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客家人與乙未抗日戰爭
甲 午 戰 爭 與 割 臺 甲午戰爭是中日雙方爲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光緒20年( 1894)時年爲甲午年,故稱爲甲午戰爭。豐島戰役是戰爭爆發的標志。最終,清朝政府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光緒21年(1895),清廷派李鴻章前往日本簽約。 中國須承認朝鮮爲獨立國,撤出朝鮮半島。割讓臺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予日本
馬 關 條 約 及 其 影 響 條約又要求中國向日本開放長沙、重慶、蘇州、杭州等內陸港口城市 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上述各通商口。日本貨物在中國內地必須免去內地稅,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 付與日本2.3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其中三千萬兩爲清朝換回遼東半島的費用)
馬 關 條 約 及 其 影 響 割讓台灣使台灣陷入長達五十年的異族高壓且差別的殖民統治 日本則因獲得臺灣殖民地,取得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改變了東亞地區由英國和俄國對立和爭霸的原有格局 間接影響1904年的日俄戰爭
澳 底 御 上 陸 紀 念 碑 台灣鹽寮的"澳底御上陸紀念碑", 是紀念近衛師團長能久親王登陸的地點 圖片擷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6%BE%B3%E5%BA%95%E5%BE%A1%E4%B8%8A%E9%99%B8%E7%B4%80%E5%BF%B5%E7%A2%91&source=lnms&tbm=isch&sa=X&ei=9eEbU-vLGsiulQXL6YDYDQ&ved=0CAkQ_AUoAw&biw=1093&bih=479#facrc=_&imgdii=_&imgrc=qo46LtS24CGlNM%253A%3BC3Na0uJgmqooaM%3Bhttp%253A%252F%252Fpic.pimg.tw%252Fsweetfeena%252F1375974539-3092403735.jpg%3Bhttp%253A%252F%252Fsweetfeena.pixnet.net%252Fblog%252Fpost%252F154716683-%2525EF%2525BD%25259C%2525E6%252596%2525B0%2525E5%25258C%252597%2525E8%2525B2%2525A2%2525E5%2525AF%2525AE%2525EF%2525BD%25259C%2525E9%2525B9%2525BD%2525E5%2525AF%2525AE%2525E6%2525B5%2525B7%2525E6%2525BF%2525B1%2525E5%252585%2525AC%2525E5%25259C%252592-%2525E6%25258E%2525A2%2525E8%2525A8%2525AA%2525E7%252599%2525BE%2525E9%2525A4%252598%2525E5%2525B9%2525B4%2525E5%252589%25258D%2525E7%25259A%252584%3B554%3B453
鹽 寮 抗 日 紀 念 碑 民國64年 民國64年 廢原碑改成 抗日紀念碑 廢原碑改成 抗日紀念碑 圖片擷取自:http://blog.xuite.net/chengbin/barefoot/7908929
臺 灣 民 主 國 台灣巡撫唐景崧發布台民布告向西方爭取支持,也向日方傳遞合作的意願,否則「願人人戰死而失台,决不願拱手而讓台」 臺灣民主國 ( 短命的臺灣獨立 ) ─1895年5月25日臺灣巡撫唐景嵩宣佈成立「臺灣民主國」,並任大總統,制定藍地黃虎的「黃虎旗』為國旗、刻有「民主國之寶印」文字的國璽、以及建年號為「永清」 圖片擷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site=imghp&tbm=isch&source=hp&biw=1093&bih=479&q=%E8%97%8D%E5%9C%B0%E9%BB%83%E8%99%8E%E6%97%97&oq=%E8%97%8D%E5%9C%B0%E9%BB%83%E8%99%8E%E6%97%97&gs_l=img.12...0.0.0.1703.0.0.0.0.0.0.0.0..0.0....0...1ac..37.img..0.0.0.X4dXpxzE714#facrc=_&imgrc=bvJBiVlGjLD7jM%253A%3BKiV-dayVHpznWM%3Bhttp%253A%252F%252Fupload.wikimedia.org%252Fwikipedia%252Fcommons%252Fthumb%252F9%252F93%252FFlag_of_Formosa_1895.svg%252F1000px-Flag_of_Formosa_1895.svg.png%3Bhttp%253A%252F%252Fzh.wikipedia.org%252Fwiki%252F%2525E8%252587%2525BA%2525E7%252581%2525A3%2525E6%2525B0%252591%2525E4%2525B8%2525BB%2525E5%25259C%25258B%2525E5%25259C%25258B%2525E6%252597%252597%3B1000%3B859;
台灣民主國第一任總統 唐景崧 (1841—1903) ,廣西灌陽人。 光緒20年 (1894) ,署理臺灣巡撫 ( 末代巡撫 ) 唐景崧 (1841—1903) ,廣西灌陽人。 光緒20年 (1894) ,署理臺灣巡撫 ( 末代巡撫 ) 圖片擷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site=imghp&tbm=isch&source=hp&biw=1093&bih=479&q=%E5%94%90%E6%99%AF%E5%B4%A7&oq=%E5%94%90%E6%99%AF%E5%B4%A7&gs_l=img.12..0j0i24l3.2780.2780.0.4649.1.1.0.0.0.0.79.79.1.1.0....0...1ac..37.img..0.1.79.jW6r-zOmAfU#facrc=_&imgdii=_&imgrc=v7f32fvMddXHdM%253A%3BE35BBGneY-dZQM%3Bhttp%253A%252F%252Fupload.wikimedia.org%252Fwikipedia%252Fcommons%252Fthumb%252F0%252F07%252FTang_Jingsong.jpg%252F180px-Tang_Jingsong.jpg%3Bhttp%253A%252F%252Fzh.wikipedia.org%252Fwiki%252F%2525E5%252594%252590%2525E6%252599%2525AF%2525E5%2525B4%2525A7%3B180%3B315
唐 景 崧 對 割 台 的 態 度 認爲“從來爭台者,必首爭澎,……我能保澎,敵難寄頂,游行洋面,勢不能長。” 請旨下號召海內豪杰,無論海寇、馬賊,有能奪回失地一處者,予爵賞,世守其土;有能捐輸槍械助人立功者,爵賞同。” 反復說明割台的極大危害性,指出“北遼、南台,二者失一,我均無以立國;外洋誰不生心,宇內亦必解體。…委香港與英,乃小島耳,貽害已甚,况咽喉肩背之地?”“未失而予人,此端一開,各國援以索地,是不動兵而可裂我疆宇,恐大變即在目前。…今一割地,以後欺淩艱苦之事惟皇上一人當之,諸臣不復見矣”。
唐 景 崧 對 割 台 的 態 度 “揆今時勢,全域猶盛,尚屬有爲,何至悉如所索?” “戰而失與割而失,大有不同,况戰未必即失耶”?“ “天良未泯,甘蹈危機,萬死不悔”,若“割台,臣不敢奉詔”。 清政府在1895年5月20日電令唐景崧“著即開缺來京陛見,其台有大小文武各員,幷著飭令陸續內渡” 台民齊集衙署“强臣暫留保民理事,臣堅辭不獲。伏思倭人不日到台,台民必拒;若炮臺仍用龍旗開仗,恐爲倭人藉口,牽涉中國,不得已暫允視事,…倭事稍定,臣能脫身即奔赴宮門,席槀請罪”。
義 勇 軍 統 領 丘 逢 甲 丘逢甲 (1864-1912), 臺灣府淡水廳 銅鑼灣(今苗栗 縣銅鑼鄉竹森村) ,祖籍廣東嘉應 府鎮平縣,甲午 戰爭爆發,丘逢 甲奉旨督辦團練 ,民主國成立丘 逢甲任義勇軍統領 圖片擷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biw=1093&bih=479&site=imghp&tbm=isch&sa=1&q=%E4%B8%98%E9%80%A2%E7%94%B2&oq=%E4%B8%98%E9%80%A2%E7%94%B2&gs_l=img.12..0l5j0i24l5.2095320.2111513.0.2125661.27.22.3.0.0.1.1310.3241.16j5j7-1.22.0....0...1c.1j4.37.img..20.7.674._XYvDWDTmc0#facrc=_&imgdii=_&imgrc=ar4PXAav_S6fYM%253A%3B6Sy2ZG1GCt850M%3Bhttp%253A%252F%252Fphotocdn.sohu.com%252F20051020%252FImg227260463.jpg%3Bhttp%253A%252F%252Fnews.sohu.com%252F20051020%252Fn227260461.shtml%3B450%3B732
義 勇 軍 統 領 丘 逢 甲 丘逢甲在唐景崧離台後,在台奮力抗日,見勢不可為亦內渡 內渡前有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民國元年(1912)2月25日病卒,遺言“葬須南向,吾不忘臺灣也”
丘 逢 甲 的 兩 極 評 價 “憶當年,禍水滔天,空拼九死餘生,雙手難支新建國;病今日,大星墜地,只剩二三遺老,背面同哭故將軍。” 柳亞子謂“時流競說黃公度,英氣終輸倉海君,戰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殘角海東雲。” 連雅堂在《臺灣通史》作總評爲“成敗論人,吾所不喜,獨惜其爲吳湯興、徐驤所笑爾。” 丘氏內渡之際,傳聞其貪污,挾帶巨額公款而行
義 勇 軍 大 統 領 吳 湯 興 吳湯興(1860-1895年8月28日),苗栗銅鑼灣人,乙未戰爭抗日義勇軍大統領 圖片擷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site=imghp&tbm=isch&source=hp&biw=1093&bih=479&q=%E5%90%B3%E6%B9%AF%E8%88%88&oq=%E5%90%B3%E6%B9%AF%E8%88%88&gs_l=img.12...0.0.0.2281.0.0.0.0.0.0.0.0..0.0....0...1ac..37.img..0.0.0.Y07L_Z2xbMk#facrc=_&imgdii=_&imgrc=x8HbFpaIweJKvM%253A%3B7Qg7gnakx_pm1M%3Bhttp%253A%252F%252Fblog.roodo.com%252Fchita%252F67790969.jpg%3Bhttp%253A%252F%252Fblog.roodo.com%252Fchita%252Farchives%252F7640811.html%3B450%3B319
義 勇 軍 大 統 領 吳 湯 興 吳湯興與徐驤合守彰化八卦山。8月28日黎明,日軍攻山,吳湯興陣亡。其妻黃賢妹聞訊後,投水自盡,雖被旁人救回,後仍絕食而死 有學者稱:吳湯興的部下殺戮之廣東籍傭兵「河南勇」的人數,恐遠多於日軍 粵籍河南兵在唐景崧內渡後,開庫房搶奪官銀,四處奔逃,以當時情勢,吳湯興對此行為加以懲治,當是合理行為,不應曲解為為奪官銀而殺自己人,以表面現象解釋歷史有失公允
乙 未 抗 日 烈 士 姜 紹 祖 姜紹祖(1876-1895) 北埔金廣福大隘少主 《出師贈同學》:書幃別出換戎衣,誓逐胡塵建義旂;士子何辜奔國難,匹夫有責安鄉畿。 《自輓》:邊戍孤軍自一枝,九迴腸斷事可知;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
乙 未 抗 日 烈 士 姜 紹 祖 北埔姜家少主,乙未抗日於竹塹一戰,被俘吞鴉片而亡
乙 未 抗 日 烈 士 姜 紹 祖 圖片擷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site=imghp&tbm=isch&source=hp&biw=1093&bih=479&q=%E5%A7%9C%E7%B4%B9%E7%A5%96%E7%B4%80%E5%BF%B5%E7%A2%91&oq=%E5%A7%9C%E7%B4%B9%E7%A5%96%E7%B4%80%E5%BF%B5%E7%A2%91&gs_l=img.3...4911.12497.0.14012.20.7.0.13.10.0.83.541.7.7.0....0...1ac.1j4.37.img..15.5.379.KvhuiAqMGTc#facrc=_&imgdii=_&imgrc=-kfY7t3KvsNAoM%253A%3B8b3aZvdhIzT-jM%3Bhttp%253A%252F%252Fblog.youcute.com.tw%252Fbear%252Falbum%252F8188118%252F6402020092654924.jpg%3Bhttp%253A%252F%252Fwww.ucute.com.tw%252Fbear%252Findex.aspx%253Fact%253Darticle%2526aid%253D162070993%3B374%3B499
乙未抗日客家三傑 | 徐 驤 徐驤(1858-1895),苗栗頭份人,祖籍廣東,死於曾文溪之戰 2010年2月26日頭份濱河街舉行抗日英雄徐驤紀念公園暨銅像落成揭幕
龍 潭 七 十 三 公 忠 義 廟
黑 旗 軍 領 袖 | 劉 永 福 劉永福(1837 -1917),廣西欽州人,祖籍博白東平,黑旗軍創辦人
乙 未 抗 日 戰 爭 乙未戰爭是在臺灣,戰鬥地域最廣、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死傷嚴重的一次戰爭,這場戰爭雖然未扭轉日本佔領台灣的命運,卻呈現漢民族的民族意識,同時也為種下台灣意識 這場抗日戰爭中最慘烈與犧牲最大的便是客家人
臺 灣 民 主 國 臺灣首富林維源被推為議長,遭堅拒,民主國成立第二天就逃到廈門 1895年5月29日下午2時40分,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所統帥陸軍近衛師團 ,在澳底(今日台北縣貢寮鄉) 登陸,清守軍未抵抗就潰逃,6月3日基隆淪陷,敗兵退守台北, 6月4日唐景嵩化裝成老婦 搭德艦逃回廈門,6月11日辜顯榮引日軍進台北 丘逢甲在抵抗日軍失敗後,也逃返大陸,臨行前留下: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偏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劉永福抵抗至10月20日,劉永福見大勢已去也潛逃大陸,21日,日軍進入台南小南門,民主國正式滅亡,前後150 天 圖片擷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biw=1093&bih=479&site=imghp&tbm=isch&sa=1&q=%E5%8A%89%E6%B0%B8%E7%A6%8F&oq=%E5%8A%89%E6%B0%B8%E7%A6%8F&gs_l=img.12..0j0i24l6.7685.14236.0.16550.3.3.0.0.0.0.152.379.1j2.3.0....0...1c.1.37.img..2.1.152.e638pRCzbHg#facrc=_&imgdii=_&imgrc=L5Ke9YxcZRpZIM%253A%3B0gZ9HDoUUN_E0M%3Bhttp%253A%252F%252Ftw.people.com.cn%252Fmediafile%252F201010%252F20%252FF201010201124501341126131.jpg%3Bhttp%253A%252F%252Ftw.people.com.cn%252FGB%252F170614%252F196150%252F13002417.html%3B339%3B500
引 日 軍 入 台 北 城 的 辜 顯 榮 時人有詩云: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圖片擷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biw=1093&bih=479&site=imghp&tbm=isch&sa=1&q=%E8%BE%9C%E9%A1%AF%E6%A6%AE&oq=%E8%BE%9C%E9%A1%AF%E6%A6%AE&gs_l=img.3..0l2j0i24l7.329061.333402.0.335025.11.10.0.1.1.0.361.1266.3j6j0j1.10.0....0...1c.1j4.37.img..6.5.731.U0SxVA5Kisw#facrc=_&imgdii=_&imgrc=DmWQ3U9ApE50tM%253A%3B__HZJLtbwL1cMM%3Bhttp%253A%252F%252Fupload.wikimedia.org%252Fwikipedia%252Fcommons%252Fthumb%252Fd%252Fdc%252FKoo_Hsien-jung.jpg%252F200px-Koo_Hsien-jung.jpg%3Bhttp%253A%252F%252Fzh.wikipedia.org%252Fwiki%252F%2525E8%2525BE%25259C%2525E9%2525A1%2525AF%2525E6%2525A6%2525AE%3B200%3B497
乙 未 抗 日 戰 爭 日軍在往南推進時,首先在三角湧( 三峽 ) 受到客家人強烈的抵抗,接下來在龍潭、平鎮(胡阿錦 )再度遭受客家人頑抗,日軍死傷慘重 日軍進入新竹苗栗時,客家人組織抗日義軍,由於客家人連婦女都動員,雙方死傷慘烈,故日軍下令「無差別掃蕩」( 無分男女老幼的屠城式的殺戮 )
乙 未 抗 日 戰 爭 新竹北埔姜紹祖 (兵敗不降服毒身亡 ) 、苗栗吳湯興、徐驤等組織抗日軍,吳湯興在彰化八卦山之役陣亡,其妻亦殉節
乙 未 抗 日 戰 爭 日軍在雲林斗六又遭受抗日軍的攻擊,徐驤陣亡。 日軍進攻台南時,劉永福見大勢已去,乃敗逃內渡,日軍宣布正式佔領臺灣 除八卦山之役,在臺灣抗日活動以南部六堆地區的客家義勇軍最具規模。這些戰事,可細分為步月樓戰役及火燒莊戰役
步 月 樓 之 役 1895年10月21日,日軍乃木希典艦隊,由屏東枋寮登台逼近現今之佳冬鄉、潮州、阿猴 六堆人馬連夜在西勢忠義亭共商大計,日軍在「步月樓」慘遭義民軍痛擊,死傷慘重,日軍久攻不下,轉向他處
火 燒 庄 之 役 火燒庄(屏東長治鄉長興庄)之役當地人稱為「走番」之外,也有人稱為「長興之役」 火燒庄之役後六堆軍大總理邱鳳揚的帶領之下,改走游擊對策,使得日軍不斷的遭受慘痛損失,因此日軍派員議和,大總理邱鳳揚唯恐日軍繼續屠殺村民,決定出面議和,此後六堆地區的抗日事件也日趨平息
乙 未 步 月 樓 戰 役 屏東佳冬 蕭家大宅 的步月樓
賴 和 題 詩 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有感於八卦山戰役題詩: 黑旗風捲掛山巔 善戰才堪當一邊 留有昔年遺老在 男兒猶共說彭年
乙未戰爭中閩客的態度 乙未戰爭中重要且慘烈的戰役幾乎都由客家人擔綱 引日人入台北城的是辜顯榮 10月20日下午台南府城紳商得知劉永福已逃走,為顧慮安全,他們希望日軍盡快入城,故前往教會請求巴克禮與宋忠堅牧師出面,帶領日軍進入台南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