上腺皮质激素 任务一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为二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为二类: ■ 盐皮质激素 ■ 糖皮质激素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 泼尼松、地塞米松、氟轻松.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垂体腺瘤.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垂体腺瘤 概述  垂体腺瘤是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种肿瘤, 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居颅内肿瘤 的第三位。绝大多数的肿瘤发生在腺垂体。 体积小时一般呈灰白色或灰红色,实质性, 与周围的正常组织分界明显;肿瘤长大后, 往往将正常垂体组织挤向一旁,使之萎缩。
酶免疫测试( EIA )技术 翁 锡 全翁 锡 全 广州体育学院. 酶免疫分析技术( enzyme immunoassay,EIA ) 是继荧光免疫技术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建立的一 种非放射性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 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发展建立的 一种非放射性标记的免疫性标记分析方法。酶免.
肺 痨 龙华医院 茅建春. 一、概述 (一)定义: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 虚弱性疾病。 临床特征:咳嗽、咳血、潮热、 盗汗、身体逐渐消瘦。
第五节 皮质醇增多症病人的护理 杨立明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皮质醇增多症病人的身体状况; 病情观察; 用药护理。 学习难点 皮质醇增多症病人的身体状况。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各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内分泌疾病的生化诊断 董雷鸣. (一)经典激素( Hormone )的概念 由特异的内分泌腺体及散在的内 分泌细胞产生的,直接分泌入血,经 血循环到达并作用于靶器官或组织, 控制与调节其活动的活性物质或化学 信使。 一、概述:
第十五章 生殖. 第一节 雄性的生殖功能 雄 雄性的生殖功能:睾丸的生精作用、 内分泌功能。 雄 睾丸是雄性的主性器官,由曲细精管和间质细 胞组成。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1 、部位:曲细精管 --- 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2 、过程:精原细胞 → 初级精母细胞 → 次级精母 细胞 → 精子细胞 →
氨基酸转换反应 ( 一 )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一. 目的 :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 床诊断中的意义,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 法。 二. 原理 :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转换酶也称转氨酶, 能 催化 α – 氨基酸的 α – 氨基与 α – 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 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熊朝瑞(研究员) 电话:028— 手机: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案例报道—生长激素缺乏症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矮小门诊 2013年3月.
第二十三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第十二章 生 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 第二节 女性生殖 第三节 妊娠 →内分泌.
趣味實驗集錦 化學實驗教學 之三.
乳腺增生病 张掖博爱医院.
第一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生 理 母婴护理教研室 张凤云.
第六节 激素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激素检测方法及评价 重视分析前干扰因素 正确评价单次激素水平测定的意义.
第三节 妊娠母体的生理变化 一、内分泌变化 (一)妊娠期生殖激素浓度的变化
焦點1 神經元與神經衝動.
生化心得報告 姐姐的守護者 試管嬰兒 / 骨髓移植 妝三乙 呂佩珊 楊螢蓁老師.
陸. 呼吸系統 組織細胞需要氧氣持續供應以維持生命,進行這些活動時,細胞會釋放二氧化碳,故身體需要迅速有效地排除這些代謝廢物,否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氧氣的供應與二氧化碳的排除是由循環與呼吸兩大系統共同執行.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
( sexual precocity ) 重庆医大儿童医院 雷培芸
常见肌肉骨骼疾患的康复治疗.
第十一章 内分泌 内分泌系统是除神经系统外机体内又一大调节系统,可全面调控与个体生存密切相关的基础功能,与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相辅相成,共同调节和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
Hormone 第17章 激素.
内分泌参数的意义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 王蕾.
焦點153 激素的特性.
第五章 羊奶.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十五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苏大附二院核医学科.
生殖激素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刘亚明.
Evidence型—生物芯片检测仪 1.系统简介
第十一章 生殖功能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男性生殖 第二节 女性生殖.
第三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十二章 生 殖 第一节 男 性生殖 第二节 女 性 生 殖.
内分泌系统疾病总论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内科内分泌 严 励.
能力单元十一 内分泌系统 一.组成 独立的内分泌腺: 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松果体。 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群:
内分泌系统 贾雪瑞 P188.
第十章 内分泌 第一节 内分泌与激素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 第三节 甲状腺内分泌 第四节 甲状旁腺维生素D与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
第四章 软骨和骨.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概述 弟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病原: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该亚科现有8个属,各属成员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构造差异不大。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教研室 刘岩.
焦點3 內分泌系統.
五、肾 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 肾的生理特性  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第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十二章 生 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 第二节 女性生殖.
专题一 安全有效地避孕.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牡丹江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物理学专业 光学实验绪论 主讲人:路莹 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09年3月.
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形态学实验IV 内分泌系统 组织结构 Endocrine system 09年5月.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更年期的中醫調理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 中醫部醫師 蔡曜鍵 2019/2/23.
内分泌与代谢病.
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粒 子 觀 點 桃園縣立平興國中 陳瓊輝老師.
多模光纤数值孔径(NA)性质及参数测量实验
南科特定區土地開發與OT區段徵收之研究 -以ABC區為例
台灣房價指數 台灣房屋 中央大學 2011年7月29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 组成 内分泌腺(器官) 内分泌细胞 (分散在其它器官内) 靶器官 靶细胞 作用 产物 激素

内分泌系统组成 内分泌 内分泌腺(器官) 内分泌细胞 松果体.垂体 甲状腺.甲状旁腺 肾上腺

内分泌 激素的作用方式: 每种激素经血循作用于特定的器官或特定的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靶细胞上有与相应激素结合的受体,含氮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而类固醇激素受体一般位于靶细胞的胞质内,受体与相应激素结合后产生效应。 内分泌腺的作用方式: 内分泌:分泌物入血,经血液循环发挥远距离的调节作用;外分泌:分泌物直接排到皮肤的表面或直接排入胃肠腔内,又叫腔分泌;旁分泌:小部分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间分泌:细胞将分泌颗粒直接注入附近的细胞;自分泌:分泌的激素对自身细胞发生作用,是内分泌细胞自我调控的一种方式;神经内分泌:神经元分泌的激素经神经纤维末梢入血,对远处的靶细胞起作用;

1.腺细胞排列成团/索/滤泡状 3.毛细血管/淋巴管丰富 内分泌 内分泌系统 结构特点 1.腺细胞排列成团/索/滤泡状 2.无导管 3.毛细血管/淋巴管丰富

内分泌

两类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比较 含氮类激素细胞 类固醇类激素细胞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膜包分泌颗粒 滑面内质网 管状嵴线粒体 脂滴 内分泌系统 两类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比较 含氮类激素细胞 类固醇类激素细胞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膜包分泌颗粒 滑面内质网 管状嵴线粒体 脂滴

内分泌系统作用特点及功能 内分泌 内 分 泌 系 统 产生激素经血循环作用于靶器官 调节生长发育和代谢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影响行为 控制生殖

内分泌 一、甲状腺 组织结构 被膜/间质 (结缔组织) 实质:分多个小叶 滤泡 滤泡旁细胞

内分泌 一、甲状腺 外包结缔组织被膜 实质被分为大小不等的小叶 小叶内含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

内分泌 一、甲状腺 滤泡旁细胞 滤泡上皮细胞 滤泡

内分泌 甲状腺

一般结构 形态 组成 内分泌 1、1 滤泡 follicle 大小不等、园/椭圆/不规则 滤泡上皮 follicular epithelial 立方形/随功能状态变高或变低 内含胶质,切片上呈均质状、嗜酸性、为甲状腺球蛋白 滤泡腔

内分泌 甲状腺滤泡

内分泌 一、甲状腺滤泡 超微结构 滤泡上皮游离面有微绒毛 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 溶酶体、高尔基氏体和分泌颗粒

滤泡之间 位置: 滤泡细胞之间 结构: 功能:合成与分泌降钙素 内分泌 1、2滤泡旁细胞 附于基膜/顶部,被邻近滤泡细胞覆盖 Parafollicular cell 滤泡之间 位置: 滤泡细胞之间 附于基膜/顶部,被邻近滤泡细胞覆盖 结构: 细胞大、H.E染胞质着色浅,银染胞质内有嗜银颗粒 功能:合成与分泌降钙素

内分泌 甲状腺镀银染色示意图 滤泡旁细胞 滤泡

内分泌 滤泡旁细胞 HE染色: 银染法:

内分泌 甲状腺素的形成过程模式图 含碘的甲状腺球蛋白储存在滤泡腔 合成 储存 碘化 重吸收 分解和释放 基 膜

内分泌 I20 甲状腺激素的形成过程 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毛细血管 氨基酸 I- T3 T4 高尔基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 粗面内质网 毛细血管 氨基酸 I- T3 T4

2、甲状腺的功能 2.1分泌甲状腺素:由滤泡上皮细胞产生。 甲状腺素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幼年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引起呆小症。甲状腺机能亢进,机体代谢增高,肌体大量消耗能量而使体重减轻。缺碘地区可促使滤泡内积累大量未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使甲状腺肿胀。 2.2分泌降钙素:由滤泡旁细胞分泌,可促进骨质形成,抑制胃肠道和肾小管吸收钙,从而降低血钙。降钙素和甲状旁腺素共同调节血钙浓度,维持血钙平衡。

内分泌

二、甲状旁腺 被膜很薄,实质内的腺细胞密集排列,有主细胞和嗜酸细胞两种,间质少,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脂肪细胞。 2.1 实质: (1)主细胞:数量多,圆形或多边形,排列成团索状,核圆居中,胞质浅染弱嗜酸性,电镜下有发达的RER、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功能:合成和分泌甲状旁腺素(PTH),PTH的作用于骨细胞,使骨盐溶解,使小肠和肾吸收钙,能使血钙升高。PTH和降钙素协同作用,维持机体血钙衡定。 (2)嗜酸细胞:常见于马、牛、羊,比主细胞大,数量少,单个或成群分布,胞质染色深内充满嗜酸性颗粒,为密集的线粒体,核小染色深。

组织结构 被膜/间质: 皮质: 实质 髓质: 内分泌 三、肾上腺 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窦状毛细血管 分 多形带、束状带、网状带 腺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 微结构特征 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窦状毛细血管 被膜/间质: 分 多形带、束状带、网状带 为类固醇激素细胞 皮质: 实质 髓质: 含氮类激素细胞

内分泌 肾上腺

内分泌 肾上腺皮质 36

被膜 内分泌 皮质 髓质

内分泌 被膜 球状带 束状带 皮质 网状带 髓质

内分泌 3、1皮质 (1)多形带 位置 结构特点 功能与作用 被膜下 细胞球形排列,细胞小、染色深、脂滴少 细胞网间有血窦和结缔组织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排钾

肾上腺皮质 被膜 球状带 束状带

内分泌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内分泌 3、1皮质 (2)束状带 位置 结构特点 功能与作用 在多形带与网状带之间 细胞单/双行索状,细胞大、染色浅、脂滴多呈空泡 血窦 位置 结构特点 功能与作用 在多形带与网状带之间 细胞单/双行索状,细胞大、染色浅、脂滴多呈空泡 糖皮质激素(皮质酮、皮纸醇)调节糖、蛋白、脂类代谢,抗炎症,降低免役应答。

内分泌 肾上腺皮质束状带

内分泌 3、1皮质 (3)网状带 位置 结构特点 功能与作用 在皮质最内层,细胞索吻合成网 细胞较小/色较深、核也小、脂滴少/脂褐素 性激素(雄激素为主)及少量的糖皮质激素

3、1皮质 分部 结构特点 功能与作用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内分泌 三、肾上腺 盐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性激素 糖皮质激素 球形排列,染色深细胞较小,脂滴少 盐皮质激素 球状带 束状带 排列成索,染色浅 细胞大,脂滴多, 糖皮质激素 排列成网,染色深 胞体小,脂滴少 性激素 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

内分泌 3、2髓质 一般结构 髓质细胞 窦状毛细血管 少量结缔组织 少量交感神经细胞

光镜 电镜 内分泌 3、2髓质细胞 肾上腺素细胞(80%)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 细胞团/索状排列,细胞呈多边形,胞质内有嗜铬颗粒(嗜铬细胞) 电镜 膜内分泌颗粒(电子密度高)分 肾上腺素细胞(80%)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

内分泌 肾上腺髓质 铬盐固定

3、肾上腺的功能 3.1皮质:(1) 多形带的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Na+排K+;(2) 束状带的细胞可分泌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可促进糖的异生作用(由蛋白质和脂类分解转变),还有免疫抑制和消炎作用;(3) 网状带的细胞主要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上述均为类固醇激素。 3.2髓质:肾上腺素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可提高心肌兴奋性,具有强心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可促使全身小血管收缩,升高血压。

内分泌 四、 垂 体 分部 被膜/间质 (含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 远侧部 结节部 前叶 腺垂体 中间部 实质 神经垂体 后叶 神经部 漏 斗 四、 垂 体 分部 被膜/间质 (含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 远侧部 结节部 中间部 前叶 腺垂体 神经垂体 实质 后叶 神经部 漏 斗 正中隆起 漏斗柄

内分泌 神经垂体: 腺垂体: 漏斗柄 正中隆起 结节部 漏斗 神经部 远侧部 中间部

内分泌

内分泌 结节部 漏斗 神经部 中间部 远侧部

4.1.1远侧部 内分泌 4、1腺垂体 嫌色细胞(50%) 嗜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40%) 嗜碱性细胞(10%) 细胞团/索状排列,间质 含丰富窦状毛 细血管。细胞按H - E染色分: 嫌色细胞(50%) 嗜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40%) 嗜碱性细胞(10%)

嫌色细胞:体积小,园/多角形胞质少、 色浅、细胞界限不清、功能未明 内分泌 嫌色细胞:体积小,园/多角形胞质少、 色浅、细胞界限不清、功能未明 嗜酸性细胞:细胞较大,园/椭圆,胞质含嗜酸性颗粒,分两种细胞 嗜碱性细胞:细胞大、椭圆/多边形,胞质含嗜碱性颗粒,分三种细胞

内分泌 腺垂体远侧部

内分泌 腺垂体远侧部

(1)嗜酸性细胞 (2)嗜碱性细胞 ①生长激素细胞STH ②催乳激素细胞LTH 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②促性腺激素细胞 (卵泡刺激素细胞)(黄体生成素细胞) (2)嗜碱性细胞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ACTH

分泌颗粒 分泌激素 生理作用 病理异常 内分泌 (1)嗜酸性细胞 ①生长激素细胞somototrophs 嗜酸性 直径300~400nm 生长激素 GH / STH 促进体内多种代谢,尤能刺激促使骨生长 病理异常 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内分泌 巨人症 侏儒症

分泌颗粒 分泌激素 生理作用 内分泌 (1)嗜酸性细胞 ②催乳激素细胞mammotrophs 嗜酸性 直径200~600nm 催乳激素 LTH 促进乳腺发育/乳汁分泌

分泌颗粒 分泌激素 生理作用 内分泌 (2)嗜碱性细胞 ①促甲状腺激素 细胞thyrotroph 嗜碱性 直径100~150nm 促甲状腺激素 TSH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分泌颗粒 分泌激素 生理作用 内分泌 (2)嗜碱性细胞 ②促性腺激素 细胞 gonadotroph 嗜碱性 直径250~400nm 卵泡刺激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 FSH促卵泡发育/生精小管(雄)LH促黄体生成/睾丸间质细胞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corticotroph 内分泌 (2)嗜碱性细胞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corticotroph 分泌颗粒 分泌激素 生理作用 嗜酸性 直径400~550nm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促脂素 LPH ACTH 促分泌糖皮质激素 LPH 产生脂肪酸

(3)嫌色细胞:数量最多,胞体小,胞质少,着色浅,功能不清(可能有支持和营养作用)(a.脱颗粒细胞,b.幼稚型细胞) 4.1.2 结节部:是前叶的一小部分,细胞成套筒状包在垂体柄的外部,此处有垂体门脉通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主要有嫌色细胞和少量的嗜色细胞,能分泌少量的促性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4.1.3 中间部:紧贴神经部,两者合称垂体后叶。由嫌色细胞和少量嗜碱性细胞围成滤泡状结构,腔内充有胶体,HE染成红色。该细胞可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具有促进表皮内的黑色素细胞合成并分泌黑色素颗粒之功能,使体色变黑。该激素亦可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合成,促肾上腺激素细胞功能增强,皮肤色素增加变黑。

内分泌 腺垂体中间部

垂体门脉系统 内分泌 4、2腺垂体血管分布:垂体门脉系统 组成——两级毛细血管网的构成 垂体上动脉 (第一级)窦状毛细血管网(漏斗部) 垂体门微静脉(结节部) (第二级)窦状毛细血管网(远侧部) 静脉窦

内分泌 垂体门脉循环示意图

下丘脑 内分泌 垂体上动脉 第一级窦状毛细血管网 (漏斗) 垂体门微静脉 第二级窦状毛细血管网 (远侧部) 静脉窦 小静脉 4、2腺垂体血管分布: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 垂体上动脉 第一级窦状毛细血管网 (漏斗) 垂体门微静脉 第二级窦状毛细血管网 (远侧部) 静脉窦 小静脉

下丘脑弓状核合成释放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内分泌 4、3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 调节腺垂体的激素合成 释放激素能促进腺垂体细胞的分泌 抑制释放激素能抑制腺垂体细胞的分泌

内分泌 弓状核 4.3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内分泌 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

4、4神经垂体 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其间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内的无髓神经纤维是来自下丘脑的神经细胞的轴突。下丘脑内有两个神经核团: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其内的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神经内分泌细胞(凡能够分泌激素或一些因子的神经元称之为~),其分泌颗粒沿轴突运输到神经部,形成大小不等的光镜下可见的嗜酸性团块,称赫令小体,而后扩散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内,因此神经垂体实际上是激素贮存和释放的部位。视上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素(ADH),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下降,若分泌过量,可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故有叫血管加压素(VP);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催产素(OT),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和乳腺分泌。

内分泌 神经垂体

内分泌 视上核、室旁核 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赫令体

神经垂体的组成 组成 无髓神经纤维 神经胶质细胞(垂体细胞) 窦状毛细血管 少量网状纤维 赫令体Herring body 内分泌 4、5神经垂体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 神经垂体的组成 无髓神经纤维 神经胶质细胞(垂体细胞) 窦状毛细血管 少量网状纤维 赫令体Herring body 组成

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含神经内分泌细胞,其胞体能合成 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分泌颗粒),经 轴突运送到神经部,储存于赫令体中 内分泌 4、5神经垂体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 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含神经内分泌细胞,其胞体能合成 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分泌颗粒),经 轴突运送到神经部,储存于赫令体中

下丘脑: 神经垂体: 出垂体外 内分泌 4、5神经垂体 -- 下丘脑 的联系 视上核/室旁核 神经内分泌细胞 (合成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视上核/室旁核 神经内分泌细胞 (合成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下丘脑: 无髓神经纤维(赫令体) 神经垂体: 窦状毛细血管 垂体下静脉 垂体下动脉 出垂体外 海绵窦

5、松果体:是由间脑顶部第三脑室后端的神经上皮形成的内分泌腺,有一细柄连接第三脑室,因位于脑上方,又叫脑上腺。 外有脑软膜延伸来的被膜,结缔组织伸入形成间隔,将实质分为不规则的小叶,小叶内多为松果体细胞,其余为神经胶质细胞和少量的无髓神经纤维和钙质沉淀物脑砂。 功能:在低等脊椎动物有感光作用,又叫松果眼或第三眼。随着进化,能分泌多种激素: (1)褪黑激素(MLT),由主细胞分泌,MLT通过抑制腺垂体的分泌来抑制性腺的发育,夜晚分泌增加,白天分泌受抑。人工延长光照,可使母禽提早产蛋。MLT还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有催眠作用。 (2)其他激素:8—精加催产素(AVT)、PEG等。

六、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DNES 1、 APUD细胞概念: 内分泌

六、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DNES 2、 DNES 概念 内分泌 随着A PUD细胞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APUD细胞不仅产生胺,还产生肽,而神经系统内的许多神经元也能合成和分泌胺及肽类物质,它们关系密切,因而把APUD细胞和分泌性神经元统称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简称DNES

六、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3.组成与分布 内分泌 目前已发现有40多种细胞 中枢: 周围: 视上核、视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消化管、呼吸管的内分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