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臺灣原住民族 阿美族 (Pangcah;Amis)、 排灣族 (Paiwan)、 泰雅族 (Atayal;Tayal)、 布農族 (Bunun)、 太魯閣族 (Taroko;Truku)、 魯凱族 (Rukai)、 卑南族 (Puyuma)、 鄒族 (Tsou; Cou)、 賽夏族 (Saysiyat;Saysiat)、 雅美族 (Tao;Yami;今稱達悟族)、 噶瑪蘭族 (Kavalan)、 邵族 (Thao)、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其他。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所承認的原住民族 總共有13個族群, (目前共約48萬4千多人 約佔總人口的2.1%)
臺灣原住民族在學術分類上屬於 南島民族 (Austronesian) (還包括:菲律賓、印尼、諾魯、 關島、紐西蘭的毛利人) 南島族皆有一致性的高痛風盛行率,遺傳因素可能是主因。 根據前國家衛生研究院環職組葛應欽主任的研究, 台灣原住民族痛風盛行率在40歲以上男性約15%, 女性約5%, 而原住民族兒童患有高尿酸血症為台灣一般兒童的2.6倍, 所以有關台灣原住民族痛風的問題,值得大家來關切。
葛應欽主任: 對台灣原住民族高痛風家族的研究,有突破性結果, 發現可能是多基因因素,主基因之候選位置在 四號染色體長臂位置。
二、高尿酸血症 一般而言,男性血中尿酸值>7毫克/100毫升血, 而女性>6毫克/100毫升血。 (在37℃時,尿酸值在7毫克/100毫升血,達飽和狀態。 超此飽和點即成針狀晶體析出, 而沉積於關節。)
尿酸(uric acid) --- purine nucleotides 的代謝產物
正常人每天約產生750毫克尿酸。 其中500毫克由腎臟排出, 其餘則隨膽汁而由大腸排出體外。 因此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如下: (1) 攝取含高普林的食物、 (2) 尿酸的合成增加(內源性產生過量)、 (3) 腎臟排除尿酸受阻、 (4) 腸道排除尿酸受阻。
三、痛風 多是腎臟排除尿酸的功能障礙,或體內普林代謝異常 導致高尿酸血症而使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造成 關節疼痛、腫脹和變形。 最常發生在足部的大趾關節,次為踝關節、足背、 膝關節,甚至全身各處關節。 嚴重時會造成膝、腕及踝關節畸形僵硬。 慢性痛風可導致腎結石、尿道結石等。 痛風病人常會出現高尿酸血症, 但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卻不一定會發生痛風。
哪些人容易罹患痛風? (1) 遺傳:家族中有痛風和尿酸值過高者, 其子女發生痛風的機會為一般人的10倍左右。 (2) 性別:男性較女性多,但停經後婦女發生率會增加。 (3) 年齡:中年的人居多。但目前有年輕化的趨勢。 (4) 肥胖:體重過重者其尿酸值會較高,加上易出汗而 使小便量減少,促使尿酸結晶積聚體內。 (5) 飲食:高普林食物,暴飲暴食,飲酒過量 均會增加痛風的機會。
痛風的處置原則 --- 一般原則 (1) 維持理想體重。若體重過重時應慢慢減重。 (2) 適量蛋白質攝取、烹調時要少油,少油炸。 (3) 食慾不佳時,仍要補充含糖飲食,避免組織快速分解。 (4) 多喝水,有利尿酸的排除。 (5) 避免暴飲暴食。 (6) 避免飲酒,尤其空腹飲酒易引起急性發作。 (7) 選擇低普林食物 (蛋類、奶類、米、麥、甘藷、葉菜類、 瓜類、蔬菜及各式水果。)
痛風的處置原則 --- 藥物治療 急性發作期: 為使症狀迅速緩解,可以使用秋水仙素(colchicine) 及(或)非類固醇抗炎藥,如indomethacin、ibuprofen…等。 (2) 間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療: 主要是在於維持血中尿酸值於正常範圍和預防急性發作。 可使用:(i) 排除尿酸藥物(probenecid、narcaricin…等) (ii) 抑制尿酸形成的藥(如:allopurinol) (3)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原則上這類病人不需要治療。 (避免肥胖、高普林食物、酗酒、過度勞累…等誘發因素)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