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 七音三A 組員: 趙孝剛20 黃逸展17 孫睿裕50
目錄 1.歷史演變 2. 種類 3. 結構 4. 指法 5. 圖片 6.著名的演奏家及曲子 7.製作過程
吉他的歷史演變 吉他(Guitar)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兩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爾,古巴比倫和 古波斯的各種古彈撥樂器。考古學家找到 的最古老的類似现代吉他的樂器,是公元 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亞西亞和敘利亞北部 的古赫梯人城門遗址上的“赫梯吉 他”(Hittite Guitar)。八字型内彎的琴體决 定了吉他樂器特有的聲音共鳴和樂器特點, 這也成為吉他與其它彈撥樂器最為顯著的 特點。
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由波斯語逐漸演 化成的西班牙語吉他一詞就已經形成, 在當時種類繁多的樂器中,已經出现了 “摩爾吉他”(Guiteme Moresche)和“拉丁 吉他”(Guitarra Latina)。其中摩爾吉他 琴體為橢圓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屬弦, 演奏風格比較粗糙;拉丁吉他琴體類似 現代吉他的八字型平底結構,使用羊腸 弦,風格典雅。
文藝復興時期是吉他的鼎盛時期。十六世纪四對複弦的 吉他和它的近親──用手指彈奏的比维拉琴,在演奏與創 作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吉他和比维拉琴(Vihuela)不 僅深受民眾喜愛,而且還常常成為宫廷樂器。當時的吉 他、比维拉琴大師有米蘭(Luismilan)、纳樂瓦埃斯 (LuysdeNarvaez)、穆達拉(Alonsomudarra),以及十七世纪 時五组複弦的巴洛克吉他時代大師桑斯(Gaspar Sanz)、科 爾貝塔(Cor betta)、维賽(Vi see)等。他們的許多作品现在 仍是现代古典吉他曲目中的不朽財富。當時的吉他與比 维拉琴等樂器所使用的記譜法還不是现在的五線谱,而 是用横線來代表各弦,用數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 與现在民謠吉他中使用的六線譜類似的圖示記譜法。當 時十分興盛的樂器還有古鋼琴和魯特琴(Lute)鲁特琴前身 是阿拉伯的烏德琴.我國的琵琶、胡琴等也是漢朝的時候 由西域傳入的。
著名的鲁特琴大師道蘭(Dowland)和魏斯 (Weiss)等人的作品經後人改编,在今天的古典 吉他曲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偉大的巴洛克音 樂集大成者巴赫所創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 小提琴组曲、奏鳴曲的吉他改编曲,在古典吉 他曲具有不朽的價值。十八世纪後期鲁特琴和 比维拉琴逐渐退出了歷史舞台,五對複弦和其 後出现的六對複弦吉他也漸漸的完成了它們的 歷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單弦的吉 他以其清晰的和聲及調弦方便等優點很快得到 了全歐洲的青睞,古典吉他的黄金时代终于到 来了。
十九世纪初,活躍在當時吉他音樂中心巴黎、 维也纳還有倫敦的最著名的吉他大師有索爾 (Sor)、阿瓜多(Aguado)、朱利亞尼(Giuliani)卡 羅利(Carulli)、和卡爾卡西(Carcassi)。其中索 爾和朱利亞尼除了是吉他大師之外,他們也是 出色的音樂家,他們以傑出的才華為六弦古典 吉他創作了包括協奏曲在内的第一批大型曲目, 為六弦吉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尤其索爾 在創作上承襲海顿、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傳統, 除寫作歌劇、舞劇音樂外,還為吉他創作了包 括有系统的練習曲、教程在内的大量優秀作品, 被音樂評論家稱為“吉他音樂的貝多芬”。
十九世纪后期著名的吉他音樂家考斯特(Coste)、 默茨(Mertz)、卡諾(Cano)等,他們為吉他創作的 很多優秀作品都成為了十九世纪吉他音樂的经典。 吉他能在二十世纪蓬勃發展並達到前所未有的輝 煌,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 ()對吉他從製作、樂器性能、演奏技巧到曲目等各 方面的深入研究和革新。泰雷加()和他的老師阿爾 卡斯()一直致力於吉他製作家與托雷斯一同合作, 最终生產出了琴體廣大、音量增大、樂器性能明 顯改善的现代古典吉他。 吉他成為和鋼琴、提琴一樣被人們廣泛喜愛 的高雅樂器,在全世界流行開来,還吸引了許多 專業作曲家位吉他寫下了大量高水平的音樂作品。
吉他的種類 1.古典吉他(Classical guitar) 古典吉他又名西班牙吉他、尼龍吉他及 佛朗明哥吉他,是吉他的一個分類,亦 屬於彈撥樂器。古典吉他此名稱並不表 示其僅限於演奏古典音樂,不同的音樂 風格,例如古典音樂,佛朗明哥,爵士 音樂等皆可以以古典吉他演奏。
2.民謠吉他(Folk guitar) 踏進二十世紀,隨著爵士音樂、流行曲 的盛行,吉他發展了許多新種類,如鋼 弦吉他(民謠吉他)、電吉他、半聲電 吉他、低音吉他(貝斯)等。其結構和 性能與原來的吉他差別很大,連傳統的 古典吉他亦有所變化,例如採用了尼龍 弦代替羊腸弦。
3.電吉他(Electric guitar) 發聲原理與傳統吉他不同,不是以箱體的的振 動發聲,而是運用了電磁學原理,它的琴身是 實體的木頭而非空的音箱。在琴身上裝有線圈。 它們被稱做拾音器。當吉他弦振動時,切割了 拾音器的磁感線,從而使琴身中的導線中產生 不同頻率的電流,當這些電流通過電子音箱還 原時,就成了電吉他的聲音。 因為它不是原聲樂器而是以電流發聲的,所以 一些電子儀器被製造出來通過改變,添加電流 等方法來改變電吉他的聲音。這些儀器被稱做 效果器。
吉他的構造 琴頭 (Head) 琴頭的主要作用,在於支撐吉他前端的 琴弦張力。而在外觀的設計上,琴頭正 面多半會印有吉他的品牌標誌;有些客 製化的吉他,則會在琴頭嵌上裝飾圖案; 有些吉他則會在琴頭外緣嵌上護邊。琴 頭與琴頸交界之處,也是很脆弱的部位, 很容易因為碰撞而發生斷裂。
弦鈕 (Tuning Heads) 有齒輪式及油壓式兩種,主要用來調整 琴弦的張力。琴弦張力愈高,聲調也愈 高,反之則愈低。弦鈕的材質,以塑膠 -金屬、木材-金屬的組合較為常見。
上弦枕 (Nut) 置於琴頭與琴頸的交接處,主要用來維 持吉他前端琴弦和指板間的距離。弦枕 上會有淺溝用以固定琴弦位置,防止滑 動。弦枕的常見材質,有塑膠、駝骨、 牛骨、塑鋼以及金屬等。
琴頸 (Neck) 與琴頭一體成形,其外觀可概略分為圓弧 型及V字型兩大類。琴頸的樣式,除了有 外觀上的視覺效果之外,對彈奏者的彈奏 時的手感,亦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琴 頸在整把吉他的結構中,扮演著支撐琴弦 張力與維持音準的重要角色。溫度及濕度 的變化對琴頸的影響甚高,若將吉他放置 於溫、濕度不穩定的地方,琴頸很容易彎 曲變型。而琴頸一旦變型,吉他的音準也 難以維持。
調整棒 (Truss rod) 這是一根置於琴頸中的金屬棒,在琴頸變 型時,可以透過它來調校琴頸的彎曲角度, 藉以校正音準與弦距,適當的調整可以改 善琴弦打板的問題。 指板 (Fingerboard) 此部位多半會和琴頸分開,並以不同的木 料搭配製作。除了與琴頸同樣擔負支撐琴 弦張力的角色之外,指板也是每位吉他手 必須熟悉的部位,如此才能演奏出動人的 樂曲。在許多客製化的吉他上,也能看到 指板上鑲嵌著裝飾圖案。
琴衍 (音格線、琴格線) (Fretwire) 又可稱為音品,其外觀為短細條狀,材 質通常為鎳合金或黃銅,以卡楯及黏合 並用的方式與指板結合。其主要作用, 是在指板上劃分琴格,並使彈奏後的琴 弦產生延音效果。
琴格 (Frets) 藉由嵌合在指板上的琴衍所劃分,同時也 是吉他能夠表現出音階高低的關鍵,琴格 與琴橋的距離愈長,該位置所產生的音階 愈低;反之,若與琴橋的距離愈短,該位 置所產生的音階就愈高。木吉他通常會有 二十格,電吉他則大多有到二十二或二十 四格。琴格的劃分概念,與音樂理論中的 十二平均律相似。換句話來說,就是每個 琴格在樂理上都代表一個半音;而一個全 音,則是由兩個左右相鄰的琴格組成。
琴身 (Body) 亦可稱為共鳴箱,木吉他賴以發聲的關鍵 之處,其整體係由面板、側板及背板所接 合而成。相較於琴頭與指板,琴身的面積 較為寬廣,因此也是廠商常用來展現吉他 裝飾藝術的重點部位。面板與背板皆為平 面,但有部份木吉他因外觀設計、聲響效 果或木材用料的因素,其背板會有些微的 弧度。而面板、側板及背板的木料選用, 則是影響吉他音色與響度的決定性因素。
琴橋 (Bridge) 與指板一樣,多以質地堅硬且密度高的木 料製作,主要用來支撐吉他的後段琴弦張 力,並透過下弦枕把琴弦的振動傳遞至面 板。琴橋上會有一個細長型的溝槽,用來 放置下弦枕及拾音器;另外也會有數個圓 孔排成一列或二列,用來安裝琴弦及弦釘; 而圓孔的個數,則是依琴弦數量來決定。 如同指板與音色的關係一般,琴橋的用料, 對吉他音色亦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而琴 橋在面板上的位置,亦是決定吉他音準的 因素。
下弦枕 (Saddle) 常見的製作材料為塑膠、獸骨 (牛骨、駝 骨、象牙) 或是塑鋼與金屬。下弦枕對吉 他音色的影響程度,僅佔少部份,其主要 作用是將琴弦的振動傳遞至琴橋,並決定 琴弦與指板的間距。 弦釘 (Bridge pin) 亦稱為弦栓,多以塑膠製作(所反映音質 最差),而市面上也有黑檀木或其它材質 的弦釘,其作用是固定安裝在琴橋上的琴 弦及傳遞弦上的震動去琴身而產生音響。 弦釘材質對吉他音色的有一定的影響。
響孔 (Sound Hole) 吉他發聲的主要部位,當琴弦振動時, 其振動所產生的聲音頻率,會透過下弦 枕傳遞至琴橋,再由琴橋傳遞至面板, 接著再擴散至側板及背板,最後在琴身 內部逐漸形成共鳴,並透過背板將聲音 反射到響孔外。
彈奏方式與技巧 彈奏方式 吉他的彈奏手法主要有四種: 一是指奏,有些人會在其中使用指甲來得 到不同的音色,又有多種運指法; 二是使用撥片(Pick)撥弦; 三是用套在指上的圓管(由金屬, 玻璃, 陶 瓷等材質製成)(滑管吉他,Slide Guitar) 演奏; 四是用帶在手指上的義甲來演奏,多見於 鄉村民謠、藍調。
技巧 滑音(Slide) :手指或滑管在琴弦上滑動,使用滑管的演奏 手法源於十九世紀美國小酒館中藍調樂手以酒瓶製造出 獨特的響聲。 搥弦(Hammer-On) :以持頸之手手指擊打琴弦。 點弦 (Tapping) :槌弦之外加上撥奏之手手指擊打琴弦,做 為一種演奏炫技被埃迪·范·海倫發揚光大。 勾弦 (Pull-Off) :手指擊打琴弦之後,緊接著撥動琴弦。 推弦 (Bending) :撥動琴弦後,押弦的手指或上或下的扯緊 琴弦來提升音高,常見於以藍調為根本的演奏手法。 顫音 (Vibrato):如同推弦,但不推弦至持續的指定音高, 而是以該品格的音高為基準製造連續的起伏。 搖桿 (Vibrato Bar) :搖桿通常加裝在電吉他上,通過對搖 桿的操作可以改變樂音的高低,搖桿前傾可使弦的張力 減低,音高下降,反之上升,而通常只有大搖座型的搖 桿可以做到後傾的動作。
掃弦 (Sweep Picking) :常見於電吉他速彈上,掃弦是一種表現琶 音的方式,實際上並不拘限於以合弦內音構成,而琶音亦不一 定要由掃弦表現,彈奏時撥片向是刷合弦一般的迅速掠過各琴 弦,另一手手指按過該合弦的組成內音的品格。 打弦 (Slap) :多用於低音吉他(Bass)以及放克樂風上,這種技 巧始源於早先為了彌補樂團出缺少鼓手給予一個明顯的主節奏。 迴授(Feedback) :在電吉他或裝設拾音器的木吉他上使用的技巧, 做為一種特效被使用著,最早僅是常出現在半空心電吉他麻煩 的問題。 琴弓 (Bowed Guitar) :在吉他上使用提琴弓或是其它弦樂器的琴 弓,大多數吉他後琴橋沒有曲線,琴弦多半落在相近的水平高 度上,使得拉奏各弦較提琴不易,使用此技巧較為人知的有吉 米·佩奇和Jón Þór Birgisson。 顫指(輪指) :古典吉他最迷人的演奏技巧之一。其中塔雷加 (Tárrega)的《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Recuerdos de la Alhambra)》 是輪指奏法的代表作。
打板:敲打琴體的各部位的不同響聲,通常在空心吉他上表現這種帶 有打擊樂器特色的技巧。 右手悶音 (Right Hand Muting) :以右手(撥弦手)手掌輕輕蓋住弦的底端 並撥弦,使聲音聽起來有潛在的力量,常用於電吉他彈奏。 左手悶音 (Left Hand Muting) :以兩隻以上左手(按弦手)手指輕輕壓在弦 上並撥弦,發出沒有音高的扣擊聲,常用於電吉他彈奏。 自然泛音悶音(Natural Harmonic Muting) :以一隻左手(按弦手)手指輕輕 壓在弦上(通常為低音弦)並撥弦,發出高音的泛音,此技巧的泛音不 太在意音高為何,常用於電吉他彈奏。 自然泛音 (Natural Harmonics) :撥奏之後,一般以持頸之手手指輕觸 琴弦以分割和倍化頻率,指奏法則常使用撥湊之手的拇指撥弦,食指 觸弦。 人工泛音(Artificial Harmonics) :原理同自然泛音,通常是在使用撥片 時,在撥奏的瞬間大拇指內側的指肉觸及琴弦來引發泛音,是為了更 快速的取得泛音效果而衍生的技巧,因為分割點不同於自然泛音,所 以音高與同品位的自然泛音不同。 琵音 (Arpeggio) :將合弦內的每個組成音個別的彈奏出來,這種技巧後 來進一步催生了掃弦。
吉他構造圖
吉他演變示意圖
巴洛克吉他
著名的演奏家及曲子 帕克.德.路西亞(Paco de lucia) 西班牙吉他作曲家兼演奏家 費爾南多.索爾(Fernando Sor 1778-1839) 西班牙吉他作曲家兼演奏 家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Francisco Tarrega 1852-1909)有<顫音之雄>的稱 號為西班牙吉他作曲家兼演奏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iVFncQADvc&feature=relate d 安德烈斯.塞戈維亞(Andres Segovia 1893-1987)西班牙吉他演奏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BQfHJA2Lng&feature=relate d 朱里安.布林姆(Julian Bream 1933-) 英國吉他演奏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pUT-2tU2Yk&feature=fvst 約翰.克理斯多夫.威廉斯(John Christopher Williams 1941-)澳洲吉 他演奏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ErbatfTizA&feature=related
製作過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6qR0_ qrXjU&feature=results_video&playnext=1 &list=PL74DD594095A3B0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