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t00099@mail.tut.edu.tw 2532106-5021 0970605595 第一課師說韓愈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t00099@mail.tut.edu.tw 2532106-5021 0970605595.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Advertisements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十二課 吃冰的滋味. 第十二課 吃冰的滋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古蒙仁 回憶童年 時代吃冰 的生活環 境與趣味 先肯定夏日吃冰是人 生一大享受,再分段 記敘童年吃冰的各種 情況,以回應首段 ★題目含義:關於吃冰的滋味的主旨,古蒙仁曾 說:「吃冰的滋味已不單純是一種口感或味覺 ,而是對逝去的時光的一份嚮往和追求。它是.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十課 論語選 ( 一 ) 學而時習之 ( 二 ) 譬如為山 ( 三 ) 三人行. 第十課 論語選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孔子弟 子及再 傳弟子 ( 一 ) 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 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 ( 二 ) 為學要持之以恆 ( 三 ) 人人皆可為我師 以語錄的 形式說明 學習和修 養的重要 ★補注: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二課 月光餅. 第二課 月光餅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琦君 回憶童年時與表姑爭 吵、和好的往事,並 抒發思鄉之情 先寫物,接 著敘事,然 後抒情 ★文意: *月光餅: ⒈原指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轉為作者「鄉愁 」的寄託。 ⒉思物、思人、思鄉、憶舊的寄託物。 *物:月光餅/事:與表姑的童年往事/情:思鄉.
變數與函數 大綱 : 對應關係 函數 函數值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對應關係 蛋餅飯糰土司漢堡咖啡奶茶 25 元 30 元 25 元 35 元 25 元 20 元 顧震宇 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變數與函數 下表是早餐店價格表的一部分: 蛋餅 飯糰 土司 漢堡 咖啡 奶茶.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吉隆坡迈儒礼花园国中 SMK TAMAN MALURI, KUALA LUMPUR.
師說 散文選及習作報告 姓名:姚惠文 學號:S
三人行必有我師 〈師說〉韓愈.
师 说 韩愈.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青春疑問句.
師說 韓愈.
师 说 韩 愈.
《师说》知识整理.
師說 韓愈.
簡易民調: 曾經立志想要當老師的同學請舉手,為什麼? 你認為一名好的老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或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师说.
教學觀摩與經驗分享 ---證照輔導經驗分享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
师 说 作 者:韩 愈 师院附中 乐耘.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第四課 髻 琦君.
第二課 師 說 韓 愈.
WWE巨人 Big show.
徐玉梅 中正大樓C 第一課師說韓愈 徐玉梅 中正大樓C
授課教師:徐玉梅 中正大樓C 孟子選 授課教師:徐玉梅 中正大樓C
歷史報告 主題:昌黎祠.
1.真是—— 2.是的—— 3.因为—— 4.但是—— 5.总之—— 今年夏天真热啊! 是的,土地都冒烟了,据说今天地表温度达到70度呢。
师说 韩 愈.
教学目标 1 . 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韩愈其 人,学习文中所运用的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师 说 韩 愈.
描寫景物的方法.
授課教師:徐玉梅 中正大樓C 第9課桃花源記 授課教師:徐玉梅 中正大樓C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師說 韓愈 劉玉瑞老師.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詞語的 褒貶色彩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中國文化論文寫作 閱讀, 思考與寫作.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微積分網路教學課程 應用統計學系 周 章.
挑戰C++程式語言 ──第8章 進一步談字元與字串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一 什麼是思考方法? 思考方法(method of thinking)的意義為研究使人思考正確的一門學科。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轉品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之先後生於吾乎? 名詞轉動詞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名詞轉形容詞 君子不齒,.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歸納法(1):歸納法的類別.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t00099@mail.tut.edu.tw 2532106-5021 0970605595 第一課師說韓愈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t00099@mail.tut.edu.tw 2532106-5021 0970605595

反思 1.現在的學習風氣? 2.現在的師生關係? 3.妳/你印象深刻的老師? 4.如果妳/你是老師,妳/你會怎麼當?

題解 出處:《昌黎先生集》 文體:闡述從師問學之道的論說文。 「說」的名篇 文體「說」為古文中「論辨類」的一種,用來說明事理,闡述己見。  韓 愈  〈雜說〉四首  柳宗元  〈捕蛇者說〉  周敦頤  〈愛蓮說〉  劉大櫆  〈騾說〉

題解~寫作背景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

題解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政治。士族子弟不需經過科舉考試,就可以走上仕途。他們不但不肯從師學習,也瞧不起互相學習的人。 韓愈為糾正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表面上是為李蟠而作,事實上卻是為了抨擊那些恥於從師的士大夫,進而大力宣導從師學習的重要性。

題解 〈師說〉是否為贈序文體? 依照較嚴格的定義,不少學者認為〈師說〉一文並不屬於贈序;然而就廣義而言,本文的寫作目的出於對後學李蟠的嘉許與饋贈,因而「作〈師說〉以貽之」,符合「贈序」的精神。 依事實看來,本文是否屬於「贈序」類,尚有爭議未定。

作者 ‧字退之。 【對文:即「名」與「字」,意義相反。 】 ‧諡「文」,世稱韓文公 。 ‧自稱昌黎韓愈。(因昌黎為其郡望)  【對文:即「名」與「字」,意義相反。 】 ‧諡「文」,世稱韓文公 。 ‧自稱昌黎韓愈。(因昌黎為其郡望) ‧世稱韓昌黎。(宋神宗元豐年間追封為昌黎伯) ‧祖籍河南河陽。 ‧三歲而孤,賴兄嫂扶養成人。 韓氏是望族

作者~學經歷 早年刻苦為學,博通六經百家之書。 累官國子監祭酒、京兆尹、吏部侍郎等職。 因個性耿介,直言無忌,曾兩度遭到貶謫。 原 因 原   因 被貶為 第1次 為關中災民請命,觸怒權貴 陽山令 第2次 上表反對憲宗迎佛骨入宮 潮州刺史 8

作者~生平(1) 韓愈出生才兩個月,母親過世(他母親生他時已近五十歲);三歲父卒,由長兄韓會撫養(韓會比韓愈大三十一歲)。 韓會被貶為韶州(今屬廣東省)刺史,病死在韶州。 當時年僅十三歲的韓愈由嫂嫂鄭氏撫養長大。 9

作者~生平(2) 諫迎佛骨表,再貶潮州 ‧唐憲宗晚年迷於佛法,迎佛骨入宮,王公士庶投其所好,競相奔走膜拜。韓愈寫了一篇著名的〈諫迎佛骨表〉給唐憲宗,批評佛道不言先王之法言,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又說佛骨乃是「枯朽之骨,凶穢之餘」,文中還提到歷來信佛的皇帝儘管非常虔誠,但都短命。結果唐憲宗大怒,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 10

作者~生平(3)潮州立廟 韓愈到潮州以後,探詢民間疾苦,得知鱷魚食民畜產,就寫了〈祭鱷魚文〉,驅走鱷魚,解除民患。 韓愈在潮州辦鄉校、興教化、釋奴婢、勵農桑。所以,潮州人感念他的恩德,建廟祭祀他,香火不絕。 臺灣的昌黎祠位於屏東縣內埔鄉內田村。  考季一到,到此祈求金榜題名的人絡繹不絕。 11

作者~軼事(1)推敲成文 賈島吟詩: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正思索「敲」字是否換為「推」字,撞上韓愈隨從,韓愈未加處罰,反為之建議用「敲」字,二人並成好友。

作者~文學成就 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軾用以下的四句話來概括韓愈的一生 (1)文起八代之衰:提倡古文,遏抑華靡文風。 (2)道濟天下之溺:排斥佛老,建立儒家道統。 (3)忠犯人主之怒:諫迎佛骨,冒大不韙之罪。 (4)勇奪三軍之帥:說降叛將,使王廷湊懾服。 13

結構表(1) 從師的重要性─古之學者必有師 託古立論 老師的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從師的原則─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師 說

結構表(2) 古之聖人─從師而問焉─聖益聖 古今縱比 今之眾人─恥學於師─愚益愚 反面論證 自身對比 愛其子─擇師而教─習句讀─小學 於其身─則恥師焉─非傳道 解惑 ─大遺 師 說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當代橫比 士大夫之族 曰師、曰弟子,則群聚而笑 其智反不能及

結構表(3) 正面論證 聖人無常師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師 說 李蟠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寫作緣由 不拘於時,請學於余 師 說 李蟠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寫作緣由 不拘於時,請學於余 結論 寫作重點─余嘉其能行古道 寫作目的─贈李蟠 回目次

第一段 古之學者1.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3.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4.終不解矣! 句意: 古:「古」,意味唐代當時無此風氣。 必:「必」,表示不可移易的真理。 1.學者:指學習的人。 關閉

第一段 古之學者1.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3.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4.終不解矣! 修辭:頂真──必有「師」。「師」者 修辭:設問(激問)──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修辭:頂真──孰能無「惑」 ? 「惑」而不從師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除疑惑的人。 3.之:代詞,指上文的「道」與「業」。 4.其為惑也:那些疑惑的問題。 關閉

段旨 段析 第一段: 強調學必有師的道理──點出從師的重要性。 第一段: 本段首句開門見山點出主旨:「古之學者必有師。」不但以「必」字強調了從師問學的必要性,也概括了全文論述的內容與範圍,成為中心論點。 關閉

第二段 生乎5.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6.;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7.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8.?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9.,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句意:就年紀長少,作一正一反的對照。以「聞道」作為擇師原則。 修辭:頂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5.乎:介詞,於、在。 6.吾從而師之:我跟隨他,拜他為師。師,動詞,有從師、學習之意。 關閉

第二段 生乎5.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6.;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7.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8.?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9.,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修辭:設問(激問)──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7.師道:學習道理。 8.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指何必在乎他們出生比我早還是晚呢?夫,發語詞,無義。庸,表反問語氣,豈、何必。之,助詞,無義。 關閉

第二段 生乎5.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6.;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7.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8.?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9.,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句意:反對當代對從師的錯誤觀念,以開闊人們的視野。 修辭:類疊──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9.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論地位高低,不管年紀大小。 關閉

段旨 段析 第二段: 從師既然重要,所以韓愈提出擇師的原則──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第二段: 此段圍繞「聞道」來論述擇師的原則,正面概述教師的角色與功用。作者強而有力地言論,廓清了世俗以年齡多寡、地位高低判定能否堪為人師之謬誤,不但拓展了思路,也為下文分論的三組對比奠定了立論基礎。 關閉

第三段 嗟乎!師道10.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11.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12.;今之眾人,其下13.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14.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15.皆出於此乎? 句意:感慨當代人恥學於師。 10.師道:名詞,從師問學之道。 關閉

第三段 嗟乎!師道10.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11.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12.;今之眾人,其下13.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14.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15.皆出於此乎? 句意:以聖人與今人比較,作一反一正說理。另以從師態度迥異來區分聖人與眾人。 修辭:映襯 11.出人:超出一般人。 12.問焉:向老師請教。焉,猶「之」,代詞,指老師。 13.下:不如、不及。 關閉

第三段 嗟乎!師道10.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11.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12.;今之眾人,其下13.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14.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15.皆出於此乎? 14.所以:何以、為何。 15.其:推測語氣,大概、或許。 關閉

段旨 段析 第三段: 成為聖或愚的關鍵──在於從師問學與否。 第三段: 再次申論「從師」的重要,並從反面論述眾人恥學於師,而不能解惑。文中以「聖」、「愚」相比,二者天資已差距極大,再加上聖人「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恥學於師」,導致二者差距更大,進而闡明從師的必要性。 關閉

第四段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16.焉,惑17.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18.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19.,小學而大遺20.,吾未見其明也。 16.恥師:以從師學習為恥。 17.惑:糊塗、不懂事理之意。 18.句讀:文章的斷句。文中語意完足叫做句;語意未完足,誦讀時須略作停頓叫做讀。讀,音 ㄉㄡˋ,通「逗」。 關閉

第四段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16.焉,惑17.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18.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19.,小學而大遺20.,吾未見其明也。 句意:呼應首段對老師的定義。 關閉

第四段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16.焉,惑17.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18.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19.,小學而大遺20.,吾未見其明也。 修辭:錯綜──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19.「句讀之不知」四句:即「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不焉。」意指句讀不知要從師學習,有疑惑不解卻不從師。或,有的。不,音ㄈㄡˇ,同「否」。 20.小學而大遺:學習小的,卻遺漏大的。小,指句讀之學;大,指道與業的疑惑。 關閉

段旨 段析 第四段: 指陳當代士大夫只為兒子擇師,自身卻恥學於師。 第四段: 本段透過自身矛盾的對比,對於士大夫不明事理的表現給予直接的否定:一是只為自家小孩擇師,自己卻恥學於師;二是士大夫只要求老師教導小孩習其句讀。這種連「受業」都談不上,更別說是「傳道」了。

第五段 巫、醫21.、樂師22.、百工23.之人,不恥相師24.;士大夫之族25.,曰師、曰弟子云者26.,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27.。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2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21.巫醫:指巫師和醫生。巫,指接神除邪的人。 22.樂師:以歌唱、奏樂為業的人。 23.百工:從事各種技藝的人。 24.不恥相師:不以互相拜師學習為恥。 25.族:類。 26.云者:語末助詞,有「如此等等」之意。

第五段 巫、醫21.、樂師22.、百工23.之人,不恥相師24.;士大夫之族25.,曰師、曰弟子云者26.,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27.。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2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句意: 呼應第二段的「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關閉

第五段 巫、醫21.、樂師22.、百工23.之人,不恥相師24.;士大夫之族25.,曰師、曰弟子云者26.,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27.。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2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27.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向地位低的人學習,就感到十分羞恥;向官位高的人學習,就覺得近於諂媚。諛,音 ㄩˊ,奉承討好。 關閉

第五段 巫、醫21.、樂師22.、百工23.之人,不恥相師24.;士大夫之族25.,曰師、曰弟子云者26.,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27.。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2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句意:呼應第二段的「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修辭:轉品──不「齒」(名→動) 28.不齒:不屑與之同列。齒,本義為牙齒,在此有並列之意。 關閉

段旨 第五段: 舉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反襯士大夫恥學於師的荒謬。 關閉

段析 第五段: 此段進行了當代的橫向比較,對不從師的言行加以描述,反襯出「士大夫之族」的見解淺陋和虛榮,語帶諷刺與感慨。因這些士大夫不懂得以「聞道」作為擇師的原則,而荒謬地把年齡、地位作為原則,甚至怕有「近諛」之嫌,而拒絕向「官盛」者請教。對此,作者予以全部否定,從而加強論述的力量。 關閉

第六段 聖人無常師29.:孔子師郯子30.、萇弘31.、師襄32.、老聃33.。郯子之徒34.,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3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36.。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37.,如是而已。 29.常師:固定的老師。 30.孔子師郯子:孔子以郯子為師。郯子,春秋時郯國(今山東省郯城縣)國君,孔子曾向他請教「以鳥名官」的事(見左傳昭公十七年)。郯,音 ㄊㄢˊ。子,子爵。 31.萇弘:東周敬王時大夫。孔子家語記載孔子曾向萇弘請教古樂。萇,音 ㄔㄤˊ。 32.師襄:春秋時魯國樂官。師,樂師。襄,樂師之名。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曾跟師襄學琴。 33.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楚國人,曾任周朝的守藏史,掌管圖書典籍。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禮儀。聃,音 ㄉㄢ。 34.徒:類、輩。 關閉

第六段 聖人無常師29.:孔子師郯子30.、萇弘31.、師襄32.、老聃33.。郯子之徒34.,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3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36.。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37.,如是而已。 句意:以孔子之謙虛,反襯唐人的傲慢無知。 35.三人行則必有我師: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效法或引以為戒的人。語出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關閉

第六段 聖人無常師29.:孔子師郯子30.、萇弘31.、師襄32.、老聃33.。郯子之徒34.,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3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36.。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37.,如是而已。 修辭:回文、頂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36.不必賢於弟子:不一定要樣樣比弟子高明。於,在此有比較之意。 關閉

第六段 聖人無常師29.:孔子師郯子30.、萇弘31.、師襄32.、老聃33.。郯子之徒34.,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3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36.。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37.,如是而已。 句意:此二句正是世人從師問道的基本觀念,亦是全文精神之所在。 37.術業有專攻:技能和學業各有專精的研究。攻,學習、研究。 關閉

段旨 第六段: 舉聖人(孔子)無常師,以凸顯士大夫恥學於師的錯誤。 關閉

段析 第六段: 以至聖孔子拜師的言行為例,正面提出擇師原則:說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之理,也有力地體現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道理,既可以替作者公然為人師作辯解,又能給恥學於師的「士大夫之族」重重一擊。 關閉

第七段 李氏子蟠38.,年十七,好古文39.,六藝經傳40.,皆通習41.之。不拘於時42.,請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43.,作〈師說〉以貽44.之。 38.李氏子蟠:李蟠,唐德宗貞元十九年(西元八○三年)進士。蟠,音 ㄆㄢˊ。 39.古文:指先秦、兩漢時代的散文。唐代稱魏、晉以後盛行的駢體文為「時文」,因此稱魏、晉以前的散體文為「古文」。 40.六藝經傳: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六藝,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經,先聖所著之書。傳,音ㄓㄨㄢˋ,後賢解經之書。 41.通習:通曉熟習。 關閉

第七段 李氏子蟠38.,年十七,好古文39.,六藝經傳40.,皆通習41.之。不拘於時42.,請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43.,作〈師說〉以貽44.之。 句意:以李蟠之好學從師,反襯唐人恥學於師的風氣。 修辭:頂真──請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42.不拘於時:不受時俗的拘束。時,指當時士大夫恥於相師的風氣。 43.古道:此指古人從師問學之道。 44.貽:音ㄧˊ,贈送。 關閉

段旨 第七段: 說明撰寫本文的動機──李蟠不恥相師,故作〈師說〉以貽之。 關閉

段析 第七段: 讚許李蟠「不拘於時」,拜師請學,與「拘於時」的「今之眾人」有天壤之別。既針砭「不從師」時弊,又肯定了「不從俗」的李蟠。再者,本篇以「古之學者必有師」開頭,以嘉許李蟠「能行古道」作結,除首尾呼應外,又進而凸顯了全文主旨。 關閉

課文賞析~寫作技巧 ◎立論獨到而精闢 揭示師的作用是「傳道、受業、解惑」 ――從「解惑」方面闡發從師的必要。  ――從「解惑」方面闡發從師的必要。 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見解,突破封建等級觀念,針砭當時競以門第相尚,不重真才實學的弊俗,更是精闢獨到。

課文賞析~寫作技巧 ◎論據確鑿而有力 本文的論據,既包含事理,也包含事例。 以事例而言,作者擇取孔子從師的言行為證,說明「今之眾人」更當從師問學。 對孔子的言行說得很具體。孔子的這些言行可以從《左傳》昭公十七年、《孔子家語‧觀周》、《史記‧孔子世家》以及《論語》中找到相關的記述以佐證,因而就顯得確鑿而很有說服力。

課文賞析~寫作技巧 ◎對比深刻而氣勢充沛 三組正反對比 古之聖人 V.S 今之眾人 古今縱向對比 士大夫為子擇師 V.S 自己不從師 自身對比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V.S 士大夫之族 當代橫向對比 ‧三組對比,縱橫交織,多方比照,筆鋒犀利,  氣勢充沛,使人信服

課文賞析~寫作技巧 ◎說理中抒情寄慨 在說理中抒情,在抒情中說理, 具有「一唱三嘆」之妙。 一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具有「一唱三嘆」之妙。  一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再嘆「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其皆出於此乎」、「吾未見其明也」,  「其可怪也歟」,接踵而至,於層層推進之中,  臧否極為鮮明。

課文賞析~寫作技巧 ◎語言流暢而洗鍊 韓愈為文,主張「文從字順」,詞必己出。 本篇以散行奇句為主,也用了一些整齊的偶句,兩兩對稱,讀來整齊勻稱,迴環往復。 奇句與偶句、散體與駢體的適當結合,使文章的語言具備了音樂的韻味。 音節富於變化,句中句末間用表示語氣的虛詞,如「也」、「矣」、「乎」、「焉」、「歟」,讀來抑揚頓挫,流利暢達。

課文賞析~寫作技巧 ◎布局章法富於變化 以陳述句為主,間以感嘆句。陳述事理,感嘆抒情,使文章情理並茂,增強了感染力。 以頂真增加文字張力。 以錯綜與對話增加變化的趣味。 適時融入駢文的特質,以對偶、排比強化文章氣勢。 回目次

修辭~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使說理更加鮮明有力,本文的第三、四、五段,就是運用對比手法來寫的。根據內容,列表如下,可以清楚看出對比手法的運用。 論據 對比 作者的議論和質疑 正確的態度 錯誤的態度 第三段 古今縱向對比 古之聖人從師而問焉 今之眾人恥學於師 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修辭~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使說理更加鮮明有力,本文的第三、四、五段,就是運用對比手法來寫的。根據內容,列表如下,可以清楚看出對比手法的運用。 論據 對比 作者的議論和質疑 正確的態度 錯誤的態度 第四段 自身對比 士大夫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於其身也則恥師 惑矣。

修辭~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使說理更加鮮明有力,本文的第三、四、五段,就是運用對比手法來寫的。根據內容,列表如下,可以清楚看出對比手法的運用。 論據 對比 作者的議論和質疑 正確的態度 錯誤的態度 第五段 當代橫向對比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1.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2.巫、醫、樂師、百工  之人,君子不齒,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歟! 回目次

相關名句(2)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 【語譯】早上才把一封奏章呈上九重金殿,     晚上就被貶至八千里外的潮州。 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 (調張籍) 【語譯】李白與杜甫兩人的文章是光芒萬丈     的,他們的詩歌不是當代的人可以     比擬的。 回目次

問題討論 (1) 本文運用哪些對比手法來說明師道不傳的情形? 答:   本文有三種對比的文字,對士大夫不重視師道的行為,提出嚴正的撻伐。至於在語言運用上的作用,可以從每個對比結尾使用的語氣上看出端倪。 1.如「古之聖人」和「今之眾人」對比後的結語,  作「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  於此乎?」語帶質疑、設問與論辨的味道。 2.父母為子弟擇師,與自己卻不願從師對比後的結  語,是「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語氣肯  定,說得斬釘截鐵,毫不含糊。

問題討論 (1) 本文運用哪些對比手法來說明師道不傳的情形? 答: 3.巫、醫、樂師、百工和士大夫對比後的結語,則為「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採用了感嘆語氣,極端表露了自己的不滿、鄙視和輕蔑。   這三種對比,和對比後的三種語調,在次序上 的安排,是先疑問,再肯定,後感嘆,不僅使文氣 自然流轉,也增加了文章的抑揚、頓挫和論辨的功 能。

問題討論 (2) 除了文中所舉的年齡、官位的因素外,你認為一般人「恥於相師的原因還有哪些? 答: 一般人「恥於相師」,除了年齡、職位的因素   一般人「恥於相師」,除了年齡、職位的因素 外,可能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1.面子問題:有些人認為向別人請教,等於承認自己不如人。 2.個性問題:生性害羞,害怕自己的問題太幼稚或不夠水準,而被別人嘲笑。 3.學習意願不高:即使不懂,也不願向別人請教、學習。

問題討論 (3) 試以當前社會現象為例,說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道理。 答: 1.有些老師雖學識淵博,但學電腦時,往往要向比自己年少的人求教。 2.計程車司機識途老馬,坐計程車必須尊重他的專業知識。 3.市長必須重視專業幕僚所提的企劃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