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党史部:张宏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1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 2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 3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十章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和巨大成就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Welcome ! DREAM.
第一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 主讲人:邹炳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历史组 洪国莹.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七章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开辟
你觉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呢? 列宁给社会主义下的定义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复旦大学 高晓林 教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分析题。 考试范围:考试内容涉及于每一章。
邓小平理论.
2015年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 第三讲 章节内容分析2 主讲教师:李阅民.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基本理论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知识点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标: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标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 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党史部:张宏华

中国革命的两步走 中国何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内容 一、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 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三、党在过渡的总路线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 五、社会主义改造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六、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一、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独立性、阶段性和过渡性 经济成分并存 经济特征: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       经济成分并存 政治特征: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四个       革命阶级的联合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发展生产力,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为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物质基础。 前三年: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残余 后四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为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物质基础。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 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政治条件——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构成(国体、政体)

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中国特色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 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明确有一个过渡时期 列宁: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

(二)中国特色的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提出 1、总路线提出、确立的过程 (二)中国特色的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提出 1、总路线提出、确立的过程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历时一年多,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深思熟虑的结晶,是当时我国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 1953年,毛泽东和彭德怀

2、总路线的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结合; 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

4、总路线与原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比较 第一,改变了民主革命胜利后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然后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提出了可以根据新民主主义面临的矛盾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

将来突变论 现在渐变论

4、总路线与原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比较 第二,改变了民主革命胜利后集中力量实现国家工业化,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设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要同时并举;

4、总路线与原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比较 第三,改变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先利用、限制,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待条件成熟时通过国有化将其收归国有的设想,提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用、限制和改造可以同时进行的方针,通过各种形式的的国家资本主义将其逐步引上社会主义轨道;

4、总路线与原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比较 第四 ,改变了先有工业化,在工业能为农业提供大量农业机械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设想,提出在很少甚至没有农业机械的情况下,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等形式,也可以实现农业集体化,可以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依靠力量; 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新的矛盾的出现; 中共中央已经积累了在农村和城市进行改造的初步经验; 国际环境和苏联经验的影响; 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 在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拓性地创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它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毛泽东在家乡韶山与农民座谈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过渡形式: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过程: ①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发展互助组为中心;②1954年到1955年下半年:大办初级社;③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高潮,高级社

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 第一、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级,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的道路。 第三,运动中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原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改造与农业相似,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劳动者的私有制。 方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组织形式:手工生产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实现由手工业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方法步骤:采取从供销合作入手,再组织生产合作,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地把手工业的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 过程:三个阶段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经验 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具体改造过程中,从供销合作入手。始终采取“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办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党和毛泽东把马列的主张运用与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理论、方针和政策。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消灭资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在方式上,也曾设想过“赎买”。列宁也曾主张把私人资本主义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 党和毛泽东把马列的主张运用与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理论、方针和政策。

毛泽东视察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 过程:①1953年底前: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②1954年至1955年,开始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③1955年秋至1956年底,全行业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 第一、区别两个资本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和平赎买。 第二,创造各种形式,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第三,注意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相结合。

毛泽东指出: 社会主义改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制度的改造,一方面是人的改造。二者是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 我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是使他们从剥削者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改造的方法主要以企业为基地,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量才使用,适当照顾”。既使他们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又使他们在企业内部同工人一起劳动、学习,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把对资本家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同对企业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创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 的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统一起来; 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成功地同时胜利完成了三大改造; 制定了正确的政策。 1、逐步过渡:如稳步前进, 自愿互利,走群众路线。 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 原则性:消灭资产阶级和 生产资料私有制; 灵活性:比如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 毛泽东到首钢视察

五、社会主义改造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说 2、正确认识当年改造与当前改革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

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说 一方面充分认识、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 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全国城乡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

科学评价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重要意义 (2)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改革开放成功的前期准备。 (1)肯定半个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肯定历史功绩第一位。 (2)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改革开放成功的前期准备。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尽管“这项工作也有缺点和偏差”,“但整个说来,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

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说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也存在失误和偏差: 新建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构成过于单一;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造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2、正确认识当年改造与当前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产物,都有其事物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衔接、不可或缺的环节; 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必然王国→自由王国)。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 确立与发展 中国已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党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止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六、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对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独创性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宝库。主要表现在: (1)必须根据本国实际确定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转变的理论。 (3)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个体农业经济改造的理论。 (4)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理论。 (5)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的方针。

作业题 一、判断题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当务之急是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

作业题 二、简答题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试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和意义。 如何正确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阅读书目 毛泽东: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见《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