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乳腺增生病 张掖博爱医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乳腺增生病 张掖博爱医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乳腺增生病 张掖博爱医院

2 一 概述 乳腺增生病是发于乳房部位的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疾病。约占女性乳腺疾病的75%。可发生于青春期开始后任何年龄的妇女,多见于20~40岁。资料表明,城市居民、脑力劳动者、生育胎次少、流产次数多、初产年龄大、哺乳时间短、有不良精神刺激史和妇科疾病者为高发人群。中医称本病为“乳癖”,首见于汉·华佗《中藏经》,因其“内结隐僻,外不可见”,故名“癖”。

3 二、发病的生理基础 女性乳房是一个性征器官、又是哺乳器官,正常乳腺组织的结构,随不同发育时期及月经周期的影响经常发生变化。这是由于脑垂体和卵巢各种激素作用的结果。乳房的这种变化也是乳腺增生病和肿瘤的发病基础。

4 1、 进入青春期后的乳房变化:由于卵巢分泌雌激素和黃体酮以及其他促腺体的垂体液激素的作用,导管开始伸展分支并形成腺泡。

5 2、 在月经周期中乳腺的部分小叶也相应的产生周期性变化:
(1)、月经期:导管皱缩,并有许多上皮细胞脱落。 (2)、经后7~10天:乳腺处于退化复原阶段,此时乳腺变软变小。显微镜下可见导管不发达,末端乳腺和小乳管萎缩,上皮脱落,腺泡稀少,腺泡上皮可以消失,无可见的分泌物,管周纤维组织呈玻璃样变,淋巴细胞浸润减少,可见若干吞噬细胞。

6 (3)、10天以后:乳腺导管重新增生,乳管扩张,乳管末端的改变更明显,导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出现了腺小叶,管周纤维组织和血管也增生,结蒂组织内粘液增多、淋巴细胞浸润,乳管和腺小叶内可见分泌物的积存。

7 3、妊娠期的变化:乳腺小叶高度增殖和腺泡形成,代替了乳腺的脂肪组织,胎盘分泌的激素对这种增生起着主导作用。分娩结束后,此种激素随之消失。

8 妊娠中期 妊娠晚期

9 4、哺乳期的变化: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使腺泡细胞产生顶漿分泌,形成乳汁。断奶后,绝大部分乳腺都呈现复旧状态,但仍遗留一些腺体增殖。

10 5、绝经期的变化: 绝经前若干年乳腺开始全面萎缩,腺体缩小,但因脂肪沉积外观仍可肥大。绝经后乳管上皮趋于扁平,乳管呈囊状扩张,腺小叶结构大为减少,间质纤维呈玻璃样变。50岁后乳管周围纤维组织增多,呈玻璃样变,甚至有钙化现象,小乳管和血管亦逐渐硬化和闭塞。

11 绝经期

12 三、发病机理的研究 1,中医 目前对本病之成因尚在探讨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主点:
(1)、肝郁气滞论:,肝主疏泄,肝宜调达。肝经气郁,气血周流失度,气血凝滞结聚成块。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宜升发而疏散,肝气既恶抑郁,也忌过亢。因情志不遂,忧郁不解,久郁伤肝,或受到精神刺激,急躁恼怒,均可导致肝气郁滞,疏泄失司,则可引起本病。

13 (2)、冲任失调论:肾气、天癸、冲任三者构成性轴,即作用于胞官,又作用于乳房,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因此肾气不足,冲任失调,可出现天癸的质、量、期的变化;也可发生乳房结块,经前胀痛的乳癖証候。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是发病之本。 (3)、痰瘀凝结论:肝郁气滞,肝脾不和,气滞而致血瘀,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浊和瘀血互结,阻于乳络,而结成乳癖。

14 (4)、阳明胃热论:乳房属胃,是足阳明胃经循行之地,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妇女多气郁,气郁日久,则可化热化火,阳明內热可致气血搏结不暢,而致痰瘀互结,停滞乳房,即成乳癖。
乳癖之病虽发于外,实根于内。本由肝肾亏损,冲任失调,七情内伤,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肝脾不和,痰瘀互结,痰瘀阻于乳络为病。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两虚,冲任失调为本,以痰浊瘀血,邪热为标。

15 2、西医 (1)、內分泌失调:此关点已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公认。根据检测,乳腺增生病患者黃体期血中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黃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酮(T)等六项激素水平,发现本病患者PRL水平过高、T水平低下、FSH及LH水平低下(P<0.001),E2及P分泌紊乱。认为黃体期血中PRL升高、T降低以及多种激素水平紊乱可能是导致本 重要原因。

16 (2)、催乳素升高: (A)、患者黃体期不但雌二醇水平升高,而且催乳素水平也升高,催乳素升高不但刺激乳腺组织,而且进一步抑制黃体期孕酮的分泌,还能刺激雌二醇的合成,有助于雌二醇/孕酮比例失调,导致雌激素持续对乳腺组织的刺激而引起乳腺增生。 (B)、催乳素也可以增加黃体细胞生成素受体的含量,通过黃体生成素的作用,使黃体分泌更多的雌激素。而雌激素也能刺激催乳素的合成和释放。

17 (C)、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中,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軸存在多个环节的功能失调,其中下丘脑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及其代谢状况的变化和催乳素水平的异常,均起着重要作用。催乳素的分泌和释放,直接受到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调控。

18 乳汁分泌障碍引起乳汁分泌物瘀积所造成的物理影响,以及分泌物内脂类的分解产物的化学性刺激,可以导致乳腺上皮增生。
(3)、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排卵前期LH和E2分泌不足是导致本病的关健,由于此期E2分泌水平低下,不能引起垂体的反馈作用,使乳腺组织不断处于E2的刺激之中,不能由增殖转入复旧,日久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4)、乳汁分泌障碍: 乳汁分泌障碍引起乳汁分泌物瘀积所造成的物理影响,以及分泌物内脂类的分解产物的化学性刺激,可以导致乳腺上皮增生。

19 (5)、饮食营养因素: 实验证明,高脂肪食物,影响肠內细菌丛,然后在胆汁酸的协同下,生成类似雌激素样物,而油炸食物脂肪含量高,可使血液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乳腺增生病的发生。饮酒影响肝脏代谢,脂肪吸收,会降低雌激素在体內的灭活,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致使乳腺增生病加重和发展。

20 (6) 通过对患者血清E2、P、T、FAH、LH放射免疫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UDS检测:乳腺增生病患者E2、P、E2/P、与OKT3+、OKT4+/OKT8+相关分析,阐明乳腺增生病中激素与免疫的相关性。观察结果提示,乳腺增生病患者呈现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状态及免疫调节紊乱状态 (7) 其他可能和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21 四、病理类型 1、小叶增生型:小叶数目增多增大,境界清楚,间质为疏松结蒂组织,小叶外为致密结蒂组织,小叶内外可有淋巴细胞浸润。

22 2、纤维腺病型:主质及间质均增生,但有主次之分。小叶分散、融合或形状不整,小叶内导管轻度扩张、变形或萎缩,有的伴纤维腺瘤样结节。

23 3、纤维化型:间质纤维化,小叶萎缩或消失,腺管扭曲、变形、上皮组胞变小深染。

24 4、囊肿病型: 导管或腺泡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上皮不同程度增生、也可正常或脱落,有的伴大汗腺样化生。

25 5、乳痛症型: 管泡及小叶间质轻度或中度增生,小叶大小及形态不整,小导管轻度扩张。

26 五、证候特征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亦有刺痛或灼痛。常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即使双侧乳房疼痛,多以一侧为重,并向腋窩或肩部放射。疼痛多在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经潮一行疼痛锐减或消失。 2、 乳房肿块:外上象限多发,约占70%。一侧或双侧乳房、各个象限均可出现。肿块可呈片块、结节、条索状或颗粒状。以片块状多见,大小不等,一般直径在2CM以内,边界不清,质地稍硬韧,推之能动,与深部组织和皮肤无粘连,常有触痛,立体感差。经前肿块增大和变硬,经后缩小和变软。

27 3、乳头溢液:约有5—15%的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一般为一侧,自溢性。颜色常为草黃色、棕色漿液性,偶見血性浆液性溢液。有乳头溢液者多属乳腺囊性增生病类型。
4、月经的变化:有经期紊乱、经期提前、月经量偏少、月经迁延淋漓不尽,经色淡或紫褐,常伴痛经。 5、情志变化:常有胸闷不舒,心烦易怒,脾气急燥。

28 六、中医常用治法的研究 1、调摄冲任法: 冲任失调以中年妇女多見,以乳房肿块为特征,乳痛较轻、肿块和疼痛呈度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不太密切,伴有经期紊乱、量少、月经延期或提前,腰酸乏力,精神倦怠,心烦易怒等。 常用药物:鹿角、肉苁蓉、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兔絲子等温补肝肾、调摄冲任之品。

29 调摄冲任法可能通过增加下丘脑多巴胺浓度,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效应,降低催乳素的水平。增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对DNA损伤有修复作用,还可以抑制DNA合成及细胞增殖。 药理研究表明,本类药物自身的激素样作用可以使睾酮升高,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抑制催乳素而起治疗作用。 有明显提高下丘脑的多巴胺的含量,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 其作用不是使某一环节的激素水平提高,而是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軸的调节功能得以改善,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30 2、疏肝理气法:本病多由情志不畅,肝郁气结而成,有人提出从肝论治,治乳的要诀强调“气”字,
(1)气滞型:主证为忧思脑怒,胸闷胁胀,乳房结块胀痛不适,月经前结块增大、胀痛加重,经后缩小或消散。 (2)痰郁型:主证为乳房单侧或双侧结块,多位于外上象限,大小不一,色白漫肿,质韧有弹性,推之可动,伴有疼痛,涉及腋下,或见胸背窜痛等。 (3)结毒型:结块质地较硬,不规则,呈棵粒状,乳头有黃综色或血性溢液。

31 逍遥散加四物湯是常用方剂,常用药物有:青皮、橘叶、香附、乌药、槟榔、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等。
气滞型加三棱、莪术以消结块。 痰郁型加瓜蒌仁、半夏、陈皮、水蛭、桃仁等。 结毒型加山慈菇、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 本类药物有调节内分泌、恢复卵巢功能,恢复黃体素和雌激素的平衡。。

32 3、活血化瘀法:乳房肿块和疼痛皆于血瘀有密切关系,本病可见乳腺导管增生水肿,小叶周围基质液体和血浆渗出,细胞內的分泌活动增多,致使乳房增大胀痛。红外线乳腺检查仪检查,乳房有血管扩张迂曲等表现,都为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常用药物有: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泽兰、三棱、莪术等。

33 本法可使郁者达、瘀者通、结者散,瘀散而结通,达到消肿痛目的。因而越来越为广大医家所采纳,并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研究,此类药物可以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增加外周血流量,扫清病变部位的瘀血凝滞,及代谢障碍,通过改善血流流变,解除血液浓粘聚的现象,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具有明显降低作用,从而调理了血液的理化特性,使催乳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抑制乳腺细胞增生,达到治疗目的。

34 4、化痰散结法:乳癖也可因痰浊和瘀血互结,阻于乳络,结而成癖。化痰散结法即能活血化瘀,又能软坚散结,治标以顾本。
常用桃红四物湯合棱莪汤加减:柴胡、当归、桃仁、三棱、莪术、海藻、牡蛎等。 常用药物有:瓜蒌、象贝、牡蛎、夏枯草、昆布、海藻、山慈菇等化痰軟坚散结药物。

35 现代药理研究,昆布、海藻含有丰富的碘质,吸收入血液组织后,能促进病理产物和炎性渗出物吸收;能使代谢产物溶解;还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而抑制细胞增生分裂。同时有降低雌激素和作用。从山慈菇中提取物秋水仙碱具有抗乳腺癌的作用,尤其对囊性增加生病更有防治结合的意义。

36 5、清泄阳明腑热法:乳癖的成因不外气滞、痰瘀、胃热等,最终形成痰瘀搏结的病理变化,初病为气结在经,临床以胀痛为主,久则血伤入络,以有形包块为主,二者匀属气火痰瘀有余的实证为主,防治乳腺增生病可以从治疗便秘入手,故清泄阳明腑热法也是常用方法。 常用药物:金银花、蒲公英、黃芩、夏枯草、黃连等。

37 七、专方专药的研究 (1)、乳康片:生牡蛎、夏枯草、生黃芪、丹参、玄参、没药、乳香、天冬、瓜篓、鸡内金、白术、海藻、浙贝母、三棱、莪术。
(2)、乳癖消:鹿角、昆布、鸡血芚、玄参、夏枯草、红花、三七、天花粉、海藻、蒲公英。 (3)、消核片:玄参、牡蛎、夏枯草、郁金、昆布。 (4)、乳增宁:艾叶、淫羊藿、柴胡、川棟子、天门冬。 (5)、消核冲剂: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瓜蒌、夏枯草、石见穿、老鹳草、淫羊藿等。

38 药物研究: 柴胡、郁金有免疫双向调解作用,能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 柴胡、香附能仰制组织内单胺氧化酶活力,仰制胶原纤维的生成,从而促进乳腺增生的纤维的吸收。 鹿角片、蛇床子有明显的调解和对抗雌二醇对乳腺管的刺激增生作用。 乳香、没药、莪术、赤芍有抗炎作用,能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仰制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胶原分解和吸收。乳香和没药能改善用、局部组织的血供,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莪术中的有效成份莪术酮、莪术醇筹能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和排斥反应。 浙贝母、半夏富含萝卜素、核黃素等能改善肝功能,加强对雌激恢素的灭活。 山慈菇、地丁对无菌性炎症有抗渗出、抗增生作用。 仙灵脾、肉苁蓉、鹿角片、兔絲子、仙茅具有类似激素作用,能提高下丘脑多巴胺含量,从而仰制雌激素的分泌。

39 八、其他疗法 1、针灸为主,按摩为辅 针灸取穴:期门、膻中、曲池、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按摩取穴:震关元。
辨证施治:若肝郁有热者重按太冲,肝俞;双乳痛放射至两臂内侧手三阴经者,沿手三阴经离心方向做散法;若伴月经不调,行经腹痛者,加按气冲穴。  手法:针刺手法平补平泻,以患者得气为度。太冲不仅局部酸胀,而且向上传感至膝部;足三里使麻胀感散至足面;三阴交要求散至足下。留针20min,隔日1次。震关元要求病人入静后,体会到少腹内发热、发麻、有明显的舒适感和轻微的性兴奋感。背俞穴及其余诸穴均要求得酸麻重胀之得气感。

40 2、膏药外贴  方药组成:丹参15g,益母草、郁金、莪术、乳香、没药、元胡各10g,橘核、王不留行、丁香、川楝子、皂角刺各12g,细辛、麝香各5g,冰片3g。  制备工艺:处方中丹参、橘核、川楝子用乙醇回流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滤液备用;乳香、没药、元胡、丁香,串料粉碎成细粉、麝香、冰片研为细末,与上述细粉混匀备用;莪术加水蒸馏提油备用;药渣与益母草、郁金、皂角刺、细辛等5味药加水煎煮2次,滤液与前药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烘干,粉碎成细粉,再与上述细末及月桂氮唑酮、丙二醇、挥发油等混匀,制成100贴(每贴1 0g),即得。 外贴方法:治疗时先确定痛点,然后清洁皮肤,选用神阙穴(肚脐)加痛点的外贴方法,每2d更换1次。

41 九、乳腺增生病和乳房癌的关系 乳腺增生病可以因导管上皮由典型增生发展为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可分为輕度、中度、重度),继而演变为癌。
乳腺囊性增生病随囊肿数目增多增大,发生癌变的危险越大,并且囊肿到癌变的时间平均约10年左右。 但是我国乳腺囊性增生病占全部乳腺增生病的比例比西方国家少。那些导管或腺泡上皮沒有明显增生表现的一般性增生病可以认为和乳房癌的关系不大,这种一般性增生多可自愈或治愈或停滞在某一阶段长期不变,绝大多数增生病在绝经后自行消退。

42 我们必须要警惕乳房癌很容易误诊为乳腺增生病。
但是値得重视的是,乳房癌误诊为乳腺增生病。特别是肿块小、活动好、质地不硬、边界不清、皮肤红肿或肿块由多发的小癌灶包裹在增生的乳腺组织中等,不典型的乳房癌更容易误诊。总误诊率12—16%。

43 十、展 望 1、要继续发展古代医家和老中医的保贵经验,努力发掘古代文献和老中医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开拓我们的研究思路,更好的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

44 展 望 2、极积开展临床和试验研究。 有必要制定统一的病名,统一的辨病与辨证的标准, 统一的疗效标准,应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研究证候的客观指标,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等层次探讨辨证分型的客观参数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使其更具科学性。

45 展 望 3、极积开展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工作。要充份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发病机理和疗效机制作深入细致的研究,要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探讨本病的实质。并且还要观察和研究与乳房癌的相关性。这样必将使中医乳房病学的学术理论和研究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46 谢 谢 谢 谢


Download ppt "乳腺增生病 张掖博爱医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