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興國小常見鳥類 The Birds 什麼是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 Zhang G.M. 製作 2017/3/18.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首頁. 俗名:厝鳥(台語)屬性:普遍留鳥 身長: 14cm 四處可見,不太怕人。 臉頰 兩側各有一塊黑斑。 麻雀.
認識禽流感 資料日期: 02.03, 2004 封面. 2 正確認識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 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種從呼吸 病到嚴重性敗血症等多種症狀的綜合病症。又稱 “ 真性雞 瘟 ” 或 “ 歐洲雞瘟 ” 。不僅是雞,其他一些家禽和野鳥都能感 染禽流感。 此病毒對紫外線敏感,加熱 55.
認識禽流感 醫務室 羅芳茹 2005/10. 什麼是禽流感病毒 ( Avian Influenza virus, or Bird flu ) ★ 屬於 A 型流感( Influenza A )的一支 以兩種醣蛋白作為分類( HA 及 NA ), ★ 目前已知有 15 種 HA 與 9 種 NA 組合,
認識禽流感 臺北市政府防疫宣導團 主講人 : 日 期 :. 什麼是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 禽類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 由 A 型流感病毒引起禽類的一種從呼吸系統到 嚴重全身敗血症等多種症狀的傳染病,禽類 在感染後死亡率很高 禽流感的病徵及發病初期,都與一般流感類 似,但發燒可高至 41.
禽流感之認識與預防 教育部. 前言 禽流感 H5N1 於 1961 年於南非分離, 1997 年香 港暴發禽流感 (H5N1) 流行此次流行造成 18 人 感染, 6 人死亡,以及無數家禽的死亡直接由 家禽傳給人類 沒有經過豬會感染人類的禽流感病毒目所知的 有 H5N1 、 H7N7 及 H9N2.
禽流感之認識與預防 教育部. 前言 1918 年 西班牙流感 H 1 N 年 香港流感 H 2 N 年 香港流感 H 3 N 2.
有什麼常見的疾 病呢 ? 課文 小測驗 傷風 流行性感冒 砂眼 頭癬 ( 皮膚病 ) 請按以下的圖形來看其特徵: 上一頁下一頁.
青蛙 設計者 : 許麗蓉 設計者 : 許麗蓉 資料來源 : 資料來源 :
H1N1( 新流感 ) 特別報 導. 原稱豬流感 正名為 H1N1 新型流感 從墨西哥開始的這波疫情,是由豬、 人、禽流感基因重組出來的新病毒, 不該稱為豬流感,應正名為「 H1N1 新型流感」。豬流感易讓外界誤會, 以為此病毒只在豬隻間流行,不會人 傳人。事實上, H1N1 新型流感與豬 肉沒有關係,而是在人類身.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H7N9 禽流感病毒 醫務室製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禽流感 台中港傳出走私進口禽鳥發現H5N1病毒消息,再度引爆禽流感危機,生技股暴紅,成為盤中逆勢抗跌指標,21日多達17檔上櫃生技股以漲停作收,類股一片火紅,僅大學光(3218)、惠光(6508)是下跌,另外,上市的化學製葯股也是強漲表現,同樣有17檔化學股漲停收市。
可怕的類流感 51028胡允婕.
認識禽流感.
预防猪流感.
Avian Influenza ( Bird Flu) 禽流行性感冒 (禽流感)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即 時 看 板 生活小叮嚀~ 國際重要疫情資訊 more 國際旅遊資訊 more 日期:2011/8/5 國際沙門氏菌感染症概況
香港常見的傳染病 4C 9 江淑芳.
禽流感與流行性感冒簡介 及防治 感染管制沈淑惠.
禽流感、流感與新型流感 簡介 行政中心醫管部 邱月璧.
禽流感防制 台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整理\台中市忠明國小謝青屏 適用年級:低年級.
大型流行病 如何影響市民 對疾病及公共衞生的理解?
『禽流感』對全球人類的威脅 指導老師:范銚燻 老師 組員:四外三A D 陳雅蘭 四外三A D 胡睿凌
~學生事務處衛生保健組關心您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導團 講師 王瑞雪.
學務主任:林主任景祥 衛生組長:吳組長崇榮 護理師:簡護理師淑芬
H7N9流感介紹 及疫情分析. H7N9流感介紹 及疫情分析 中國大陸目前疫情分析 分別於3/29、4/2、4/3、4/4及4/7確認共21例人類感染H7N9流感病毒 其中6例死亡,1例康復中,其餘重症甚病危。 臨床表現為早期出現發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約8-9天後發展為嚴重肺炎和呼吸困難等重症.
新型流行性感冒簡介 台北縣政府衛生局.
認識禽流感 訓導處健康中心關心您.
禽流感(鳥流感) 和 A(H5N1)型禽流感簡介.
禽 流 感 製作人:江采珊.陳姿君.
認識H1N1新型流感 行政院衛生署 資料來源:本署疾病管制局 2009年5月1日.
禽流感 簡介 預防 病徵 的介紹和問題&解答.
對於禽流感的認識 我們要加以知道更要預防 報告人 六年十三班
流感的介紹 51103羅元峻 甲型流感病毒 病徵及藥物 主要的流感大流行.
禽流感的簡介 國立成功大學學務處衛保組提供.
H7N9健康管理.
可怕的 腸病毒 黃彥云
腸病毒 蔡宇恆.
第二节 学校的价值 一、学校的个体价值 二、学校的社会价值 三、学校的人类价值.
東方環頸鴴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禽流感(鳥流感) 和 A(H5N1)型禽流感簡介
病 毒 性 肝 炎.
Avian Influenza 禽流感.
认识禽流感及相关防范措施 CSG/环安课.
端午节假期安全教育 ——国防科技学院.
性傳染病問答比賽.
实践 认识 实践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 (决定) (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作用; 促进 错误的认识则把实践引向歧途 阻碍
常見的傳染病.
諾羅病毒(NOROVIRUS).
台灣鳥類介紹 麻雀 小白鷺 洋燕 黃 鶺翎 藍磯鶇 白頭翁 1年14班20號許崇競 指導老師黃源弘.
健康人生 無懼流感 ─ 知識篇.
My Bird Neighbors 我的鳥鄰居們 Photo by Benyan Liu 劉本炎
鳥類.
諾羅病毒 成員:陳姿菁 梁閔翔 許寧靜.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黑尾長雉.
家禽流行性感冒.
禽流感.
臺灣最小的蛇-盲蛇.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H1N1新型流感(Swine Influenza A (H1N1))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禽流感.
宜蘭縣公館國小自然專題報告 研究主題:赤腹松鼠介紹 就讀國小:公館國小 班級:六年忠班17號 姓名:林佩萱 指導老師;林群馨主任.
細胞.
人類可能在接觸感染的豬隻或身處受H1N1新型流感污染的環境之下感染H1N1新型流感後,由人傳人的方式引發流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三興國小常見鳥類 The Birds 什麼是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 Zhang G.M. 製作 2017/3/18

什麼是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什麼是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禽流感的病徵及發病初期,都與一般流感類似,但發燒可高至41度,且較一般流感容易影響肝功能,也較易引致淋巴細胞減少及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病毒型式 禽流感病毒一般有兩種型式,包括高病原性(highly pathogenic AI)如H5N1,另外一種形式是低病原性(low-pathogenic AI),如H5N2,而台灣南部地區所驗出的禽流感病毒都屬於低病原性的H5N2型病毒株。

病毒型式 其中高病原性禽流感是其中較?嚴重的一類,傳染性很強並會致死,該病毒的分離株也同樣具有高致病性,家禽在感染H5N1病毒後即使倖存下來也具有傳染性,至少在10天內病毒都會在家禽體內存活,通過排泄物等進一步感染其他家禽或候鳥,所以一旦發現疫情,通常會進行全面的撲殺。

病毒型式 禽流感的病原A型流感病毒能在雞胚、雞胚成纖維細胞中生長,大多不致死雞胚,能凝集多種動物的紅細胞,A型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種家禽和野禽,在家禽中以雞和火雞最易感,其次是雉雞和孔雀,鴨、鵝和鴿則較少感染。

病毒特性 根據WHO研究指出,禽流感病毒能長期存活在受感染的禽類糞便、水、紙巾中,且在低溫環境中存活時間更久,如在水中22℃可生存四天,0℃以下生存30天,在冷凍物體中更可無限期生存。

傳染途徑 一般認為禽流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如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途徑傳播,有專家認為禽流感的擴散主要是通過糞便中大量的病毒粒子污染空氣而傳播,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禽流感的重要因素,另外吸血昆蟲可傳播病毒,帶毒的種蛋可進行垂直傳播。

傳染途徑 此次亞洲各國爆發禽流感疫情,專家學者都認為候鳥是傳遞病毒的一大漏洞,根據研究報告指出,野鴨等水棲候鳥在自然界中攜帶H5N1病毒最多,但野鴨對病毒具有免疫力,所以這些病毒隨著候鳥南飛過冬,讓疫情如接力般的一國接著一國。

傳染途徑 對於雞隻感染禽流感,導致民眾敬「雞」遠之,其實就目前的臨床尚未發現有吃雞肉和雞蛋而間接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僅出現曾與雞隻接觸而直接傳染給人類的情況,而這種禽流感病毒並不耐熱,一般只要以攝氏56℃加熱3小時、60℃加熱30分鐘或100℃加熱1分鐘均可殺滅病毒,所以只要將雞肉、雞蛋等食品確實煮熟食用,且充分加熱就可以減少被感染的機率,民眾無須過於恐慌。

禽流感潛伏期 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感染禽流感臨床症狀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一般發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在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H5N1型病毒株與H5N2型病毒株不同嗎? 亞洲地區的禽流感疫情持續加溫,天天看到媒體報導,令人不禁聞「雞」而色變,而台灣地區目前所傳出的禽流感疫情,其病毒株為低病原的H5N2型,沒有感染人體的疑慮,但是卻又看到國外的禽流感疫情造成至少八人死亡,不由得使民眾對於「低病原的H5N2型禽流感病毒株不會感染給人類」這樣的說法感到矛盾與懷疑?

H5N1型病毒株與H5N2型病毒株不同嗎? 其實會造成這樣的差距完全是因為病毒的基因型不同,一般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病原性(highly pathogenic AI)H5N1與低病原性(low-pathogenic AI)H5N2型兩種形式,在臨床上,H5N1型的病毒株可能會經由禽類傳染給人體,但是H5N2型卻沒有這樣的疑慮。

H5N1型病毒株與H5N2型病毒株不同嗎? 到底什麼是H5N1、H5N2型病毒株?這樣的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兩種基因型都是屬於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病毒外表有兩種抗原,分別稱為H抗原及N抗原,病毒的類型就是以這兩種抗原做培養分類,進一步分類為亞型,目前研究得知,流感病毒約可分為135種。

H5N1型病毒株與H5N2型病毒株不同嗎? 但是引起人類疾病流行的病毒株目前僅有H1、H2、H3三種H抗原與N1、N2兩種N抗原,而歷年來曾經發生在禽類身上的高病原性流感的H抗原都屬於H5與H7兩種亞型。

H5N1型病毒株與H5N2型病毒株不同嗎? 早先所發現的H5N1禽流感病毒,單單只影響禽類,尤其是雞隻一但染病通常會快速影響鄰近許多雞隻,造成大量的雞隻死亡,但是這種病毒株很容易基因突變,衍生出的新品種便開始影響人類,由於這種新品種是屬於突變種,人體中並沒有抗體,所以對人類造成死亡威脅。

H5N1型病毒株與H5N2型病毒株不同嗎?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目前的H5N1型病毒株僅能透過禽類傳染給人體,但是這種病毒很容易變種,必須要防範其病毒與人類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株接觸進行基因重組,突變出「人傳人」的禽流感病毒,一旦出現很可能會比SARS更為棘手。

H5N1型病毒株與H5N2型病毒株不同嗎? 世界衛生組織也強調,H5N2型病毒株與H5N1型病毒株不同,屬於弱病毒株,並不會影響人體,但是由於H5N2型病毒株也曾有突變成為H5N1型病毒株的紀錄,所以必須嚴密監控疫情,以免疫情擴大影響人類。

個人如何預防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攻擊禽類動物,但是由於H5N1型突變快速,已經可以透過禽類傳染給人類,若是進而與人類的流感病毒接觸進行基因重組,將有可能會引發人傳人的禽流感疫情,屆時的傳播速度可能比SARS還快,令人擔憂!

個人如何預防禽流感? 一般大眾並不屬於高病原性禽流感的高危險族群,所以還是以預防流感為主要,另外也要減少與禽類接觸、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如果有感冒症狀,一定要避免與禽費接觸,以免讓兩個病毒產生基因重組,引發更嚴重的疫情。

1.減少與禽類接觸 一般民眾較少直接與雞、鴨等禽類接觸,多為養殖工作人員。一般大眾如果必須到禽流感流行的地區或養殖場,則需減少與禽類、飼料和水源接觸,另外禽畜糞便很可能是禽流感傳播的途徑之一,接觸禽畜後切記要用洗手液及清水徹底洗淨雙手。

2.做好個人衛生 預防傳染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個人衛生、提昇免疫力,防治禽流感也不例外:‧勤洗手: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是經由飛沬傳染,但也有可能因為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而傳染,所以平常應該常洗手,並且儘量避免以手接觸口鼻。‧提升自體免疫力:攝取均衡的營養,並配合適度運動,以提昇身體抵抗力,必要時要接受流行性感冒疫苗的接種,增強免疫力。

2.做好個人衛生 ‧補充維生素及水份:除了平常食物的攝取外,也要多補充水份、維生素C和維生素B群,能達到預防感冒的功效。‧少進出公共場所:沒有必要請儘量遠離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並請病人戴上口罩,以避免將流行性感冒病毒傳染給他人。‧注射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是每年針對特定的病毒株所製造的,因為每年所流行的病毒株不一樣,所以疫苗必須每年接種,而疫苗的保護作用,需要幾週後才會發揮,所以必須在十一月中旬之前接種,才可以在流行性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十二至隔年三月發揮效用。

2.做好個人衛生 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心境開朗、切勿吸煙及避免吸入二手煙,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若發現疫情時,應盡量避免與禽類接觸,對雞肉等食物應徹底煮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個人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

2.做好個人衛生 流感或是禽流感本身並不可怕,但是可能引發的併發症才是真正致命之處,例如肺炎、糖尿病、腎病、哮喘等都可能奪取免疫力較弱的老人、兒童的生命,所以,預防呼吸道疾病同樣不能掉以輕心。

3.切勿食用未烹煮的肉類 因為禽流感疫情爆發,許多民眾都不敢再吃雞肉,其實禽流感病毒對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高溫及紫外線均很敏感,在56℃時加熱30分鐘,60℃時加熱10分鐘,70℃時加熱數分鐘,陽光直射40到48小時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藥均可殺死禽流感病毒。

3.切勿食用未烹煮的肉類 禽流感的病原A型流感病毒對紫外線敏感,加熱55℃1小時、60℃10分鐘可被消滅,對大多數防腐消毒藥敏感,病毒在乾燥塵埃中可存活2周,在4℃可保存數周,在冷凍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個月之久。.

3.切勿食用未烹煮的肉類 根據研究顯示,多數的禽流感病毒在56度以上高溫烹煮就很容易死亡,所以絕對不要食用未經烹煮的肉類,吃火鍋時也要避免以生的蛋清沾食火鍋料,以維護個人健康安全。

十不 十不: 1.『不』靠近、接觸及餵食侯鳥及一般禽鳥。 2.『不』至禽流感流行地區參觀禽鳥的養殖或展示,不私自攜帶禽鳥入境。 3.『不』讓飼養之禽鳥與其他不同類飼養禽鳥(雞、鴨)、家禽(豬)混居。 4.『不』將飼養之禽鳥(鴿類)野放。 5.『不』購買來路不明之禽鳥肉品。 6.『不』碰觸、販售、購買及攝食罹病禽鳥。 7.『不』隨意棄置病死禽鳥。 8.『不』自行宰殺禽鳥。 9.『不』生食禽鳥類製品(包括蛋類及相關產品)。 10.『不』去擁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所。

五要 五要: 1.『要』勤洗手:接觸禽鳥肉類及排泄物後,應以肥皂清潔雙手。 2.『要』打人流感疫苗 3.『要』熟食:禽流感病毒不耐熱,56度C加熱三小時、60度C加熱30分鐘、100度C加熱1分鐘即可殺滅,故雞肉、雞蛋均應熟食。 4.『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和休息、減少壓力。 5.『要』做好自我健康管哩,每天量體溫,若發燒,應戴口罩立即就醫。

什麼是H5N1禽流感? 1997年香港家禽禽流感爆發期間,首次發現A/H5N由鳥類傳播至人的病例。有18個人發生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其中6人死亡。1999年至2003年香港分別有2女1男感染A/H9N2低病原禽流感,但症狀輕微。另外在2003年荷蘭傳出A/N7H7爆發傳染,89位感染者中有1位獸醫師死亡,主要症狀為結膜炎,肺炎及呼吸道症狀不明險。香港在2003年2月,再次發現H5N1個案,一個家庭中的兩個成員(爸爸與兒子),當他們從中國福建旅行回到香港後,父親發病去世,但兒子康復。

什麼是H5N1禽流感? 2004年加拿大出現H7N3感染的2個病例,沒有人死亡,症狀為肺炎及結膜炎。東南亞國家在家禽的H5N1大規模爆發時出現人的感染病例,自2003年到2005年9月15日,人類感染禽流感A/H5N1的國家有泰國、越南、印尼和柬埔寨,總計114人感染其中59人死亡,平均死亡率為五成,現在專家逐漸知道何時投藥可以產生最好效果,死亡率已降至三成左右。

樹鵲 Himalayan Tree Pie 樹鵲 常出現於樹林上層,飛行呈大幅的波浪狀,未見其影,即先聞其嘎嘎叫聲。 面部為黑褐色,頭頂至後頸處為淡揮白色,背、頸、胸圍淡褐色,腹為灰白色,翼為黑色但中有一白斑。黑色尾長,尾下有橘紅色羽出現。 通常單獨或成小群出現於平地樹林至海拔之闊葉林上層。警覺性高。飛行時,振翅幅度大,呈波浪狀。以昆蟲、植物之果實為主食。

樹鵲 Himalayan Tree Pie 中文名稱:樹鵲 鄉土名:嘎嘎兒 學名:Dendrocitta formosae 英文俗名:Himalayan Tree Pie 科別:鴉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特徵:面部為黑褐色,頭頂至後頸處為淡揮白色,背、頸、胸圍淡褐色,腹為灰白色,翼為黑色但中有一白斑。黑色尾長,尾下有橘紅色羽出現。 食性:雜食,以昆蟲、植物果實為主。

麻雀 Passer montanus 麻雀台語 : 厝鳥 燕雀目(Passeriforms)/文鳥科(Motacidae) 體長 :14 公分 展翅長:23 公分 褐頭白面帶有黑色雙頰的麻雀,主要分佈在歐亞大陸,除兩極附近、大洋海島外,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他們。。在東亞,麻雀就棲息在人類的活動區內,通常在民房的屋簷下或是通風口處築巢;在秋、冬季時,常大群地聚集在蘆葦林、草地或是稻田附近,叫聲為「唧」。

白頭翁Chinese Bulbul (Pycnonotus sinensis) 常以集體活動為主,性吵雜,主要棲息於平地至中海拔處的樹林,並於其上築巢。其喙部先端下彎,腳短。 【特徵】頭至頸部為黑色,後頭部有一大塊白斑,演後亦有一塊白斑,胸部呈淡褐色,腹部為白色。翼面呈黃綠色。相似種為烏頭翁,後頭部無大白斑。 【食性】以昆蟲、植物枝果實為主食。 【聲音】清亮且有轉折,聲似「秋咕利、秋咕利」。

斑頸鳩 Spooted Dove 《鳩科》特有亞種 斑頸鳩《鳩 鴿 科》別名:斑甲 看到一群斑頸鳩低著頭在地上撿食稻穀以昆蟲、植物之果實為主食。 相機一直拍不到牠們仰起頭的畫面,就發出《喀》的聲音,斑頸鳩豎起脖子一副警戒狀,就按下快門了! 喉嚨到腹部的地方為暗紅色,脖子後面及兩側顏色為黑底白點;嘴巴黑褐色,腳為紅色,頭為灰色;翅膀則為淡褐色。常在人類活動的地方出沒,城市、校園、公園的樹上,甚至於會到人行道覓食。如果你有聽到低沉的「咕─咕咕─咕─咕」聲,那就是它囉。

白面鶺鴒 Motacilla alba 中文名稱:白鶺鴒 學名:Motacilla alba 英文俗名: White Wagtail 燕雀目: PASSERIFORMES 科別:鶺鴒科 Motacillidae 棲息地:河谷溪澗區 白鶺鴒通常見於開曠的農耕地、河床或池塘、堤岸等地活動。 體長 : 21 公分 展翅長: 30 公分 食性:晨昏覓食,以小型昆蟲為食。 特徵:飛行時呈波浪狀路線,在地上行走時快速,且在停止時上下擺尾。叫聲為「切吉克、切吉克」。

白面鶺鴒 Motacilla alba 台灣可見黑背、灰背、白面及過眼線四亞種。 白鶺鴒,身長18公分,嘴腳黑色,頭頂、背部、喉部及尾均為深黑色,其餘部位羽色潔白。全身黑白兩色,顏色分明,非常醒目。臉純白,沒有過眼線,又稱為白面白鶺鴒,以別於過眼線白鶺鴒。過眼線白鶺鴒具有明顯的過眼線,是白鶺鴒的另一亞種。喜歡在靠近水邊的開閣草地或馬路上遊蕩,走路時常以小碎步疾跑,走走停停的,見了人也不大想迴避。 攝影:林義祥《嘎嘎》

白面鶺鴒 Motacilla alba 鶺鴒科鳥類在飛行的時候,喜歡在振翅之後略作休息,等身體下降到某一個程度時再繼續鼓翼,使身體上升。這種收翅和鼓翼交替運用之下,便形成了像波浪般的飛行路線。而白鶺鴒自然也承襲了這個傳統,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在空中行進。 白鶺鴒有著集體過夜的習性,而且絲毫不避諱人們的干擾,像台北市仁愛路國父紀念館附近和基隆市的一些行道樹及公園中,都有成千上百隻白鶺鴒在晚上棲息的記錄,牠們可說是一種平易近人的鳥類呢!

白面鶺鴒 Motacilla alba 惟在台北市仁愛路四段之群棲行為則較特殊,且以白面白鶺鴒為主,整年可見其芳蹤。牠們似乎偏好水銀燈之光亮,及人類活動頻繁的市中心區域,棲息於安全島上的菩堤樹;亦有少部份過眼線白鶺鴒,於冬季出現於其中。 Pied Wagtail (Motacilla alba) 別名: 牛屎鳥 額、臉及侯部是白色,胸及身體上部為黑色,常在草坪上跳躍覓食。常出現在校內操場草坪上。

綠繡眼 Japanese White-eye 別名:青池仔、青絲仔、俗稱:青啼仔 學名:Zosterops japonicus 分類:繡眼科 繁殖於四至七月,把窩築在2至4公尺的林中,以草穗、樹葉、蘚苔、蜘蛛網為材料。懸掛於兩枝之間,隨風處盪,是台灣最普遍的留鳥,是不是非常的可愛呢! 綠繡眼,,因頭、後頸、背羽及尾羽為黃橄欖綠色,眼周有一圈白色細羽毛,因而得名。通常多在林緣成群活動,以昆蟲幼蟲及漿果為主食。鳴聲異常清脆悅耳,且嬌小可愛。鳥諺:荒山出俊鳥。

八哥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Crested Myna 全身被覆黑色有光澤之羽毛,上嘴基部有豎起之黑色羽毛,翼羽有白斑,於飛行時甚為醒目。尾下覆羽羽緣白色,看似黑白橫紋相間。此為牠在野外的辨識重點之一。因為有些從籠中逃逸或被人們棄養的八哥科鳥類,如白尾八哥、家八哥、林八哥、岸八哥.‥等,現今在野外已有繁殖之記錄且數量頗為可觀。

八哥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Crested Myna 八哥為台灣特有亞種,大多分布於台灣西部平地,為普遍留鳥。棲息於村落或農耕地,在城市亦屢見其蹤影。 tertiary上將

領角鴞(Otus bakkamoena) Indian scops owl 貓頭鷹【角鴞科】Tytonidae,有11種;另一種為【鴟鴞科】。全世界已知的貓頭鷹有213種,而在台灣及蘭嶼繁殖的只有 9種,數量稀少加上夜行性動物都是利用夜晚外出覓食 、白天休息,因此一般人對貓頭鷹並不熟悉。大部分的鴟鴞為掠食性動物 ,但是牠們在白天的視力也一樣很好。在完全黑暗的情況下,鴟鴞的視力並不比人類好,但是牠們的聽力絕佳,可以在黑暗中憑聲音找尋獵物。

領角鴞(Otus bakkamoena) Indian scops owl 貓頭鷹大方的在圖書館前竹柏樹林中休憩↑

領角鴞(Otus bakkamoena) Indian scops owl 翁秀琴攝影

臺灣畫眉鳥生活記實

An exhibition of bird life of Taiwan 臺灣鳥類生活記實攝影展 An exhibition of bird life of Taiwan

臺灣鳥類生活記實攝影展 -1

臺灣鳥類生活記實攝影展 -2

臺灣鳥類生活記實攝影展 -3

臺灣鳥類生活記實攝影展 -4

臺灣鳥類生活記實攝影展 -5

臺灣鳥類生活記實攝影展 -6

臺灣鳥類生活記實攝影展 -7

臺灣鳥類生活記實攝影展 -8

臺灣鳥類生活記實攝影展 -9

臺灣鳥類生活記實攝影展-10

黑面琵鷺 Black-faced-Spoonbill 39隻黑琵死亡 疑感染肉毒桿菌 【2002/12/11 民生報】 ↑在七股苗圃救治中的黑面琵鷺,被安置在紙箱及地毯上保暖。 記者陳慧明/攝影

黑面琵鷺 Black-faced-Spoonbill 全球僅存不到800隻黑面琵鷺的保育問題在國際間一直受到注意,台灣更因為是其最大的度冬地,而使國際和國內的保育人士對黑面琵鷺的保育措施更加關切。

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鳥巢箱 奧萬大園區內鳥類繁殖季節已結束,隨著繁殖季節的結束本即時影像活動也告一段落,感謝您這段期間對鳥巢箱育雛即時影像及對鳥爸、鳥媽、鳥寶寶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們期待明年再相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