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所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前我们党进行过探索但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中国之所以会发生“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错误,,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科学的,清醒的认识,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的问题。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和发展 1.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进行了再认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二大着重从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两方面来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再次提出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物质文明不发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更进了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和精神文明的特点。 党的十三大报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报告立论的基础,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了科学的概括。

4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五大报告从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作了全面的概述,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5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两重性及其过程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邓小平认为,从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算起,到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了更深入的阐述,他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

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认识的曲折历程 党的八大及时地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在1982年十二大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后,结合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初步构想。 1984年期间,邓小平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中国落后的状态下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防止两极分化,要坚持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如果说构想,这就是我们的构想。……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见,这时,邓小平对党在现阶段的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的动力、所需要的条件和保证,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等,都有了明确的思想,它们构成了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或基本路线的基本要素。

8 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思路,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进一步把这条“路子”上升到“基本路线”的高度,他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 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 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 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根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包含了以下内容: 第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体现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10 第二,“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全面的现代化,富强即经济现代化,民主即政治现代化,文明即文化现代化。如果把广义的文明理解为人类文化的进步方面,理解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状况的标志,那么富强、民主、文明的目标就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它指明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即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它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针。把这一方针包含在基本路线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而且是社会主义奋斗精神的体现。

1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党的十五大,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具体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从而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12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实现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目标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

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国情出发,纠正了长期以来在实现现代化问题上脱离国情、急于求成的倾向,对现代化建设作了重新规划,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战略构想。

14 2、“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战略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主要是确立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和“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分两步走”的基础上确立到建国一百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即到2l世纪中叶,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三阶段是十三大以来,逐步提出了在2l世纪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5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选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科学判断和决策。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但是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第一,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第二,总体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主要是偏重于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第三,总体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初步建成的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都能更加充分、更加稳定地享受小康生活。

16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将目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的、内容比较全面丰富、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

17 具体地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经济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Download ppt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