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苏 全 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分类 炎症:急慢性;特异性非特异性感染 外伤:血肿、假性动脉瘤 肿瘤: 良恶性:良性多见 恶性:原发性、转移性; 畸形:血管瘤、囊肿.
Advertisement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颈椎病. 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颈椎的骨关节、 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颈 神经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甚至颈段脊髓受 到刺激或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本病好发 年龄为 40—60 岁。好发人群为长期伏案工作的 白领、电脑操作者和机关工作人员。
外科学绪论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柏青. 外科学范畴 外科学发展简史 怎样学习外科学 外科基本原则.
脑梗死 脑 梗 死脑 梗 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 I. 脑梗死 脑梗死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 ),是由于脑部血液供 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灶性 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LOGO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范佳 2012 年 3 月. Company Logo 【教学内容】 1 、复习脑部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2 、掌握额叶、颞叶、顶叶、枕叶损害表现。 3 、掌握内囊(三偏)、小脑(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4 、掌握脑干的几个综合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 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专家组 2007年.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脑血管疾病与脑血管意外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
脑梗死的诊断分型 大连市中医医院 神经内科.
老年脑血管疾病预防.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神经内科 彭 海 第一节概述 1.定义 2.脑血管病特点.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脑血栓形成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部孟智宏.
脑分水岭梗死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SI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Cerebravascular Disease ,CVD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神经内科医生 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介入治疗 河南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冯周琴 支架植入基本过程示意图.
上海交大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 新华教研室 向明亮
眩 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瑞红.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 第二节 脑梗死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 第二节 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化治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 徐广润.
颅内肿瘤.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Binswanger病与脑白质松症的鉴别与诊断标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 梁直厚
脑卒中的治疗进展 我还是把作者单位与姓名去掉较好.
肺结核.
脑梗死早期的判断 杜万良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血管病.
Hyperglycemia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cerebral infarction CI)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分析卒中登记数据后对 温州地区脑卒中临床特点的新认识
头部断层解剖 (四).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健康知识普及ppt.
脑梗塞
脑血栓形成.
脑 梗 死 急性意识障碍.
脑中风 (Cerebral Stroke) 开大顺主任 主讲.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Vertigo on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 (专家共识)
缺血性脑卒中的亚型分析.
第 五 节 脑 血 管 疾 病 李 春.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脑梗死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厦门市第二医院神经科 林淑惠.
脑血管造影及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姜卫剑.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缺血性卒中分型.
糖尿病流行病学.
脑梗塞的诊治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内科 胡永强
脑梗塞的分型分期治疗 供大家参考.
蛛网膜下腔出血 吉大二院 神经内科 闫伟.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 病人的护理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病变的MRI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血流域解剖学.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苏 全 喜

第二节 脑梗死 本节要求: 掌握脑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 掌握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 熟悉脑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二节 脑梗死 本节要求: 掌握脑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 掌握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 熟悉脑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熟悉脑梗死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熟悉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概念 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 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类型及最常见病因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分型) 脑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 脑栓塞: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子 腔隙性脑梗死: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微栓子

TOST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脑栓塞 小动脉闭塞(腔隙) 其他病因 未能确定病因

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为: 完全性卒中 数小时(<6h)达高峰 进展性卒中 48h内仍不断进展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 3w内恢复

OSCP分型(英国牛津郡卒中研究分型) 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 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后循环梗死(POCI) 腔隙性梗死(LACI)

OCSP分型 TACI PACI POCI LACI

一、脑血栓形成 是在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2. 动脉炎:结缔组织病、感染等 3. 其他少见原因:血液系统疾病、脑淀粉样变性、烟雾病等

病理及病理生理 闭塞好发血管依次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 白色梗死;红色梗死

病理分期: 超早期(1~6小时):部分细胞肿胀 急性期(6~24小时):细胞明显缺血 坏死期(24~48小时):神经细胞脱失、 胶质细胞坏变、脑组织水肿明显 软化期(3日~3周):脑组织液化变软 恢复期(3~4周后):形成胶质瘢痕、中风囊

中心坏死区+周围缺血半暗带 急性脑梗死病灶: 急性脑梗死病灶 中心坏死区--完全缺血→脑细胞死亡 周围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 存在侧支循环&部分血供 有大量可存活神经元 如血流恢复\脑代谢改善 神经细胞仍可恢复功能 保护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

治疗时间窗 与 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free radical)“瀑布式”连锁反应 神经细胞内钙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酸中毒等 抢救缺血半暗带 关键是超早期溶栓 减轻再灌注损伤 应积极进行脑保护 缺血半暗带&再灌注损伤概念提出 更新了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观念

临床表现 一般特点: 发病年龄:中老年多见 可有前驱症状 静态发病 急性起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2. 不同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 (1)颈内动脉闭塞 (2)大脑中动脉闭塞 (3)大脑前动脉闭塞 (4)大脑后动脉闭塞 (5)椎-基底动脉闭塞

(1)颈内动脉闭塞 可无症状 单眼黑蒙 同侧Horner征 对侧三偏征 失语、体象障碍 颈动脉血管杂音

(2)大脑中动脉闭塞 主干闭塞: 三偏、凝视、失语、意识障碍 皮层支闭塞: ①上部分支闭塞:下肢瘫痪较上肢轻 ②下部分支闭塞:Wernicke失语 深穿支闭塞: 三偏(均等性瘫)、底节性失语

(3)大脑前动脉闭塞 主干闭塞(分出前交通动脉前): 可无症状;或额叶受损表现 远端闭塞(分出前交通动脉后): 下肢瘫较上肢重、尿失禁、精神症状、强握反射 皮层支闭塞: 下肢单瘫、共济失调、强握反射、精神症状 深穿支闭塞: 面舌瘫、上肢近端轻瘫

(4)大脑后动脉闭塞 单侧皮层支闭塞: 同向偏盲、失读、失认、命名性失语 双侧皮层支闭塞: 皮层盲、视幻觉、面容失认症 脚间支闭塞: 中脑受损表现 深穿支闭塞: 红核、丘脑受损表现

脑干梗死:眩晕、呕吐、四肢瘫痪、共济失调、昏迷等 闭锁综合症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5)椎-基底动脉闭塞 脑干梗死:眩晕、呕吐、四肢瘫痪、共济失调、昏迷等 闭锁综合症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双侧丘脑、枕叶、颞叶、中脑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Wallenberg syndrome) 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 眩晕、呕吐、眼震 球麻痹 共济失调 Horner征 交叉性感觉障碍

3. 特殊类型的脑梗死: (1)大面积脑梗死 (2)分水岭脑梗死 (3)出血性脑梗死 (4)多发性脑梗死

辅助检查 1. 血液化验和心电图检查 2. 神经影像学检查 CT:低密度 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 DWI、PWI DSA、CTA、MRA 3. 腰穿检查 4. TCD 5. 超声心动图检查

头颅CT检查

头颅MRI检查

头颅MRI检查 DSA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中老年人 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静态急性起病 局灶性脑损害 头颅CT或MRI检查 鉴别:脑出血、脑栓塞、颅内占位病变

治 疗 1. 治疗原则 ① 超早期治疗 ② 个体化治疗 ③ 整体化治疗 2. 治疗方法 ⑴ 一般治疗 ⑵ 特殊治疗

一般治疗 血压 吸氧和通气支持 血糖 脑水肿 感染 上消化道出血 发热 深静脉血栓形成 癫痫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心脏损伤

特殊治疗 (1)静脉溶栓 (2)动脉溶栓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4)抗凝治疗 (5)脑保护治疗 (6)血管内治疗 (1)静脉溶栓 (2)动脉溶栓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4)抗凝治疗 (5)脑保护治疗 (6)血管内治疗 (7)外科治疗 (8)其他药物治疗 (9)康复治疗

静脉溶栓 药物:尿激酶、rt-PA 适应症:时间窗<3小时 禁忌症:无出血及出血倾向 并发症:出血、再灌注损伤、再闭塞 动脉溶栓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阿斯匹林、氯吡格雷 抗凝治疗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脑保护治疗

血管内治疗 经皮腔内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外科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去骨瓣减压术 后颅窝减压术

其他药物治疗 ① 降纤治疗 ② 中药制剂:活血化淤 丹参、川芎嗪、三七、葛根素 康复治疗

卒中单元(stroke unit, SU) SU由多科医师\护士\治疗师参与, 经专业培训融卒 中急救\治疗\护理&康复等为一体 使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断&治疗 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花费 有利于出院后管理和社区治疗

预 后 病死率:约10% 致残率:>50% 复发率:>40%

二、脑栓塞 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

病因及发病机制 心源性:占60%~75% ① 心房颤动 ② 心脏瓣膜病 ③ 心肌梗死 ④ 其他 2. 非心源性: ① 心房颤动 ② 心脏瓣膜病 ③ 心肌梗死 ④ 其他 2. 非心源性: 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性栓塞 ② 脂肪栓塞 ③ 空气栓塞 ④ 癌栓塞 ⑤ 其他 3. 来源不明

病 理 栓塞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尤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少见 病理改变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 脑栓塞的特殊性(与脑血栓形成相比): ① 梗死更明显,范围大 ② 出血性梗死更常见 ③ 多发性梗死

临床表现 一般特点: 发病年龄:青壮年多见 无前驱症状 动态急骤发病、达峰时间快 多有栓子来源病史 可伴有其他脏器栓塞

2. 血管栓塞的临床表现 血管栓塞综合症:同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的特殊性(与脑血栓形成相比) ① 容易导致多发性梗死 ② 容易复发和出血 ③ 容易症状波动

辅助检查 1. CT和MRI检查 2. 脑脊液检查 3. 心电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 颈动脉超声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青壮年 有栓子来源病史 急骤起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 头颅CT或MRI检查 鉴别:脑血栓形成、脑出血

治 疗 1. 脑栓塞治疗 2. 原发病治疗 3. 抗凝治疗 原则同脑血栓形成治疗: 改善循环、减轻脑水肿、 防止出血、减少梗死范围 合并出血性梗死时: 停用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药 2. 原发病治疗 3. 抗凝治疗

三、腔隙性脑梗死 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空腔,故称腔隙性脑梗死。

病因及发病机制 高血压导致(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管腔闭塞,产生腔隙性病变 深穿支多为终末动脉,侧支循环差 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引起管腔狭窄,继发血栓形成或脱落的栓子阻断血流

病 理 病灶呈不规则圆形、卵圆形或狭长形 直径0.2~20mm,多为3~4mm 常位于脑深部核团(壳核、丘脑、尾状核)、脑桥和内囊后肢 腔隙为含液体小腔洞样软化灶

临床表现 一般特点: 发病年龄:中老年 多有高血压病史 突然或逐渐起病 局灶性神经症状 症状轻,预后好

2. 常见的腔隙综合症: 纯运动性轻偏瘫 纯感觉性卒中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症 感觉运动性卒中 腔隙状态

辅助检查 1. CT:低密度 圆形、卵圆形 或长方形 2. MRI显示更清晰: T1低信号 T2高信号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中老年发病 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急性起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头颅CT或MRI检查 鉴别:小量脑出血、感染等

治 疗 与脑血栓形成治疗类似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病) 抗血小板聚集剂 钙离子拮抗剂 不需要脱水、溶栓、抗凝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