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質的運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1. 循環系統: (1) 單細胞動物靠擴散作用就可以 達到運送的目的。 (2) 多細胞動物無法只靠擴散作用, 還必須靠循環系統。 → 才能快速地將物質送至全身。 2. 免疫: (1) 病原體:侵入人體,會增殖、 破壞人體細胞的微生物。 (2) 免疫反應:人體的防禦系統可抵 抗外來的侵害,並摧毀病原體的.
焦點 1 心臟與心搏.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上下腔 大靜脈 肺靜脈 肺動脈 主動脈.
高血壓與心臟面面觀 呂鴻基 台大醫院、敏盛綜合醫院總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敏盛醫療體系總顧問兼總院名譽院長.
認識慢性腎臟疾病 健康講座 August 11, 討論的主題 1. 了解腎臟的功能 2.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3.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4.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報告者 : 張芸庭 張婧慈 心臟病. 定義 心臟病是心臟疾病的總稱。 包括風濕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 冠心病、 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 來源:
食物 迦密 愛禮信小學 張嘉雯 五望 (9) P.1 目錄 P.1 主題 P.2 目錄 P.3 類別 P.4 飲食金字塔 P.2.
風怎樣形成 天氣圖 高、低氣壓 天氣狀況與高低氣壓的關係. 91 年 11 月 6 日 地面天氣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基礎生物 5-1 循環.
心電圖異常,代表 心臟傳導阻滯. 心臟有破洞. 心臟可能長瘤. 心臟辦膜缺損. 以上皆是.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1上 第三單元 /18 生物的運輸作用.
運輸作用 植物的運輸構造 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動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人體的免疫作用
生命科學第五章 動物的代謝與恆定性 消費者 例子 草食性 牛.羊(草)、無尾熊(尤加利樹葉)、白蟻(木材纖維) 肉食性
生物的運輸作用 (Transport in Organisms)
第一節恆定性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消化作用與營養 第三節循環作用與養分的運輸 第四節呼吸作用與氣體交換
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不管大樹或小草,每天都有許多物質,進出這個植物體,你知道是哪些物質嗎?經過植物體的哪些部位? 復興國中吳月鈴.
對病原體的防禦 (Defence against pathogens)
你的肝----發炎了! 肝發炎指數 – GOT 及 GPT 超過 40 U/L。 如果一直不降,就嚴重了。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第二節 循環作用與養分的運輸.
封閉式循環系統. 封閉式循環系統 心腹血管背血管 心臟的傳導系統 心臟本身具有特化的 心肌所組成的傳導系 統,能夠自發性產生 刺激並傳導衝動,以 使心肌產生節律性的 收縮與舒張,這些特 化的組織包括:竇房 結、房室結、房室束、 房室束分枝與傳導性 肌纖維。
血液含有什麼.
生物體的運輸 作者:七年23班 10號 劉任庭.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運輸作用 林皇佑 製作.
4-1水溶液與擴散 4-2植物的運輸構造 4-3植物的運輸作用 4-4動物的運輸構造 4-5動物體內血液流動及淋巴系統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血液與心臟及其老化 班級:幼保四甲 學號:498I0017 蔡幸玟 499I0041 林桂蘭.
物質的運輸 單細胞生物及構造較簡單的多細胞生物: 擴散作用 細胞質流動(cytoplasmic streaming) 運輸進出細胞的物質
短片:吸煙後的肺.
單元內容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有哪些症狀 導致高血壓的可能原因 高血壓對健康的危害 高血壓的危險因子 如何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第二十一單元.
循環系統.
第七章 體液的恆定 第 2 節 尿液的形成.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動物體內的運輸作用 作者:李曼韻老師.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第二十一章 循環和呼吸.
Clinical ECG and Experiment 生醫電子學
Purple striae& Purpura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植物的水份及礦物鹽吸收 吸收的區域 吸收的機制 影響吸收的因素.
植物體的架構(Organization of Plant Body)
中一綜合科學科 單完三:細胞.
2.1 內能 物體儲存的能量 粒子的能量 物體的內能 進度評估 第 1 冊 單元 2.1 內能.
蛋白質的沈澱作用 能使蛋白質發生沈澱作用的因素有: 酸 酸性試劑 單寧酸 重金屬離子(汞離子、鉛離子等) 咖啡因 嗎啡 中性鹽 有機溶媒 熱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植物對水分和 無機鹽的吸收.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第三章 植物的營養器官與功能 3-1 植物營養器官之構造 3-2 水和無機鹽的吸收與運輸 3-3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3-4 有機養分的運輸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解剖生理學 書號:0707A1 原著:MARTINI BARTHOLOMEW.
第一節根、莖和葉的構造 第二節水和無機鹽的吸收與運輸 第三節之一:光合作用 第三節之二:呼吸作用 第四節光合作用產物的運輸 第五節討論
呼吸運動的機制 呼吸運動的調節 氧與二氧化碳的運輸與交換
O-linked High mannose Glycoprotein N-linked Complex Hybrid Versican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2-3 細胞的特化與分工.
呼吸道解剖構造 氣道(airway passages):鼻咽、氣管、細支氣管、呼吸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細胞.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1.2 温度計 伽利略温度計 温度計 進度評估 3 第 1 冊 單元 1.2 温度計.
心電圖實驗 蘇佳文 (修改自新竹高商 郭智琳老師).
聲音的產生.
第 18 章 心臟血管系統: 血液(blood).
鼻孔和鼻屎的故事 圖片來源:漢聲《鼻孔的故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物質的運輸

第五章 物質的運輸 第 1 節 植物體內的運輸 第 2 節 動物體內的運輸

物質的運輸 單細胞生物及構造較簡單的多細胞生物: 擴散作用 細胞質流動(cytoplasmic streaming) 運輸進出細胞的物質 構造複雜的多細胞生物:利用特有的組織或系統運輸物質

物質運輸 植物:維管束組織 動物:循環系統

第 1 節 植物體內的運輸

植物體內的運輸 主要依靠維管束來完成 木質部:運輸水分及無機鹽 韌皮部:運輸有機養分

5-1.1 水分及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 植物根部所吸收的水分,經由根部兩途徑的運輸方式,進入根部的木質部 共質體 質體外

水分在木質部的運輸動力 將根部的水分運輸到葉部,作單方向的運輸且不須消耗能量 根壓 毛細作用 蒸散作用

根壓(root pressure) 產生:主要是根部從土壤吸收無機鹽,因無機鹽的增加,根部細胞的滲透壓(osmotic pressure)大於土壤中的滲透壓,使土壤中的水分持續滲透入根部細胞 根部中內皮層具卡氏帶(Casparian strip),使得水分不能向外流出,因而產生向上推擠的壓力

觀察植物根壓的存在 將植物莖靠近地面的部位切斷,不久即可看到有液體從傷口流出

根壓大小的簡易測定 將植物種植於花盆,並把植株接近地面的莖部切除,再用一支玻璃管與植物莖相接 可觀察到玻璃管內有水柱的上升 由水柱上升的高度可知道根壓的大小

泌溢現象(草本植物) 如果處在土壤水分充足,氣溫適宜,天氣潮溼而沒有蒸散作用的環境中,葉片的尖端或邊緣的水孔會有液體外泌的現象 早晚皆可觀察到 土壤中的含水量愈充沛,泌溢作用也愈旺盛

根壓 植物體內水分上升的一種力量 土壤含水量愈多,根壓愈大,木質部導管中的水分上升高度會愈高 正常情況下,葉的蒸散作用,使導管中的水分快速上升,根壓的功能便無法顯現

毛細作用 一種物理現象 水的表面張力、內聚力和附著力的共同作用,使水分可在較小直徑的毛細管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毛細作用 木質部的導管管徑小且具親水性的纖維素,可吸附水,因此水分會在導管中形成連續水柱 水分子上升的高度與導管的管徑成反比,即管徑愈小,水柱上升愈高

蒸散作用 是高大樹木水分上升最主要的動力 葉肉細胞的水分因蒸散作用,經由氣孔而散失外界,葉肉細胞的含水量減少,導致細胞滲透壓加大 此種滲透壓猶如一種拉力(負壓),可使莖導管中的水分持續滲透進入葉肉細胞中

蒸散作用 導管中因水分子的內聚力、附著力和表面張力形成的連續水柱,形成「蒸散流」的輸送作用

蒸散作用 當蒸散作用太過旺盛,蒸散拉力即使管中的壓力降低,導致溶液中的氣體釋放出來 由於導管中溫度上升,降低氣體於水中的溶解度,即產生氣泡 當導管中有氣泡生成時,會中斷導管中水柱的連續性,可能引起植物凋萎 大多數植物會將氣泡經由壁孔傳到管胞,利用管胞加以排除 

蒸散作用 土壤 - 植物 - 大氣連續體 植物地上部分主要經由氣孔進行蒸散作用 自土壤中吸收水分,經木質部運輸到各個細胞使用,再從葉部的氣孔擴散到大氣中 科學家將其視為一連續的體系:  土壤 - 植物 - 大氣連續體

水分在木質部中運輸的速度 大部分被子植物中有導管及管胞,裸子植物中只有管胞存在 導管是中空而無原生質的死細胞,阻力小,運輸速度快,一般為 3~45 m/h 管胞由於兩細胞相連的細胞壁未打通,阻力較大,運輸速度較慢,不到 0.6 m/h

影響蒸散作用的因子 大氣因子 土壤因子 植物因子

大氣因子 植物周圍的: 溫度 溼度 風速 日照強度

土壤因子 土壤中: 含水量 土壤的質地組成及結構

植物因子 植物本身: 氣孔數目 分布 開孔大小

影響蒸散作用的因子 植物單位面積上的氣孔數目多,有利於蒸散的進行 氣孔直徑較大,蒸散較快 氣室體積愈大,蒸散愈快 蒸散作用在植物生存上,反映了植物調節水分損失以及適應逆境的能力。

蒸散作用 協助植物吸收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 維持植物細胞的正常膨壓 降低葉片的溫度以保持植物體的正常溫度及新陳代謝的恆定性 協助韌皮部的物質運輸,也有助於植物的氣體交換

植物的散熱作用 曾有實驗證實以藥物塗抹在番茄葉子表面,抑制了氣孔的開啟,進而抑制葉的蒸散作用 結果於15分鐘內便可觀察到處理組植物葉片的溫度比對照組高出4 ℃

5-1.2 有機養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植物體內養分的運輸 短距離運輸:細胞內及細胞間的運輸 長距離運輸:韌皮部 韌皮部細胞以篩管細胞及伴細胞與物質的運輸最為密切 「篩管細胞 - 伴細胞複合體」

養分的運輸 細胞間運輸是指細胞之間的質體外、共質體以及質體外與共質體間交替進行的運輸。 例如葉肉細胞行光合作用所產生的蔗糖,可藉由這種方式將蔗糖運輸到葉的篩管細胞

養分的運輸 共質體的運輸:主要是經由細胞與細胞間的原生質絲完成 質體外的養分進入篩管時則須消耗ATP能量

篩管內的運輸 韌皮部內的膨壓梯度差所引起的壓力流(pressure flow) 木質部的蒸散流協助,將養分運輸到所需要的部位

篩管內的運輸 例如: 葉部所輸送的蔗糖,經由長距離的運送到根部篩管細胞中,以消耗ATP的方式將蔗糖卸出,進入根部皮層細胞 皮層細胞: 將蔗糖轉換為澱粉儲存 被分解利用於生長發育等功能

篩管內的運輸 根部篩管細胞中的蔗糖含量減少,滲透壓就變小 細胞的膨壓隨之變小,這種壓力差就造成韌皮部內物質流動的動力

韌皮部物質的輸送方向 不一定是從葉部到根部 它是維持「供源」(source)與「需求」(sink)的關係

供源 能夠製造並輸出養分的組織、器官或部位 例如: 綠色植物的葉片(行光合作用) 種子萌發期間的胚乳或子葉 春季萌發時的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的塊根、塊莖等

需求 消耗或貯藏養分的組織、器官或部位:例如植物的幼葉、根、莖、花、果實和發育的種子等 在同一株植物中,供源與需求是相對的,隨著生長期間的改變,供源與需求的地位有時會發生變化

植物體內養分的運輸 例如豌豆種子萌芽成幼苗時,因胚芽及胚根生長所需的養分相當多,子葉中的有機養分可同時向胚芽及胚根雙方向輸送

植物體內養分的運輸 當幼苗長大成植株後,植株中較成熟的葉片所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即可向幼葉及頂芽等部位輸送,同時可向根部方向輸送

植物體內養分的運輸 開花結果時,因養分需求量較大,葉片所產生的大部分養分以及根部所儲存的養分均轉向該處輸送,提供果實及種子生長所需

養分的運輸 植物在養分分配時,會優先供應生長快、新陳代謝旺盛的部位或器官,並且就近供應,同側運輸為主 養分的運輸提供植物在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或貯存物質間作有效的運用,韌皮部內物質的運輸可以是雙方向的  

單一篩管 物質輸送方向是單方向的 不可能同時具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的雙方向物質輸送

第2節 動物體內的運輸

體型較大的動物 只靠擴散作用及細胞質流動進行養分及氣體運輸,無法滿足細胞新陳代謝的需求 在多細胞動物體內,須有更完善而快速的運輸機制,將各特化的組織及器官加以聯結,更有效率地運送各種物質

動物的運輸構造及運輸方式 多細胞小型低等動物 如水螅: 體壁只有兩層細胞,內外兩層細胞均可直接與外界的水接觸 細胞可藉擴散等作用跟外界交換物質

多細胞動物之運輸方式 開放式循環系統(open circulatory system) 閉鎖式循環系統(closed circulatory system)

開放式循環系統 節肢動物(如昆蟲、蜘蛛、甲殼類)及部分軟體動物(如蝸牛、蚌等) 由心臟、血管和血腔所組成的循環系統 缺少微血管 血液與組織液間無明確的區隔,兩者合為血淋巴

開放式循環系統 心臟收縮時,推動血淋巴由血管進入各器官間隙,而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 陸生的節肢動物有發達的氣管系統運送氣體

血淋巴 不含血色素及紅血球 有別於脊椎動物的紅色血液

開放式循環系統 甲殼綱動物用鰓進行氣體交換 血青素: 血淋巴中含一種含銅的蛋白質 可與氧結合,運送氧到全身細胞 含氧量高的血青素呈現淡藍色

開放式循環系統 蝗蟲的循環系統 包括: 心臟 一條背血管 血淋巴

開放式循環系統 心臟呈管狀,分為數室,每室有一對心孔 組織細胞間的血淋巴由心孔流回心臟,藉心臟的收縮,經由背血管流至體內各組織間隙,與細胞交換物質,再經由心孔送回心臟 心孔上具瓣膜,可防止心臟收縮時,血淋巴由心孔逆流出去

閉鎖式循環系統 血液僅在封閉的管狀系統中流動,與組織液完全分開 血流速度較開放式循環系統快 種類: 環節動物:如蚯蚓 部分軟體動物如章魚、烏賊 脊椎動物 

蚯蚓 消化管背腹兩側有縱走的大血管(背血管和腹血管) 身體前端還有四到五對的動脈弧,其管壁肌肉發達,收縮時能將背血管的血液推擠入腹血管,與心臟的功能類似

開放式循環系統 腹血管再將其中的血液送至身體的前端和後端的微血管,將養分與氧送至全身 蚯蚓的血液中含血球,血紅素含於血漿中

開放式循環系統 脊椎動物皆為閉鎖式循環系統 組成: 心臟 血管(動脈、靜脈、微血管) 血液

魚類 心臟只有一心房一心室 心室將缺氧血液送至鰓處的微血管,進行氣體交換後 充氧血由鰓處微血管會合成出鰓動脈,再送至全身各部分的微血管網,和組織細胞進行物質及氣體交換 最後由靜脈收集送回心房

兩生類 成體,如青蛙的心臟,具兩心房一心室 血液由心室送出後,分肺循環及體循環兩種路徑 心室中間僅具肌肉質的突起,無法將心室完全分開

爬蟲類 大多數有左、右兩心室之分 兩心室間隔是不完整的心室間隔

鳥類及哺乳類 心臟:分為四個完整的腔室,兩心房兩心室 缺氧血:右邊的心房和心室 充氧血:左邊的心房和心室 兩邊血液不相混合,具提高氧輸送到全身的優勢

5-2.1 心臟和血管的構造與功能 脊椎動物的運輸作用: 循環系統 淋巴系統 氧、二氧化碳、養分及新陳代謝廢物等經由血液在血管內運輸

血液循環系統 組成: 心臟 血管 血液

淋巴系統 組成: 淋巴管 淋巴結 淋巴 脾臟

心臟的構造與功能 人體心臟 位於胸腔,心尖偏左 包括四個腔室: 上方:心房(atrium) 下方:心室(ventricle),其間由心膈和瓣膜隔開

心臟和血管的構造與功能

心臟瓣膜 三尖瓣:隔開右心房與右心室 二尖瓣:隔開左心房與左心室 半月瓣:動脈與心室之間 心臟內的瓣膜,可使血液遵循一定的方向流動,避免血液回流

心音 心搏週期(cardiac cycle):每次心臟的搏動包括心肌的收縮及舒張 第一心音:每一心搏週期中,當心室收縮,房室瓣關閉時,因受血液衝擊,可聽到一聲長而低的聲音 第二心音:因動脈管彈回,壓迫管內血液回流撞擊半月瓣,可聽到第二聲短而高的聲音

心搏 人體的心臟不需任何神經系統的直接刺激,就可不停的收縮與舒張 這種能力來自一群特化的心肌細胞:節律點

節律點 位於右心房的上腔靜脈入口處 是一團特化心肌細胞 具神經元的特性,每隔一段時間會自發產生興奮波(規則的電訊號),引發心搏

興奮波 先散布心房,引起左、右心房肌肉的同時收縮,再引發左、右心室同時收縮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人的體液是一種導體,心搏週期中,心臟所傳遞的電訊號可經體液傳導,在體表記錄得到

正常心電圖 P波:心房收縮時的電位變化 QRS波:心室收縮時的電位變化 T波:心室舒張時的電位變化

心搏的調節 人的心搏受節律點控制 正常成人在休息狀態每分鐘約70次 會受自主神經、激素及溫度等的影響而改變

心搏的調節 情緒激動時會顯著加快,這是由於交感神經興奮,分泌正腎上腺素,促使節律點加快訊息釋放 當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可分泌乙醯膽鹼,使心跳變緩

心搏的調節 生病發燒及劇烈運動時,因體溫升高對節律點產生刺激,心搏也會加快 激素(如甲狀腺及腎上腺素)也會增加心跳速率,協助個體應付緊急狀況

心律不整 心臟跳動的節律出現不規則現象 包括: 心跳過緩 心跳過速 症狀:主要是心悸,可能引起休克、昏厥,甚至猝死

心律不整 引發原因: 飲用咖啡、濃茶、烈酒、緊張壓力等外在誘因 心臟本身病變所引起 通常可以借助心電圖檢查而呈現

冠狀循環(coronary circulation) 心臟不停搏動,須消耗很多的能量,心肌必須能隨時獲得足夠的氧和養分。 心臟的腔室中雖有大量的血液,但因心壁肌肉很厚,無法迅速由腔室內血液獲得所需的氧及養分 有專門供應心肌營養的冠狀循環

冠狀動脈 起自主動脈的基部,將富含養分及氧的血液導入心肌中的小動脈 其分枝密布成網狀的微血管,血液即可由此將氧及養分供給心肌利用 並將心肌所產生的廢物及二氧化碳由微血管匯入冠狀靜脈,再送回右心房

心輸出量 每分鐘由左心室經主動脈輸入體循環的總血量 受心搏速率及每次左心室收縮時所排出的血量影響 一個正常成年男子仰臥休息時,每次心搏壓出的血量約70毫升,劇烈運動時,心輸出量可增加數倍之多 

血管的構造與功能 動脈(artery) 靜脈(vein) 微血管(capillary)

血管的構造與功能 動脈:負責將血液運離心臟 靜脈:負責將血液送回心臟 微血管:介於兩者之間,可在此進行物質交換

血管的構造與功能 動脈、靜脈管壁的構造大體相似 由內至外可分為三層不同的構造

血管的構造與功能 內層:由一單層的扁平皮膜細胞構成,稱為內皮 中層:平滑肌及彈性纖維(結締組織)構成 外層:結締組織

血管的構造與功能 如將連接同一器官的動脈與靜脈相比,可見動脈的管壁較厚且口徑較小,這是因為動脈管壁含比靜脈管壁較多的平滑肌和彈性纖維 動脈的收縮性和彈性比靜脈佳,可承受來自心臟的壓力

血管的構造與功能 在靜脈管壁內具瓣膜(靜脈瓣),可防止血液的逆流,以協助血液回到心臟

微血管 是最小的血管,與最小的小動脈及小靜脈互相連接,由單層內皮細胞組成 直徑小,每次僅容單列紅血球細胞通過,血液流經微血管時,流速變慢

微血管 血液中的紅血球、血小板及大分子血漿蛋白質無法通過微血管內皮細胞間隙,進入組織中 無機鹽及小分子養分則可進入細胞間隙成為組織液,與身體各組織細胞密切接觸,是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血液循環的路徑 人體的血液循環路徑: 體循環(systemic circulation) 肺循環(pulmonary circulation)  

血液循環的路徑 體循環起自左心室 含氧及養分的血液由左心室經主動脈送至頭部、軀幹及四肢的微血管網,進行物質交換後,再經小靜脈匯集至大靜脈送回右心房 

血液循環的路徑 頭部及上肢的血液經由上大靜脈(上腔靜脈)送回右心房,軀幹及下肢的血液可經由下大靜脈(下腔靜脈)送回右心房

血液循環的路徑 體循環亦包含: 心臟的冠狀循環 消化系統中的肝門循環

肺循環 將右心房中含多量二氧化碳的血液 由右心室經肺動脈送入肺部微血管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 含氧血再由肺靜脈送回至左心房

血液循環的動力 動脈內血液流動的動力: 來自心臟的收縮力 動脈管壁的回彈力 靜脈內血液流動的動力: 心臟收縮的壓力 骨骼肌的收縮 呼吸運動的協助

四肢骨骼肌收縮 擠壓靜脈管而推動其中的血液向心臟回流,加上靜脈內瓣膜可以防止逆流 肢體活動有助於靜脈血液回流心臟

內臟的靜脈血回流 和呼吸運動較密切相關 吸氣運動會造成胸腔內壓力降低,使靜脈血液由腹腔回流至胸腔 血液到達右心房附近的大靜脈時,又因心臟舒張,使心臟內壓力降低再被吸引流回心臟

微血管網的血流調節 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無法使全身的血管都被充滿 血液並非均勻的分布全身各處,而是在生理活動旺盛的部位有較多的血流量

血液在微血管內的流動 通常是間歇性輸送 這種流動方式是由微血管前括約肌間歇性收縮所造成

血液在微血管內的流動 間歇性的收縮速率及血流量大小:受附近組織細胞含氧量的調節 例如: 運動時,骨骼肌收縮會消耗較多的氧,微血管前括約肌舒張,使流通的微血管數增多 小動脈管徑擴大,使較多的血液流入微血管網內 相對的,流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液就會減少

5-2.2 血液和淋巴液的組成及運輸功能 血液的組成及功能 血漿(plasma):約占全部血量的55 % 血球:約占45 %

血漿 血漿呈淡黃色,其中含水量約90 %,溶有氣體、無機鹽類、養分及代謝廢物等 無機鹽類又稱為血液電解質,多以離子形式存在血漿中,可協助維持血液的滲透壓 有些離子(如磷酸鹽等)具酸鹼緩衝的功能,使血液的pH值維持在7.4左右

血漿蛋白 血漿中的蛋白質 其功能: 作為酸鹼緩衝劑 進行防禦作用 維持血液滲透壓的恆定

血漿蛋白 血纖維蛋白與血液凝固有關 免疫球蛋白(抗體)可抵抗各種入侵的病原體,進行防禦作用 有的血漿蛋白也可協助運輸 一些脂肪酸、膽固醇及維生素A、E、K等脂溶性物質,必須與蛋白質結合才能經由血液運送

血球 紅血球 白血球 血小板

紅血球 人類成熟紅血球呈雙凹圓盤狀 細胞內沒有細胞核,平均壽命約120天 在紅骨髓內製造,衰老後的紅血球多在肝臟或脾臟內被破壞,由吞噬細胞移除

紅血球 氧不易溶於水,紅血球內的血紅素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易與氧結合,能運送氧及少量二氧化碳 紅血球的數目很多,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約含四百萬到五百萬個(通常男性的數值較女性高)

白血球 具細胞核,較紅血球大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約有五千至一萬個 由紅骨髓產生,其功能與人體的防禦作用有關

白血球 噬中性球:可行變形運動離開微血管,在組織間隙將病原體吞噬 B淋巴球和T淋巴球:藉由專一性免疫作用來破壞病原體或其他外來的入侵者 受到感染發炎時,白血球數目會暫時性的增加

血小板 很小,不具細胞核,形狀不規則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約有三十萬個 由紅骨髓產生 主要功能是協助血液凝固

血餅 當血管受傷而流血時,血小板經受傷血管的粗糙面摩擦,可釋出某些化學物質啟動凝血,加上血漿中鈣離子等凝血因子的作用,使血漿中的一些成分發生一連串的化學變化,最後使血纖維蛋白和血球纏成一團血塊

血清:在血餅周圍所遺留的澄清、淡黃色的液體 這種血液凝固作用,可使人體免除因血管破裂而大量流血的危險

淋巴的組成與運輸功能 組織液(tissue fluid):血漿中除大多數的蛋白質外,葡萄糖、胺基酸及無機鹽等物質,都可通過微血管壁進入組織間隙 淋巴(lymph):當組織液進入淋巴管 淋巴成分與血漿相似,但含較多淋巴球,可協助防禦作用

淋巴的組成與運輸功能 淋巴管是淋巴系統的管道

微淋管 最小的淋巴管 管壁構造與微血管相似,由單層內皮細胞組成 管的末端呈封閉狀,但有活瓣,使組織液單向流入微淋管

淋巴的組成與運輸功能 數條微淋管匯合成一條淋巴管 管內有瓣膜 最後匯入 左淋巴總管(胸管) 右淋巴總管

淋巴的組成與運輸功能 左淋巴總管是最粗的淋巴管,可收集大部分淋巴液 分別匯入左、右鎖骨下靜脈

淋巴的組成與運輸功能 功能:使血管中的液體總量及成分維持恆定,不至於積聚在組織間 藉由淋巴系統可協助組織間液流回血液循環系統

淋巴系統 將組織液送回血液循環 運送消化道吸收的脂溶性養分的途徑 若淋巴管因病變而閉塞不通,則該部位的組織液將愈積愈多,造成水腫

淋巴在淋巴管流動的動力 主要是靠骨骼肌的收縮 吸氣運動造成的胸腔負壓,也可促使淋巴回到血液循環系統 淋巴管中的瓣膜則有助於淋巴的單方向流動

淋巴結 在人體皮下組織及內臟器官之間,尤其是在四肢、頭部和軀幹相接處,有許多淋巴結

淋巴結 製造淋巴球 對入侵的病原體或癌細胞等,具過濾作用 這是因為淋巴結內有許多細而彎曲的管道,使淋巴在其間緩慢流動

淋巴的功能 吞噬細胞有充分時間吞噬異物,縱有漏網的病原體可能衝過數個淋巴結而侵入他處,至少可延緩其傳播,以減輕病原體的危害

淋巴的功能 有時因入侵的病原體毒性很強,致使淋巴結遭受損傷而發炎、腫痛,無異是對病患發出警訊,以便及早求治

5-2.3 血壓的調節 血壓:心臟收縮時,自心臟流出的血液會對血管壁產生一衝擊的壓力 血壓與心臟的收縮力相關 最接近左心室的大動脈血壓最高 5-2.3 血壓的調節 血壓:心臟收縮時,自心臟流出的血液會對血管壁產生一衝擊的壓力 血壓與心臟的收縮力相關 最接近左心室的大動脈血壓最高 離心臟愈遠,血壓愈低

5-2.3 血壓的調節 微血管的血壓低於小動脈,靜脈的血壓又低於微血管 在右心房附近的上、下大靜脈,血壓最低

血壓的調節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會與血管壁發生摩擦,對血液流動產生阻力 當管徑愈小,血流阻力就愈大,微血管的流速最慢

血壓的測量 測上臂的肱動脈壓(有兩個數值) 收縮壓:心室收縮時,測得動脈的壓力 舒張壓:心室舒張時,測得動脈的壓力 正常成人 收縮壓(120 mmHg) 舒張壓(80 mmHg) 血壓大小和年齡、性別、姿勢以及情緒等因子有關

血壓的調節 心室收縮時:血液流入大動脈,因管壁有彈性而擴張,可承受較高的血壓而不致破裂。 心室舒張時:動脈管回彈壓迫血液繼續向前流動 脈搏:動脈因伴隨心搏而發生擴張與復原的波動現象 脈搏數必和心搏數相同

血壓的調節 心臟收縮雖是形成血壓的因素,但非影響血壓的唯一因素

影響血壓因子 心輸出量 血管口徑的大小變化 周邊阻力的增加或減少 血液總量的增減

維持體內血壓於穩定狀態 調節的機制: 調節心輸出量 周邊阻力 總血量 這些調節的機制主要有神經及激素的作用

神經性調節 頸動脈及主動脈管壁內的「壓力受器」,可感受血管內的壓力變化,將之傳導至延腦的心臟血管調節中樞(cardiovascular regulating center) 經由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來調節心臟及血管的狀態,以維持穩定的血壓

血壓上升 壓力受器感受刺激後傳至中樞 促使副交感神經興奮且交感神經活性降低,使心跳變慢、心臟收縮力減低、心輸出量減少、小動脈平滑肌舒張,使周邊阻力降低,於是血壓降低

血壓太低 降低副交感神經活性,促使交感神經興奮,使心跳變快、心臟收縮力增加、小動脈平滑肌收縮,使周邊阻力增加,血壓升高 壓力受器反射:使上升或下降的血壓回到正常,以維持血壓的恆定

激素及其他的調節方式 與血壓調節有關,可藉影響血管收縮或心跳而影響血壓 抗利尿激素(又名血管加壓素) 腎上腺素 正腎上腺素

激素及其他的調節方式 身體若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刺激(如冬天氣溫低),也會經由神經的反射,使皮下的小動脈收縮,周邊阻力增加,血壓升高 其他生理變化(如憤怒和緊張等情緒上的壓力),也會引發神經的興奮傳導,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5-2.4 常見的心臟、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種類極多: 冠狀動脈的疾病 腦血管的疾病 生活型態和飲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常見的心臟、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之間的影響不是相加,而是相乘的效果 預防方法包括: 攝取均衡飲食 定期運動 多消耗能量 保持理想體重 不抽菸,限制飲酒 定期讓醫師檢查,尤其是測量動脈血壓

心臟血管疾病 已高居臺灣的四大死因之一 高血壓 心絞痛 中風 心肌梗塞 動脈硬化 靜脈曲張

高血壓及中風 健康的動脈管壁很光滑,但當血中過多的膽固醇沉積於動脈內皮細胞層與肌肉層間,會使管腔內徑縮小

高血壓及中風 在脂質斑塊沉積處,動脈管壁平滑肌會不正常增生肥厚,形成粥狀硬化的動脈,有時斑塊甚至鈣化形成鈣化斑,使得動脈變得更硬而失去彈性,稱為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 降低管壁彈性,增加高血壓的罹患率

血栓(thrombus,即血塊留在鈣化斑處) 當動脈鈣化斑出現時,血管內壁粗糙 血小板易附著於管壁上,啟動凝血機制,血纖維蛋白及血球即跟著凝集於此

高血壓 血栓使血管管徑變小,血流阻力增加,造成高血壓 血壓高會增加腦血管破裂的危險性 血壓極易由血壓計的測量得知

血栓 可在循環系統的任何部位產生 若被血流沖離到腦部血管時,腦部的血流受阻,即易造成腦組織細胞的死亡

中風 因腦部動脈受到阻塞或破裂,導致腦部神經組織因缺氧而出現損傷 所造成的影響及患者的存活率,則視腦部組織受傷的位置及受損面積而定

心絞痛、心肌梗塞 心臟疾病多肇因於冠狀動脈阻塞、血流不足,使心肌損傷或死亡 心絞痛:當冠狀動脈硬化並逐漸變窄時,常會導致局部心肌缺氧而胸痛的現象

心臟血管疾病 若是因冠狀動脈硬化,且其內又有血栓,即造成心肌血液的供應中斷 心肌梗塞:若缺氧過久,造成組織壞死,會干擾心臟的節律性傳導系統,使心搏出現劇烈變化,甚至停止

靜脈曲張 靜脈中有許多瓣膜可阻止血液逆流,使血液穩定地流向心臟 若瓣膜出了問題,使過多血液長期滯留,會使該處的靜脈膨脹彎曲,形成靜脈曲張 孕婦、長時間站立工作者及經常便祕者容易發生此種現象

靜脈曲張 一般靜脈曲張多發生在腿部,因為身體直立時,腿部靜脈血液必須克服重力,才能向上流回右心房 痔瘡:久坐不動或習慣性便祕的人,會造成肛門部位的靜脈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