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健管之刊 —— 初春专刊 健 康 管 理 部 第四期.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 “ 万物生长此时, 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 清明一到, 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 大好时节。故有 “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 、 “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 的农谚。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 1. 清明节简介  2. 清明节的由来  3. 清明节习俗  4. 清明节食俗  5. 清明节古诗  6. 清明节对联  7. 各地过清明.
清明节由来与习俗 清明节,古时亦称 “ 植树节 ” 、 “ 踏春节 ” 、 “ 聪明节 ” 。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 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 4 月 4.
ppt 宝藏 _www.pptbz.com_ 提供下载 清明节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 始于 ,已有 2500 多年的 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 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 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 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 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 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 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
清明节 作者:方娅诺. 清明节的由来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 的第 108 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 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 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 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
1 中国传统节日 —— 清明节. 2 3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 “ 思时之 敬 ” 。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 ,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 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 式也就有所区别。其习俗 由来已久。
清明节简介 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 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 “ 春分后 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 。清.
走近清明 感受传统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 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 交,也就是冬至后的 108 天。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 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 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 书》: “ 春分后十五日,斗 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 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 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 名。 ”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
【清明节释义】 清明 : qing ming ①清澈 明净:月夜清明。 ②清醒明白: 神志清明。 ③政治开明,有法 度有条理:天下清明|生于清明 之世。 ④二十四节气之一。在 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 此日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
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 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 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 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 “ 墓祭 ” 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
每年的五月, 一定不会令大家忘记的, 肯定是我们亲爱的 “ 端午节 ” 了。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它的由来和传说呢?
小朋友請你想想看 : 春天有什麼節日呢 ? 春天的節日 春節 元宵節 婦女節 清明節 喔 ~ 原來春天有這些節日.. 親愛的小朋友, 你答對了嗎 ?
春节 一、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 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 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 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 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 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 “ 年节 ” ,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
除夕 春节 元宵节 立春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重阳节 中元节 中秋节 冬至 腊八节 我对节日的认识 谢谢观赏.
看日历.
主題:時間和日期 二零零九年 七月七号.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乒乓球课程教学 三门中学 潘菊妹.
两晋与南朝.
作文形式创新 —小标题式结构作文 重庆市人和中学 张晓静.
文学1104 班 程欣欣.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 高一(8)班.
走进清明 感受传统 去除PPT模板上的--无忧PPT整理发布的文字 首先打开PPT模板,选择视图,然后选择幻灯片母版
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是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的由来.
传统与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巡礼.
清明节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 ,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活化石.
活化石.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 变 的 天 气.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多思多情的清明节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又是一年清明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
年 月 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林翠容.
快乐的节日 羽毛 祖国 希望 度过 祝贺 吹着 勇敢 敬爱 yǔ máo jìnɡ ài zǔ ɡuó Xī wànɡ dù ɡuò zhù hè chuī zhe 度过 吹着 祝贺 jìnɡ ài yǒng gǎn 勇敢 敬爱.
节日里的歌.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知识点二 汉族及其传统节日 任务二 汉族及其传统节日 主题三 中国的民族与民俗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各地儿童喜庆自己的节日.
Thinksgiving Day 杨妍 44号.
Unit 4 When is Easter? Part A Let’s talk By Wendy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外研社 Book 5 Module 4 Carnival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姓名XXX.
西藏 Tibet.
4.2 证明⑶.
鹊桥相会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版 示 模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8小鹰学飞.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 秋天的图画.
愚人节快乐 April Fool's Day.
初二三班清明节主题班会 制作人:武嘉鑫 主持人:. 初二三班清明节主题班会 制作人:武嘉鑫 主持人:
五、话题写作 基础写作 请根据以下信息介绍端午节。 [写作要求] 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路旁的橡树.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快乐学习, 天天进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清明节

清明节的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古诗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念。 分享

清明节的习俗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节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清明节插柳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