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专题讲座(一) 江苏省泗洪中学高级教师 菲律宾侨中学院华语督导 徐升书 江苏省泗洪中学欢迎您
一、语法概述 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表述:
生中国新在我们―我们生在新中国 明灯的亮天上了―天上的明灯亮了 山上草在吃牛儿―牛儿在山上吃草 没有语音形式,语言就无法存在,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言就是一个毫无作用的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 例如: 生中国新在我们―我们生在新中国 明灯的亮天上了―天上的明灯亮了 山上草在吃牛儿―牛儿在山上吃草
语法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一种语言,即使是最原始的语言,也得有一套语法规则系统,指导人们按照已有的规则去组织符号,构成表达思想的句子,否则,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不同的人完全自说自话,别人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说的什么内容,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了。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要素。简单地说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
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一门知识。懂得一些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我们遣词造句的能力。 语法单位包括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1、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如 “人”、“民”、“葡萄”、‘玻璃’等等都是语素,因为他们都有意义,且不能分割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2、 词 词是最小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所谓能独立运用,是指能单说或能单独进入句子。
如“工人”是一个词,因为:第一,它有意义;第二,可以单说或单独回答问题。第三,它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如果再分割,不仅意义上与“工人”不完全一样,而且当“工”作名词时,一般不单说。像“人民”中的“民”就不是一个词,因为它不能单独进入句子,必须与“人、公、居”等语素组合成词。
3、短语 词与词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就成了短语,也叫词组。如“优秀学生”、“我的祖国”。
4、句子 句子是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前后有较大的停顿、有一定语调的语言单位。句子是语言运用的最小单位。 (你走不走?)(走。)(小心!)
5、句群 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 例如: 珠宝项链分成长短两种。一种是紧贴脖颈的短项链,另一种是垂挂式的长项链。
二、汉语的构词法 汉语的词从构造上可分三类: 1.单纯词、 2.合成词、 3.缩合词。
1、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有单音节的,如“高、大、才、就”等。有双音节的,如“纷纷、参差、逍遥、彷徨、葡萄、咖啡”等。还有三音节以上的单纯词(多为外来词,也叫译音词),如“奥林匹克、麦克风、罗曼蒂克、英特纳雄耐尔 ”等。此外,象声词,如“轰隆、稀里哗啦”等也是单纯词。
2、 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 如:“思想家、道路、家长、改善、 守财奴”等。
3、缩合词(简称) 缩合词是由表示事物的全称短语(词组)缩减成几个语素,再按原来的次序组合成的词。如“侨中---菲律宾侨中学院、人代会---人民代表大会、四会---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等。
三、词类和短语: 现代汉语中的词和其他语言中的词一样,数量是很大的。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和词本身的意义,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A、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副词。实词能作句子成分,一般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如:“中国”一词,在“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句中,充当主语,在“我爱中国”句中,充当宾语;而在“这是中国的产品”一句中,又充当了定语。能单独回答问题。如在“你去看电影吗?”的问句下,只回答一个“去!”意思也是很明确的。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表示人和具体事物名称,如: 鲁迅、父亲、学生、课本、河流、 朋友、英雄 表示抽象事物名称,如: 1、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表示人和具体事物名称,如: 鲁迅、父亲、学生、课本、河流、 朋友、英雄 表示抽象事物名称,如: 法律、思想、精神、道德、观念、 方法、优点、友谊
表示时间,如:今天、夏季、 星期日、2010年 表示处所,如:侨中学院、 教室、厂房 表示方位,如:东、西、南、 北、上、下、前、后、上面、 下边、中间
汉语的词类一般没有形态标志,(这点与英语有别,books、opening、government、happy-unhappy—happily--happiness、teacher等。) 但是名词的形态标志有两种: 一是前缀;一是后缀。如:阿姨、老张、小朋友、椅子、花儿、木头、参加者。
一组“小”表示某事物的性状相对偏小或含非正式或者低下的意思; 二组是谦称,降低所指事物的规格; 三组有非正式、非正规、附带的意思; 注意语素的意思不同 例如: 前缀“小”, (1)小辈 、小吃 (2)小店、小女 (3)小费、小意思(4)小伙子、小鬼 一组“小”表示某事物的性状相对偏小或含非正式或者低下的意思; 二组是谦称,降低所指事物的规格; 三组有非正式、非正规、附带的意思; 四组“小”有亲昵的意味。(小家伙)
后缀“子”,“子”的本意是孩子,作为后缀“子”就没有“小”或“轻视”的意思,而只有名词化的作用。骗子、桌子、呆子。有的词带不带“子”,词义有时是不同的。如“路子”不等于“路”,前者是“途径、门路’的意思,是抽象名词,而后者‘路’是‘道路’的意思,是具体名词。
有些“子”是词根语素,不是后缀。“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里的“妻子”是“妻子、孩子”的意思。“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子”意思是“迎春丈夫孙绍祖”。
注意: 后缀“子”总是轻读的。有些名词里的“子”是词根语素,不是后缀。如“鱼子”、“原子”“电子”“孔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此外,汉语中常用的带后缀“子”的名词都是约定俗成的,我们不能随意在一个语素或者词后加上“子”造出新词。例如、不能用形容词“笨”加上“子”,叫“笨子”。名词“碗”加上“子”,叫“碗子”。
在汉语中,还有类似前缀或者后缀的语言成分,一般称为“类前缀”、“类后缀”。如“半导体”、“亚热带”、“次大陆”;教员、校长、院士、画家、教师等。汉语的前缀、后缀、或类后缀不能随意与其他语素组成新词。如说“画家”,“发明家”等,但不能说“足球家”,“排球家”。可以说“教员”,但是不把“医生”改成为“医员”。“桌椅板凳”、“消灭蚊蝇”、“碗筷要勤洗”等并列连用可以不用后缀“子”。
名词的语法特征与功能: 大多数名词可以受数量词修饰。如“三本书”、“一个学生”,而不省略其中量词或数词。 英语是“three books”、“a student”。汉语的名词没有“数”的语法范畴。不论单数、复数,形式上是一样的。但是指人的名词后可以加后缀“们”,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如果在表示人的名词前有数量词或在句中有其他表示多数的词语时,名词后就不可以加“们”。例: 1. 我们班有28个学生们。 2. 参加这次讲故事比赛的学生们很多。
名词最主要的是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其次是定语,有一小部分的名词还能作谓语。名词一般很少作状语,但时间词、处所词主要的语法功能是作状语。
6、传播中国文化的任务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7、咱们南京见。 8、我明天下午不在学校。(作状语) 1、马尼拉是菲律宾的首都。(作主语) 2、关于价格,我们再商讨。(作宾语) 3、我每天都到侨中学院图书馆看书。 (作定语) 4、徐老师江苏人. 5、 现在十点钟。(作谓语) 6、传播中国文化的任务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7、咱们南京见。 8、我明天下午不在学校。(作状语)
2、动词 (一)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动作行为:走、说、跳、洗涤、燃烧、叙述、责备、纪念、支持 存在变化:增加、缩小、生长、消失、 加强、出现、发生、改变
可能意愿:可以、应该,必须, 趋向:起来、上去、进去、下来 判断(关系动词):是、叫、算、等于 心理活动(状态动词):想、受、恨、怕、希望、担心、惦记、悔恨、留恋 可能意愿:可以、应该,必须, 趋向:起来、上去、进去、下来 判断(关系动词):是、叫、算、等于
(二)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及物: 打(球)、看(书)、 写(字) 不及物: 休息、问世、毕业、送行、通航 但有的动词兼两类,如: 去(南京)—不及物, 去(皮)—及物, 笑了—不及物, (我们都)笑(他)---及物
注意: 1、“小陈,你在今天的会上被领导很表扬了。”“非常跑”程度副词不修饰动作动词。 但是“很看了一阵子”中的“很”是修饰后面整个动词短语的,不是单纯修饰动词的。“很饿、很喜欢”这里的动词是状态动词。
2、及物动词可以带双宾语。 “孙老师教我们中文。” “Teacher Sun teaches us Chinese.” 不及物动词不行。不可以说, “孙老师微笑我们。” 英语可以说, “Teacher Sun is smiling at us.”
3、动词的重叠。 (1)我想跟你谈谈。 (2)我想跟院长谈,不想跟你谈。 第一句的语气缓和,态度不那么严肃,随便。第二句的语气、态度都严肃得多,显然要进行一个正式的谈话。 (3)这台电脑我修不好,你来修修看。 动词重叠形式后加上“看”,有尝试的意思。
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的动词,不能重叠使用。 如:“我正在看看书”。 “他们听一听音乐呢”。 *他病了病,很快就好了。 *你们结婚结婚吧! (状态动词)
表示事物性质,如:真、善、美、伟大、崇高、恶劣、严重等。 表示事物状态,如:大、小、长、短、平坦、漂亮、匆忙、急躁等。 3、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如:真、善、美、伟大、崇高、恶劣、严重等。 表示事物状态,如:大、小、长、短、平坦、漂亮、匆忙、急躁等。
语法功能: 1、作定语 性质形容词作定语(不用“的”)时有限制的。 白布--短布 绿上衣 -- 绿庄稼 (后者不说) 2、作谓语 这孩子人小志气大。 3、作状语 小华经常早来晚走。 4、作补语 他的脸涨得通红。 5、作宾语 我们要克服困难。 6 、作主语 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在比较句中,用“没有”表示比较时,通常只用正向形容词。 常见的正向形容词有“大、长、高、胖、厚、积极、聪明、美、快、”等,把“小、短、矮、瘦、薄、消极、笨、丑、慢”等称为负向形容词。 在比较句中,用“没有”表示比较时,通常只用正向形容词。
例如: 我没有他高。 不可以说“我没有他矮。”你没有王海大吧?不能说“你没有王海小吧?” 但是表示天气“冷热”,以及表示人体“胖瘦”没有这个限制。
汉语形容词本身就有比较的意思。 如:这件衣服短,那件衣服长。 (是比较短、比较长的意思。)
1、新建的工厂很大型。 (新建的工厂很大。) (新建的工厂是大型的。) (非谓形容词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补语等成分。不用”很“来修饰。) 2、外边漆黑漆黑。(外边漆黑漆黑的。)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可以作谓语,但是后要加语气助词‘的’)。
形容词的兼类: 一、形容词兼副词 1、这个孩子直哭。 “直”(不断地) 2、跑了一天了,怪累的。 “怪”(很、非常) 3、小华快回国了。 “快”(时间接近) 4、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偏你一 人生气。偏(表范围,仅有、就)
二、形容词兼动词 红、壮、高兴、厚、健全、坚定、 便宜、端正、漂亮 三、形容词兼名词 当形容词能指称一个具体事物或具有名词的某些语法特征(能受数量词和表性质、数量的形容词修饰)时,就兼属名词类。这类词数量有限: 横、竖、苦、规矩、方便、秘密、保险、 便宜、热闹、困难、痛苦、烦恼
形式正确,语用不合适 例如:形容词+一点儿! 谦虚一点儿!*骄傲一点儿! 大胆一点儿!*胆怯一点儿! 大方一点儿! *小气一点儿!
表示数目的叫数词。数词有的表示确数,有的表示概数,有的表示序数。 表示确数的,如;零、一、百、千、万、亿、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倍、 4、数词 表示数目的叫数词。数词有的表示确数,有的表示概数,有的表示序数。 表示确数的,如;零、一、百、千、万、亿、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倍、 表示概数的,如:一些、许多、少数、若干、二十左右、五十上下、成千
概数的表示法: 数词后加上概数的词语。 主要有“来”、“把”、“左右”、“上下”、 “前后”“多”等。十斤来肉。五十左右。 以“把”为例: 百把人---一百来人, 块把钱---一块来钱, 个把月---一个来月,
几个特殊数词的用法: 1、“二”不完全等于“两”: 两(二)亩、斤,两(二)万,二分之一, 二哥,二楼,第二,二人转、二道贩子、 二锅头、 二胡、二战。 两败俱伤、两不找、两点论、两汉。 如:你在休息两天吧! =你在休息几天吧!(表不定数)
(1).“一个人一个想法”、“一天去一次”。表示分指,有“每”的 意思。 (2).“一头是汗”、“一身是水”。 2、 “一”:数词“一”限定宾语时可省略不说。如“昨天我买了本书”、“我送你件礼物吧”。 (1).“一个人一个想法”、“一天去一次”。表示分指,有“每”的 意思。 (2).“一头是汗”、“一身是水”。 表示“满”、“整个”的意思,具有描写作用。
(3).“他一抬头,看见一个陌生人。”、“小花听了脸一红,不讲话了”。 表示突然发生的、通常是一个短暂的动作或变化。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一般已发生或完成,与时间无关。 (4).熟语性的,即固定用法。如“做一手好活”、“学一身本领”。
数词的活用是多样的,而且是熟语性的,不少是成语。要牢记,不要随意创造。 此外,数次“一”还可以重叠,表示“逐一”的意思,作状语。 例如: 代表们和大家一一握手。 数词的活用是多样的,而且是熟语性的,不少是成语。要牢记,不要随意创造。
例如: 一知半解、二三其德、 三言两语、四面楚歌、 五体投地、六神无主、 七步之才、八仙过海、 九霄云外、十全十美、 百里挑一、千锤百炼、 万无一失、 亿万斯年
[ten thousand]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数词]∶万:千的十倍;十个一千 [ten thousand]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唐·元稹)《遣悲怀》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古代的一种舞名 [the name of an ancient dance]。
万(萬)wàn ⒈数目字:十千为一~。 ⒉多,一切:千家~户。千军~马。 ⒊极,很,绝对:万恶。~全之策 。 ⒋[万一] ①万分之一。 ②意外,意外的:~一出错。防止~一。 ③倘若,如果:~一他不干,就请别人干。 ⒌[万岁] ①千秋万代,永远存在。〈表〉欢呼或祝贺:人民~岁。 ②古代臣民对皇帝的称呼。
5、量词 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叫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物量词,如:个、只、件、条、辆、架、群、排、对、斤、尺、亩、两、公里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如:趟、次、阵、遍、回、场 数词经常与量词连用,组成数量词,如:一个、一朵、两双、三斤、一趟、两次
在英语中,数次一般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现代汉语里的数次修饰名词时,中间一般要有个量词。学习汉语时要记住适用于不同名词的量词,否则会产生病句。
例如: 1、他们遇到了一条铁丝网。(一道) 2、这条路通过一场坟地。 (一块) 3、这次试验失败了好几次, 居然成功了。 (这个) 4、那个家伙掏出一个比较大的刀子。 (一把)
同一个名词,使用不同的量词有意义上的差别。 1、数量不同 一朵花 一束花 一本书 一部书 一套书 2、范围不同 一张报纸 一份报纸 一块皮 一层皮 3、形状不同 一条虫 一个虫 一块肉 一片肉 一团烟 一缕烟 4、感情色彩不同 一批穷人 一伙穷人 一帮穷人
在汉语中,不少被人传诵的诗句 就是由数量短语组成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李绅)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
6、代词 代词是起指代作用的词。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数量。 代词分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如: 6、代词 代词是起指代作用的词。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数量。 代词分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如: 我、咱、我们——第一人称 你、您、你们——第二人称 他、她、他们——第三人称 此外、自已、别人、人家、大伙儿,也都是人称代词。“它”也归入第三人称代词。
谁、什么、哪、哪里、几时、哪儿 怎么、怎样、怎么样、多少、几 指示代词、如: 这样、那样、这么、那么 这里、那里、这儿、各、每 疑问代词,如: 谁、什么、哪、哪里、几时、哪儿 怎么、怎样、怎么样、多少、几 指示代词、如: 这样、那样、这么、那么 这里、那里、这儿、各、每
疑问代词的活用 (一)表示反问 句中有否定词时,一般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句中无否定词时,一般表示否定的意思。如: 1、你着什么急?有话慢慢说嘛! (不必着急) 2、谁不知道陈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谁都知道) 。
用“哪里”、“哪儿”构成的反问句,有时不表示处所。 如:“小红,你好像不高兴。” “我哪儿不高兴了?” (没有不高兴) 口语里的“哪里哪里”,表示否认,谦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褒奖时。 如:---你比我念的书多,知道的多。 ---哪里哪里。
(二)、表示任指(或者泛指) 1、你什么时候来都可以。 (任何时间) 2、他第一次来中国,哪儿都想去看看。 (任何地方)
(三)、表示虚指 1、你坐哪儿等我一下儿,我就来。 (指随便一个地方) 2、多会儿你们放暑假,我们去大雅台。 (指暑假时的某段时间)
(一).“几”用来问“一”至“十”之间的数字, 而“多少”可以问任何一个数字。 但如果答案很明显是在“十”一下时, 用“几”为宜。例如: “几”与“多少”的用法区别: (一).“几”用来问“一”至“十”之间的数字, 而“多少”可以问任何一个数字。 但如果答案很明显是在“十”一下时, 用“几”为宜。例如: 1、一个星期有几天? 2、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3、中国有多少\几人?
(二).“几”与名词连用时,要有量词而“多少”与名词连用时,其间的量词可有可无。 例如:你买了几斤\多少苹果? (三).“多少”只能用在“亿”、“万”、“个”三个位数词前。 例如:这个礼堂能容纳几千人? (四).“几”前可用疑问代词“哪”,“多少”不能。 例如:这个星期,你哪几天比较空闲?
疑问代词的活用 1).你喜欢什么文艺作品? 2).你喜欢文艺作品什么的。 第一句里的“什么”是疑问代词; 第二句的“什么”用在一个成分或者并列成分之后,而且与“的”连用,是助词,相当于“等等”。
副词是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势等意义的词。 表示程度的副词也常用在形容词后边。 表示程度,如: 7、副词 副词是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势等意义的词。 表示程度的副词也常用在形容词后边。 表示程度,如: 他最喜爱书法。 (用在动词前边,表示“喜爱”的程度) 我的心情万分激动。 (用在形容词前边,表示“激动”的程度) 这样衣服漂亮极了。 (用在形容词后边,表示“漂亮”的程度)
该出席大会的全到了。 (用在动词前边,表示“到”的范围) 表示时间,如: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表示范围,如: 该出席大会的全到了。 (用在动词前边,表示“到”的范围) 表示时间,如: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用在动词前边,表示“睡醒”的时间。)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用在动词“是”前边,表示眼前“似乎” “好像”出现了果实累累的势态) 表示情势,如: 看到我们的进步,老师不禁笑了。 (用在动词边,表示“笑”的情态)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用在动词“是”前边,表示眼前“似乎” “好像”出现了果实累累的势态)
表示频率,如: 父亲再三叮嘱我:“路上要小心”。 (用在动词前边,表示“叮嘱”的频率。) 表示语气,如; 这是无理要求,我们决不答应。 (用在动词前边,表示坚决否定的语气。) 这个会很重要,请你务必参加! (用在动词前边,表示肯定、强调语气。) 蓝天白云,多么明丽的一幅画面! (用在形容词前边,表示赞叹的语气。)
“就、才”的用法 一、表示时间 1、讲座两点开始,他一点就到了。 2、他三点才到。 (1.早) (2.晚) 3、她工作一结束就回国了。 (动作间隔短) 4、她工作结束一个月后,才回国。 (动作间隔长) 5、我就走,你别催我。(立刻、马上)
二、表示数量 1、这种菜五毛钱就能买三斤。 (重音落在前面名词或数量词语上,表示说话人认为数量“多”。如果重音在“就”上,“就”则表示“少”。) 2、这种菜五块钱才买三斤。 (都表示数量少) 三、表示范围 我们班就阿慧学过韩语。(只有)
四、表示关联作用 如果----就 只要----就 既然-就 只有----才 因为----才 五、表示语气 1、我就讨厌说假话的人。 2、我才不相信他的话呢。 (口语,坚决语气) 3、张教授才有学问呢? (满意、赞扬)
副词“立刻”和“顿时” 喜讯传来,人们顿时\立刻欢呼起来。 People broke into cheers as soon as they heard the good news. 请大家立刻到会议室去。 Please go to the meeting room right away, everybody.
*请大家顿时到会议室去。 请你立刻出去。 *请你顿时出去。 “顿时”:只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 “立刻”:无限制。
注意:形式正确,语用不妥 副词“终于” *在医院住了半年,他的奶奶终于死了,他们全家人都很伤心。 *老师讲了很长时间,我终于还是不明白。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拟声词和叹词)。 B、虚词不表示客观事物的实体,一般没有实在意义;多数只表示实词间的关系,主要起关联作用;除少数别的虚词外,一般不作句子成份。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拟声词和叹词)。
1、介词 介词位于名词(短语),代词的前边,与名词(短语)、代词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 跟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方向、处所、时间、目的等的词。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大多数介词是由动词虚化来的,因此介词的语法特征与动词有某些相似之处。
表示目的,如:为迎接HSK考试(而努力) 表示比较,如:比去年(强) 表示对象,如: 学院领导对于提高华语教学质量很重视。 表示方向,如:往南(走) 表示处所,如: 沿河边(走) 表示时间,如;写于1998年 表示目的,如:为迎接HSK考试(而努力) 表示比较,如:比去年(强) 表示对象,如: 学院领导对于提高华语教学质量很重视。
例如:“于”, (1).“战于长勺。” 《左传.曹刿论战》,是“在”的意思。 (2).“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 现代汉语的介词,有的是沿用古汉语的介词。 例如:“于”, (1).“战于长勺。” 《左传.曹刿论战》,是“在”的意思。 (2).“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 《愚公移山》,是“到”的意思。
(3).“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是“向、往”。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前个“于”是“自、从”意,后一个“于”是“比、超过”之意。
(5).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于”是“由于”之意。 (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介词,“于”是“被”之意思。
例如:“把”,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端,拿”。 (2).“街亭有兵把守。” 《失街亭》,“看守、”。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将、以”之意。 (4).一手所握的叫一把, 把东西捆成小束也叫把。 杜甫《园官送菜》, “清晨蒙菜把,常荷地主恩。”
2、连词: 是用来连接词、短词或句子的词。 表示并列关系,如;希望和力量 表示选择关系,如:唱歌或者跳舞 表示递进关系,如:继承并且发展 表示转折关系,如:他身体不好, 却坚持工作。
表示因果关系, 如: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来上学。 表示假设关系, 如:如果天气不好,我就不去了。 表示条件关系, 如:只要奋斗,就能成功。
一般特征: (1).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只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2).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3).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注意:连词与副词、介词的区别 例如: (1)如果你去,我就去。 (此句中副词“就”有重要的关联作用。) (2)A.我跟王浩都会英语。 (连词) B .我昨天只跟王浩说了这件事。 (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
“但是”和“却”的 用法区别: 1、我们不想早点出发,但是老师不同意。 2、我们不想早点出发,老师却不同意。 二者都表转折,但在句中出现的位置不同。 但是:位于主语之前; 却:位于主语之后;
3、助词 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或在造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它既不是构词成分,也不是构形成分,有相对的独立性。 助词可以分为结构助语、动态助词、其他助词。
(1)、结构助词 :的、地、得 我的书(表示“我”与“书”的领属关系) 悄悄地说(表示“悄悄”修饰“说”) 教书的(“教书的”相当于名词“教师”) 跳得高(表示“高”补充修饰“跳”) 所见所闻(“见”和“闻”都是动词,前面加“所”就成了凡到听到的情况,“情况”是名词) 花园似的城市(“似的”就把城市比喻成花园了)
他走了。 (表示他已经离开这里。) 他走着。 (表示他正在走。) 他来过菲律宾。 (表示他曾经来这里,现在不在这里。) (2)、动态助词:着、了、过 他走了。 (表示他已经离开这里。) 他走着。 (表示他正在走。) 他来过菲律宾。 (表示他曾经来这里,现在不在这里。)
(3)、其他助词: 这些助词的特点就是:附在其他词语的前面或后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或构成某种短语。 a.“似的、一般、一样、般”直接附在词和短语后面构成“比况短语”,表示比喻或者情况相似,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如“苹果似的脸儿”、“鲜花般”、“白雪一样”等。 如:小鱼像箭似的游来游去。
b.“所”用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短语”,具有名词性。如:“所见所闻”。修饰名词时要带“的”,如:“ 我所见的情况就是如此。” c.“给”直接用在动词前,只起结构作用,不表示任何意义,如“我把手给划破了”。
d. “第、初”用在数次前,表示次序。 如“第一、初二”。 “等”用来表示列举未尽,“菲律宾盛产芒果、椰子、香蕉等水果。”也可以用来列举之后的煞尾。“华语、英语、数学等三门功课考得不错”。
4、 语气词,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有六个“了、的、吗、呢、吧、啊”。如: 他一定会来的。(表示肯定语气) 小王在家吗?(表示疑问语气) 帮帮他吧。(表示祈使语气) 多好啊!(表示感叹语气)
You must be feeling rather tired. 可用语气助词译成三个不同的句子: (1).你一定觉得相当累。 西方语言主要靠语调来表示语气,可是汉语除语调以外,还借助于语气词表示各种复杂的语气。例如: You must be feeling rather tired. 可用语气助词译成三个不同的句子: (1).你一定觉得相当累。 (2).你一定觉得相当累了。(较肯定) (3).你一定觉得相当累了吧!(揣度)
C.特殊的词类: 拟声词和叹词 1、 拟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 如:乒乓、叮当、扑通、轰隆隆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一种词。 表示感叹:哎呀,快开演了。 表示呼唤:喂,你快点过来。 表示应答:嗯,我马上就来。 2、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一种词。 表示感叹:哎呀,快开演了。 表示呼唤:喂,你快点过来。 表示应答:嗯,我马上就来。
叹词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前,也可以在句中或句未,语句的意思不变。如: 喂,你见了没有?(在句前) 你,喂,听见了没有?(在句中) 你听见没有?喂!(在句未)
同一叹词随着语调不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的情感。 叹词既没有确切的词汇意义也没有语法意义,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但每个叹词都表示一定的意思。因此,叹词与所在的句子是有联系的。 叹词表达感情的复杂性: 同一叹词随着语调不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的情感。
1、啊,是你呀。 (微微一惊,语调低降) 2、啊,他死了。 (惊惧,高昂、短促) 3、啊,明天考试。 (吃惊,不相信,低降而后升) 4、啊!你说什么? (没听清楚而追问,高扬、舒缓) 5、啊,原来如此! (恍然大悟,低降,舒缓,声音较长)
6、啊,就这样吧。 (同意,语调低降,声音短促) 7、好好睡觉,啊,乖 儿子! (嘱咐,平调) 8、妈妈,让我去吧,啊! (请求,平调) 9、啊---!(大叫,语调高降,拖长声音) 10、啊,马尼拉的落日真美! (赞美,平调)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较大的造句单位,一般称为短语。短语也叫做词组。 D、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较大的造句单位,一般称为短语。短语也叫做词组。
短语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五种: 1.联合短语 2.偏正短语 3.述宾短语 4.述补短语 5.主谓短语
除以上五种主要短语外,还有同位短语、数量短语、兼语短语和连谓短语等。 首都北京 两个人 请他进来 下河洗澡
1.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的名词、动词和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叫联合短语。并列,指词与词关系平等,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并列短语可以由词与词直接组合,也可以借助连词把词和词组合起来。 例如:花鸟草虫 城市和农村 参观访问 讨论并通过 谦虚谨慎 又温柔又漂亮
下边句子中使用并列短语时,就犯了 “并列不 当” 的错误。 1、妈妈买来了白菜、芹菜和蔬菜。 2、张明爱看长篇小说、历史小说 和章回小说。 使用并列短语,要防止犯“并列不当” 的错误。 下边句子中使用并列短语时,就犯了 “并列不 当” 的错误。 1、妈妈买来了白菜、芹菜和蔬菜。 2、张明爱看长篇小说、历史小说 和章回小说。
例1中“蔬菜”包括了“白菜”“芹菜”,并列着说就不合事理了,如果妈妈买来的只是白菜、芹菜两种菜,删去“和”,话就说正确了;如果妈妈买来的不止两种菜,那就把“和”改成“等”,“妈妈买来了白菜、芹菜等蔬菜”,这样说也正确。
例2中,“长篇小说”是按篇幅长短这一标准对小说的分类,“历史小说”是按题材性质这一标准对小说的分类,“章回小说”是按结构形式这一标准对小说的分类。按不同标准划分的概念怎能并列呢?这句话可改为:“张明爱看历史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2. 偏正短语 名词作中心词,在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是定语。定语和中心词有的直接组合,有的定语后面用结构助词“的”,定语用 “()”表示。 2. 偏正短语 按偏正关系组成的短语,叫偏正短语。偏正关系指一个词作中心词(正),另一个词在中心词前头起修饰(限制或描写)作用(偏)。 名词作中心词,在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是定语。定语和中心词有的直接组合,有的定语后面用结构助词“的”,定语用 “()”表示。
(粉红)的桃花、(优良)传统 、 (肥胖)的黄蜂 、(一封)信 (我)的书包 “粉红”描绘了挑花的颜色,“优良”说明了传统的性质,“肥胖”描绘了黄蜂的状态,“一封”限制了信的数量,“我”规定了书包的领属关系。要正确理解定语的表达作用,恰当使用定语。
动词作中心词,在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是状语。状语和中心词有的直接组合,有的状语后面用结构助词“地”也可以用“的”。状语用“[ ]”表示。例如: [轻轻]地抚摸 、 [笑盈盈] 地说 “轻轻”描绘抚摸的动作,“笑盈盈”描绘说的情态。要正确理解动词前头的状语的表达作用,要根据表达需要恰当修饰动词。
形容词作中心词,在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也是状语。形容词前头的状语主要修饰“程度”。例如: [非常]激动 ,[多么]美好 “非常”修饰激动的程度;“多么”用来修饰美好的程度,有赞叹意味。 使用定语和状语要准确,也就是说,定语和中心词,状语和中心词要搭配得当。
3.述宾短语 有些动词,后边要带上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短语,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这类短语叫述宾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词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处所等,宾语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宾语用“﹏ ”表示:例如: 讨论问题、 学科学 、表扬王燕
有的动词后边可以带两个宾语,一个指人,一个指物,这就是双宾语。靠近动词的一个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一个叫远宾语。例如: 给我一本书 (“我”是近宾语,“一本书”是远宾语) 教你一首歌 (“你”是近宾语,“一首歌”是远宾语) 使用述宾短语,要注意动词与宾语的恰当搭配。搭配要符合语言习惯,合乎事理。
(2)、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到处都种着麦田。 例如: (1)、我们要培养和提高学习水平。 (2)、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到处都种着麦田。 (1)“提高”和“水平”能恰当搭配,“培养”和“水平”不能搭配。改成“我们要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动宾搭配就恰当了。 (2)“种”的对象是“麦子”而不应是“麦田”
述宾短语使用很广泛,用好述宾短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读读下边的句子: 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袁鹰《井冈翠竹》) 这里,一串儿述宾短语,把毛竹下山、上路的过程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把“毛竹” “急不可待”的心情也描绘很具体。
由动词和在它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起补充说明作用词是补语,补语用“< >”表示。有些补充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例如: 4. 述补短语 由动词和在它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起补充说明作用词是补语,补语用“< >”表示。有些补充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例如: 1.研究得<深入> “深入”补充说明“研究”程度。 2.打了<三次 > “三次”补充说明“打”的数量。 3.坐 <在前面> “在前面”补充说明“坐”的位置。 4.洗<干净> “干净”补充说明“洗”的结果。
组成形补短语。补语对形容词 作补充说明。 例如: 1、痛得<厉害> “厉害”补充说明“痛”的程度 2、大<三岁> 形容词后头有时也带补语, 组成形补短语。补语对形容词 作补充说明。 例如: 1、痛得<厉害> “厉害”补充说明“痛”的程度 2、大<三岁> “三岁”补充说明“大”的数量 3、热闹了<一阵> “一阵”补充说明“热闹”的时间。
(“衣服”是“洗”对象,这是个述宾短语) (“干净”补充说明“洗”的结果, 这是个述补短语) 要分清述补短语与述宾短语的区别。补语是补充说明,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二者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 洗衣服 洗干净 (“衣服”是“洗”对象,这是个述宾短语) (“干净”补充说明“洗”的结果, 这是个述补短语)
两个词按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组成短语,叫主谓短语。 5.主谓短语 两个词按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组成短语,叫主谓短语。 陈述对象是主语,陈述内容是谓语。主语主要回答“谁”“什么”的问题,谓语主要回答“干什么” “怎么样”的问题;构成“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的陈述关系。
主谓短语的主语用 “ ”表示,谓语用“——”表示。例如: 果实熟 大家笑 老师说 红旗飘 举动稳重 营养丰富 例如:“阳光灿烂”“阳光”是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事物;“灿烂”是陈述的内容,说明“阳光”怎么样。 主谓短语的主语用 “ ”表示,谓语用“——”表示。例如: 果实熟 大家笑 老师说 红旗飘 举动稳重 营养丰富 使用主谓短语,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恰当搭配。
牢记并正确理解这五种结构关系,对分析、掌握汉语的词语,分析理解汉语的句子,都是关键。可以说,它是分析汉语语法结构的一把钥匙。
1.同样的语素,次序不同,构成不同的词,如“前门”和“门前”,“上边”和“边上”。 四、关于语序(词序) 词序是汉语里的重要语法手段,有时词序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1.同样的语素,次序不同,构成不同的词,如“前门”和“门前”,“上边”和“边上”。
2.同样的词,次序不同,组成不同的短语和句子,如“经济计划”不同于“计划经济”,“一吨煤用不了一个月”不同于“一个月用不了一吨煤”。
3.句法成分的次序一般是固定的,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如此等等。为了适应语用上的需要,有时可以改变语序,如“我没有什么印象”和“我什么印象也没有”。
使用并列短语,尤其是并列的动词短语,要恰当安排词序。 “词序不当”会犯逻辑错误。例如:“通过并讨论”就不合事理。“讨论”是方式,是过程,“通过”是“讨论”的结果,二者先后顺序不能调换。再如:“调查”和“研究”组合,只有“调查”在前,“研究”在后才合事理。
例如: “边吃边谈”与“边谈边吃”的表达效果就有区别。“边吃边谈”的意味重在“别耽误吃”,而“边谈边吃”则强调的是“谈”。
1.有什么,要什么。 2.要什么, 有什么。 3.完全没听懂。 4.没完全听懂。 5.你只要摸到书,就打瞌睡。 6. 你虽打瞌睡,手却摸着书。 7.张三打李四 8.李四打张三
语序(词序)的变化会引起语法结构关系、语言、语用等方面的变化。 语序(词序)的变化会引起语法结构关系、语言、语用等方面的变化。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曾国藩因祸得福) 勒镯揭被---揭被勒镯 (小讼师置人死地) 不可随处小便--- 小处不可随便(于右任)
佳句欣赏 : 青岛绿草坡草绿岛青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西湖回游鱼游回湖西 南海护卫舰卫护海南
赠各位同仁: 淡泊明志、风雨同舟, 今日洒汗水共育桃李 宁静致远、荣辱与共, 明朝展笑容齐庆丰收
谢谢光临 2010年12月13日 于菲律宾侨中学院 二0一0年十一月
E--mail: jsxss196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