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致病寄生虫
疟原虫
疟原虫的种类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 二、生活史
形态 滋养体(早期—环状体、晚期—大滋养体 ) 裂殖体(未成熟 、 成熟) 配子体(雌、 雄)
疟原虫的滋养体(一)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环状体
疟原虫的滋养体(二)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外周血不易发现 恶性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大滋养体
疟原虫的裂殖体(一)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未成熟裂殖体
疟原虫的裂殖体(二)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成熟裂殖体
疟原虫的配子体(一)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雌配子体
疟原虫的配子体(二)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雄配子体
疟原虫生活史 蚊体发育期——有性生殖(配子) 无性生殖(子孢子) 人体发育期——红细胞外期(裂殖子) 红细胞内期(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人体内发育 红外期 裂殖子 红细胞外期 裂殖体 肝细胞 裂体增殖 裂殖子 释放 巨噬细胞吞噬 红细胞内期发育 速发型 子孢子 血 ♀按蚊 人 8天 (子孢子) 30分钟 迟发型 子孢子 感染期 裂殖子 释放 肝C胀破 红外期 裂殖子 巨噬细胞吞噬 红细胞内期发育
红细胞内期 环状体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 巨噬细胞吞噬 成熟裂殖体 新红细胞内发育 雌雄配子体形成 (数代裂体增殖)
红细胞内发育期(间日疟原虫) 环状体 大滋养体 红外期裂殖子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 ♀ 红内期裂殖子 配子体 8~10h 红内期 裂体增殖周期 48h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 ♀ 红内期裂殖子 配子体 红细胞内发育期(间日疟原虫)
蚊体内发育 配子生殖 雌配子体 雌配子 合子 动合子 雄配子体 雄配子 囊合子 子孢子(感染期) 孢子生殖 (卵囊) 数小时 10小时 蚊胃 唾液腺 孢子生殖
疟原虫生活史 红外期 人体发育期 蚊体发育期 红内期 子孢子 子孢子 裂殖体 裂殖子 卵囊 动合子 环状体 裂殖子 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疟原虫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 1.感染阶段:子孢子 2.感染方式:蚊虫叮咬;输血。 3.致病阶段:红内期原虫 4.寄生部位:肝、红细胞 5.媒介:蚊(为终宿主) 6.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红外期 发育时间 7天 6天 12.5天 红内期 发育时间 48小时 36-48小时 72小时 周围血 环状体和配子体在周围血液,其余各期在内脏毛细血管中 红内期 发育场所 对红细胞 的选择 网织红细胞 各期红细胞 衰老红细胞
疟原虫的致病性 一、疾病过程与类型 二、主要临床表现 三、特殊疾病类型
疟疾的疾病类型 潜伏期 发作 再燃 复发
潜伏期 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它包括红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和红内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 红外期 几次红内期裂体增殖 +
发作 由于感染的红细胞被裂殖体胀破后裂殖子和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等内源性热源质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寒战、发热。 表现为周期性地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 发作周期和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再燃 复发 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 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彻底消灭,但红外期疟原虫即迟发型子孢子休眠期结束,未经蚊媒传播,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
疟疾的临床表现 周期热 贫血 脾肿大
午前 午后 间日疟 恶性疟 36℃ 第一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40℃ 内脏 疟疾的疾病过程
贫血的原因 直接破坏红细胞 脾功能亢进 免疫病理损害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疟疾的特殊疾病类型 凶险型疟疾 先天性疟疾 输血疟疾 疟疾肾病
剧烈头痛、谵妄、急性神经紊乱、高热、昏睡或昏迷、呕吐、重症贫血、水电解质失衡、黄疸、等。 凶险型疟疾 临床表现: 剧烈头痛、谵妄、急性神经紊乱、高热、昏睡或昏迷、呕吐、重症贫血、水电解质失衡、黄疸、等。 原因: 脑型疟机制 机械性学说 炎症学说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学说
疟疾性肾病 临床表现: 水肿、腹水、蛋白尿和高血压,最后肾功能衰竭。 病人有高价抗疟抗体和高水平IgM。 原因: Ⅲ型变态反应
先天疟疾 临床表现: 胎儿出生后即有贫血、脾肿大、血中发现疟原虫。 原因: 胎盘受损或分娩过程中母体血污染胎儿伤口所致之产道感染。
婴幼儿疟疾 临床表现: 精神迟钝或不安、厌食、呕吐、腹痛伴气胀或腹泻,高热时可有惊厥或抽搐;热型不规则,仅畏寒不寒战,热退后半数不出汗;贫血发展快;伴有咳嗽。死亡率高。
输血疟疾 临床表现: 表现与蚊传疟疾相似,但潜伏期短 原因: 输血引起,库血贮存时间短于6天者最危险。
抗感染免疫 带虫免疫 人感染疟原虫后,多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
免疫逃避 寄生部位的隔离 抗原变异和抗原差异 改变宿主 的免疫应答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 一、诊断 二、防治
疟疾的诊断 病原学诊断——血膜镜检 PCR 免疫学诊断——循环抗体检测 循环抗原检测
血膜镜检 薄血膜涂片法 厚血膜涂片法 检查时间 恶性疟 发作开始时 间日疟 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
流行 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病人和带虫者 传染源 按蚊叮咬、输血、胎盘 传播途径 非流行区人群、儿童 易感人群
流行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湿度 社会因素:经济、卫生条件
疟疾的防治 预防——个体预防 群体预防 治疗——红内期(氯喹、甲氟喹、 青蒿酯、青甲醚) 红外期(伯氨喹啉、乙胺嘧啶)
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史 二、发育阶段与形态
血吸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A:成虫寄生部位: 门静脉系统 B:感染阶段及方式: 尾蚴经皮肤、粘膜侵入 C:中间宿主: 钉螺 D:保虫宿主: 牛、猪等哺乳动物 肝脏 E:产卵: 肠粘膜下静脉末梢产卵 肠壁 为什么在血管内产卵可以从粪便中排出?
日本血吸虫的发育生物学 1、发育与寿命 2、寄生与产卵 3、虫卵的孵化与毛蚴的行为 4、螺体内的发育与繁殖 5、尾蚴逸出的条件与生态 6、尾蚴感染的途径和体内发育 7、成虫的摄食与营养
日本血吸虫的发育阶段与形态 卵 毛蚴 尾蚴 成虫
卵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内容物 其他 中等大小 椭圆形 淡黄色 含一毛蚴 厚薄均匀 无卵盖、一侧有一小棘 毛蚴 卵壳 小棘
毛 蚴
尾 蚴
成 虫 雌雄合抱 雄 雌
雄 雌雄合抱 雌 日本血吸虫扫描电镜
日本血吸虫的致病作用 一、致病机制 二、临床类型
日本血吸虫的致病机制 尾蚴 尾蚴性皮炎 童虫 血管炎, 肺部炎症 成虫 静脉内膜炎、免疫复合物病 虫卵 虫卵肉芽肿——组织纤维化
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的机制 成熟虫卵毛蚴分泌SEA T细胞致敏 淋巴因子 肠纤维化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在虫卵周围 虫卵肉芽肿 肠纤维化 肝硬化 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的机制
﹡虫卵性肉芽肿 在肠壁:腹痛、腹泻、粘液血便 肠狭窄,肠息肉等,可癌变。直肠癌? 在肝脏:肝脾肿大,肝区痛及压痛 肝硬化,门脉高压,巨脾,腹水或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分型 巨脾型 急性期 慢性期 晚期 腹水型 结肠增殖型 侏儒型 异位寄生 肺型血吸虫病 脑型血吸虫病 录像
尾蚴性皮炎 嗜酸性脓肿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诊断 二、防治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 病原学诊断——直接涂片法 自然沉淀法 毛蚴孵化法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免疫学诊断——皮内试验 环卵沉淀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尾蚴膜反应
流行 流行环节 防治措施 含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 存在中间宿主钉螺 人群接触疫水 查治病人、病畜,加强管粪管水 消灭钉螺 加强个人防护
流行
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 治疗:吡喹酮 预防:疫区类型 平原水网型 山区丘陵型 湖沼型 预防措施 疫苗研制 查螺灭螺 粪管水管
医学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生活史 半变态 变态 全变态 (蛹)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直接危害 间接危害
骚扰、吸血 毒质损害 直接危害 变态反应或过敏性反应 侵害组织和寄生
间接危害 虫媒病 机械性传播 生物性传播 ——不作为病原宿主的传播 ——作为病原宿主的传播 病原体 体内、体表 形态、数量不变 携带 病原体 病原体 体内、体表 形态、数量不变 携带 生物性传播 ——作为病原宿主的传播 病原体 体内 发育、繁殖 感染力
医学节肢动物生物性传播的疾病 蚊媒病:登革热、乙型脑炎、黄热病、疟疾、丝虫病 蜱媒病:森林脑炎、回归热、莱姆病、Q热 螨传播虫媒病:恙虫病、鼠疫 蚤传播虫媒病: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 虱传播虫媒病: 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
蚊
蚊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史 二、主要种属与形态 三、生态习性
蚊的生活史 1、卵 2、幼虫(孑孓) 3、蛹 4、成虫
蚊的主要种属 按蚊 库蚊 伊蚊
按蚊 伊蚊 库蚊 主要蚊属卵的形态特点
按蚊 伊蚊 库蚊 主要蚊属幼虫的形态特点
按蚊 伊蚊 库蚊 主要蚊属蛹的形态特点
库蚊 按蚊 伊蚊 比较 卵 幼虫 蛹 舟形,单个 有浮囊 呈筏状, 无浮囊 橄榄形,单个 无浮囊 无呼吸管 有掌状毛 呼吸管 长而细 呼吸管 短而粗 蛹 逗点状
蚊属成虫的基本形态
按蚊 伊蚊 库蚊 主要蚊属成虫的形态特点
按蚊 伊蚊 库蚊 主要蚊属成虫的形态特点
成蚊 比较 按蚊 库蚊 伊蚊 ♀ ♂ 触须与喙 翅 有黑白斑 无黑白斑 无黑白斑 足 不定 多无白环 有白环 停落姿势
蚊的生态习性 孳生习性 活动习性 吸血习性 栖息习性 交配产卵 季节消长 越冬
蚊与疾病的关系 一、直接危害 二、间接危害
直接危害 吸血 虫咬皮炎
间接危害 蚊媒病:登革热 乙型脑炎 黄热病 疟疾 丝虫病
巴徼炎毒早, 三月蚊蟆生。 咂肤拂不去, 绕耳薨薨声。 斯物虽微细, 中人初甚轻。 如有肤受潜, 久则疮痏成。 痏成无奈何, 所要防其萌。 么虫何足道, 潜喻儆人情。 ——白居易《蚊蟆》
蚊的防制原则 一、防蚊 二、灭蚊
防蚊措施 个人防护——蚊帐、防蚊油、 蚊香、纱窗 处理孳生地——清除积水
灭蚊措施 物理灭蚊——诱捕 药物灭蚊——杀虫剂 生物灭蚊——天敌捕食
本章小结 1、疟原虫的生活史与形态特点 2、疟原虫的致病性与疟疾的防治 3、日本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 4、日本血吸虫的致病性与防治 5、蚊的生物学特性及与疾病关系 6、蚊的防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