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正确使用药物.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2章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一、天然产物的提取 二、天然产物的分离和精制 三、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
第一章 固液萃取.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第一章 总 论.
选修一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阜阳市 临泉二中 冯守平.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超临界萃取在现代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纪晓伟 2012年10月15日.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第一节 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A1型题】.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一、有效成分 1.碱性化合物: 生物碱 小檗碱.
第四节 浓缩丸的制备 一、浓缩丸的概念与特点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授课老师:lhz 2006年10月.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中药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要想应用和研究其中的某些成分,必须将它们从中药中提取出来。提取一般是指选用适宜的溶剂和适当的方法,将所需成分尽可能完全地从中药中提出,而杂质尽可能少地被提出的过程。
第二章:药用植物成分的提取技术.
第三章 药材提取、浓缩和干燥设备 第一节 药材成分的提取设备.
课前提问: 中药材在中药制剂中存在方式?.
天然药物化学 溶剂提取法 通化市卫生学校 李瑛.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三、三大营养物质的水解反应 ⑴蔗糖水解(实验 3~6) 实验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 结 论:蔗糖水解有葡萄糖生成 反应原理: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高中化学必修 1 专题2 第一单元 溴、碘的提取.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三章 药用动物活性成分类型与提取方法 1动物药活性成分类型 2动物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Water potential in the plant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ATP SLYTYZJAM.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第三章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硫酸铜的提纯.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第一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每种中药中都含有多种成分,但并不是每种成分都能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通常将中药含有的成分分为: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两大类。 ①无效成分是相对于有效成分来说的,或者是到目前还没有发现它具有显著生物活性(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植物普遍含有,如糖类、纤维素、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

②有效成分是被证明具有医疗效用或生物活性的物质。但是其含量往往很低。 如,长春花为降压镇静药,全株含生物碱约1%,从中已分离出60余种生物碱,其中长春新碱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成分,但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活性成分——雪花莲胺碱(加兰他敏),在石蒜的鳞茎中含量甚微,在其他3种石蒜属植物中含量也较低,在忽地笑中含量为0.034%,换锦华中含量为0.026%,鹿葱中含量为0.01%。

二、提取分离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的意义

总之,提取、分离中药的有效成分,是中药研究工作的关键之一。

三、提取方法 不同的中药材,成分不同,提取的方法也应不同。设计合理的提取方法、正确的操作不但能提取出有效成分,而且还有利于下一步的分离纯化。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经典的溶剂提取法,其次还有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压榨法等。

第一节 溶剂提取法 一、原理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 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选用对有效成分 溶解度大,对杂质成分(不需要成分)溶解 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 出来的方法。

二、具体操作: 根据所要提取的成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加到适当粉碎过的中草药原料中,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会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可溶性物质,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则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往返多次,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除,浓缩;继续往过滤后的药渣中加入新溶剂,重复以上过程,反复多次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基本溶出,合并所有的浓缩液,即为含有所需有效成分的混合液。

①水;②亲水性有机溶剂;③亲脂性有机溶剂。 三、溶剂的选择 1、常见的溶剂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水;②亲水性有机溶剂;③亲脂性有机溶剂。 2、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包括被溶解的成分)也有亲水性和亲脂性的不同。 亲水性、亲脂性及其大小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有关。

植物中的亲水性成分有蛋白质、单糖、及低聚糖、氨基酸、水溶性有机酸、水溶性色素、生物碱等; 亲脂性成分有游离生物碱、非水溶性有机酸、树脂、脂溶性色素、油脂、蜡等。

3、溶剂的选择 选择适当溶剂是溶剂提取法的关键。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首先需遵循“相似相溶”的原理。另外还要注意:   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②溶剂不能与中药成分起化学变化。   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易于回收等。

⑴、水 亲水性成分。有时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 如:多数游离的生物碱是亲脂性化合物,不溶或难溶于水,但与酸结合成盐后,能够离子化,加强了极性,变为亲水性的物质,所以通常用酸水提取生物碱;对于有机酸、黄酮、蒽醌、内酯、香豆素以及酚类成分,常采用碱水提取,可使成分易于溶出。

用水作溶剂提取也存在一些问题: ①易酶解苷类成分,且易霉坏变质; ②对于含果胶、黏液质类成分较多的中草药,其水提取液常呈胶状,很难过滤;③含淀粉多的中草药,沸水煎煮时,淀粉可被糊化,过滤困难,所以不宜磨成细粉水煎;④含皂苷成分较多的中草药,水提液在减压浓缩时,常会产生大量泡沫,浓缩困难。

⑵、亲水性的有机溶剂 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乙醇虽易燃,但毒性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有一定设备即可回收反复使用,且乙醇的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因此乙醇是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溶剂。甲醇的性质虽和乙醇相似,但因为有毒性,所以少用。

⑶亲脂性的有机溶剂 与水不能互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等。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不能或不容易提出亲水性杂质,易提取亲脂性的物质。

这类溶剂易挥发,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也较高,操作需要有通风设备;透入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往往需要长时间反复提取才能提取完全。药材中水分的存在,会降低这类溶剂的穿透力,很难浸出其有效成分,影响提取率,因此对原料的干燥程度要求较高。 因此,在大量提取或工业生产时,直接应用这类溶剂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提取方法 常用的提取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 1、浸渍法 此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和易破坏的中草药的提取。按溶剂的温度分为热浸、温浸、冷浸等。

操作:现将中草药粉或碎片装入适当的容器中,然后加入适宜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有效成分。 特点:简单易行,但提出率较低。最好采用二次、三次浸渍,以减少损失,提高提取率。如果溶剂为水的话,需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2、渗漉法 操作:将中草药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使药材浸渍24~48小时膨胀,然后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自上而下渗过药粉,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收集浸出液。 当溶剂渗进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动时,上层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地进行,故浸出效率较高,当浸出液很浅时提取基本完全。但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

渗漉装置

3、煎煮法 此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 操作:将中药粗粉加水加热(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容易焦糊)煮沸,将中药成分提取出来。 一般药材易煎2次。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

特点:此法简便,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分,但煎出液中杂质较多,且容易发生霉变,一些不耐热挥发性成分易损失。 因此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中药不宜用此法,对含有多糖类中药,煎煮后,药液比较粘稠,过滤比较困难。

4、回流提取法 如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时,则需采用回流提取法以减少溶剂消耗,提高浸出效率。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剂消耗量仍大,操作亦麻烦。 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但是由于操作的局限性,大量生产中多采用连续提取法。

(5)连续提取法: 为了弥补回流提取法中需要溶剂量大、操作较烦的不足,可采用连续提取法。实验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索氏提取器。此法需要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比较完全,但一般需数小时(提取液受热时间长)才能完成,因此对热不稳定易变化的成分不宜用此法。 尽管如此,在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时,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

索氏提取器

6、酶法提取 中草药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而 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酶法 就是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等(主 要是纤维素酶),破坏细胞壁,以利于有效 成分最大限度的溶出。

有文献报道日本高根芳春提出了用酶法提取银杏叶有效成分的方法。该法通过加入糊精及对葡萄糖残基有转移作用的葡萄糖甙酶或转糖甙酶,使油溶性或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转变成易溶于水的成分而提取出来。经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为13.6%,黄酮提取率为0.38%,与未经转糖甙反应的实验(总黄酮提取率为0.22%)比较,总黄酮提取率提高了0.16%。采用该法能同时提取出银杏叶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有效成分,使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提高。且使转化为糖甙后的脂溶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率大为提高。

⑴ 药材预处理 为利于酶解,需对药材进行预处理。如用球磨机作预处理,粉碎颗粒越细,越易悬浮在酶解液中,增加有效面积而易被酶水解,加快水解速度。   ⑵ pH、温度及酶解作用时间 根据所提取的中药材的品种及所使用的酶的种类不同,酶解时的最适pH及最适温度会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验来确定最佳值。此外,酶解作用时间也是直接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为得到所需的酶解产物,需要控制好酶的作用时间。

酶法提取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在中药的提取制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该技术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酶法提取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为使酶发挥最大作用,需先通过实验确定通过最适温度、pH及最适作用时间、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抵制剂和激动剂等。但随着对该技术的不断研究应用,酶法作为新技术将为中药的提取提供一种新途径。

五、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 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1、原料的粒度 粉碎是中药前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粉碎可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 但粉碎过细,药粉比表面积太大,吸附作用增强,反而影响扩散速度,尤其是含蛋白、多糖类较多的中药,粉碎过细,用水提取时容易产生粘稠现象,影响提取率。

原料的粉碎度应考虑选用的溶剂和药用部位。如果用水提取,最好采用粗粉,用有机溶剂时可略细;原料为根茎类最好采用粗粉,全草类、叶类、花类等可用细粉。

2、提取的温度 温度增高可以提高提取效率,但是杂质的提出也相应增加。过高的温度会使有些有效成分氧化分解而遭到破坏。一般加热到60℃为宜,最高不宜超过100 ℃。

3、提取的时间 在药材细胞内外有效成分的浓度达到平衡以前,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的量也随着增加。因此,提取的时间没必要无限延长,只要合适、提取完全就行。

第二节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是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浸提方法。当馏出液由浑浊变为澄清时,表示蒸馏已基本完成。 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难容或不溶于水、与水不会发生反应、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中草药成分的提取。如,麻黄碱就可以用此法直接从麻黄中蒸馏出来,这个方法主要用于挥发油的提取。

第三节 升华法 有些固体物质受热后会直接汽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原来的固体化合物,该现象称之为升华。对于具有升华性质的有效成分,可采用升华法提取。 如从樟木中提取樟脑,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 此法简单易行,但在实际提取时很少采用。因为升华所需温度很高,中草药容易炭化,炭化后产生的挥发性的焦油状物,容易黏附在升华物上,不易精制除去;其次,升华不完全,产率低,有时还伴随有分解现象。

第四节 压榨法 某些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且存在于植物的液汁中,可将新鲜原料直接压榨,压出汁液再进行提取。 大多采用本法提取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