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研修室 抓住3个基础知识点 高效训练5个题 掌握2个核心考点 课时限时检测
重要标志 重要见证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区域 中华文化 民族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各民族文化 自身文化 其他民族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知识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__之一。 (2)汉字、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基本特征 史书典籍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体现。 ②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______________、展示人们的______________有独特的作用。 ③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特点。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精神生活 精神世界 实用 整体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又有各自的民族________。 共性 特性
知识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要求: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 ___________;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________成分。 3.意义: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________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 包容性 和睦相处 积极 认同 理解
知识点三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贡献: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 ________,都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_______、相互______,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_____和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瑰宝 骄傲 交融 促进 认同感 归属感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语言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文字的发明。) 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 (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
5.在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渐趋融合,区域特色日渐消失。 (×) (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6.中华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 7.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中华文化不是中华各民族文化数量上的简单相加,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8.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当地地理环境决定的。 (×) (地理环境是影响因素。)
1.现代人在键盘上都能“运笔如飞”,但提笔忘字的现象屡有发生。为此,2013年,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在周末黄金时间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人们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央视的做法主要是基于( ) ①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②汉字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之瑰宝 ③汉字的出现开启了人类文明时代的大门 ④汉字和史书典籍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②准确地说明了汉字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文字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文明时代的大门,故③说法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2.不只是园林,昆曲、古琴艺术、苏绣、核雕和玉雕等,也都成为向世界展示“文化苏州”的重要名片。更令人赞叹的是,在传统文化产品大量出口的同时,苏州的现代文化产品也不断走出国门,如漆画装饰画、3D机甲类游戏等。可见,苏州给世界留下的文化印象有( ) ①苏州文化源远流长 ②苏州文化博大精深 ③具有很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说明了苏州文化内容丰富,地域特征明显,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苏州文化源远流长,故①排除;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④与材料不符。 【答案】 C
3.(2013·广州模拟)广东剪纸最有代表性的是佛山剪纸和潮阳剪纸。佛山剪纸手法上以凿、衬、印、手绘等技法为主,用料上大量应用铜箔、锡箔和银箔。潮阳剪纸最大的特点是阴阳剪,“阳剪”纹线工整细致,“阴剪”线条粗犷有力,交替使用,粗细相破相助,极富特色。广东剪纸艺术体现岭南文化的( ) A.源远流长 B.区域性 C.时代特征 D.包容性
【解析】 佛山的剪纸和潮阳的剪纸各有特点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故选B。
4.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
5.(2011·江苏)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南剧北唱、北戏南演,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渐趋融合,所以①④入选。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得益于文化市场的调节,不是“时尚流行”。因此,③入选,②不选。 【答案】 C
6.(2012·全国)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澳门的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①正确;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④正确;但这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②不正确,③材料不能体现。 【答案】 B
考点一 [054]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区 别 角度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侧重点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区 别 见证或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联系 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
2.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3.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各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 区别 各民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个性的文化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共性 联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表现 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4.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1)绵延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华文化长期延续而从未中断过。 (2)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2013·安徽)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③错误;区域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不可能融合统一,④错;故选A。
1.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 )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这表明我国文化在世界领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正确且切题。A讲的是如何推动文化创新,与题意不符。B、D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C
考点二 [055]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内涵 意义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这也适应了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即能做到博采众长,所以中华文化能在不断创新中永续向前发展
2.包容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在关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 (2)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4)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2013·北京)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城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及其作用,把课本知识作答上去即可。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组织答案时要把各自含义作答出来。
【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这说明中华文化( ) 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就是儒道文化
【解析】 《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异彩纷呈。这两部经典著作,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就是由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选A。
感受民族文化 展示民族风采 2013年10月28日,历时11天的第五届贵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落下帷幕。在首日开幕式的汇演中,国内首个大型室内立体全景苗侗风情秀《银秀》给在场的评委及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台剧《银秀》,内容涵盖了杂技、创意舞蹈、打击乐、民俗歌舞、情景歌舞等多种元素。①通过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展示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奇幻旅程,一段银光绣彩的极致浪漫以及一曲坚韧雄壮的民族传奇。②在对贵州黔东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进行形象表达的同时,充分展示黔东南独特的高原民族文化气象,把黔东南独有的山水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文化等融入到了表演中,充分展示了黔东南多民族文化。
在部分节目的编排中,③《银秀》着重于将原生态艺术与时尚流行元素进行最自然的拼接:银匠打造银器的敲击声与西方打击乐的叠加、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合成器叠加、原生态民族服饰与舞台审美的叠加等,从民族艺术的最本源出发,以民族的千年文化为背景,融合多元化创新,深厚而不固守,创新挑战而不脱离本源的前卫时尚气质,构织成唯美、绚烂、独特的时尚苗侗文化。
对上述材料中划线部分的时政信息,结合教材进行解读。 信息点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舞台剧《银秀》穿越千年的历史,反映了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信息点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显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信息点③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银秀》编排中,有原生态的元素,也有时尚流行元素,有民族的元素,也有西方元素,坚持了继承、创新、借鉴、吸收。
1.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2.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你认为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存在什么关系?其意义何在? 【答案】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②中华各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必背答题术语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体现。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4.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5.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6.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2013·汕头一测)“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心,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这说明( ) ①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②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其自身特征,③④正确。①②观点均错误,故选D。
2.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多样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别。材料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风格等成熟到炉火纯青地步的表述,说明了文化的具体内涵即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主要侧重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与材料不符合。民族性和多样性的本身内涵与材料不吻合,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3.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朦胧、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年,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这是因为( )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材料中党和国家对西藏文化的保护,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同时说明各民 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①②正确。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错误。④说法不准确,夸大了西藏民间文化遗产的地位。 【答案】 B
4.2013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祭祀大典5月31日在台湾嘉义举行。活动以“共祭两岸始祖,同承神农文化”为主题,两岸近千人参与共祭,盛况空前。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海峡两岸共祭神农文化体现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和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④与材料没关系。 【答案】 B
5.“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风歌》传唱了两千年,传颂出古老中国雄浑博大的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汉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汉代的文化、科技、天文、历算、发明创造等均创造了历史的高度。在制度、文化、治国理念,乃至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对今天都有着深远、重大的影响。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解析】 本题设问要求回答材料怎样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两个基本特征的,解答时应注意找材料中关键词:“传唱了两千年”“对今天都有着深远重大影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雄浑博大的情怀”“历史的高度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答案】 ①《大风歌》传唱了两千年,在制度、文化、治国理念,乃至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对今天都有着深远、重大的影响,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汉代的文化、科技、天文、历算、发明创造等均创造了历史的高度,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