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课程改革简介 深圳市南山区教科中心 禹明 2010年11月2日
一、课程改革的进展 第三次全教会后,作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上海独立进行二期课改)
新课程历程 第一阶段: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阶段 (1996-1998年) 第二阶段:课程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验准备 第一阶段: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阶段 (1996-1998年) 第二阶段:课程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验准备 阶段(1999-2001年7月) 2001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时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17门学科的18个课程标准的实验稿 根据新标准启动了实验教材的研制工作,审查通过了相关教材,并在实验区实验使用;
新课程历程 第三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实验与高中新课程方 案形成阶段(2001年7月—2004年) 第四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反思、全面推广与高中 2002年,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高中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 2003年,高中教材的编写与审查 第四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反思、全面推广与高中 新课程实验阶段(2004年7月-今) 2005年9月大陆所有省市区进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2004年9月广东海南等四省区率先启动高中课程改革 2010年9月大陆所有省市区进入高中课程改革 2010年,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新课程 2001年 42个实验区 0.5%-1% 2002年 570个实验区 18%-20% 2001年 42个实验区 0.5%-1% 2002年 570个实验区 18%-20% 2003年 1642个实验区 40%-50% 2004年 2576个实验区 70%-90% 2005年 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
高中新课程 2004年 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 2005年 江苏 2006年 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 2007年 北京、黑龙江、 吉林、陕西、湖南 2008年 江西、山西、河南、新疆、新疆兵团 2009年 河北、内蒙、湖北、云南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基础教育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①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②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课时比例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7-9% 语文 20-22% 数学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课时比例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7-9% 语文 20-22% 数学 13-15% 外语 6-8% 科学 生物、物理、化学 地理、历史 3-4% 历史与社会 音乐、美术/艺术 9-11% 体育 体育与健康 10-11% 综合实践活动 16-20% 地方与学校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 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周课时 26 30 34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 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
四、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 科 目 模 块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数 学 科 技 术 艺 语 文 外 物 理 化 生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思想政治 历 史 地 美 体育与健康 音 乐 语言与 文学 人文与 社会 科 技 术 艺 体育与 健康 综合实践 活动 语 文 外 物 理 化 生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思想政治 历 史 地 美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音 乐 (略)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语 文 语文 1 语文 2 语文 3 语文 4 语文 5 必修 小说与戏剧 新 闻与传记 诗歌与散文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与专题 选修系列
五、普通高中学分管理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选修I学分 选修II学分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了若根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语 数学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信息技术 4 通用技术 艺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 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学分管理相关说明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 学习完一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School Self-Evaluation 六、评价 第三方评价 3rd Party Assessment 国家测试 National Test 教学督导 Inspectorate 学校自我评估 School Self-Evaluation 教学监控 Regional Survey 家长评价 Partent’s Survey
七、学校体制 幼儿园(三年) 小学(六年) 高中(三年) 大学 就业 初中(三年) 职高(三年) 职业技术学院
八、课改收获与问题 教育理念的改变 (以人为本) 三级课程管理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专业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 素质教育不断深化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