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急救医疗体系 院前急救 医院急救 后续专科治疗. 创伤的急救医疗体系 院前急救 医院急救 后续专科治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机械性窒息 授课人 李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机械性窒息的概念; 2 、机械性窒息死的一般征象; 3 、各种常见窒息死,尤为缢、勒、扼、 溺死等的发生机理,尸体检验及法医鉴 别要点。
Advertisements

8 章 心搏骤停与 CPCR 主讲:陈利 实训课 PPT. 第 8 章 心跳骤停与 CPCR 学习目标: 1 .掌握心跳骤停的诊断及 CPCR 中 BLS 的 A.B.C.D 程序、内容、要领及标准。 2 .熟悉 CPCR 流程和生命链四个环节对于 CPCR 能否成功的意义。 3 .了解 CPCR.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 急救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急救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心肺复苏术.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现场急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 吴蔚. 定义 现场急救 是指当危重急症以及意外伤害发 生,短时间内对伤病者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抢救者利用现场所提供的人力,物力为伤 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初步救助措施。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运动中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兵希中学 : 徐桂芳 前言 : 我们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意 志,提高体能,增进健康。如果在体育运 动中不能注意选择安全的运动环境,合理 安排运动负荷就可能导致运动损伤。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与处理呢?
能为拯救他人生命而奉献 自己的力量是一件多么庄严 和崇高的事! 彼 得 · 沙法. 2 您的一双手,可以救人! 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双手.
现场创伤救护技术 ◆现场创伤救护指在事发现场, 对伤病员创伤实 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 ◇是立足于现场的救护 ◇目的是 “ 挽救生命, 减轻伤残 ” 一、现场创伤救护的原则.
救死护伤是人类崇高的品德!. 现场创伤救护技术 费素定 人体致伤因素组织损伤、功能障碍外伤 ◆ 什么叫创伤 ?
第八章 创伤急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李佳.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体 体 育 育 保 保 健 健 学 学 实 实 验 验 主讲人:王会凤 黄淮学院体育系.
现场外伤急救技术 珠海明德医院 联系电话:
清 创 术.
急 救 常 识.
创伤急救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关节脱位.
创伤救护 东华医院. 创伤救护 东华医院 创伤救护 创伤现场救护 创伤止血技术 现场包扎技术 开放伤的现场处理 现场骨折固定 创伤的搬运护送 身体主要部位损伤的救护.
射阳县高级中学体育教研组 李德志.
创伤急救基本技能与急危重症的认识 外科主任医师 干尧鳘.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液循环(第1课时).
第十四章 人体各部分损伤 第三节 肩关节 损伤 肩关节损伤的原因 运动 急性损伤 工作 日常活动 先天性.
关节脱位 xx xx医院 xxxx年x月xx日.
第四节 浅表淋巴结.
创 伤.
导游应急救护知识 1.
全球健康危机 W. Thomas London, M.D. 翻译:章杨.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锁骨骨折 临床特点 间接暴力 斜形,横形骨折 骨折近端因胸锁乳突肌牵拉,向上、向后移位 骨折远端因上肢重力和胸大肌牵拉,向下、向前移位
扎 2.包扎的具体要求 ●迅速暴露伤口,判断病情 ●妥善处理伤口,防止再次受污染 ●所用包扎材料应保持无菌,至少要干净 ●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敷料易脱落或移动。
运动中常见损伤及处理 仙岩一小 郑忠微
第二章 院前急救 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 即女阴 后述.
外伤的自救与互救 ——止血和包扎 兵希中学 徐桂芳.
外伤救护四项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浅表淋巴结检查.
科目三 基本急救 1 心肺复苏术(CPR) 2 包扎 3 止血技术 4 溺水病人的抢救.
第十八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郭三花 岳月梅 忻州职院护理系.
病例讨论:肱骨远端骨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创伤骨科学组.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43、44、45章 骨科一般护理、骨折、关节脱位病人护理
意外伤害与急救 华东师大三附中 吴文英.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对创伤病人进行基本的止血、包扎、固定操作。能对常见胸部外伤、腹部外伤、颅脑外伤的病人进行初步现场急救。
腕舟骨骨折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放射科 余刚.
伤害就在我们身边 世界上没有人人会得的疾病,只有创伤是例外。 交通事故伤害 运动损伤 意外伤害等.
第五章 机械性损伤概论 法医学院 瞿勇强.
创伤评分 PHI TS CRAMS.
第九章 严重创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创伤急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骨伤科教研室
10止血的操作方法.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The Locomotor SystemⅡ Mar JING LI
( distal radius fracture )
是小儿常见的骨折,可有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第十三章:创伤和战伤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邵逸夫医院.
九宫趣味数学──手指关节计算器 上海浦东建平实验小学 王政皓.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创伤的急救医疗体系 院前急救 医院急救 后续专科治疗

创伤 创伤的常见原因 交通伤 坠落伤 机械伤 锐器伤 跌 伤 火器伤 创伤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时有发生。目前,国内外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频繁发生。那么在这些灾害、事故发生后,出现创伤时,我们如何自救和互救呢? 创伤 学习 生活 工作 坠落伤 机械伤 锐器伤 按致伤原因分类:冷武器伤、火器伤、烧烫伤、冻伤、冲击伤、化学伤、放射性损伤、复合伤等 按损伤类型分类:开放性创伤、闭合性创伤。 按致伤部位分类:颅脑伤、颜面部伤、胸部伤、腹部伤、骨盆部伤、脊柱脊髓伤、上肢伤、下肢伤、多发伤。 按伤情分类:轻伤、重伤、危重伤。 跌 伤 火器伤

创伤的定义 创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伤是指机体遭受外界的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引起得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狭义的创伤是指机械能量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破坏。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致残,甚至死亡。 目前创伤已经成为“世界的第一大公害”,约占全球死亡率的7%。专家认为:交通伤若能在伤后4-5min内给予救命性措施,伤后30分钟内给予急救处置,则18-25%患者生命可因此得到挽救。 近几十年,世界上各类突发事故不断发生,这使得创伤已成为"世界的第一公害",全球每年创伤的伤死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其中大部分是死于多发伤.在美国,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中的主要致死原因.在我国,交通事故引发的创伤正在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第一杀手".根据2004年统计显示: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其中很大部分是创伤伤员.众所周知,在灾害、局部战争或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内现场死亡人数是最多的.据统计,国内外历次战争数据表明,构成伤后死亡率伤后即刻占40%,伤后5分钟占25%,伤后5-30分钟占15%,伤后30分钟以上占20%.另据统计,创伤伤员第一死亡高峰在1小时之内,此时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多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他大血管的破裂、呼吸道阻塞等.而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4小时之内,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30%.死亡原因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创伤后死亡的第三高峰在创伤后1~4周内,占创伤死亡的20%,原因多为严重感染、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我国车祸所致的重度创伤伤员中,约有2/3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在伤后30分钟内死于现场或运输途中.所以对于现场创伤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传统的急救观念往往使得处于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最宝贵的几分钟、几十分钟"救命的黄金时间",因此提倡和实施现代创伤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势在必行.本文介绍,目前创伤现场急救存在的问题和创伤现场救治新模式。

学习内容 ㈠创伤现场急救概述 ㈡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㈢特殊创伤现场急救

一、创伤现场急救概述 ㈠院前评分和分拣 ㈡现场救护原则 ㈢急救现场检查 ㈣现场救护常见错误

㈡现场救护原则 ①保存生命第一 ②恢复功能第二 ③顾全解剖完整性第三

㈣现场急救常见错误 ①对伤员不作任何处理而只是一味等待,从而贻误最佳抢救时机--施救者无急救能力。 ②抢救方法不当,导致伤员伤情加重甚至死亡--施救者急救能力不足。 检查四肢,询问疼痛部位,观察是否有肿胀、畸形,如有即为骨折。手握腕部或踝部轻动,观察是否有异常活动,如有即为骨折。 检查脊柱及脊髓功能,令伤员活动手指和脚趾,如无反应即为瘫痪。 保持伤员平卧位,用手指从上到下按压颈部后正中,询问是否有压痛,如有即为颈椎骨折;保持脊柱轴线位侧翻伤员,用手指从上到下沿后正中线按压,询问是否有疼痛,如有即为脊柱骨折。

二、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①通气技术 ②止血技术 ③包扎技术 ④固定技术 ⑤搬运技术

止血技术 一个成年人的血量平均约为体重的7~8%,儿童占体重的8%~9%。当伤员出血较少时可以没有症状,随着出血量的增加,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会出现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当意外伤害导致出血时,就必须在第一现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止血的目的:控制出血,保持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出血性质的判断 : 1.毛细血管出血:呈点状或片状渗出,色鲜红,可自愈。 2.静脉出血:较缓慢流出,色暗红,多不能自愈。 3.动脉出血:呈喷射状,色鲜红,多经急救尚能止血。

止血材料 最好应用无菌敷料、创可贴等医用止血材料。现场可选用比较干净的布料、毛巾、手绢、衣物等替代。但禁止用电线、铁丝、绳子等止血。

止血注意事项 ①尽可能带上医用手套或其他防护用品。 ②暴露伤口,检查出血部位。 ③根据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的多少,采取不同方法。 ④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压迫止血。 ⑤不要去除血液浸透的敷料,而应在其上另加敷料包扎。 ⑥肢体出血应将受伤区域抬高到超过心脏的高度。 ⑦如用裸露的手处理伤口,在处理完毕后,用肥皂清洗手。 ⑧止血带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前额、太阳穴 颞浅动脉 拇指压耳屏前1厘米处,压向颧弓根部 头顶头皮 耳后动脉 拇指压耳廓与乳突之间的凹陷处 枕部头皮 枕动脉 用4指压耳后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 颌面部 面动脉 下颌角前方1~2厘米动脉搏动处(双侧同时压迫) 颈部 颈总动脉 拇指压喉结向外旁开2厘米动脉搏动处,压向颈椎横突上(要避开气管和颈动脉窦;不可同时压双侧) 肩部、腋下 锁骨下动脉 拇指压锁骨上窝,向内下方用力压至第一肋骨上 肘关节以下 肱动脉 拇指压上臂中段内侧动脉搏动处,向外压至肱骨上 手部 桡动脉 拇指压在手腕上方拇指侧,压向桡骨; 尺动脉 拇指压在手腕上方小手指侧,压向尺骨(应同时按压尺、桡动脉) 手指(足趾) 指(趾)动脉 用拇、食指压迫手指(足趾)两侧根部 一侧上肢 股动脉 拇指或掌根重叠按压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 小腿 腘动脉 压迫腘窝处动脉搏动处 足部 胫前动脉 压内外踝前连线中点足背动脉搏动处; 胫后动脉 压跟骨结节与内踝之间动脉搏动处

止血方法 ①包扎止血法(加压) ②指压止血法 ③填塞止血法 ④加垫屈肢止血法 ⑤止血带止血法 一般出血都可以使用包扎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表浅动脉,阻断动脉血运,有效地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的大出血,仅用于紧急情况下止血,不能长时间使用。 手指出血:压迫指动脉,手指出血时,可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的血管 手部出血:指压桡动脉及尺动脉,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桡动脉(手腕腕横线近心端的大拇指侧)和尺动脉(手腕腕横线近心端小手指侧)动脉搏动处,用力压迫到桡骨及尺骨上

压迫颞浅动脉、肱动脉 压迫颞浅动脉 压迫肱动脉 指压颞浅动脉:压迫点为耳屏前方1cm处,压迫到颧弓根上。适用于前额、颞部(太阳穴)出血。 指压面动脉:压迫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压向下颌骨。适用于颜面部出血。 指压枕动脉:压迫耳后乳突稍下方的波动点,压向乳突。适用于头后部出血。 指压肱动脉:把伤肢高举超过心脏,抢救者四指压迫上臂中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处,向外压迫至肱骨上。 压迫肱动脉

压迫股动脉、腘动脉 压迫股动脉 下肢出血:压迫股动脉,使伤者大腿屈曲,抢救者用双手拇指或两手掌根重叠,在腹股沟(大腿根部)中间稍下方,压向耻骨上支。(图8)。因股动脉较粗而且位置较深,所以压迫时要用力。适用于一侧下肢的大出血。 小腿出血:压迫腘动脉 压迫腘窝处动脉搏动处 足部出血:指压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两手指分别按压在足背中部动脉搏动的胫前动脉和跟骨结节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压迫腘动脉

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各部位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的出血。操作方法: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并包扎伤口,达到止血目的。 17

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较深较大的伤口或盲管伤、穿通伤。用消毒的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纱布,填塞在创口内,再用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四头带作适当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 仅有腋窝、肩部、大腿根部适用。

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的血管损伤或伤口大、出血量多时,采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难以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时,才可使用止血带止血。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囊止血带止血(如血压计袖带)和布制止血带。 过久(超过5小时)会引起肌肉坏死、厌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操作要点 上肢在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下肢在大腿中上部。 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有衬垫,松紧适度。 记录上止血带时间,每40~50min要放松2~3min。 放松止血带期间,要用指压法、直接压迫法止血。 禁忌使用电线、铁丝、绳索等。 止血带止血法:此法是用于四肢大动脉破裂大出血时的重要救命方法。在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止血带不要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或衣服等做成平整的衬垫垫好,在结扎止血带。       ②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应在伤口的近端。上肢结扎在上臂的上三分之一段,避免结扎在中三分之一以下,以防损伤桡神经;下肢结扎在大腿中段。也有人主张,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的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      ③止血带松紧要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过紧可造成局部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的损伤;过松往往只压迫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动脉血流未被阻断,形成有动脉出血而无静脉回流,反而使得有效循环血量更加减少,从而导致休克或加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④结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的供血。此时如有出血,仍用指压止血法。松解2~3分钟后,在比原结扎部位稍低的位置重新结扎止血带。松解时如仍有大出血或肢体已无保存价值,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⑤结扎好止血带后,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要在现场做不必要的停留,尽快将伤员送往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⑥禁用无弹性的铁丝、电线、绳子等做止血带使用。      ⑦解除止血带,应在补充血容量与其它有效的止血措施后进行。如组织已明显广泛坏死,在截肢前则不宜松解止血带。

止血带 袖带式止血带 胶带止血带

布料止血带 绑止血带 固定绞棒 标明时间

有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固定骨折等作用。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现场抢救往往用衣服、毛巾、手绢等代替。注意伤口包扎要牢固,切忌过紧或过松。 包扎技术 有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固定骨折等作用。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现场抢救往往用衣服、毛巾、手绢等代替。注意伤口包扎要牢固,切忌过紧或过松。 包扎方法:有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

操作要点 ①尽可能带上医用手套或其他防护用品。 ②暴露伤口,检查伤情。 ③加盖敷料,封闭伤口,防止污染。 ④动作要快、准、轻、劳,松紧适度。 ⑤不要用水冲洗伤口(烧烫伤、化学伤除外)。 ⑥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包扎。 ⑦不要在伤口上用消毒剂或药物。 ⑧如用裸露的手处理伤口,在处理完毕后,用肥皂清洗手。

绷带包扎法 环行包扎法 螺旋包扎法 螺旋反折包扎法 “8”字包扎法 回返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 环行包扎法 螺旋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 “8”字包扎法 螺旋反折包扎

绷带包扎法 回返式包扎法

三角巾包扎法 头顶帽式包扎 上肢包扎 肩部包扎 膝肘部包扎 胸腹部包扎 手足包扎

三角巾的规格 顶角 85厘米 65厘米 斜边 斜边 底角 底边 底角 135厘米

三角巾的用途 当临时敷料 制成环形垫 制作悬臂带 固定伤肢 固定敷料

头顶帽式包扎法

上肢包扎

肩部包扎 单肩包扎法 双肩包扎法

胸部包扎

腹部包扎

膝部包扎

手(足)包扎

固定技术 骨折的临床表现 疼痛 功能障碍 畸形,异常活动 局部肿胀与瘀斑 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类型 闭合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或体内空腔脏器相通。 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或体内空腔脏器相通。

固定材料 主要有夹板、绷带、三角巾等。现场也可就地取材,如布料、硬纸板、木板条,甚至书本、树枝等都可以应用。

固定注意事项 ①夹板固定部位要加衬垫。 ②骨断端外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 ③将骨折处上下关节一并用夹板固定。 ④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四肢骨折固定是先固定近心端,再固定远心端。

上肢骨折固定

下肢骨折固定 小腿骨折固定 大腿骨折固定

骨盆骨折固定

颈椎骨折固定 医用颈托固定 自制颈托固定

胸腰椎骨折固定 软枕固定 脊柱板固定 木板固定

搬运技术

搬运的目的 ①使伤员尽快脱离危险区。 ②尽快使伤员获得专业治疗。 ③防止损伤加重。 ④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搬运的方法 徒手搬运 主要适用于转运路程短、病情较轻及无骨折的伤员。 担架搬运 是搬运伤员最佳方法,重伤员长距离运送应采用此法。

搬运护送原则 ①迅速观察受伤现场并判断伤情。 ②先救命后治伤。 ③先止血、包扎、固定,再搬运。 ④伤病员体位要适宜、舒适。 ⑤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呕吐和昏迷者应将其头偏向一侧。 ⑥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 ⑦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不必要的振动。 ⑧注意伤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徒手搬运方法 扶行法 背驮法

徒手搬运方法 爬行法 拉车式搬运法

徒手搬运方法 腋下拖行法 毛毯拖行法

徒手搬运方法 双人轿式法

平托法

颈椎骨折搬运

铲式担架

真空担架

升降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