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品味端午民俗 主题团会课 共青团海南省农垦中学委员会 2016年6月6日
请说一说: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我国传统节日一览表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腊八节 冬至节 祭灶节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4月5日前后 五月初五 七月初七 七月十五 八月十五 九月初九 腊月初八 12月22日前后 腊月二十三 腊月三十
端午节知识知多少 1.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哪位爱国人士?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D、伍子胥 √
端午节知识知多少 2. 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
端午节知识知多少 3. 端午节这天,人们通常会喝一种据说能辟邪的酒,请问是什么酒? A、雄黄酒 B、啤酒 C、白酒 D、红酒 √
端午节知识知多少 4. 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 端午节知识知多少 5. 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
一、从中韩端午申遗之争说起 韩国《江原道日报》的一篇报道,在报道中称:韩国准备将“江陵端午祭”以韩国的名义,于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发起冲击。韩国将“申报'端午节'作为本国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了中韩学界的一片争论。
中国端午节成功申遗 长江日报2009年5月27日讯 继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 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端午申遗 ,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据悉,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4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证实,湖北代表中国“端午申遗”成功,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
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端午节在2008年首次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是我国2009年惟一的世界“申遗”项目。
从端午节、中医到暖炕,再到2015年申遗成功的拔河,韩国近些年来在文化上大做文章,几乎年年都在上演汉文化韩化的戏码。可能不少人会说棒子国太疯狂,剽窃他国文化上了瘾,然而,想想我们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该有多少文化遗产,但为何一直没能引起国人的重视,总是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我们需要的不是嘲讽,而是反思。(选摘于前瞻网)
二、端午节说由来 1. 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午节说由来 2.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 由来1:纪念屈原 由来3:纪念伍子胥 由来3:纪念孝女曹娥 由来4:古越民族图腾祭
由来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由来2: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由来3: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由来4: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其实说法不只一个, 但大多数都同意是为了纪念屈原。
三、端午话习俗 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三、端午话习俗 点击图片,播放《端午节那些事儿》
三、端午话习俗 其实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远远不止“划龙舟”和“吃粽子”,每一个地方都有它不同的习俗,比如“斗草”,还有“挂草药”等,都是习俗。 当然,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一下关于端午的纪录片,比如:《舌尖上的中国》、《我们的节日》。
四、端午赛诗词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你会背几首?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背得多。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端午民俗体验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与要求: 结合海南端午节习俗,学生每人在端午节假期期间跟家长一起完成两项实践活动(见下面任务清单),并让家长用手机拍摄照片传至班级微信群。 任务清单:赛龙舟、包粽子、缝香囊、插艾草、抹雄黄酒、除尘(卫生大扫除)、吃五红(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黄鳝)、海浴、洗龙水、洗草药澡、点红泥等。
弘扬传统文化 品味端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