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 先秦文学 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上古歌谣 考纲要求:识记①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课文重点:P.41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纬书《河图玉版》: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上古歌谣 考纲要求:识记② 《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和《弹歌》、伊耆氏《蜡辞》。 课文重点:P.41-42 《易·贲》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易·中孚》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上古歌谣 考纲要求: 理解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神话传说 考纲要求:识记:神话的基本特性。 课文重点:P.42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神话传说 考纲要求:理解: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课文重点:P.42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神话传说 考纲要求:应用①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 课文重点:P.43-45 (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艺文类聚》) 、女娲造人(《楚辞·天问》和《太平御览》); (2)自然灾害神话:女娲补天(《淮南子》《山海经》和《列子·汤问》)、后羿射日(《管子》 《淮南子》和《楚辞·天问》) ; (3)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山海经》和《太平御览》 )。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神话传说 考纲要求:应用②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课文重点:P.46 (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神话传说 考纲要求:应用③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课文重点:P.46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一方面,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章 《诗经》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诗经》的基本知识 考纲要求:识记①《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40篇。( 《小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课文重点:P.48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诗经》的基本知识 考纲要求:识记 ①采诗说(汉代学者) ②献诗说(产生于先秦时期) ③删诗说(汉代“孔子删诗”说司马迁提出) 课文重点:P.48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诗经》的基本知识 考纲要求:理解①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意义。 课文重点:P.48 最早明确地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以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 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缘于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诗经》的基本知识 考纲要求:理解②《诗经》的流传。 课文重点:P.48 秦火后遭焚,靠学者记诵保全。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 识记:《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 一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二是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三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考纲要求:理解:班固、何休对《诗经》的评述。 课文重点:P.49 班固曾评论《诗经》道:“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 何休也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指出了诗经作品与实际的社会人生的亲密联系。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婚恋诗 考纲要求:识记:婚恋诗的代表作品。 课文重点:P.49 抒发恋爱相思和甜蜜:《郑风·溱洧》写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徜徉水边,相约游嬉,表达爱慕之意;《周南·关雎》写青年男子爱慕采荇女子而求之不得的痛苦相思;《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好;《召南·摽有梅》将一位待嫁女子焦急等待求婚、成亲的心情毫不掩饰地展露出来;《召南·野有死麕 》写男女幽会嬉戏,十分大胆而浪漫;《郑风·狡童》写一个姑娘寝食不安的深切相思;《郑风·褰裳》写女子求爱的爽快、泼辣态度,毫无掩饰。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婚恋诗 考纲要求:识记:婚恋诗的代表作品。 课文重点:P.49 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鄘风·蝃蝀》;《秦风·蒹葭》描绘了一个美丽冷清、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主人公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于景象和意象,委婉含蓄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 写夫妇深挚情爱:《齐风·鸡鸣》和《郑风·女曰鸡鸣》都是表现了一对夫妇缠缠绵绵的情爱; 《郑风·风雨》。《唐风·葛生》则是缠绵悱恻的悼亡诗。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婚恋诗 考纲要求:理解:弃妇诗。 课文重点:P.50 《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 《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伤怨丈夫喜新弃旧,哀怨凄切、《王风·中谷有蓷》。 描述了女子对丈夫忠贞不二、辛勤持家、任劳任怨,却终遭无情遗弃的悲凄境遇,反映当时社会女性社会的卑下、附庸的地位。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婚恋诗 考纲要求:应用:《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 课文重点:P.49 班固曾评论《诗经》婚恋诗道:“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 何休也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指出了诗经作品与实际的社会人生的亲密联系。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考纲要求:识记:抒发多种人生感慨诗的代表作品。 课文重点:P.50 《魏风·园有桃》、《王风·黍离》、 《桧风·隰有苌楚》、 《小雅· 巷伯》。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考纲要求:应用:简要说明“抒发多种人生感慨诗”的基本内容。 课文重点:P.50 《魏风·园有桃》抒写“士”人不被别人理解的苦恼; 《王风·黍离》以深沉忧伤的笔调,写东周大夫家国沦丧的悲哀。这种家国哀思、黍离之悲,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桧风·隰有苌楚》用拟人化的手法反映出有知识的人多有生存的苦闷; 。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政治讽谕诗 考纲要求:识记:政治讽谕诗的代表作品。 课文重点:P.51 《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君子偕老》、《齐风 · 南山》、《齐风 · 敝笱》、《陈风·株林》;《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豳风·东山》、《小雅·采薇》、《唐风·鸨羽》;《小雅》的《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大雅》的《瞻卬》《民劳》、《板》、 《荡》 、《抑》等;《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卫风·淇奥》。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政治讽谕诗 考纲要求:应用:简要说明“政治讽谕诗”的基本内容。 课文重点:P.51 揭露宫闱丑行,用一件典型事例活画出统治者令人厌恶的行止,表达人民的爱憎——《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子的新娘;《鄘风·墙有茨》的宫廷秽闻。《鄘风·君子偕老》、《齐风 · 南山》、《齐风 · 敝笱》、《陈风·株林》;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政治讽谕诗 考纲要求:应用:简要说明“政治讽谕诗”的基本内容。 课文重点:P.51 反映了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绪,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揭露繁重的徭役使百姓骨肉生离,不得安定和生息。 直接描述了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如《豳风·东山》、《小雅·采薇》、《唐风·鸨羽》;少数诗篇,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政治讽谕诗 考纲要求:应用:简要说明“政治讽谕诗”的基本内容。 课文重点:P.51-52 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如《小雅》的《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大雅》的《瞻卬》《民劳》、《板》、 《荡》 、《抑》等; 一些诗作,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卫风·淇奥》。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史诗及其他 考纲要求:识记:《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 课文重点:P.52 《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 考纲要求:应用:周人的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 《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五篇史诗都是叙述和歌颂周先王领导人民兴建周邦的历史功绩,在艺术表现上有其突出的特点:1. 重点突出,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2. 周人史诗还有对先祖神化的记述。3. 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思想。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史诗及其他 考纲要求:识记农事诗的代表作品。 课文重点:P.52 《国风》的《豳风·七月》、《周南· 芣苢》、《魏风· 十亩之间》,《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的《载芟》、《良耜》等,都是有关农事活动的歌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周人农业生活的情状。(《七月》最为著名。《芣苢》、《十亩之间》艺术水平较高。)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史诗及其他 考纲要求:理解①《豳风·七月》内容梗概。 课文重点:P.52 《豳风·七月》内容梗概: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情况,有较大史料价值。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史诗及其他 考纲要求:理解②《周南· 芣苢》《魏风· 十亩之间》共同的艺术特点。 课文重点:P.52 《周南· 芣苢》《魏风· 十亩之间》共同的艺术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考纲要求:应用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课文重点:P.53-54 1. 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 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3.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作者真挚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赋、比、兴的表现方法 考纲要求:理解:“六诗”、“六义”和孔颖达的三体三用。 课文重点:P.54 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为“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或“六义”《毛诗大序》。 唐代孔颖达认为“风、雅、颂”是体,“赋、比、兴”是用。 依体用关系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剥离出来,认定为《诗经》的表现方式。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赋、比、兴的表现方法 考纲要求:应用:朱熹、李仲蒙释赋、比、兴的异同。 课文重点:P.54 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李仲蒙对“赋、比、兴”的解释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胡寅《斐然集·与李叔易书》引) 朱熹的平实恰切,李仲蒙则突出诗歌的情感特征。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赋、比、兴的表现方法 考纲要求:应用: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及其文学表现功能。 课文重点:P.54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大部分《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七月》、《氓》等等,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情感,“叙物以言情”。 B.直接刻画描写的,如《芣苢》、《十亩之间》,只是平实客观的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又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从场外旁观的视角,客观记录所见,而温馨喜悦之情自然流出。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中的大多数都是如此。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赋、比、兴的表现方法 考纲要求:应用: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及其文学表现功能。 课文重点:P.54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赋、比、兴的表现方法 考纲要求:应用: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及其文学表现功能。 课文重点:P.54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这一类兴,都和比难以截然区分。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只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起句“山有枢,隰有榆”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关联,其作用只在起韵。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四言诗的典范 考纲要求:应用:《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的特点。《诗经》的音韵特点。 课文重点:P.55 四言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诗经》就是四言诗的典范。 《诗经》四言诗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诗经》用韵的三个基本特点就是:A.首句、次句、四句用韵;B.隔句用韵;C.句句用韵。诗经这些用韵的特点实际上成了后代诗歌音韵的圭臬。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章法结构和语言特点 考纲要求:理解:《诗经》语言质朴又丰富的特点 。 课文重点:P.56-57 A.语言质朴畅达。 B.词汇丰富。 C.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章法结构和语言特点 考纲要求:应用:《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文学表现意义。论述《诗经》主要的文学成就。 课文重点:P.56 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 。 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一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章 先秦散文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先秦散文繁荣的原因 考纲要求:应用:①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课文重点:P.58 一、经济方面,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 二、政治方面,王朝日益衰微,诸侯争霸。 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 四、一些读书人游说、著述、聚徒讲学,诸侯也愿意听取士人的意见。 五、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先秦散文繁荣的原因 考纲要求:应用:②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课文重点:P.58 一、经济方面,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 二、政治方面,王朝日益衰微,诸侯争霸。 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 四、一些士人,或撰作史著,或编纂历史文献,提供政治借鉴。 五、我国向有著史的传统。至战国,社会空前繁荣又空前动荡,更加需要认真总结历史,从而形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局面。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春秋》等简介 考纲要求:识记:①《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②《逸周书》;③铜器铭文;④《春秋》。 课文重点:P.58-59 ①《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文字古奥迂涩。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古文《尚书》58篇,其中25篇是东晋人的伪作。 ②《逸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但文字表现与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 ③铜器铭文:锛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多记述战功、赏赐或者讼断等。 ④《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春秋》简介 考纲要求:理解:《春秋》的微言大义。 课文重点:P.59 孔子修订《春秋》颇有深意,他以严谨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了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等思想。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历史散文 《左传》、《国语》简介 考纲要求:识记:《春秋》三传。 课文重点:P.59 ①《左传》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后人又称《春秋内传》 《国语》则被称为《春秋外传》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历史散文 《左传》、《国语》简介 考纲要求:识记:①《左传》及其作者。②《国语》概况 课文重点:P.59 P.63 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左传》作者《史记》和《汉书》都认为是左丘明,后世颇有争议,但其应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 《左传》记事详赡,文采生动。 ②《国语》概况。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记载周王朝及各国史实,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国语》不是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而是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事件。后人称为《春秋外传》,然其不传《春秋》甚明。作者传为左丘明,不可确考。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历史散文 《左传》、《国语》简介 考纲要求:应用:①《左传》的叙事艺术。② 《左传》的写人艺术。③《左传》的辞令艺术。④综论《左传》的文学成就。 课文重点:P.59-62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采用全知叙事视角。文学性的剪裁,指其既叙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又善于使所传达的事件蕴含意趣,极少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式的史事记述。采用全知叙事视角,保证历史事件的真实和亲切,并且富于故事化、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 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左传》在体例上虽不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但其在叙写历史事件时却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画。并且不仅能够写出某人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侧面,有的甚至可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如,《晋公子重耳之亡》。 三、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秦师》。 四、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①《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晋楚城濮之战》。② 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地描绘战争场面。③《左传》叙事或写人物,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历史散文 铺排纵恣的《战国策》 考纲要求:识记:《战国策》概况。 课文重点:P.63 杂记东西周及各国之事,自战国初至秦灭六国约240年。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编订为33篇。作者难以确考,非一时一人所著。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历史散文 铺排纵恣的《战国策》 考纲要求:应用:《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课文重点:P.63-65 《战国策》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对后来辞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3、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刻画最为传神的是策士形象。如“苏秦始将连横”。 4、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驱群羊攻猛虎”、“抱薪救火”、“危于累卵”、“轻于鸿毛,重于丘山”,寓言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使文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而富于文采。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考纲要求:应用: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课文重点:P.65 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三个发展阶段: ①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老子》篇幅简短,《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篇章。 ②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开始摆脱语录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③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发展趋向: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就文学色彩看,《孟子》、《韩非子》,尤其是《庄子》应受到更多重视。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论语》 《老子》《墨子》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论语》 《老子》《墨子》 考纲要求:理解:《论语》 《老子》《墨子》概况。 课文重点:P.66-67 ①孔子及《论语》简况。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仁”倡“礼”,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成书最早也应于春秋战国之际。 ②老子及《老子》简况。一般认为,老子的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稍早。先秦时流行孔子曾问学于老子的说法。《老子》产生不晚于战国中期,是老子的后学所记,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③墨子及《墨子》简况。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论语》 《老子》《墨子》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论语》 《老子》《墨子》 考纲要求:应用:《论语》 的文学价值。 课文重点:P.66-67 ①《论语》的文学价值。《论语》通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来展示孔子的思想。《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②《老子》的文学特点。《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作简略介绍: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 ③《墨子》的文章特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作,其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质实不求文采,文学价值并不大。但却有自己的特点: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如《非攻》上篇。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 如《兼爱》。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孟子》的雄辩风采 考纲要求:理解:孟子及《孟子》 概况。 课文重点:P.67 ①孟子及《孟子》 概况。孟轲,邹人。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为“亚圣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孟子》的雄辩风采 考纲要求:应用:《孟子》 文章主要特点。 课文重点:P.67-68 一、雄辩色彩。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B.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寓言故事,著名的如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上》)、 “揠苗助长” (《公孙丑上》)等。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庄子》的美妙艺术 考纲要求:理解:庄子及《庄子》 概况。 课文重点:P.69-70 ①庄子。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 ②《庄子》 概况。《庄子》52篇,今存33篇。现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庄子》的美妙艺术 考纲要求:应用:简述《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课文重点:P.69-72 《史记》本传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基本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它的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把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庄子》的美妙艺术 考纲要求:应用:综述《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 课文重点:P.69-72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庄子》的寓言,描述了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 一、奇幻谲诡的想象。《庄子》的想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往往以很少的笔墨,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逍遥游》)。 三、细腻逼真的描写。一些具体的形象描绘,有非常细腻逼真的“工笔”。如《齐物论》写风之千变万化的声音,无不穷形尽相,极尽描摹之能事。 四、谐趣和讥刺横生。谐趣、讥刺,往往连珠并玉,难分彼此。如《秋水》“鸱得腐鼠”。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荀子》和《韩非子》 考纲要求:理解:①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②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 课文重点:P.72-73 ①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 ②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今存。大抵是韩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荀子》和《韩非子》 考纲要求:应用:①《荀子》说理文的文学特征。 课文重点:P.72-73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如《劝学》、《天论》。 二、从文学的观点看,文中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荀子》中寓言极少,极简短,类于比喻。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如《劝学》。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 《荀子》和《韩非子》 考纲要求:应用:②《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 课文重点:P.72-73 《韩非子》集中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说理文和寓言均很有特点。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明切”是指明辨是非,切合事理。“犀利”是指他的理论中似无情而往往切中要害;明切和犀利,造成了韩非散文冷峻峭拔的文风。 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道理,表达思想。如“买椟还珠”等。但表现手法较单调。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 屈原及其楚辞创作 考纲要求:识记:屈原的生平际遇。 课文重点:P.75 屈原,名平,楚国贵族,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秦、楚争霸是斗争的焦点。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献身奋斗的精神。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昏聩无能,既无主张又听谗言,信谗远屈。怀王断齐逐屈,后被秦拘死,顷襄王即位,重新起用过屈,后被子兰进谗,终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汩罗江。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 屈原及其楚辞创作 考纲要求: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课文重点:P.75-76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 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 考纲要求: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课文重点:P.76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 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 考纲要求: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课文重点:P.77 汉代人往往把“楚辞”称为“赋”,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楚辞”和“赋”,不仅体式不同,而且其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体式不同: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 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 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 考纲要求:应用: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课文重点:P.77 就体式而言,楚辞实际上有两种: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前者基本是四言体而少用虚字,后者也是四言体而单句句尾用“兮”字。 (不是楚辞的典型体裁)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一节 屈原和楚辞 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 考纲要求:应用: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课文重点:P.76-77 一、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二、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1.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2.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当也对楚辞有不小影响。 总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由此造就了它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影响,在楚辞的思想和形制上都烙下了鲜明的印记。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轹古切今,惊采绝艳的《离骚》 《离骚》的题义及其创作时间 考纲要求:理解:①《离骚》题义辨析。②《离骚》创作时间辨析。 课文重点:P.78 一、《离骚》题义辨析。 1、司马迁谓“离忧”,可能涵盖“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是分而言之。 2、近人游国恩认为《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这个说法,从音乐和意义两方面提示《离骚》题义,较前人显然更为深入,但在释义方面,似不如马、班之说更为古直而切合作品旨意。 二、《离骚》创作时间辨析。 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即作于顷襄王初年。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轹古切今,惊采绝艳的《离骚》 《离骚》的永恒精神价值 考纲要求:应用:《离骚》的思想内容。 课文重点:P.79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兴旺发达。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屈原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轹古切今,惊采绝艳的《离骚》 《离骚》的艺术成就 考纲要求:应用:《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文重点:P.80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所抒发的思想情感,直接根源于现实生活,而艺术表现则是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入想象的境界,奇幻神异。 《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故国情怀,经过壮丽奇幻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感人。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轹古切今,惊采绝艳的《离骚》 《离骚》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 轹古切今,惊采绝艳的《离骚》 《离骚》的艺术成就 考纲要求:应用:《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文重点:P.81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 他一心报国,却不断被谗毁、被流放,而他始终不放弃理想和追求;屡遭打击,但九死不悔,不变初衷;最终理想破灭,他以身殉国。《离骚》塑造了这样一位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轹古切今,惊采绝艳的《离骚》 《离骚》的艺术成就 考纲要求:应用:《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文重点:P.81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 《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离骚》运用了更丰富的喻象,在长篇诗歌中连续使用比兴,更重要的是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二节 轹古切今,惊采绝艳的《离骚》 《离骚》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 轹古切今,惊采绝艳的《离骚》 《离骚》的艺术成就 考纲要求:应用:《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文重点:P.82 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种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清新幽渺的《九歌》 考纲要求:识记:《九歌》的篇目。 课文重点:P.82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祭神歌曲,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清新幽渺的《九歌》 考纲要求:理解:《九歌》的内容。 课文重点:P.83 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清新幽渺的《九歌》 考纲要求:应用:《九歌》的艺术表现风格。 课文重点:P.83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新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作品侧重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平素朴实的《九章》 考纲要求:识记:《九章》的篇目及其创作时间。 课文重点:P.83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共九篇诗歌。 王逸认为: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但今人看法认为《九章》这组诗歌并非一时一地之作。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平素朴实的《九章》 考纲要求:应用:《九章》的艺术表现风格。 课文重点:P.72-73 《九章》这组诗歌并非写于一时一地,就其主题而言,大体与《离骚》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则大不相同: 《离骚》把激越跳动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夸饰融合在一起,浓墨重彩、波澜壮阔;而《九章》则是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如《哀郢》中直抒孤苦忧愤的思念郢都之情,写得平实素朴。即使是写景的诗句,也不似《离骚》的奇幻壮丽及《九歌》的飘逸幽渺,如《哀郢》中写长江两岸的风物,文笔平实凝重。 《九章》这种平实素朴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天问》《招魂》简介 考纲要求:识记:《天问》的概况。 课文重点:P.84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370余句,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它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天问》《招魂》简介 考纲要求:应用:《招魂》的艺术特色。 课文重点:P.85 《招魂》可能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色两个方面: 一、结构精密完美。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想象夸张,新奇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节 宋玉 考纲要求:识记:宋玉及其创作。 理解:《九辩》题义。 课文重点:P. 85 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汉书·艺文志》说他的作品有16篇,但可信的只有《九辩》一篇。 九辩本是上古乐曲之名,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从创意看是自悲生平之作。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节 宋玉 考纲要求:应用:《九辩》的思想、特色。 课文重点:P.86 《九辩》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从思想内容来说,二者都是自叙平生之作,都有个人不幸遭遇的叙写,都有对黑暗政局的揭露和对谗佞群小《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批判奸佞群小、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宋玉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有感恩阿谀之嫌。 二、从艺术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九辩》中的句法固然是对屈原的继承,但运用似较屈原更为圆熟。而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 第四节 宋玉 考纲要求:应用:《九辩》的思想、特色。 课文重点:P.86 《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是宋玉自悲平生之作。它的艺术特色: 一、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萧瑟,横铺纵叙,令人读其诗文即有凄风扑面之感。同时,诗人又把他强烈的生活感受溶注其中,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二、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三、《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造语用词圆熟精美)。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郭孔生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 张峰屹 主编)