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戰 內容 資訊戰的基本概念 資訊戰武器與作戰型態 兩岸資訊戰戰力之比較
資訊戰是未來戰爭的型態 資訊時代的來臨劃開了第三波戰爭的思潮,未來的戰爭必將是一種具有科技化、數位化、資訊化、網路化等特性的資訊戰爭型態。 資訊戰將是第三波戰爭的型態
資訊戰的意義 中國對資訊戰的詮釋 1.點穴戰:針對資訊系統最薄弱部位,點其要穴,癱其全身,以尋求最佳作戰效益。 2.針頭攻擊:攻擊時要像長針一般直插敵人心臟。 3.信息戰:敵對雙方在信息領域為爭奪對方的指揮權、控制權和使用權,透過信息技術及裝備所展開的鬥爭。
資訊戰的意義 我國對資訊戰的詮釋 透過指管系統,藉情報戰、心理戰、資訊攻擊、電子戰及傳統武力攻擊等方法,對敵之資訊與系統,加以遲滯、干擾、癱瘓、摧毀,並獲取敵方資訊,供我軍爭取資電優勢,以遂行反制;同時藉由軍事欺敵、安全措施、資訊防護等手段,防制敵對我資訊系統遂行入侵、破壞、瓦解、封鎖、竊密,以有效支援全般作戰。
資訊戰的意義 美國對資訊戰的詮釋 是指對敵實施資訊攻擊,以干擾、摧毀、破壞、影響敵方之資訊、資訊化處理、資訊系統及電腦網路,以獲取資訊控制;並維護我方資訊、資訊化處理、資訊系統及電腦網路之安全與完整,以確保資訊優勢所採取的各項行動。
資訊戰的範圍 資訊攻擊 資訊防護
資訊攻擊 屬主動性資訊作戰,係運用諸如電磁脈衝、電腦病毒、精確導引等高科技資訊武器,針對敵之指揮管制系統、交通樞紐、電力設施、軍事基地、經濟中心、重要工業等基礎建設,遂行指管攻擊、電子戰攻擊、網路攻擊、情報戰、心理戰、經濟資訊戰等資訊攻擊行動。
資訊防護 屬被動性的資訊作戰,面對敵之資訊攻擊行動,應具備指管防護、電子防護、資訊網路安全防護、情報蒐集、心理建設、經濟資訊防護等資訊防護措施,以確保資訊優勢。
前饋潛伏法 電腦病毒戰的方式 臨機預置法 間接攻擊法 接口輸入法 探測攻擊法
前饋潛伏法 戰前將病毒固化在敵方購買的電腦部件中潛伏下來,等到戰時再將病毒激活,以癱瘓敵之指揮系統,並導致其飛機、戰車、潛艇等失去作戰效能,也讓飛彈失去目標或提前爆炸。
臨機預置法 戰爭爆發前夕,將電腦病毒臨時植入敵方指揮中心或具有電腦的機器系統中,導致敵方使用時產生麻煩與困擾。
間接攻擊法 病毒不是直接侵入指揮系統或武器系統中的電腦主機,而是侵入其輔助系統,如電源系統、推進系統、溫度控制系統等,病毒採間接的方式傳染到目標系統中而導致癱瘓。
接口輸入法 利用電腦接口輸入病毒後,從局部向全網迅速擴散蔓延,使整個網路癱瘓。
探測攻擊法 從敵方電腦產生的電磁場進行偵察、探測,並對其實施病毒或產生干擾磁場,導致電腦信息丟失、錯亂、甚至系統癱瘓。
定向能武器 是一種能在很小立體角內定向傳輸能量,以打擊遙遠目標的武器。如雷射或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可對敵遂行軟殺傷(破壞電子元件而不損及外表),或對入侵之敵機、船艦、飛彈進行硬殺傷,導致敵方作戰人員暈眩或發生墜機、偏離航道、失去目標等毀傷情形。
不定向能武器 如電磁脈衝彈(EMPB)可以在預定時間放射出高功率電磁脈衝,破壞廣大區域內的所有電腦與通訊系統。
電磁脈衝彈的特點 1.具全天候作戰能力。 2.對電子設備可遂行「軟殺」及「硬殺」。 3.能同時殺傷多個目標。 4.根據攻擊目標可選用多種投放方式。 5.能破壞隱蔽在地下的電子系統。 6.只會傷及電子設備,對生物不會造成傷害。 7.會對隱形飛行物產生致命性打擊。 8.僅損害電子系統內部而不會傷及外表。
智慧型資訊作戰武器 奈米技術將是「驅動未來軍事作戰領域革命的關節點」,與傳統武器相比,奈米技術具有超微型化、高度智慧化、易於大量生產等特點。在資訊時代,奈米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主要是集中在癱瘓敵指揮中樞與攻擊敵資訊系統方面。
微型機器人電子失能系統 當微型機器人電子失能系統接近敵方目標時,即能感應敵方電子系統的位置,而滲入內部實施攻擊,使其系統喪失功能。
昆蟲載台 將微型機器人電子失能系統植入昆蟲的神經系統,可操縱他們飛向敵方目標蒐集情報,亦能利用他們導致目標喪失功能或殺傷敵之作戰人員。
螞蟻雄兵 「螞蟻雄兵」,是一種透過聲波控制的微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比螞蟻還要小,但具有驚人的破壞力。它們可以透過各種途徑鑽進敵方武器裝備中,長期潛伏下來。一旦啟用,這些「螞蟻雄兵」有的會專門破壞敵方電子設備,使其短路、毀壞﹔有的充當爆破手,用特種炸藥引爆目標﹔有的施放各種化學戰劑,使敵方金屬變脆、油料凝結或使敵方人員神經麻痺、失去戰鬥力。
蒼蠅飛機 此種微型航空器具有資訊處理、導航及通信的功能,可秘密部署在敵方資訊系統或武器裝備的附近及內部進行監視。 「蒼蠅飛機」可以懸停、飛行,不會被敵方雷達發現。且能適應全天候作戰,可以從數百公里外將其獲得的信息傳回己方飛彈發射基地,引導飛彈攻擊目標。
資訊戰的型態 指揮控制戰 情報戰 心理戰 電子戰 駭客戰 電腦網路戰
指揮控制戰 透過破壞敵之資訊系統的硬體或軟體,用以切斷其指揮中心與部隊間的聯繫,並保護我方免於受到敵軍相似的攻擊。
情報戰 情報戰是一種不使用任何殺傷力武器,而是利用電子、電腦技術將敵之情報通信、指揮、國家營運等系統破壞以造成混亂。
電子戰 電子戰是破壞敵方電腦網絡運行或使其產生錯誤信息來干擾和欺騙對方,以奪取信息優勢和軍事優勢。 主要作戰方式有:以電磁脈衝摧毀對方電腦網絡、或用多種電腦病毒破壞、削弱對方網絡、利用電腦滲透潛入對方網絡等。
心理戰 2003年的美伊戰爭,美軍對伊拉克新聞媒體進行電子干擾;以簡訊、電子郵件對伊軍將領招降;利用資訊媒體傳播海珊已死、聯軍勢如破竹、伊國民眾歡迎美軍的場面,製造沮喪、失望等消極情緒,以嚴重影響伊拉克的作戰人員。
駭客戰 是指在電腦領域內發動的資訊戰。亦即由具有電腦知識的人,使用電腦病毒,透過電話線或網際網路針對軍用、民用的資訊系統遂行摧毀、破壞、干擾、癱瘓或散佈假情報,對敵國造成恐慌。
中國的網軍 中共借用發展資訊戰能量,成立「網軍」,用以蒐集外國政府、企業情報,必要時轉為攻擊行動,藉以癱瘓對手的電腦網路運作,嚴重威脅台灣安全。 1.電腦(計算機)防竊部隊:防止電腦資訊洩漏。 2.電腦防毀部隊:防護電腦系統遭受軟、硬殺。 3.電腦防毒部隊:防護電腦遭受病毒的侵襲。 4.電腦對抗部隊:負責採取各種方式破壞敵之電腦軟、硬體,從而癱瘓敵方作戰指揮系統及智慧化武器系統,另還擔負特定病毒對抗任務。
兩岸資訊戰戰力之比較
我國資訊戰戰術戰法 平 時 運用聯合監偵、情蒐等方法,嚴密監視敵軍之動態,並配合各種通資安全作業程序,針對各項資訊系統構建安全防護網。 戰 時 依聯合作戰之需求,適時運用軟、硬殺武器對敵實施先制與反制作為,以掌控資訊優勢,主導全般作戰,有效發揮聯戰效益。
兩岸資訊戰武力建構之比較 中 國 積極建置軍用全球定位系統及光纖通訊網路以爭取戰場資訊優勢,並針對駭客入侵、電腦病毒攻擊與信息干擾等各種狀況進行資訊戰模擬演習,以提升資訊戰攻防能量。 台 灣 針對聯合作戰需求,結合現有及未來武器載台,籌建聯戰指管先進戰術數據鏈路及衛星中繼,形成數位化指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