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县 Meigu,Sichuan
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 2002年底,美姑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20元,其中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有93246人,占全县人口的52.2%,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就有3327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6%。由此可见美姑县贫困面之广,程度之深。 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全县的“二半山区”(当地人普遍把海拔在1800至2000米左右的山地地带叫做“二半山”)和高海拔地区等,而在低山河谷地带的贫困人口就比较少。贫困人口分布的区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缺水严重;土地相对较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等。可见,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源于生态环境的恶劣而导致的“原生性贫困”。
这次的监察时间是4月15日—4月21日,地点是四川凉山州美姑县的柳洪区中心校。监察员熊兰瑛。 该地区离成都有500多公里,且全是大山,是彝族的聚居地。我是坐成都到美姑的卧铺大巴去那里的,成都到美姑要13个小时。美姑以产美女著称,据说西昌每年火把节的选美冠军都是美姑的姑娘。我到达美姑是晚上十一点半,感觉整个县城像一个小镇,空空荡荡的。来接我的协调员把我带到一个据说是当地最干净、最好的小旅馆去,一晚上居然要50元,心痛死我了。房间没有电话、没有热水、只有一个破电视。第二天早上出发去柳洪乡,县城到柳洪有三个小时的车程,路全在半山腰上,山光秃秃的,没有树也看不见几根草,黄沙满天,路的一侧是一条小小的河沟,居然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姑河,河处于半干状态,水也是黄黄的。 快到中午的时候终于到达了柳洪,天啦!一个区政府所在地居然和一个村差不多。柳洪中心校居然不如我们村的村小! 这里每天只吃两顿饭,到中午了,我饿得不行,还好早上吃剩的包子被我打了包,现在正好派上了用场。
上图:柳洪中心校 左图:穿红衣服的就是我们资助的孩子 当我到在柳洪中心校时,老师和孩子们已经在学校里等待很久了。16日是星期日,因为听说我要来,所以钟校长专门通知所有接受OCEF资助的孩子们在操场上等着。我们在这里资助了41个孩子,除了4个留级的还在村小念二年级,其他的都是柳洪中心校四年级的学生。
因为“两免一补”的实施,我们资助的每年310元均作为这些孩子在学校食宿的生活费在用,国家每月给这些孩子补助40元,加上我们的310元/年,这些孩子除了可以在学校吃住,还有一些余钱买一些必需的文具和衣服。 学校给接受我们资助的孩子每人订了一套衣服,并发了书包、文具盒等一批文具。 孩子们初见我怯生生的,我给他们带去了一些文具和玩具,并把沙漠飞狐大哥上次让荆棘鸟带来的葡萄干和无花果干给孩子们带去了。孩子们很害羞,也不敢主动上来拿礼物和吃的东西。我只有把礼物发到每个孩子手里。
到了柳洪见到孩子们后,我就和学校的四个老师开始下乡家访,我们家访和第一站是达勒村和洛么村。这两个村都在学校后面的大山里,大约为三个小时的路程。美姑的天气很奇怪的,头一天晚上我刚到美姑的时候,山上正下着鹅毛大雪,冻得我发抖;这时却艳阳高照,我穿着短袖毛衣还直冒汗。那路全是一尺宽的山路,总是一侧是山,一侧是悬崖,路上全是砂石,很容易踩滑。一路上我总在庆幸此行是买了保险了,否则一不小心,我父母就要人财两空了。山上没有树也没有什么草,此时已经是农历三月底了,成都平原已经满是翠绿,这里却还是除了砂石还是砂石,偶尔看到几根玉米苗和土豆苗。
关于家访的结果,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好!一天走了十几户人家,已经没有再走下去的兴趣了。每家每户都是一样的,屋子里又脏又乱,牲畜和人住在一起,没有任何家具,一家人都挤在一起极脏极乱的床上,有的人家连床都没有,就睡在地上。这里去年刚刚通了电,所以很多人家有了唯一的一盏电器——15W的灯泡一个。关于家庭全年的收入也是大同小异:500到1000斤玉米、1000斤土豆,另加退耕还林政府发的200斤10年以上的陈米。有这些收入的前提还是没有遭受自然灾难,这里自然灾难频繁,旱灾、风灾、山坡滑坡、泥石流都太常见了。
我总去揭各家的锅盖,吃的也没有任何区别:白水煮土豆、玉米做的饼。我尝了一下土豆,没油没盐的,太难吃了! 我很好奇他们哪里来钱买衣服、买盐之类的。答曰:衣服是政府救济的,买盐的钱是卖鸡蛋换来的。 每家每户喂的鸡、猪也特别少,问及原因。答:粮食不够人吃,当然更没有牲畜吃的。
路上看到的孩子
下图:当地人赖以谋生的土地及刚长出来的土豆苗…… 上图:我们资助的孩子家唯一的床……
村民的食物 下图:村民的食物 上图:当地人的主要食物—— 干的萝卜菜
阿马14岁,是柳洪乡达勒村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当小学教师的父亲在几年前去世,母亲是一个从没有走进过校门的农村妇女,有一个哥哥上初二,姐姐刚刚小学毕业。由于父亲是生前是公办教师,所以他们一家只有母亲一个人的地,一年的全部收入仅仅为玉米300斤。本来父亲刚去世的时候日子还比较好过,因为政府会给孩子一些补助,可是由于阿马已经满了14岁,现在补助全取消了。一家人就靠300斤玉米过日子。哥哥在县城上中学,一年要一千多元,姐姐也要上中学了。阿马的母亲虽然没上过学,却比一般的当地人要明事理,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们上学。可是没有钱怎么办?这时候,高利贷成了唯一的选择。 我到阿马家的时候是还是正午,她母亲正在外面劳作,听说我们来,急急忙忙赶回来。随行的老师告诉我,阿马家是我们资助的所有孩子家最穷的一家,经常连玉米和土豆都没得吃的,全靠高利贷在支撑孩子上学呀!如果是别的人家,没有钱早就不让孩子上学了。我问阿马的母亲打算怎么还这笔高利贷,她苦笑着说,等孩子读完书了,再想办法吧! 令阿马母亲最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成绩都很好。阿马告诉我,她的理想是当大学教授,所以她打算努力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读很多很多的书。我当时只想苦笑,不知道这样的家庭要多少痛苦的挣扎才能培养出一名大学生,那还要借多少高利贷呀!
乌且是柳洪小学四年级一班的班长,13岁,是我在那里认识的第一个孩子。那天上午,我到达学校后就让孩子们挑礼物,礼物包括一些文具、体育用品和毛绒玩具,无论男孩女孩的首选都是毛绒玩具,乌且是唯一的例外,选了一盒彩色铅笔。 第一天家访是乌且带的路,他主动帮我拿东西,走在前面为我探路,帮我翻译,让同学去叫家长回来,最后还指挥同学们抱着自家的鸡跟着我走,简直就像一个小大人。后来从老师口中得知就是他吩咐每个同学要把家里的鸡送我的,搞得我哭笑不得。 家访到他们家的时候,他父母不在,他就代表父母回答我的问题,小小年龄竟然对自家收入情况了如指掌。 回学校后和老师谈起乌且,他们班主任对他赞不绝口,并告诉我一些关于他的事迹。 一次班上有同学的父亲去世了,他就号召每个同学从家里带一个鸡蛋来,然后把卖鸡蛋的钱全部捐给了这个同学。过了很久,班主任才知道了这些事。 每年春天,乌且都会组织同学去山上采蕨菜送给老师们;学校里一缺水,乌且就会带着同学们来老师家拿桶去美姑河打水。 …… 乌且家有五兄弟,除了年幼的两个弟弟外,三兄弟都正在上小学。如果没有外界帮助,乌且兄弟大概最多读到小学毕业。想起来,就觉得心酸。
第二天家访去的特波觉村,当地老师介绍说这是美姑县最富裕、学习氛围最浓的村。我们资助的41个孩子中,有26个是这个村的。 这个村给我感觉和第一天完全不一样,这里的房子很漂亮(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屋里也很干净,虽然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第一天那两个村屋子里实在和猪圈没有多少区别)。村子里很少看到坐在地上喝酒、晒太阳的年轻人,也没有人来围观我。村里还有一些经济作物如花椒、核桃等。 在家访的时候,好多家长能听懂我说话,有的居然能用汉语和我交流。我总是很惊奇,那些家长总是告诉我因为他们是小学毕业生。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很在乎,总是在追问我他们的孩子上中学后OCEF是否还能给予资助。 这个村的支书上过初中,特别能干。据同去的老师介绍,这个村只要上过学、能认字和听说汉话的人都在外面打工(打工挣钱虽少,却比在山上种玉米土豆靠天吃饭好很多),文盲就在支书的带领下种干果。所以这个村的经济状况比其他村都好,治安状况也特别好,没有人一个人吸毒。(大凉山靠近云南,吸毒的人比较多) 在来美姑县之前,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至少要读到大学毕业才有点作用。现在才明白,多读几年与少读几年书是有本质区别的。多读了书,就有可能走出大山,就有可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 读书一定是有用的。
在去美姑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辍学的孩子。路上、山上到处都是学龄儿童在放羊、玩耍。在这里,小学毕业生就是文化人了,上初中、高中、大学是一个奢侈得不敢想像的梦。 我总是很惊奇,“两免一补”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孩子不上学? 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什么货币收入,可上学是要钱的。 当然“两免一补”了,学费、杂费、书本费都没有了,住宿生还有25-40元/月的生活补助。所以大多数学校附近的小学生能上学了,可是如果孩子家离学校比较远那就不能上学了。40元/月的生活费连光买米都不够的,这里每个住校生的生活标准是75元/月。每月35元的生活费很多家庭是倾其所有也拿不出来的。 美姑县唯一的初中、高中都在县城里。柳洪区离县城有3个小时的车程,来回的车费是40元。即使“两免一补”,每个初中生每学期仍需缴280元的生活费。所以这里的孩子即使成绩很好能考上初中也只能辍学…… 由于大山的阻隔,这里的孩子上学年龄都比较大,我们资助的孩子大多都十四五岁了。在和他们交谈时,他们总问我,如果他们成绩很好,能考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基金会能帮他们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无言以对。也许我们的到来点燃了他们希望的灯火,可是我真的怕承载这样的希望与梦想。但愿我们不会令他们失望!
在去美姑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辍学的孩子。路上、山上到处都是学龄儿童在放羊、玩耍。在这里,小学毕业生就是文化人了,上初中、高中、大学是一个奢侈得不敢想像的梦。 我总是很惊奇,“两免一补”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孩子不上学? 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什么货币收入,可上学是要钱的。 当然“两免一补”了,学费、杂费、书本费都没有了,住宿生还有25-40元/月的生活补助。所以大多数学校附近的小学生能上学了,可是如果孩子家离学校比较远那就不能上学了。40元/月的生活费连光买米都不够的,这里每个住校生的生活标准是75元/月。每月35元的生活费很多家庭是倾其所有也拿不出来的。 美姑县唯一的初中、高中都在县城里。柳洪区离县城有3个小时的车程,来回的车费是40元。即使“两免一补”,每个初中生每学期仍需缴280元的生活费。所以这里的孩子即使成绩很好能考上初中也只能辍学…… 由于大山的阻隔,这里的孩子上学年龄都比较大,我们资助的孩子大多都十四五岁了。在和他们交谈时,他们总问我,如果他们成绩很好,能考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基金会能帮他们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无言以对。也许我们的到来点燃了他们希望的灯火,可是我真的怕承载这样的希望与梦想。但愿我们不会令他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