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般检查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生命征:为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 要征象。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体温 方法 正常范围 测量时间 说明 口测 36.3℃~37.2℃ 5分钟 婴幼儿、意识 不清者忌 方法 正常范围 测量时间 说明 口测 36.3℃~37.2℃ 5分钟 婴幼儿、意识 不清者忌 肛测 36.5℃~37.7℃ 5分钟 用于小儿、意 识不清、特殊 情况 腋测 36.0℃~37.0℃ 10分钟
2.脉搏 部位:桡动脉、颞动脉、颈动脉、肱 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手法:食、中、环指并拢平贴于被触 动脉处,两侧比较 触诊内容:速率(计数30秒)、节律、 强弱及呼吸对其影响 正常:60~100次/分,婴幼儿可达 130次/分
3. 呼吸: 观察:速率(计数 1分钟)、节律、 深度、类型 正常:12~20次/分 4. 血压:间接测量法 血压计:汞柱式准确 测量方法:参见教材P143 直接测压法、间接测压法
注意: ①血压计位置不论取何体位,均应与心脏 处于同一水平(坐位平第 4 肋软骨、仰 卧位平腋中线); ②收缩压取汞柱下降时听到之微弱第一声; ③舒张压取最后消失音;如仅有变音而无 消失音,则以变音时数值计;如变音与 最后消失音之间相差超过20mmHg,则 舒张压应记录两个数值。 如160/90~68 mmHg。
④每次应测量两次,无论收缩压、舒 张压均取其平均值,每次测量相隔 2分钟,如 SBP、 DBP 相差超过 5mmHg,则应测第3次,取 3 次读 数之平均值为准。
血压标准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差异:右上肢较左上肢高5~10mmHg 下肢较上肢高20~40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血压高值 130~139 85~89 高血压 >140 >90 低血压 <90 <60 正常差异:右上肢较左上肢高5~10mmHg 下肢较上肢高20~40mmHg
各项血压测量指标的意义 计算 临床意义 收缩压(SBP) 反映心肌收缩力、 心排出量 舒张压(DBP) 反映周围血管阻力, 维持冠脉灌注压 计算 临床意义 收缩压(SBP) 反映心肌收缩力、 心排出量 舒张压(DBP) 反映周围血管阻力, 维持冠脉灌注压 脉压 SBP-DBP 反映心搏量和血容量 平均动脉压 SBP+1/3(SBP-DBP) 反映心排血量和循环 (MAP) 1/3SBP+2/3DBP 血管阻力
二、发育与体型 发育的判断指标:年龄、智力、体格 成长状态(身高、体重及第 2 性征) 之间的关系 正常成人发育指征: 头长=1/7身高 胸围=1/2身高 指间距=身高 坐高=下肢 影响发育因素:种族遗传、内分泌、 营养代谢、生活条件、体育锻炼等。
正常三种体型 肌肉 颈四肢 胸廓 腹上角 无力(瘦长)型 肌瘦 细长 肩平 <90° 趋力(矮胖)型 粗壮发达 粗短 胸围大 >90 ° 肌肉 颈四肢 胸廓 腹上角 无力(瘦长)型 肌瘦 细长 肩平 <90° 趋力(矮胖)型 粗壮发达 粗短 胸围大 >90 ° 正力(匀称)型 适中 匀称
异常体型: 矮小:成年男性<145cm,女性<135cm 见于青春期延迟、垂体疾病、营养不 良等。 高大:见于体质性高身材、青春期提前、内 分泌疾病,如巨人症等。
三、营养状态 判断指标: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 肉,结合年龄、身高与体重 综合判定。 测量指标:身高与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正常范围±10% >20%肥胖 <20%消瘦
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kg) /身高(m2) 正常范围 18.5~24 >25 肥胖 <18.5 消瘦 营养状态分级:良好、中等、不良 肥胖:单纯性肥胖 脂肪分布均匀 继发性肥胖 脂肪分布异常 多见于 内分泌疾病
四、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 回答 瞳孔光 角膜 深浅 问话 反应 反射 反射 类型 意识 呼唤/刺激 嗜睡 睡眠 能醒 正确 + + 回答 瞳孔光 角膜 深浅 问话 反应 反射 反射 类型 意识 呼唤/刺激 嗜睡 睡眠 能醒 正确 + + 模糊 模糊 不确错误 + + 昏睡 沉睡 能醒旋 含糊、答 + + 即又睡 非所问 昏迷 浅昏迷 疼痛有反应 + + 减弱 深昏迷 无反应 - - - 谵妄 模糊错 烦燥不安 混乱 + + + 觉幻觉
五、面容表情 评价情绪状态的指标 典型容有诊断意义 急性热病容:兴奋、面红、不安、鼻扇 见于大叶性肺炎等 贫血面容:面白、唇舌色浅 评价情绪状态的指标 典型容有诊断意义 急性热病容:兴奋、面红、不安、鼻扇 见于大叶性肺炎等 贫血面容:面白、唇舌色浅 见于各种贫血 肝病面容:面色晦暗,有色素沉着 见于慢性肝病 甲亢面容:表情惊愕、兴奋不安、眼球突出、 闪闪有光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唇发绀 见于二尖瓣狭窄 伤寒面容:表情淡漠、气憋、反应迟钝 见于伤寒 满月面容:面圆如月、色红有须与痤疮 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肢端肥大症面容:头大脸大、眉弓颧骨突出 下颏大、舌大唇厚 见于肢端肥大症
六、体位 指患者体息时身体所处状态 对疾病有某种提示意义 自动体位:身体活动不受限 被动体位:患者自己不能调换体位。见于昏迷/极 度衰弱者 指患者体息时身体所处状态 对疾病有某种提示意义 自动体位:身体活动不受限 被动体位:患者自己不能调换体位。见于昏迷/极 度衰弱者 强迫体位:为减轻病痛被迫采取的某种体位 强迫仰卧位:仰卧屈膝。见于腹膜炎 强迫坐位: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强迫蹲位:呼吸困难、发绀屈膝蹲位。见于 法乐四联征 辗转体位:辗转反侧、坐卧不安。见于胆道 蛔虫症 角弓反张位:见于破伤风、脑膜炎。
七、皮肤 1.黄染:指皮肤、粘膜发黄而言 1)黄疸 系指因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增高而致皮 肤、粘膜乃至体液黄染现象。 血清总胆红素(STB) >34μmo1/L 为黄疸 17.1~34μmo1/L 为隐性黄疸
黄疸早期始见于巩膜与软腭粘膜,巩膜 黄染为连续性,深浅与黄疸性质轻重有 关,主要见于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
2)胡萝卜素血症与药物性黄染 胡萝卜素血症 原因:过食南瓜、胡萝卜、柑桔、菠萝… 血浓度>2.5g/L 特点:手掌、脚掌清楚、巩膜无 药物性 原因:阿的平、呋喃类 特点:首现皮肤,重见巩膜(黄染为 连续但深浅顺序与黄疸相反)
2.皮疹 斑疹:局部皮肤颜色改变,与皮面相平 丘疹:高于皮肤的颜色改变 斑丘疹:在斑疹底盘基础上出现丘疹 改变 玫瑰疹:鲜红小(2~3mm)园斑疹、 压退色为充血疹,位于胸腹 部,见于伤寒、副伤寒。
3.皮下出血 主要见于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 出血点(瘀点) 直径<2mm 紫癜 直径3~5mm 瘀斑 直径>5mm 血肿 片状出血伴隆起 血肿 片状出血伴隆起 鲜红/紫红,压不退 色,为出血疹 小红痣与出血点鉴别: 红亮园点且高起皮肤 主要见于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
4.蜘蛛痣与肝掌 蜘蛛痣 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 管痣 识别:压迫中心部后(如图示)辐射状分 支血管消失,压力除去后即恢复。 分布:主要在上腔静脉分布区 形成机制:雌激素水平升高 意义:提示肝脏疾病,正常见于妊娠妇女。 肝掌 大小鱼际发红,加压退色。发生机制同上
八、淋巴结 临床体检仅查浅表淋巴结。 大小 0.2cm~0.5cm 检查方法主要为视诊和触诊,检查 顺序和各部淋巴结具体检查手法, 请参照录像。临床最常检查的部位 是:颌下、锁骨上与腋下。
淋巴结肿大的意义: 因一定组群淋巴结引流一定范围内 组织器官淋巴液,故某个组群淋巴 结肿大即反映该部组织器官的病变。 例如:
◆局部淋巴结肿大 炎性疾病: 淋巴结肿大,质韧有压痛,如有波 动感,局部皮肤红提示化脓 结核: 淋巴结肿,稍硬,常多个相互或与 周围粘连,移动性差,表面本皮本 色无压痛,或有疤痕/瘘管,部位 多在颈部。
肿瘤转移: 质硬、表面不光,无压痛,早期移 动性好,胃癌、食管癌多转移至左 锁骨上,一魏尔啸淋巴结;胸腔肿 瘤多转移至右锁骨上。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见于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与淋巴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